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docx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反馈报告
(语文、英语科)
吴 强
一、基本情况
根据洋浦社会发展局《关于开展学校课堂教学调研及教学常规检查活动的通知》的部署,2009年10月10日起至11月20日,历经一个多月,在教管办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教育教研督导组一行到了全区十所小学进行了课堂教学调研和教学常规检查。
主要开展的工作是分学科进行听课、检查备课和教案撰写、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堂教学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等。
到了十所学校,我本人共听了38节课(其中语文25节,英语9节)和3场专题报告,召开了9次本学科科组教师座谈会,开展学科课堂教学问卷调查250人次,共抽查了109位老师的教案,对十间学校本学科所有教师的学生作业(抽部分学号)进行了检查,同时还查阅了教导室部分教学常规管理的档案资料。
现将调研情况总体反馈如下:
二、亮点
(一)教学教研常规管理
1、开齐开足法定课程,编制学科课程计划和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英语学科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基本上配齐了专职专业教师。
2、多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日渐完善,多数学校将开发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等制度上墙。
3、各校致力抓好备课管理;部分学校要求教师有一周的储备课。
在备课管理上做得好的学校有洋浦第一小学和干冲小学,洋浦第一小学要求教师每周有六个课时的储备课,各类课型齐全具体,教案要经过教研组长签名或教导室盖章后方可上课。
干冲小学的每周储备课先由年级组长检查、签名后,再由教导员从教材的注解(检查课本)、教案撰写和每周一篇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分项量化打分,最后进行综合评价和盖章。
能坚持每周检查签名的学校还有新都小学和唐屋小学(大部分)。
4、集体备课开始得到重视;部分学校注意集体备课档案资料的管理。
从本学期教师集体备课的档案资料来看,干冲二小教师集体备课有主备人中心发言稿、有集体研讨过程备课组每位教师的发言记录、有集体研讨后的修改稿。
新都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有微格教案,教案眉批注有集体研讨建议。
干冲小学每周周五下午第三节为教师集体备课时间。
5、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定时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
截止调研时间,已经检查同时进行量化打分且张榜反馈的学校有干冲小学、洋浦小学、东浦小学;已经检查且有评价记录的学校有洋浦第一小学、新都小学。
新都小学进行两轮检查与评价,先由组长检查评价,再由包级领导审核。
6、部分学校开始重视抓教学反思。
大部分教师能坚持每周写反思的学校有洋浦第一小学、干冲小学;洋浦小学、干冲二小、新英湾小学、新都小学部分教师有少量的教学反思。
7、网络教研得到多数学校的重视。
部分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部分学校建立了博客。
网络博客内容充实、交流活跃的学校有洋浦第一小学、干冲小学、洋浦小学等。
8、调研活动中,亲自带头上课的校长有林亚明、汪秀萍、李宁;作报告的校长有吴文海、羊有亮、王国健、羊博。
(二)备课
1、备课管理得到多数学校的重视,且按常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
备课最终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多数教师能有教案按时接受学校检查和调研检查。
无教案现象基本得到杜绝。
2、确保实时先备(有教案)后上课,即对教案先签名后上课的学校有:
洋浦第一小学、干冲小学、新都小学;唐屋小学大部分有;东浦小学少量有(截止调研时间)。
3、第一小学每周按课程设置的课时撰写教案,基本确保每课都有教案;干冲小学从教材钻研(检查课本的注解)、教案撰写、每周的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检查教师的备课。
4、从教案的个案呈现形式上来看,部分教案比较规范,突出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制定。
年青教师多为详案。
5、个案特色:
·干冲小学要求教师暑假进行首轮备课,其中王坤老师以教案的呈现形式完成了全册的首轮备课任务。
·洋浦第一小学
段光军老师:
第一周用三个课时开展学习习惯教育。
有详案----作业、练习规范与要求;日记、写作规范与要求;学会修改习作。
米海娟老师:
每个单元初,有单元主题、训练任务、单元重点的分析以及具体的单元训练目标设计。
梁胜娟老师:
突出课堂训练意识,几乎每个课时都有很具体的课堂练习设计;注重教学反思的撰写,每周完成三篇教学反思---有课堂教后反思,也有专题反思。
(三)课堂教学
本次调研,主要是随堂听,一般是一个学科听一名骨干教师课,另外重点听年青老师的课。
虽然是“推门听”、是常态课,但多数老师们不慌不乱、教学思路清晰,各个环节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多数骨干教师的课堂能以学生为本,扎实训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多数年青教师具有教学潜质,经过努力学习与培训,相信会提高得更快。
现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概括如下(因其他工作原因,我当时未听第一小学的课,因此举例中空缺第一小学的案例):
1\目标意识得到体现。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主阵地。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主要是靠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完成学段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首要条件,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的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调控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因此强化目标意识,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欣喜的是我们在听课、调研中,发现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致力去落实“三维目标”,此外,有的骨干教师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落实得更加扎实。
