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拍摄技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09506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景拍摄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秋景拍摄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秋景拍摄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秋景拍摄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秋景拍摄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景拍摄技巧.docx

《秋景拍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景拍摄技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景拍摄技巧.docx

秋景拍摄技巧

Preparedon22November2020

 

秋景拍摄技巧

一、秋景拍摄技巧

1、低感,光圈优先,根据光线强弱在F8……F16之间选择即可

2、用P档拍一张,查看照片按上键,参数值就都看见了。

然后就可以调大一档加快一档。

注意:

光圈每开大一档,快门速度可以提升也是一档。

(比如原来用的光圈是F11,速度是1/250秒。

这时你开大一档光圈到F8,这时速度就要提升一档到1/500秒。

这样的两种曝光量是一样的。

(1)光圈(Aperture),是相机镜头中由几片极薄的金属片组成,中间能通过光线。

通过改变孔的大小来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

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也就越多。

光圈的值通常用f/1,f/2来表示。

数字越大,光圈越小,反之则越大。

当快门速度不变时,合适的光圈大小能带来正常的曝光。

如果光圈过大,会导致曝光过度,过小则会导致曝光不足。

光圈除了用来调节曝光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图片的景深。

景深与光圈的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光圈越小,f相对应的数值越大。

比如f/22的光圈小于f/16的光圈搜索。

尼康D7000相关操作

1、如何设置快门速度

(1)左手把转盘放到S,

(2)右手拨快门前面拨轮,

(3)看见屏上的数字变化,

(4)就是快门速度在变化。

2、各档位设置

P档手动曝补,S快门优先,A光圈优先,M全手动档,U1U2是设置模式,可以把你经常用的参数设置进去,免得经常设置麻烦。

SCENE是场景模式,如果玩单反的话自动模式这些东西基本可以放弃了包括P档

(1)AUTO是全自动傻瓜档,一切都交给相机自动处理。

省心模式

(2)P档是程序自动曝光模式,相机根据自动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快门和光圈组合,如果不需要特殊效果的话,可以不要再干预。

与AUTO档的区别在于可以手动调节光圈和快门组合、ISO感光度、是否需要开启闪光灯等。

第一次拍摄主要测试,在此基础上改变相关参数再进行第二次拍摄。

(3)S是快门优先曝光模式,手动设置快门速度,相机根据自动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光圈。

ISO、闪光灯等也可以根据需要手动设置。

比如拍摄体育赛事,火箭发射等;

(4)A档就光圈搜索优先曝光模式,手动设置光圈大小,相机根据自动测光结果,自动设置快门速度。

ISO、闪光灯等也可以根据需要手动设置。

主要用于拍摄不同景深的照片。

(5)M档是手动曝光模式,你自己根据需要手动设置快门和光圈组合以及ISO、闪光灯等。

相机也是自动测光,但照片曝光效果是根据你自己设置的快门、光圈组合得来的,如果与相机测光效果相差较大的话,可能会出现过曝或欠暴的的现象,那是你设置不够准确,不是相机测光不准确。

你可以看着对焦屏里的测光指示数轴做微调,就象你说的让它左右平衡。

(6)

M手动暴光模式必须熟练后才能掌握,新手可以用A或S练习(实际上相当于自动暴光)。

注意:

a档设定一个光圈然后通过测光给个快门然后得道曝光

s档设定一个快门然后通过测光给个光圈然后得到曝光

m档是设定光圈和快门最后也是得到曝光

这三个档最后都是得到准确曝光那么这三个在某种意义上就一样了啊。

用哪种暴光模式,取决于你拍摄需要达到的效果。

比如:

要想得到背景虚化效果,你得用大光圈,那你就选择A光圈优先,调大光圈(F值小)让相机去设定快门速度;

