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90671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docx

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

20xx年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

回顾20xx年工作,进步很大。

全科同志共同努力,克服人员不足、工作超负荷等困难,完成专业独立二线值班,完成了较去年明显增加的工作量。

同时开展了多项新临床诊疗技术和服务,申请了新科研项目,在研课题进展顺利。

一、人员情况

医疗岗位:

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3人,专业住院医师14人,总计29人。

人员变动:

新入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1人,硕士1人,本科4人)。

护理岗位:

现有护理人员57名,急诊护士22人,ICU护士35人。

其中在编30人,非编27人,全部注册。

主管护师7人,护师19人,护士31人。

大专以上学历33人,中专学历24人。

大专以上学历占58%。

护师以上占总46%。

新入护士11人,占护士总数19.3%。

因急诊室与输液室分开管理,ICU与新生儿护理工作完全分开,护理人员变动较大,与2012年无法比较。

20xx新入护士约占全科护士的五分之一,增加了ICU、急诊护理风险,加强新护士培训和管理成为科内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二、常规工作

(一)急诊室

重症监护抢救床5张,重症观察床6张。

1、常规工作:

全年急诊病人总数为158984人次,比去年上升3%;诊治新生儿2822人次,较去年下降15%。

急诊入院459例,同比下降5%。

2、危重抢救:

抢救患儿6829人次,较去年上升43%;重症监护患儿6898例次,较去年上升36%。

心肺复苏32例,较去年上升3%,急诊气管插管78例,较去年上升4%,死亡29人。

吸氧4482例次,同比上升31%;洗胃349例次,同比下降5%。

急诊导尿22例次,较去年上升450%。

3、急诊诊疗:

泵吸治疗62987人次,较去年增加103%;药物灌肠治疗3071人次,同比上升26%;吸痰:

10363人次,同比增加43%。

取血8572人次,同比上升14%;急诊心电图296人次,同比上升15%;经皮测胆2353人次,较去年上升36%;急诊输血治疗178例次,较去年上升1855%。

4、变化特点:

急诊就诊量达15万人次以上,如此大的就诊量,急诊、特别是夜间承受了非常大的工作负荷。

急诊抢救、监护、导尿、输血及血制品有较大上升。

急诊诊疗措施方面,药物泵吸、灌肠、吸痰、急诊心电图、经皮测胆较去年增加明显。

只有新生儿就诊量较去年下降15%,洗胃下降5%。

5、急诊室近5年主要工作数据比较:

1)急诊就诊量及雾化吸入治疗量比

 

2)急诊抢救患儿、重症监护患儿、新生儿就诊量比较

 

 

3)急诊吸氧、吸痰治疗、经皮测胆红素治疗比较

 

4)急诊腰穿、心电图、输血治疗比较

 

(二)ICU

开放22张床位。

1、总体情况:

20xx年ICU共入院1012例,较去年增加16.3%,出院801例,较去年增加8.3%。

监护816人,较去年增加28%,累计监护6106天。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310例次,同比上升41%,首次突破300例。

无创机械通气361,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合计670例。

主要技术进步及新技术应用:

NAVA通气治疗15例,床旁支气管镜治疗6例。

危重症患儿742例,较去年增加40%,占入院患者的73.3%,上升12.4个百分点。

全年监护816人,较去年增加28%,累计监护6106天,。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310例次,同比上升41%,首次突破300例。

年累计机械通气25632小时,合1068天,平均每例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3.4天,每天3例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361例,同比上升61%;累计通气时间21132小时,合880天,较去年上升16%,每例患儿进行无创通气治疗2.4天,每天2.5例患儿进行无创通气治疗。

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儿合计670例。

经大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88例,同比增加60%,累计置管时间526天。

经末梢静脉穿刺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39例,同比增加8%,累计置管310天。

各种引流522例,较去年增加28.6%。

进行床旁血液滤过治疗7例,累计CRRT治疗588小时,分别较去年增加133%和75%。

其他治疗:

输液54838人次,同比增加13%;输血及血液制品1577次,同比上升41.1%;静脉推注4008例次,同比上升17.5%;取血4185人次,同比上升9%;泵吸治疗55586人次,同比上升8.6%;导尿202人次,同比增加201%;胃肠减压452人次,同比增长46.4%;吸氧1605人次,同比增加43.8%;鼻饲1787人次,同比上升10.2%。

变化特点:

病人数量、危重及监护患儿数量有明显增加,有创、无创呼吸机治疗人数较去年大幅上升,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首次超过300例,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合计670例。