如,新都小学的李金桃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三个层面的教学分明、具体:
第一,抓学生的自主阅读,抓典型事例的概括,体会人物特点,理清文章思路;第二,研读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
指导学法:
抓关键词句的理解,是阅读文章的好办法。
第三,以课文为载体,学习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的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堂小练笔----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片段),用上所学的写作方法。
情感教育自然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
熟悉六年级教材的教师一看就很清楚,李老师落实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扎实、具体,针对性强。
此外,目标意识较强的课堂还有林亚明校长执教的六年级英语《Let’s learn》、新英湾小学李华执教的《钓鱼的启示》等等。
2、语文阅读课以读为本的理念得到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要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在朗读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
这就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树立以读为本的阅读理念,把读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能力。
在我所听的阅读教学课中,大多数老师们的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朗读最充分、取得较好效果的课堂有:
洋浦小学罗文花执教的《去年的树》、新都小学李金桃执教的《少年闰土》、新英湾小学李华执教的《钓鱼的启示》、干冲小学羊秀琴执教的《欢庆》、干冲二小陈开莲执教的《坐井观天》等。
(读不是一味地傻读、死读、呆读,而是应该有目的地去读,要以品味语言内涵,体味语言魅力,提高学生语感为核心。
上述这些老师能引导学生以读为抓手,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在读中积淀了语感。
)
3、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阅读说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做为教师必须把握好“导”的分寸,决不可越俎代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阅读课堂上,好几位老师都能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文本所蕴涵的意义。
洋浦小学罗文花执教的《去年的树》,罗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学生为本,充分抓住童话中四处不同的对话,经过老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去研读了文本,有效地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语气反复地去品读,在品读中理解文本,感悟了童话的语言特点。
全班二十多名学生不包括齐读,却有四十多人次的学生个体参与到朗读、诵读文本、谈读书体会、讨论交流、分角色朗读等教学活动中,加上多次有效的词语积累和用词说话的语言文字训练,全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高。
干冲二小王丹妹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王老师运用“直奔中心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寻找中心句,然后根据中心句这一主线,再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夏兰小学符发承六年级《穷人》一课,符老师让学生在充分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找出关于环境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等方面的描写的重点句子,让反复朗读、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在读中感悟人物矛盾的内心活动,从中体会到了穷人善良的品质,积淀了语感。
等等……
4、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得到重视。
新课程改革以来,片面强调“人文性”,学生不能在有序的训练中形成语文能力,造成语文水平下降的问题一直困挠着广大的语文教师。
其主要原因就是过于强化“人文性”的作用和力量,弱化“工具性”的地位和价值,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素养受到严重的削弱。
解决的办法惟有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语文,培养语文运用的能力,舍此为他途。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老师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强化语言实践环节。
比如五年级的《新型玻璃》一课中关于“‘夹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一句,看似简单,但干冲小学王坤老师却能够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入手,让学生仿照例句进行说话训练,强化学生对排比句和并列句式的感悟,强化了语言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积淀了语感。
干冲二小陈开莲《坐井观天》一课在学生质疑的环节,几个学生提出了“井沿、无边无际”两个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后,陈老师让其他掌握的学生帮助解释,让他们也明白了。
最可贵的是陈老师利用了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让学生再用“无边无际”来说一句话。
明白意思后,学生们纷纷举手,用词说话说得很好。
不仅对“无边无际”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还学会了运用,强化了语言文字实践环节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都小学李金桃老师执教《少年闰土》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学习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的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然后安排的课堂小练笔----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片段),用上所学的写作方法。
