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17728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docx

泸县一中高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有答题卷和答案

泸县一中高2013届高二下期第一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本试卷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将第Ⅰ卷的选择题答案、第Ⅱ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横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天堑qiàn骤雨zòu纶巾lún一蓑shuō还酹江月lèi

B.罗绮yǐ  豆蔻 kòu 玉簪zān佯装yáng前倨后恭jū

C.遥岑 cén  列观guān睥睨nì妃嫔bīn鲈鱼堪脍huì

D.凝噎yē樯橹lǔ 袒露tǎn料峭qiào 献愁供恨g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暮蔼嬉闹竟豪奢钓叟莲娃玉枕沙橱

B.今霄   箫瑟雨林铃  寥若晨星金弋铁马

C.巷陌箫鼓倒计时揾英雄泪肉袒负荆

D.羌管栏竿座右铭山青水秀刎颈之交

3.下列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B.两个单位有点意见,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总是那么针尖对麦芒,对任何一方都没有好处。

C.一个巴掌拍不响,利比亚问题闹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利比亚政府和反动派有责任,国际各方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D.下课之后,班上的几个“混世魔王”仍书包、拍桌子、踢凳子,把教室搞得沸沸扬扬,乌烟瘴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地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安全。

B.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各国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C.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

D.针对近期发生的“绿色猪肉”事件,沃尔玛公司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增强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

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被一些人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否定,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D.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D.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B.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

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

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

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

“须瓦几何?

”曰:

“二十万”。

弃疾曰:

“勿忧。

”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

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

“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

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

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

“均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进一秩。

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有《稼轩集》行世。

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虞允文当国当:

主持B、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干实:

真实才干

C、期一月飞虎营栅成期:

满,整D、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子钱:

利息

9、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议者以聚敛闻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

惑而不从师

D、

德佑初,枋得请于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任职湖南时,顶住各方压力,甚至冒着违抗上命的危险,终于如期盖好了部队的营房。

B、辛弃疾通过抑制奸商稳定粮价、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等措施,较好地完成了江西的赈灾工作。

C、辛弃疾虽然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报负,但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

D、文章结尾,尽管有些迷信色彩,但却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同情。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四、(21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

“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拟咏怀(其二十六)(庾信)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柯。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

庾信,南朝梁文学家。

公元554年奉命出使西魏,梁亡,庾信因文才出众被强留在长安做官,最终未能回到故土。

(1)简要概括诗的前四句所描绘的画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后四句用典抒情,请简要赏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⑴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柳永《雨霖铃》中选取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描绘出别后酒醒时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醉花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古代英雄叱诧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9分)

听山

冯源

①平生与山有缘,生于山城长于山城。

后来迁家川北,居于山中,年长日深,不知是受了山的熏陶和水的浸润,还是于山水于生活有了领悟和兴会,渐渐地滋养出听山的嗜好。

②初次听山,是在大学读书时一个孟春的黄昏。

春雨初霁,林间清幽,山岚逍遥,晚霞如瀑,从对面的山脊泻下,次第地织染着远远凝翠的岑峦和尚含绿滋的林卉;残流涧,迂回曲折,涓涓淙淙,犹无声地吟咏着天籁。

整个山间仿佛依然笼罩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显出一片宁静,如一幅恬淡的墨画,又如一位绿装倩然的处子,所能够倾听到的,只有宁谧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

那时年轻,心高志远,好动喜闹,一次的经历便以为山不过是一位哑然的孤独者,一个寂静的缩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③学生生活多是平淡、单一,甚至枯燥,又兼远离城市,课余饭后的时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径的散步中消逝。

或许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听山的偶然的经历和所获。

那是一个炎热而郁闷的夏日的午后,与同学步于山径,试图以宁静和清幽来弱化心里的烦闷。

盛夏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即变,风和日烈间骤然乌云密布。

周围无舍,便索性立于树下。

雨酣畅淋漓,倾泻在树叶枝梗、青草绿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阵清脆或浊重的回响;大雨携着劲风,风过处,树叶枝梗急速不断地屈身弯腰,舞蹈似的,摩擦着推搡着,浑身鸣叫;空中的鸟儿被风掠来拂去、东奔西突,急切而慌乱地寻找巢穴或可栖之处;从山顶涌下的洪水肆无忌惮地在林间、草丛中奔走,又汇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沟壑里冲撞喧哗,声如金石相击……风声、雨声、水声、树声,交织相融,有如一首雄壮激越而又无序无节的音乐。

我倾听着,心灵仿佛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韵和大自然醇浓之流的洗礼,也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④听有所获,情有独钟,在“绿树枝头一线红”的清晨,在“人散后,一勾新月在天际”的夜晚,在小园香径,在流水偎依的桥头,或是凄风苦雨、残阳古道,一次次地静坐聆听。

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是不寂寞的。

你俯身可拾红花绿叶,仰首能得蓝天白云;可以听到花的绽放、叶的吐蕾,群鸟的和鸣、风雨的协奏、雷电的高歌;听到云的轻盈、风的潇洒,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宏的壮阔,和它深厚内腹云涌的情潮,以及它们所融汇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缓的旋律。

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蕴了它,便珍蕴了大自然;你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着这支旋律的节拍,走入社会,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钟情于听山,依然拥有这支旋律,并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汉多奇山,仰望与云平,”这是古人的摹状。

但是,你目游其中,会看到它们始终不移地在天际描绘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线谱”;你心骋其间,能听到另一支旋律——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据史书记载,汉建安16年,刘备为了实现其谋臣诸葛亮提出的据益州、复汉室进而逐鹿中原的战略,率精兵驻扎在这里,偏安益州的刘璋也“延至北山”。

他们“饮酒乐甚”之余,登山远望,夹江两岸的沃野良田、富庶丰饶尽收眼底,刘备想其不久将为己有,便欢曰:

“富哉,今日之乐乎!