再比如体育比赛,定格一个快速运动的画面,你就设置一个高速的快门,让相机自动设置光圈。

熟练了,你用M就全部自己设置也行。

P档

P档是智能模式,它跟全自动模式不一样,全自动模式的各项参数不能调节,而P模式是可以调节拍摄参数的,在不调节的时候跟全自动模式一样。

3、

如何拍摄秋天红叶

1、拍摄红叶,可以从采光、取景、背景、构图等方面着手。

可以采用逆光、斜侧光线,以突显叶片的形状、线条和脉络。

为了消除叶片反光,使得主题层次分明,色彩饱和,最好加上遮光罩、偏光镜、减光镜等配件

2、拍摄红叶,可以利用广角镜头,捕捉整片红叶林或满地落叶的景致。

但是必须选择线条明显、色调饱和的枝干作为前景

3、拍摄红叶,可以利用135-300mm以上的望远镜头,将位于高处的红叶拉近,特写优美的红叶形状

4、能够近距离拍摄的红叶,适合使用微距镜头,以强调叶片清晰的脉络和质感让你拍摄的照片更清晰。

但是必须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并且尽量采用小光圈拍摄。

5、拍摄红叶,背景以绿色或深色为主,而且愈单纯愈好。

单纯的背景,最能突显红叶色调和层次。

倘若受制于现场环境和角度,无法处理杂乱背景时,可以采取低角度、由下往上拍,以蓝色天空为背景。

6、红叶摄影的构图,原则上以简洁有力为主。

尽量利用大自然的光影、形状、脉络、色彩对比,表现红叶的美感与生命力。

7个拍出漂亮秋天风景的技巧

喜爱的同学,对于每个季节也有不同的摄影主题,在秋天的时分更加适合外出拍摄,黄叶、红叶、树林等也是很好的相片主角,那么在拍摄这些相片时有甚么技巧呢新手应该怎样预备拍摄呢看看这7个小贴士,让你更有信心拍出漂亮的秋天相片吧!

(一)善用「广角」和「长焦」镜的特性

很多同学也可能不知道「广角」和「长焦」镜头的特性,只想到广角镜头可以拍得更多,或是长焦镜头可以让你把远的物件摄入镜头。

其实在摄影上,它们还有另外一些重要的特性:

∙广角镜头可以夸大「空间感」

∙长焦镜头可以「压缩远景和背景」

即是如果你想观看相片的读者有置身其中的感觉,不妨利用广角镜头来拍摄,你会发现相片会附合(甚至夸张了)「远的东西小,近的东西大」这个物理定律,若果加上拍摄后打印出大相,更可以令相片临场感增加!

但若果你在拍摄时发现远的物件太小了,很难看到,这时可以使用长焦镜头如200mm、300mm等拍摄,相片中远的东西会变得跟近的东西差不多大(或差距变小),令前后景好像「压缩」在一起似的,最适合拍摄长长道路上两旁的黄叶,或是布满红叶的山岭环境!

有关长焦的压缩效果,请参考:

24mm的广角镜拍出现场感,若果用上16mm的超广角可以更夸张效果。

利用200mm长焦镜来压缩前后景物。

(二)利用浅景深来突出主角

当你走到一片密林,或是想拍摄树上一块红叶,如果你像平常拍摄风景一样拍摄,很难突出想要拍的主角,导至相片变得杂乱,没有重点。

这些可以利用「浅景深」的拍摄方法,先找出要拍摄的主角,例如是一棵有特色的树干,或是一块完整漂亮的红叶,把光圈调大、焦距拉长,加上选择一个比较远的背景,对焦在主角上再按下快门,这时你的背景便会变得模糊,能更有效地表达出想拍的主角了!

有关「浅景深」的拍摄技巧,请参考:

PhotobySushanth

要突出主角,我们可以利用浅景深效果。

(三)颜色的对比构图法

除了使用第二点提及过的浅景深方法来突出主角,另外一个在秋天常用的技巧便是「颜色对比法」,因为在秋天树叶常会变得红红黄黄充满色彩,在偏暗调的树干、山坡或湖边会形成一种秋天独有的色彩,是绝佳的拍摄题材!

(四)让「秋色」成为衬托的工具

我们要怎样在相片中表达秋天的感觉呢有时不用直接把秋天元素当成主角,反而可以在拍摄其他题材时加入秋天的前景或背景,这样更加可以让人有置身于秋天景成的奇妙感觉!

利用秋天的色彩为小溪作为衬托。

PhotobyJill,InspiredByDesign

(五)寻找纹理和线条

纹理和线条在构图或是拍摄主题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秋天拍摄当然不能错过!

秋天时充满黄叶的一排树干,或是在逆光下拍摄红叶上的纹理,也会为你的秋天相片集加添特别的主题。

留意四周的线条来作构图吧!

