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637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docx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

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增城中学德育工作校本特色汇报

中小学德育是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份,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

学校德育,对于保证人才的培养方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关系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着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继承和发扬德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赋予德育工作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新方法,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规律,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德育工作校本特色。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城中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立足“人文·人本·人和”的办学理念和“尚德求真”的校训,进一步明确了“树魂立根”的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即“树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通过制定学校德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构建了德育管理三大体系——德育队伍体系、德育课程体系、德育网络体系,完善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针对性地以人文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品行,以人本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灵魂,以人和的社会观发展学生的能力。

从而探索出我校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的新内容、新主题、新途径、新方法、新规律,增强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逐步实现我们从培养做行为规范的合格的增中人,到培养做有责任感的成熟的增中人,到培养做理想远大的优秀的增中人的过程德育目标,形成我校德育工作校本特色。

一、构建德育队伍体系,以高素质的德育育人队伍为主导,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主体,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的基础。

只有解决好了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问题,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过程、实效都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我们把打造德育工作的队伍体系作为我们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第一要务。

我校从三个层面构建德育管理的队伍网络,从而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1、坚持不懈地抓好德育工作队伍的主力军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富有爱心、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德育实效性增强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贯穿始终。

因此,班主任队伍建设在整个德育队伍体系的构建中举足轻重。

我们通过加强班主任的师德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制度、培训制度和工作制度,细化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规范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富有爱心、爱岗敬业、有方法、巧育人、高素质的德育工作主力军,有效地提高了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水平,使学校从主导层面上奠定了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基础。

同时,我们还一方面不断改善班主任工作待遇,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发放标准,一方面通过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来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从而形成“人人争当班主任,年年当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2、加强教职员工的师德建设,强化“身教重于言教”的示范意识,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的队伍网络。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方针,干部要管理育人,教师要教书育人,职员要服务育人。

而德育是育人的基础,这关系到我们的学生将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成什么样的材的问题,所以“求知先立德,教书先育人”,这是我们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熟的育人责任感、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超越功利的道德情操、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的一支教职工队伍,才能担负起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重任。

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勤修“政德”,教职员工应勤修“师德”,从而激励全体学生勤修“品德”。

同时要求全体教职工把德育工作落实到自身工作的各个层面、每个细节,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强化“身教重于言教”的师德示范作用,“以细节雕琢细节、以人格塑造人格”,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的队伍网络。

3、强化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培育学生自主管理队伍。

学校德育工作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增强德育实效性是主线。

如何样强化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建立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培育学生自主管理队伍,是我们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重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几年来的探索,我们逐步构建和完善了“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加强学生自我管理队伍的建设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效率。

首先,我们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三级队伍梯队,以校学生会、团委会为核心,年级学生会、团总支为主导,班委会、班级团支部为基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潜能,激发和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和使命感,营造一种科学、民主的管理氛围,促建客观、公正的竞争机制,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其次,我们还注重学生自主管理队伍的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干训班、学生干部沙龙、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教会他们如何为班级“立法”,如何“执法”,如何“调解”,如何检查,如何落实,如何组织,如何宣传,如何褒扬,如何教育,等等。

第三,让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

为了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自我约束、控制、管理、教育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管中学,学中管,管中悟”,不断培养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的校务值周、宿舍轮值、食堂管理、课室监督、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课间操质量评比、社团活动、级组学生体育活动、鹤岭艺术节、元旦英语晚会等都是学生全程参与、团队合作、主导负责;从而使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得以逐步发掘、培养和提高。

第四,让学生参与校政管理。

学生参与校政管理既不同于班级管理,更不同于校长的日常管理,更多的是体现参与功能、监督功能和理解功能,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从而达到自主管理和自主教育的功能。

为此,我校多次开展“假如我是校长(或班主任)……”的大讨论、座谈会和征文活动,让学生畅谈学校发展、班级管理、大课间活动、后进生教育、艺术节组织等。

让学生参与校政工作,使学生有机会、有兴趣地接受自我教育,不断增强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自我教育意识,培养学生爱校荣家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自治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进一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学校德育必须建立课程体系,以提升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并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长期以来,智育、体育、美育都有课程体系,尤其是智育的课程体系完整而且自觉地强化。