深静脉置管与PICC治疗较去年略有下降,输液、输血、取血、泵吸、胃肠减压、灌肠均较去年有不同程度增加。

另外,增加了新技术血液滤过治疗。

1)ICU年收治患儿及监护、危重患者数

 

2)ICU年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量

3)ICU机械通气累计时数

 

4)ICU其他治疗项目

 

5)ICU其他治疗项目

 

三、专业管理

(一)危重病例评估

多年来ICU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或‘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评估入院患儿病情及预后。

以标准、量化手段判断患儿病情轻重,为抢救、预后评估、病情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符合重症医学发展趋势。

20xx年1月始,在病案室和信息中心大力主持下,使入ICU首日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criticalillnessscore,PCIS)成为病案首页统计数据,信息中心每月提供相关数据。

入ICU首次PCIS评估对病情和预后评估最有价值,具体数据见表1。

正努力使入院d3、d7数据成为病案统计数据。

 

表11~12月入ICU患儿病情评估(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

月份

出院患者数

≤90(危重)/%

≤80(极危重)/%

重危患儿占比

1.

60例

(入77例)

21例/35.9%

19例/31.7%

40例/66.7%

2.

42例

(入53例)

12例/28.6%

5例/11.9%

17例/40.5%

3.

72例

(入88例)

15例/20.8%

15例/20.8%

30例/41.7%

4.

70例

(入90例)

15例/21.4%

19例/27.1%

34例/48.6%

5.

81例

(入89例)

22例/27.2%

10例/12.3%

32例/39.5%

6.

例76

(入82例)

13例/17.1%

8例/10.5%

21例/27.6%

7.

73例

(入88例)

12例/16.4%

7例/12.3%

19例/28.5%

8.

77例

(入97例)

7例/7.2%

8例/9.5%

15例/19.5%

9.

60例

(入74例)

8例/27.2%

9例/12.3%

17例/28.3%

10.

67例

(入90例)

9例/13.4%

10例/14.9%

32例/28.5%

11.

82例

(入94例)

13例/15.8%

18例/22%

31例/37.8%

12.

84例

(入92例)

11例/13.1%

25例/29.8%

36例/42.9%

全年重危患儿平均占37.5%,其中生命垂危危重患者占总入院人数18%。

1月重危患儿比例最高,近70%,其次为4月份,近50%,7、8、9三个月危重患者比例相对较低。

(二)加强重症监护患儿管理

今年设计、建立专用ICU危重病例交班本(附图1),加强危重病例交接。

危重患儿的医疗护理记录高标准、严要求,准确、详尽、及时。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讨论制度。

对进入ICU的患儿,认真观察病情,及时、详实、准确记录患儿病情演变、诊疗方案实施、患儿对治疗的反应等一系列情况,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由主治医师和主任确定,严格掌握有创操作的适应症,严格执行知情同意制度。

图1ICU危重病人交班表

(三)专业独立值班

今年5月始重症专业开始独立二线、三线值班,目前已实施8个月。

全体重症专业医师克服困难,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出色完成这种较大的工作模式转变。

截止12月底,科内参加二线值班人员每人平均值班50~60个,主任医师三线值班每人80~90个,同时参与二线值班。

完成大幅度增加的工作量和二、三线主值班同时,今年6~12月半年时间,完成门诊小夜班90个,相当于1名医生4个月的工作时间;完成周末、节假日白班46个。

今年10月始,每周28个单元专家门诊,8~10单元普通门诊。

因此常常是完成白班门诊工作后,晚上加班完成病历审修、查房等工作。

(四)ICU专业工作细则与要求

1、ICU医师手册:

加强一线住院医师专业培训,规范临床工作要求,整理完善ICU住院医师手册,要求每位轮转ICU医师熟悉手册内容。

新建EB病毒感染知情同意书,完善早产儿出院告知书。

2、建立ICU患儿住院卡(图2)

在大多数患儿不陪住状况下,加强与家长沟通,使其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取得理解与信任。

图2ICU患儿住院卡

3、加强消毒隔离

减少ICU获得性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ICU努力做好层流病房的管理,注意换鞋、洗手、病区地面、物品和空气消毒,发现特殊感染,立即采取一系列措施阻断感染扩散。

4、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

无细菌感染指征不用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证据患儿,针对性使用抗生素,重症细菌感染患儿采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注重降阶梯治疗。

(五)、急诊室

工作量较大幅度增加,狠抓管理,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医生病例书写及处方合格率达标,药品占所有医疗收入比例达标,消毒隔离达标。

全年急诊量达15万余人次,接诊新生儿近3千人次,危重抢救及监护1万3千余人次,无医疗事故及差错。

(六)人员专业培训

针对一线医生流动性大,本院住院医师4个月~半年轮转的特点,及一线值班医生年资相对低的情况,不断进行强化培训,包括入科培训、每月强化培训、晨交班小讲座等,内容主要包括诊疗常规、岗位职责、工作规范和流程、各种应急预案、沟通技巧。