学以致用,实践性更加突出。
(学语文为的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需、生活之需、工作之需,所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标志。
王坤、李金桃、陈开莲老师的这些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
)
5、“质疑·解疑”法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在思考、在参与、在学习,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果没有深入地思考,潜心的研究,是很难发现问题的。
因此,鼓励学生质疑,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新英湾小学李华老师执教的《钓鱼的启示》,运用了“检查预习---鼓励质疑---自主阅读---交流解疑”的教学模式,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都非常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能安排学生质疑的课堂还不少呢,在此不多举例了。
6、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快乐识字。
学生的兴趣,将直接影响识字的效果。
爱因斯坦说过:
“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干冲二小李良风一年级的《口耳目》一课,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李老师首先运用认识实物图片的方法,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起了学生识字的兴趣;然后借助直观的实物图、古代记字法图片和生字卡,运用联想形象识字法、比较联系识字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
最后老师通过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对学生的识字进行巩固,并当堂指导学生进行写字训练,让学生在快乐中识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7、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得到重视。
良好的习惯能使人获得进步,可能使人获得成功。
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才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夯实基础,终身受益。
教育学、心理学表明小学阶段,特别是第一、第二学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和最佳时期。
从课堂上来看,我们的老师已经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干冲小学羊春月老师的课堂,从学生的课堂纪律、坐姿,到学习用具的准备和摆放,课堂中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当堂训练中矫正学生的坐姿、执笔方法等等,这些细节都说明羊老师比较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此外,陈开莲、李良风、陈峰联等老师使用的口令,让学生服服帖帖,这就是习惯培养的效果。
8、英语课堂教学步入正轨。
目前多数学校英语科都配备了专职专业教师,且开足了英语课时。
从老师们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情况来看,各个学校对英语课程的管理已开始重视。
从课堂教学来看,夏兰小学林校长六年级的英语课目标定位准、训练扎实且讲究梯度,让我们看到了一堂非常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东浦小学龚燕态度亲切、经验老到;干冲二小符立全、新都小学符健壮老师激情四射;洋浦小学罗文花、新英湾小学符秋梅、公堂小学符金位亲切自然,等等,让我们看到一批年轻的英语老师正在快速地成长。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1、大部分学校对于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定时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且对老师的工作进行了量化评价。
2、大多数教师批改的次数都达到学校作业常规中规定的量,部分教师超额完成任务。
长时间拖欠和一次性突击多次的不良现象基本上得到了杜绝。
3、多数老师能及时、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作业有错的地方,多数老师能改过来或圈出来要求学生订正。
部分老师能进行二次批改,即对学生订正的内容进行第二次批改。
4、多数低年级教师注重用小红花、小星星等手段给予学生鼓励,部分教师能给予学生写简短评语;作文批改形式多样,有老师详改的,有学生参与写评语的,有师生双双写评语的。
5、第一小学老师除了批改学生作业本外,大多数老师还能全批全改一至两本练习册,其他学校多数老师批改学生作业本以外,略改练习册或查阅;少部分老师也能全批改练习册。
6、第一小学学生作业习惯较好,多数学生书写工整、美观;干冲小学学生作业本封面按统一的格式书写,保管得较好。
7、个案:
第一小学梁胜娟老师:
截止调研时间(7个周),语文共批改作业、练习册49次,周批改量达7次;
新英湾小学钟廉洁老师:
截止调研时间(9个周),语文共批改作业、练习册65次,周批改量超7次;
洋浦小学李梅英老师:
截止调研时间(7个周),英语四个班共批改64次,周批改量超9次,平均每班2次以上。
新英湾小学陈梅芳老师:
截止调研时间(9个周),英语四个班共批改65次,周批改量超7次。
干冲小学薛红菱老师:
作业量足,针对性、综合性强,全班大多数学生书写整洁美观;强调学生有错必订正,老师对学生的订正有批阅,尤其是作文批改既有学生的互评,又有老师的评语。
三、存在问题
(一)常规管理
1、个别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力不够。
例如,教案没有每周检查签名,不备课的老师后来才抄教案补上,学校根本无法知道。
2、部分学校常规过程管理不够扎实。
一些学校只在期中和期末对教学常规进行检查而不作过程抽查,显然在过程管理上有漏洞,过程有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发现,谈何在管理上出质量。
例如,个别老师用老教案上课,学校仍然没发现;又例如,有一个四年级老师有一次作业的内容只是一个多音字组词和一个造句,显然是应付的,学校知道了吗?
3、一些学校教学常规评价的实施与评价制度文本不符。
例如,有些学校在检查作业时,主要是算次数,而在“质”的方面却无任何评价记录,与制度文本中的全面评价不一致。
这样做,管理的有效性实在不敢恭维。
又例如,有个学校有好些老师在批改学生的练习册时,每次总是第一到第三道题,容易改嘛,但学校仍然给算作完成了作业量,也没把这种现象指出来(资料档案中无任何记载)。
针对性何来?
、有效性何来?