(六)善用「黄金光线」来拍秋色

要加强秋天的感觉,不方在黄昏,日落时利用侧光拍摄,这时的光线柔和而有着黄金的色彩,照在一大片充满黄叶的树林,加上适当的前景,更可以表达出秋意呢!

逆光下可以看到树叶的纹理。

PhotobyElenaElisseeva

(七)慢快门x创意构图

试试利用稍慢的快门(例如1/10s或1/20s),在拍摄时垂直移动相机来拍摄树干,你可以拍出充满红色、黄色的抽象相片!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可以满足不同的摄影需要。

从技术层面看:

主要为了通过合理的曝光组合以获得曝光准确的照片。

在同样照度下,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

所需曝光时间就少,可选择较高的快门速度:

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

所需曝光时间就多,应选择较低的快门速度。

在照度不变和选择的感光度不变的前提下.收缩一档光圈需减低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开大一档光圈需提高一档快门速度以保持曝光总量不变。

通过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组合调整后,作用于底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量”仍然保持了准确性.可获得准确曝光。

从艺术表现力层面看:

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与光圈构成曝光组合.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是利用景深原理形成特定成像效果(请参阅本报发表l的关于光圈和景深的文章);二是不同的快门速度在表现动体时能产生不同效果。

快门速度越低曝光时间越长,被摄对象运动速度越快.图像越呈虚化状,越容易给人动感强烈的印象。

相反的是,快门速度越高.曝光时间越短,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越慢。

物体的动感就越不易体现,但物体也将被表现得更清晰。

因此,通过对快门的合理选择.摄影者可在一定程度上对被摄对象的运动状态做强化或弱化处理,以实现表达主题的不同需要。

选择快门速度须注意三点:

第一.如手持相机拍摄,不宜采用过低的快门速度,以免因相机晃动导致图像虚化.借助开大光圈或提高感光度,可适当提高快门速度;

第二,选择高速快门便于将运动对象“凝固”,拍摄运动对象时如快门速度过低,将导致影像明显虚化;

第三.选择低速快门时可以夸张运动对象的“动感”.甚至于使运动对象在画面上消失。

如选择1/4秒的快门速度,人物正常行走时晃动的腿将被虚化得似乎不存在一样.

如何在拍照时根据情况决定用多大光圈,多大感光度

这个就需要楼主自己先进行目测。

一般都是摄影者在拍照的时候自己去感受使用多大光圈合适,然后排出照片看看效果。

但是使用多大光圈要先知道楼主想要拍出什么样的效果照片,才能知道使用多大的光圈,例如我们想拍摄景深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光圈为F11。

选择多大光圈就是要根据拍摄效果来决定光圈的。

楼主要是想学会在在什么时候使用多大光圈,那么楼主就要多加练习拍摄和多看看别人拍摄的照片。

一般网友们在网上传输照片的时候,都会显示品牌的相机,镜头,光圈,感光度,快门等等信息。

这些都是作为参考的最好依据了

感光度遵循能低不高原则,只要能保证安全快门速度,越低越好。

感光度高了噪点就大。

光圈主要用来控制景深,如果要拍出主体清楚而背景虚化的照片,就用大光圈,如、等,如果想拍出前后都清晰的照片,就用F16、F22之类的,只管主体而不考虑前后景的,则用最佳光圈如F8、F11。

为保证清晰度,可以将镜头最大、最小光圈缩或放一级使用

在M档进行拍摄的时候,如何确定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

根据拍摄的场景、拍摄的意图进行设定,并且要确保拍出的照片曝光准确,比如拍摄风光时需要大景深,这是就需要小光圈,如果拍摄花卉、人像时需要小景深,使背景虚化,这时就需要用大光圈,拍摄水流时就需要慢速度,小光圈,实际拍摄时要随着场景、光线的不断变化,随时的调整光圈,每当光圈发生变化时,快门也一定要随着光圈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在晴天拍摄室外风光时要用11的光圈,1/125秒的快门速度,这样可以拍出曝光准确的照片,如果将光圈调到8时,快门速度就要随着变化调到1/250之一秒,因为光圈调大了,为了拍出的照片效果不变,只有加快快门速度才可以保证拍摄效果,反之将光圈调到16时,快门速度也要放慢搜索,就要调整到1/60分之一秒,这样三个组合拍出照片的效果是一样的

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对照片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速度的部件,简称快门速度。

