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23705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ocx

高考考点一遍过生物课标通用第4辑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时期:

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

特点: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

染色体数目减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精子形成的场所:

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2.过程示意图:

3.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特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主要特点

进行染色体复制,复制完成后使精原细胞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的主要特点

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分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彼此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实现同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

并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

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第二次分裂形成2 个精细胞,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

胞相同。

一个精原细胞经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4 个精细胞。

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场所:

哺乳动物的卵细胞是在卵巢中形成的。

2.哺乳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如图

四、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

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2.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3.方法步骤和记录

(1)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调好显微镜,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1.如图是某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所做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乙、丙三个细胞中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②乙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③丙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正常情况下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相同

④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丙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①错误;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由两个染色体组变为四个染色体组,②正确;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不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③错误;在动物精巢中,细胞既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又可进行有丝分裂增加原始精原细胞的数量,所以以上各细胞可能取自同一器官,在发生时间上存在乙→甲→丙的顺序,④正确。

因此,A项正确。

2.拟南芥(2N=10)是一种生物研究应用很广泛的模式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果蝇”。

图1表示拟南芥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拟南芥的两对等位基因(Y与y,R与r)的分布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CD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图1中DE段产生的每个子细胞含有10条染色体

C.若图2表示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则经减数分裂产生YR、yr、Yr、yR四种精子

D.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BC段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图1中CD段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结果,此时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者有丝分裂后期,A错误;由于图1既可以表示减数分裂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故DE段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10条或者5条染色体,B错误;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可以确定,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两种、四个精子,C错误;图2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位于图1中的BC段,D正确。

1.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2.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

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点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DNA数目变化

2N→4N→2N

2N→N(减半)

染色体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

分开

染色单体

无(0)→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3.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体细胞

间期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子细胞

DNA

2N

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N

染色体

2N

2N

2N

2N

2N

N

N

N

2N

N

N

染色单体

0

4N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项目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不同点

母细胞

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染色体复制

一次,有丝分裂间期

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细胞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无四分体,不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有四分体,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及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子细胞的数目

2个

雄性4个,雌性为(1+3)个

子细胞的类型

体细胞

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

最终产生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与亲代细胞相同

比亲代细胞减少一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子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组成

几乎相同

不一定相同(基因重组形成多种配子)

子细胞中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2014·安徽卷)某种植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特点时期的显微照片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B.图乙中,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图丙中,染色体的复制正在进行,着丝点尚未分裂

D.图丁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

2.(2014·上海卷)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A.1B.2C.3D.4

1.【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

甲图同源染色体联会,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图乙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

图丙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间期,无染色体复制,故C错。

图丁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故D错。

2.【答案】B

【解析】人的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的数目为2条,次级卵母细胞或机体中含有的X染色体数目为1条或2条,卵细胞中为1条,因此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2条,故B正确。

1.下列对某二倍体生物(2n=16)中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间期结束时细胞中的核DNA数目增加一倍

B.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分裂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细胞中

A.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D.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提供

3.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中,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4.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B.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C.

表示的细胞中含有8个DNA分子

D.

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5.下列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DNA分子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染色体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目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为性原细胞的一半,DNA分子数与性原细胞相同

6.人体内以下各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①精细胞②口腔上皮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产生的极体

④初级卵母细胞⑤精原细胞⑥次级精母细胞

A.①②③B.②④⑤

C.④⑤⑥D.②④⑥

7.图甲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表示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生在图乙对应的CD段的某一时期

B.图乙BC段中DNA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

C.图甲中右图细胞中不具有完整的染色体组

D.图乙只能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

8.如图是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

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A.体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

(2)该生物体细胞最多含有染色体_______条。

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l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

(3)图II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

(4)图II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关系可用图III中的__________表示。

1.【答案】C

【解析】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间期结束时细胞中的核DNA数目增加一倍,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正确。

2.【答案】B

【解析】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细胞中营养由卵细胞提供;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中都有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用蝗虫卵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A正确;由于花药中精母细胞数量远多于雌蕊中的卵母细胞,所以用雄蕊观察减数分裂更好,B正确;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正确;洋葱根尖只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减数分裂特有的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错误。

4.【答案】A

【解析】图中

为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图中a、b、c、d染色体的组成两两相同,B错误;图中

表示的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8个或16个DNA分子,C错误;由于细胞中两次细胞分裂都是均等的分裂,所以该果蝇是雄性的,产生的4个子细胞是精细胞,D错误。

5.【答案】C

【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为性原细胞的一半,但DNA分子数目与性原细胞相同,A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和染色体数均为性原细胞的一半,B、D错误,C正确。

6.【答案】B

【解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①精细胞是减数分裂形成的,不含同源染色体,①错误;②口腔上皮细胞是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②正确;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不含同源染色体,③错误;④初级卵母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④正确;⑤精原细胞是特殊的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⑤正确;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⑥错误。

综上分析,选B。

7.【答案】B

【解析】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分别对应于乙图的CD段和EF段,A错误;图乙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此时DNA分子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B正确;图甲中右图细胞具有2个完整的染色体组,C错误;图乙可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D错误。

8.【答案】

(1)A

(2)850%

(3)40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乙

【解析】

(1)若图Ⅰ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3和7表示两条X染色体,而X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此图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以表示体细胞。

故选A。

(2)图

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由此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即8条。

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该染色体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且平均分配给2个精细胞,因此该细胞分裂形成的4精细胞中,有2个精细胞含15N,因此含15N得精子所占比例为50%。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每个DNA含有2条链,由于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细胞中只有2个含有放射性,而该细胞形成的4个精子细胞,则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50%。

(3)图

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②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b,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4)图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可用图

中的乙表示。

一个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变化

(1)染色体数量变化分析

数量变化

发生时期

原因

2N→4N

有丝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2N→N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N→2N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2N→N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核DNA分子数量变化分析

数量变化

发生时期

原因

DNA

2N→4N

有丝分裂的间期

DNA复制

4N→2N

有丝分裂末期

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N→4N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DNA复制

4N→2N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N→N

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随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