近几年来,增城中学结合自身德育工作实际,认为有必要通过实践的不断探索,建立并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品德操行和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规范设计使之系统化、序列化,使德育工作以一定的逻辑序列呈现出来,从而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德育育人的功效。

从我们对德育规律的认识可知,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和品行的养成会受到学科的影响、学生自身经验的影响和校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德育课程体系也就由三部分组成,即认知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和校园文化隐性课程。

由此,我们提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构建我校德育课程体系,以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学校里所做的一切部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德育人,除了要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精神情操对学生的影响外,我们还应该特别注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德育。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种形式的德育以直接的、外显的、明确的方式教育、引导着学生成人、立身、处世的方向。

我们在实施以德育人的过程中,应着力突出学科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

一方面发挥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班会课的等传统德育课程的作用;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各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知识教学,关注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教学与德育有机融合;我们强调:

文科类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祖国的历史文化、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理科类学科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音、体、美学科要充分发挥其学科的美育作用,提高学生对人类艺术美的感受力,陶冶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不怕困难、奋力拼搏的顽强意志以及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通过不断发掘各课程的德育因素,在各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适时、适事、适当地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爱人爱己爱家国,真正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未来建设人才。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性的自我教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从社会发展来看,当代社会的学生多忙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与社会、自然、文化等直接接触的机会日益减少,这势必会导致学生成长中的缺陷,尤其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德行极为不利。

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实施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性的自我教育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其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如:

组织青年团员积极开展学雷锋活动,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和各类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举行“与祖国共奋进,实践青春诺言”十八岁成人宣誓系列活动;开展“八荣八耻”等演讲比赛,参加“三人行拓展培训”,举行“文明宿舍形象设计”大赛,举办“三人两足”等趣味项目的学生趣味运动会……多种形式的活动为校园带来了新的气息,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自我成长。

3、以校园文化为依托,通过创建和谐校园、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影响德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校园文化环境,即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它是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它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

因此我们立足增中校训:

“尚德求真。

”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设优质的育人环境,让校园文化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崇尚道德为先,弘扬品行为首,将道德和品行作为立人之本、育人之基;教会学生求真知、明真理、做真人。

例如,我们在每一栋校园建筑中都设有残疾人通道,从而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我们在宣传高考成绩时特别强调为家争气、为校争光、为国成材,我们在法制活动周的宣传活动时着重于对法律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在规范教师教育行为时则要求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们在设立扶贫敬老基金并在每年三月份发动师生捐款时强调的是“关怀他人、快乐自己”。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作为学校,我们一直在有意识地加以设计和规范,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我们德育育人的课程之一,从而使之成为德育实效的新的增长点。

三、构建德育网络体系,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区教育为促进,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

德育工作不仅是学生成材、学校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家庭祥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2004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根本举措,不断增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时不仅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也要强化社区和家庭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责任,因此构建一个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区教育为促进的德育网络体系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以家庭教育为基础,通过建立家长学校,传授育人方法,增强德育基础工作的实效性

当前,绝大部分家长已经很重视家庭教育。

为了孩子能成“龙”成“凤”,许多家长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来陪孩子学习、生活,甚至不惜一切为孩子买营养品及学习用品,请家庭教师,送他们上各类补习班和特长班……可现状是,子女疲惫不堪,家长苦恼迷惘;有些家长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孩子厌学、任性、懒惰、撒谎、不孝、自私、不关心他人和集体……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呢?