光圈是控制光线进去相机多少的部件,光圈值是光线数量值。

他们和照片的关系,第一根照片的明暗有关,第二和照片的色彩有关。

快门速度慢了,进入相机的光线就多,照片就会很亮,反之就会很暗。

光圈越大,进入的相机的光线就多,照片就会很亮,反之就会很暗。

光圈越大,景深就越小,也就背景越模糊,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背景就越清楚。

(注解:

光圈和相机上的光圈数量标示相反,数越大光圈越小,数越小光圈越大。

快门速度和光圈互相配合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

单反的快门光圈感光度与最终成像的关系

单反的快门、光圈和ISO(感光度)是摄影的三大参数,这三个参数共同控制曝光量Ev的多少。

1、快门是进光时间的长短;

2、光圈是指镜头开孔面积的大小;

3、ISO是设置对感光敏感度的等级。

三大参数影响成像的特点:

1、快门——表现动感。

2、光圈——控制景深。

3、ISO——感光度,即对光线的敏感度。

目前相机的所有数据还是采用胶片机的计数办法,因而快门。

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

均是相邻倍数关系。

光圈数值是以根号下2的关系为统计单位的,,f2,,f4,,f8.....均以2的开平方以后的的约数计值的,相邻通光量依然是倍数关系。

感光度21定=ISO100,24定=ISO200,27定=ISO400.。

相邻依然是倍数关系。

因而三者之间的配合以达到相同的曝光量,用以控制景深或速度的凝固,已达到摄者的意图

ISO与图片质量

ISO是一个曝光率极高的词,我们在超市买饼干的时候就可能会看见包装袋上写:

本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这个ISO是国际标准组织的缩写,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组织制定饼干管理标准,也制订胶卷的生产标准,所以货架上的胶卷有ISO100,200和400的几种,这就是感光速度不同的胶卷。

ISO感光度是CCD(或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如果用ISO100的胶卷,相机2秒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同样光线条件下用ISO200的胶卷只需要1秒即可,用ISO400则只要秒。

在数码时代,数码相机的主菜单里都有ISO选择,100,200,400或者800,这和胶卷上的一样。

看机型不同,低的到ISO50,最高有到25600的,数字越大越敏感(感光度越高)。

午餐和爱情都流行快餐,什么事都要快点搞,按道理我们应该喜欢高感光度。

但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高ISO虽然速度快但图像颗粒粗,经不起精细放大出图。

所以风光摄影要用相机的最低感光度才可得到精细的画面。

高ISO一般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用。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万不得已的时候很多,所以高ISO图片质量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弱光场合比如昏暗的室内,午夜的街头,ISO100时即使光圈开到最大,快门速度也需1/4秒甚至更慢才能正确曝光,这时不用三脚架是无法把相机端稳的,手一晃照片就糊;就算用三脚架,被摄者一转头照片同样会糊。

闪光灯可以救急,但闪灯会破坏现场气氛,人会脸色不自然,而且相机内的小闪光灯有效距离不会超过四米,稍远的人物和景物就无法照亮了。

更何况有些地方是不准使用闪光灯的,如博物馆剧院。

我们没有办法只有提高数码相机感光度到ISO800甚至1600。

同样是1000万像素的小数码DC和数码单反DSLR,如果都设置在最低感光度来拍摄(例如ISO100或80),假设镜头的素质相同,它们所拍的图片分辨率和图片质量差距不是太大。

但如果ISO提高到400来拍摄,图片质量的差别就明显了,DSLR拍出来的图像依然干净,和ISO100时所拍差别不大,而DC的图片质量则下降明显,噪点很大,颜色失真,细节丢失。

如果继续提高到ISO800,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就只能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了,而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虽有下降但依然可以接受。

如果进一步提高到ISO1600,大部分数码单反的图片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但依然能满足10寸照片的放大需求,而此时小数码DC的图片质量之差,您需要一颗勇敢的心才敢看。

在像素相等的情况下,CCD面积越大,高ISO的成像质量越好。

也就是说:

在CCD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里面增加更多的像素反而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

所以现在的数码相机不应该在1000万像素以上再简单增加几百万像素,而应该在提高CCD质量上下功夫。

降低高感光度(高ISO)噪音水平以及增大曝光宽容度才是当务之急。

800万像素已经足够旅游摄影之需,我们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就不该只看像素高低,而应该注意相机CCD的大小。