”他如愿以偿,夺隘取关,进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汉政权。

站在山顶,遥想一千七百多年前:

如果没有那一阵阵隆隆的鼓声,或许就没有三国的鼎立和蜀汉的繁荣及富庶,也不会有今天这座据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时代之脚匆匆地前行,那一阵鼓声早已沉积为一段历史、几行碑文和一丛丛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阵又一阵时代的潮音。

10多年前,当第一批建设者来到这里,便种下了第一个希望——给这寂静的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们用双手创建了校园、公园、疗养院,也创造了这一方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

你信步其中,不仅能听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听到时代的潮音,使你满心欢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弹歌奏律,其实,生活在这一片群峦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们所弹奏出的旋律,又岂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

(原文有删节)

14.文中写了两次作者具体的听山经历及感受,请分别加以概述。

(4分)

答:

___________

______

15.文章第④段中说:

“听山是寂寞的,它不比听城市听海,但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作者这样写是否矛盾?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

答: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

 16.文章第⑥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

________

17.请从表达和内容两个方面鉴赏文章的最后一段。

(5分)

 答:

____

六、(10分)

18.下面这则材料是从哪些角度介绍天府新区的?

请用三个四字短语分别对这些“角度”加以概括。

(3分)

天府新区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天府新区分为近期(2011-2015)、中期(2016-2020)和远期(2021-2030)三个阶段建设;近期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基础设施先行,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以及高端服务业快速推进。

中期实现再造产业成都目标;远期基本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为三个单句。

(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①                                                                         

②                                                                         

③                                                               。

20.阅读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计画外音。

要求主旨明确,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示例: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1)[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

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人生路上,山重水复,云遮雾障,随时都会使人晕头转向,跌入绝谷。

请以“坚守”为话题,自选文体,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泸县一中高2013级

2012年春期第一学月测试

语文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考号、所在班级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清楚。

2、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选择题(考生须用2B铅笔填涂)

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

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

总分栏

题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卷面

得分

非选择题(考生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过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21分)

11.(8分)

(1)

(4分)

(2)

(4分)

12.(8分)

(1)

______________(4分)

(2)

_______________(4分)

 

13.(5分)

(1)

(2)

五、(19分)

14.

(4分)

15.

(4分)

16.

(6分)

17.

(5分)

六、(10分)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9.①                                                                         

②                                                                         

③                                                           (3分)

20.

(1)(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七、21.(60分)

高2013级高二下期第一次测试题答案

1、D2、C3、D4.B(A项成分残缺,应为“牢固树立••••••观念”;C项句式杂糅,应去掉“据”或“显示”;D项搭配不当,“增强”与“流程”不能搭配。

5.C 解析:

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可看出,李清照是反感“俗词”的。

6.C 解析:

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7.A 解析:

文章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8、C期:

约定期限9、A(两个“以”都当“把”讲。

B:

趁机;通过。

C:

表顺承;表假设。

D:

向;表比较10、C“他的政治军事才干却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

11.①当时枢府有不喜欢他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4分。

“乐、数、夺”各1分)②刚一到灾区,弃疾就在通衢大道张榜说:

“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

”(4分,“始、榜、配”各1分)12.

(1)诗歌以萧条的堡垒、凄惨的风尘、高大的城关、滚滚的黄河(2分,答对其中2点得1分,答对4点得2分)描绘出一幅极壮阔而又荒凉寂寥(雄浑悲壮)的图画(2分)。

(2)借苏武来表达被留仕北的悔恨和屈辱,(1分)借荆轲来表达一去不返的悲愤,(1分)借霸王别姬来表达壮志难酬的遗恨,(1分)表达委婉深沉。

(1分)13默写(略)

14.(4分)①孟春黄昏后听山,以为山孤独、寂静、淡然无味,令人难耐。

②夏日午后雨中听山,心灵受到洗礼,品出了山的亦静亦动、或柔或刚的性格。

15.(4分)不矛盾。

山没有城市和海的热闹与喧嚣,需要静坐聆听,因而“听山是寂寞的”;听山能听出自然美的旋律,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一种昂扬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听山又不是寂寞的”。

16.(6分)①紧承上文听到的大自然的美的旋律,引出另一支“历史和时代”的旋律,是听山的进一步拓展;②领起下文对历史的鼓声与时代的潮音的具体阐述;③丰富文章内涵,深化主旨。

17.(5分)这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反问等修辞方法,语言形象生动而有力。

赞颂了蜀川人民的创造精神,他们创造的社会文明、时代精神汇成了时代的潮音,这一潮音远远胜过山的旋律、历史的鼓声。

18.区域范围 总体定位 建设规划(关键词为“区域”“定位”“规划”,扣住关键词才能给分;每点1分,共3分)

19.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口号。

②这个口号已成为全体城市人的骄傲和“城市梦”的理由。

③它实际上是来自古希腊最博学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20.(4分)

(1)[画外音]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2)[画外音]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观点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