我们认为主要是家长对家庭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家庭教育也如此,不可本末倒置。

孩子的智力开发与品德培养,应以德为先。

我们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教学开放日、校长信箱、班主任家访等形式,利用各种不同的渠道和方式,与家长交流,告诉家长:

首先,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老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方法,着力营造培育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第一环境”;其次,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抓好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德是人才的灵魂,是立身之本,一个人学习成绩的高低,对他的一生有一定的影响,但品德的好坏,则影响他的一生;第三,家庭德育的实施,不是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开始灌输的,而是在日长生活中,在家庭成员的相处和社会交往中,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

所以,相对学校德育来讲,家庭德育更基础、更直接、更有效。

2、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搭建育人平台,增强德育主导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并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这些年来,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自觉强化德育意识,通过建章立制,整合资源,加强德育队伍和德育课程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育人氛围,搭建育人平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例如,我们经常性地以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为主题,利用各种法定节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

发掘端午、五一、五四、七一、八一、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和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7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等纪念活动的文化内涵,创新中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形式。

努力形成一个节日活动,一类教育内容,一种活动载体的局面。

其次,我们还通过军训、升旗礼、班会、级会、心理辅导、时事讲座、墙报、漫画展、法律知识竞赛等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时增加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和竞争意识教育等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第三,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特长教育、合作教育、国情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等。

3、以社区教育为促进,通过社区教育进校园、学校教育出校门,增强德育促进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是系统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学校教育对青少年成长起着主导作用,但又有一定的局限性。

社会发展越来越要求教育必须超越自身原有的纯教育体系的概念,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要把社会中优秀的、积极的教育资源整合到学校教育中来,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作用和促进作用,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培育新的生长点。

近些年来,我校十分强调加强学校与社区的横向沟通,发挥社区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机地密切衔接。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首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家长委员会主动向家长、社会宣传素质教育的思想,使家长、社区树立正确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参与对学校的管理,形成社区参与德育的有效机制和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

其次,我们与社区团委、工会、妇联、文化、宣传等部门组织密切合作,充分利用书刊、影视等媒体、先进事迹报告会、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以优秀的作品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和教育学生。

同时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第三,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我们先后与十多个单位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学生走进聋哑学校,把爱心献给了残疾人;学生走进孤老户,把孝心献给了孤单的老人;学生走进居委会,义无反顾地为患白血病的同学捐款;学生走上街道,参与生态保护、护绿保洁、文明宣传。

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学到的不再局限于条条框框的德育书本,他们已经溶入了社会,他们接受的是社会大教育范畴,他们已经是社区的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学校德育走进社区,学校的文明辐射全社区,大大带动了社区风气的好转,从而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下德育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立足“人文·人本·人和”的办学理念和“尚德求真”的校训,坚持“以德育人,以德兴校”,遵循德育工作及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构建德育管理的队伍体系、课程体系、网络体系,不断充实富有时代精神的德育内容,采用全面、科学的德育方法,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创设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大环境,切实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校德育工作呈现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五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学校民主管理工作星级单位”、“爱国卫生运动模范单位”、“爱心助残——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人防教育先进单位”、“法制教育先进集体”等,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增城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学校团委、学生会也被评为广州市先进基层团委、红旗学生会。

同时,我校学生操行评定的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学生违法犯罪率一直为零;教师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德育科研论文12篇,参加市级以上的德育论文评比获奖22人次;先后有2人被评为广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3人被评为广州市优秀班主任,7人被评为增城市优秀班主任;学校已经结题的市级以上德育科研课题5项,在研的市级以上德育科研课题3项,校本“小课题研究”德育类课题总共63项。

通过构建德育管理新体系,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努力探索德育工作校本特色,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能够自学遵守社会公德、校规校纪,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班风,赢得了政府的首肯、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赞誉。

当然,百步之内,不尽然是芳草。

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样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例如:

个别教师德育意识不强,对“教书”和“育人”的关系处理不当;部分班主任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德育工作方法创新不够;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过于简单化、形式化,效果不尽如人意;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等。

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认清形势,把握趋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工作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弘扬校本特色,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切实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导因素,担负着教书育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任。

德育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通过组织学习、宣传法律,开展培训、树立典型等方式,使广大教师树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献身教育的思想与情操。

其次,加强以政工干部为骨干力量、学科教师为基本力量的两支队伍建设,政工干部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德育工作能力,学科教师要树立既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

第三,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法律意识,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面对21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教师要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要树立中国现代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敢于同社会上不良环境力量斗争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修养,真正启迪心灵、为人师表,要系统掌握现代德育理论与方法,富于创新智慧和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