现在是2008年,解像度已经足够,该是重点关心图像质量的时候了。

快门

在摄影术最初发明的那些年,拍张照片曝光时间一般都需要好几分钟,大部分照相机是不需要快门的,开始曝光的时候把镜头盖取下,然后看表,五分钟后盖上,照片完成。

后来,胶片的感光速度越来越快(ISO越来越高),曝光时间变为一分钟,几秒钟,1/10秒甚至几百分之一秒,这时候用手取镜头盖就不够快了。

我们需要一个能准确控制曝光时间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快门。

快门有机械快门,电子快门,以及电子机械联合快门等很多种类。

定义:

快门就是相机里控制曝光时间的装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安全快门速度。

在使用135相机拍摄的时候有一个手持相机拍摄的安全速度原则:

安全速度是焦距的倒数,如果使用35mm镜头,快门速度不得低于1/35秒,使用200mm镜头时速度不得低于1/200秒,否则图片就可能糊了。

光圈

上一篇说过,所有相机都基于小孔成像原理:

拿一个密封箱子,在任何一面钻个小圆孔,然后把有孔的这面对着窗外,窗外的景象比如一棵树什么的,就会在圆孔对面的箱内壁生成此树的倒影。

假如我们在内壁涂上感光材料(装上胶卷或CCD),这个有孔的箱子就是一台完整的照相机了。

这就是针孔相机。

既然一台照相机可以不需要镜头,为什么现在的相机前面不是一个小圆孔而是几块玻璃呢而且这几块玻璃(镜头)还卖得那么贵!

这是因为小孔要成像的话,孔必须很小,这也是针孔相机名称的来历。

如果孔开得和门一样大,这个孔就成不了像。

所以我们没有小门成像一说。

孔小进光量就小,所以玩针孔摄影非常锻炼人的耐心,一张照片曝光几分钟到几个小时都常见。

而且,由于光的衍射干扰,针孔相机拍的图片都不够清晰,如雾里看花一般。

没有人原意花几个小时去拍一张模模糊糊的照片,我们要想办法加大进光量。

有什么办法能够把这个小孔开大而又能生成清晰的图像呢人们马上就想到了凸镜的聚光功能。

把玻璃凸镜装到大孔上,问题不就解决了

确实如此。

相机镜头就是这样诞生的。

今天数码相机的各种镜头都是几块凹凸镜的排列组合,然后外面用塑料或铁皮一包。

有了镜头,小孔成像的这个孔–也就是下文中的光圈–就不再是针孔了,它变成了洞。

进光量问题解决。

但有时候问题又来了:

我们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大洞。

比如夏日沙滩上烈日当头,四处白花花一片,为了分清到底是人肉还是白沙,我们需要眯着眼睛仔细观察。

镜头是照相机的眼睛,这时候相机也需要眯起眼睛。

很显然,为了应付不同的光线强度,我们还需要给镜头装上能够调节这个洞的大小的装置,以便在强光时缩小为针孔,弱光时开成大洞。

这个装置就是光圈。

光圈英文名称为Aperture。

一组凹凸镜再加上光圈就诞生了完整的镜头。

搜索定义:

光圈就是镜头里调节进光孔大小的装置。

常见的光圈值如下:

F1,,F2,,F4,,F8,F11,F16,F22,F32,F44,F64。

每两挡相邻光圈值之间进光量相差一倍。

例如光圈从F4调整到,进光量便多一倍;从到F2又多一倍。

也许您已经看出来了,光圈值和光圈实际大小是相反的,进光量最大时光圈为F1,最小时为F64。

对135相机来说大多数镜头的最小光圈为F22。

既然光圈可大可小,那多大的时候镜头的成像质量最好根据上图,最小光圈F22时光圈跟针孔差不多,数码相机成了针孔相机,前面说过针孔成像好不了;光圈最大的时候小孔又变成了大门,成像也差。

所以,根据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庸之道,请牢记:

镜头在中等光圈的时候成像最好(图片最清晰)。

如果是135数码单反,中等光圈为F8或F11。

小数码DC要看具体机型,如果可选光圈值在到F8之间,中间的为最佳光圈。

假如光阴似水,镜头的光圈就是水龙头,它控制着水流(进光量)的大小。

对于镜头我们当然是希望它的光圈越大越好,这就如同家里的水龙头,虽然平时我们刷牙洗脸从不把它开最大,但万一有一天家中失火,我们会立即把龙头拧到最大,并且痛恨当初为什么没有装一个大点的水龙头。