技术培训重点为心肺复苏、各种休克抢救规范及流程,危重情况识别,抗生素合理应用,相关设备仪器使用及注意事项等。

分别有急诊医生手册和ICU医师手册,将培训和注意事项整理成册,以便轮转住院医师随时查阅。

四、技术进步与新技术应用

1、床旁血液连续虑过技术

从初步应用,逐渐走向熟练,目前已形成较为熟练的医护技术团队,可24小时开展工作,今年共进行CRRT治疗526小时。

2、NAVA通气

为今年开始应用的临床新技术,目前已开展15例,正在积累经验,完成工作流程和方案。

3、床旁支气管镜治疗

今年开始应用,目前开展6例,需要逐步熟悉。

4、开展经颈内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

5、危重患儿肠内营养支持合理应用;

6、危重患儿急性肾损伤生物学标志的探讨,目前完成40例。

7、3%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作用,目前完成40例。

五、医德医风与服务

全科20xx年获感谢锦旗31面,表扬信4封,拒收红包25人次/4.9万余元,以一病区为主,体现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和高超的医术。

六、科研课题

在研课题4项,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今年获1项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重点推广项目,所级科课题2项,进展基本顺利,北京自然

科学基金项目结题1项,申请北京市杨帆项目、首都临床发展专项基金各1项。

七、继续教育及教学

20xx年全科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1名护士完成ICU专科护士培训(3个月)并获得证书。

9人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3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培训进修医师14人,实习医师8人,进修护士18人,实习护士19人,住院医师轮转37人次。

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工作,8年制、5年制临床理论课教师3人。

八、发表论文

1、任晓旭.小儿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与诊断.中国小儿急救.20xx:

20(4):

343-347

2、刘霜/任晓旭(通讯作者).低龄婴儿重症百日咳.中国小儿急救.20xx:

20(4):

435-436

3、任晓旭.心肺复苏后肺损伤.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xx:

28(6):

407-408

4、张琪,宋国维.重视儿童脓毒症的早期识别与救治.北京医学.20xx.35(4):

241-242

5、贺金娥,李红日.小剂量甲泼尼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xx.15(4):

850-853.

6、李红日,张琪.发热咳嗽喘息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中国小儿急救杂志.20xx.20

(2):

213-214

九、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时间、工作量超负荷

独立二线值班,参与二线值班人员有限,大夜班多;危重病人抢救,加班多;同时承担大量呼吸门诊、节假日门诊、小夜班门诊,严重超负荷。

2新近护士较多,缺少经验,ICU专业护士不足

需加强业务、技术及沟通技能培训。

应加强、加快专业护士培养。

3一线值班医师年资相对较低

加强管理和培训,随着临床一线医生逐步增加,与有关科室及领导沟通,希望能增加各专业高年资医师在急诊一线值班比例。

十一、2014年工作设想

(一)医疗工作及新技术应用

1.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质量,ICU改造完成后,增加监护床位7张,提高了ICU重症监护能力,提前做好人员培训、设备准备、工作流程安排。

2.继续新型机械通气模式(NAVA)临床应用,完善工作方案和流程

3.危重患儿床旁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应用;

4.危重患儿急性肾损伤的临床观察与干预;

5.3%高张盐水治疗颅高压;

6.经颈内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

7.如设备到位,拟开展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

(二)科研工作

1、完成好在研课题,支持科内业务骨干申报各类研究课题。

2、重视科内年轻医生参与科研工作,培养其科研意识、科研能力,鼓励年轻医师申报适宜的科研课题。

(三)教学工作

1、认真完成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8年、5年制的教学工作。

3、认真完成科内硕士生培养工作,为其临床实践、实验室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四)继续教育与人才培养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急诊医护心肺复苏和重症监护水平;继续选送急诊、ICU医护参加‘儿科高级生命支持(PALS)’培训;

2.鼓励科内各级医师、护士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

3.加强科内业务培训,加强一线医护急救基本技术、技能培训,包括心肺复苏、重症监护技术,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使用,骨髓输注技术,PICC技术,CRRT技术及其他有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

4.加强一线医护人员各种工作制度、规范、流程、常规的培训,特别是有关医疗差错、事故处理,传染病管理,紧急情况预案,院内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病历书写培训等方面。

5.为弥补目前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增加2014年新入医生、护士人数。

力争医生新入6~8人,护士新入10人,补充急诊、ICU一线人员不足。

重症医学科2014-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