一个镜头最大光圈时成像并不好,平时我们一般少用最大光圈;但在特殊弱光又不准使用三脚架的情况下,比如深夜的街头纪实抓拍,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最大光圈,并且后悔当初为什么没买一支大光圈镜头。

但大光圈镜头的价钱很贵,重量惊人。

比如Canon70-200mm有两个版本,光圈为F4的售价人民币五千元,重700克;光圈为的那一款售价八千多元,重达1500克。

这是因为光圈大一级,镜片就大很多,加工难度大。

是否值得为大一级光圈多付出一倍的钱和负重的汗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曝光

为了讲清曝光这个词,我们还是回到小孔成像。

假设一个黑乎乎的密闭房间,一面墙壁上开了个小圆窗户,窗对面的内壁上安上感光材料(白沥青,大型胶卷或CCD)。

这就是一台大型房式照相机。

在没有打开小窗之前,房间里是黑乎乎的。

我们打开小窗,光线从小孔而入,射到对面墙壁的胶卷上,产生光化反应(或光电反应,如果是CCD),照片就诞生了。

此过程就叫做曝光。

要得正确曝光的图片,必须精确决定曝光量。

所谓曝光量就是让多少光进入这个密闭房间里。

如果进光量太大,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晚上变成了白天。

如果进光量太小,照片就会黑乎乎的,白人变成黑人。

幸好我们有了光圈和快门两样工具可以一起来控制曝光量。

曝光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可以这样认为:

光圈(值)大小其实就是那个小圆窗户开多大,快门(速度)就是窗户打开多久。

假设窗户只打开1/4,时间为4秒钟可以正确曝光的话,很显然,窗户打开一半,时间2秒钟也能让底片正确曝光,因为1/4*4=1/2*2=1,进光量都是一样多。

同样的,如果窗户全开,曝光时间就只需要1秒了。

假若一个镜头光圈全开为F4,用摄影行话来说,光圈F4快门速度1秒为正确曝光值,那和2秒以及F8和4秒也同样能得到准确曝光的图片。

重要结论:

一张正确曝光的图片可以有N种不同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

总结以上几个名词解释,有三个因素能影响一张图片是否正确曝光:

光圈,快门速度,ISO。

其中光圈和速度联合决定进光量,ISO决定CCD的感光速度。

如果进光量不够,我们可以开大光圈或者降低快门速度,还是不够的话就提高ISO。

大光圈的缺点是解像度不如中等光圈,快门速度降低则图片可能会糊,提高ISO后图片质量也会下降。

没有完美的方案,如何取舍要灵活决定。

焦距

光线经过透镜就会聚成一点(焦点),镜头的焦距就是从镜片(或镜片组)的中心到底片(CCD)的距离,单位是毫米(mm)。

对全幅135数码单反相机以及我们以前常用的135胶卷相机(使用超市里的盒装胶卷)来说,焦距50mm的镜头称为“标准镜头”,简称标头,拍出来的照片类似肉眼平视的感觉(视角为45°左右)。

严格的定义是:

标准镜头就是焦距等于底片(或CCD)对角线长度的镜头。

单张135底片是24x36mm,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其对角线长度为43mm,所以135画幅的标头应该是43mm。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把焦距为40-60mm的都称为标头。

早期的单反相机是与50mm镜头捆绑销售的,这也许是称其为“标准镜头”的原因吧。

广角镜头(焦距小于35mm)能够让照相机“看得更宽阔”,因为它视角大;长焦镜头(焦距大于70mm)能让照相机“看得更远”,但视角窄。

长焦镜头也称远摄镜头或望远镜头。

从焦距的定义就可以推断出,广角镜头都身材矮小,长焦镜头都高大威猛。

以后我们只要一看到那些又粗又长的大家伙,不用说那都是长焦头。

焦距固定的镜头即定焦镜头。

1960年以前,变焦基本靠走。

1965年之后,焦距可以调节的变焦镜头开始大量上市。

变焦镜头的优势是明显的,改变焦距不用再走路,只需转动镜头筒。

但变焦需要一套复杂的光学系统(其内部结构大多超过十片镜片),这给变焦镜头带来了两个问题:

1,体积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