(二)备课
1、详案不详,简案过简。
该写详案的,各个环节残缺不全;可以写简案的,却不见自己的特色或风格,有的简案只有几个大标题。
2、很少发现认真备“作业设计”的教案。
多数教案在作业设计这个环节上都是简单应付---或没有这个环节,或仅有“作业设计”四个字没内容,或没有针对性(总是练习册第一到第三题),作业没有很好地反映单元重点、课文重点,几乎没见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统一作业;没有发现分层性作业的设计。
3、相当部分教案是一篇课文一篇比较笼统的教案,没有具体的分课时教案;部分教师教案量不足课时数;有些老师“非课文”教案空缺较多甚至没有----缺少口语交际、习作指导与讲评、回归与拓展等教案,相当部分教师练习课、复习课等几乎没备课。
4、个别老师打印的教案未见二次修改,未形成自己的个案;抄袭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雷同的教案很多)。
没有任何修订而仍然使用旧教案的现象依然存在。
5、有些老师没有深入钻研教材文本、课标、教参以导致确定教学目标不切合实际、重难点抓不准(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造成课堂教学目标任务没完成、教学效率低。
6、能坚持写教学反思的老师不多。
(三)课堂教学
1、有些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抓不准。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不同学段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各个单元各个文本也有自己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参考依据。
可是,有些老师的目标意识不强,造成教学中:
目标不明确或过高或过低;想面面俱到却抓不住重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未能真正地完成教学任务。
目标任务不明,重点抓不准,在青年教师的调研课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究其原因,一是我们的多数青年教师对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所起的定向、诊断、矫正等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对课标的阶段要求不很明了,心中无数自然就教无方向,学也盲目;三是没有正确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不知道本篇课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重点教什么,所以,不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可避免了。
例如,有一堂二年级的《酸的和甜的》一课,老师与学生读完一遍书后,就进行了琐碎的分析,讲了一大堆道理,却把“读流利、读正确”,“初步感受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把句子写得更具体”这些学段重点和单元重点忽视了,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又例如,有两位老师上了五年级11课《新型玻璃》这篇说明文,我进行课后小测试——请同学们举例子说说,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多数学生答不上来。
要知道这已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了。
2、有些课堂提问效率低。
有些课堂,老师的设问要么过大,让学生无法入手;要么就是一些是非问,学生不用思考也能说上一个“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没价值。
有的设问总是指向全班同学,未能引起学生个体的深入思考和听课的注意力;让一些同学人云亦云,人读我也跟着读,滥竽充数。
例如,有几堂识字课和英语课,课上全班学生齐读、齐认得很好,但课后小测试,一指名抽读,有一部分的学生马上就不懂了。
因此,课堂提问要多考虑问题的价值,要多指向学生个体,齐读、齐答不易过多。
3、部分课堂不能面向全体且语言文字训练不到位、不扎实。
有些课堂华而不实,老师或分析过多,或“乒乓球式”的一问一答,多是一些字词的知识性传授或内容的简单理解,在听说读写方面总舍不得花些时间去开展训练,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有的老师关注学生面窄,没能把全体学生吸引到课堂活动中去。
一堂课下来,只是几个好学生的表演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却无可事事,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在多数的调研课堂中,这些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此不作例举了。
4、部分课堂生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课堂上有些老师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完成预设为目的,一路奔走直到铃声响起。
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也只为了寻找希望中的标准答案。
对于课堂上突现的声音和现象,老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仍旧按部就班履行预设程序。
而学生灵动的思维失去了强化的机会,课堂也少了活泼生动的气氛。
例如,我听了两堂关于《酸的和甜的》一课。
其中一位老师当教学进入让学生想对文中的动物说什么这一环节时,一个学生说:
小猴子随便地去试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容易产生危险。
这样的回答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对此,教师就让他坐下,不置可否,也不予评价。
其实,这是课堂难得的生成资源,从课文描述来看,猴子不是盲目尝试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即时捕捉住这一生成资源,引导学生以“猴子真的是盲目尝试吗”为问题,从课堂中找出具体语句,学习就会进入到新的层面,学生也会从中明白,尝试是必须的,没有勇敢的尝试是不会有所发现和创新的,但尝试还必须以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为前提,只有这样,才是有思想的人。
可惜这位教师却没有这样做,白白浪费了稍纵即逝的宝贵的教学资源,令人扼腕叹息!
5、一些教师的评价语缺乏艺术性。
评价语言空泛单调。
可以肯定老师们深知激励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老师的评价总是尽可能地肯定学生。
于是,许多课堂出现了很多“你真棒”“好极了”“嗯”。
这样空泛单调的表扬已无法真正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这样缺乏针对性的评价,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
其次,单调的语言不利于学生感受民族语言的丰富性。
评价语言缺乏指导作用。
评价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由于评价语言的单调,老师的评价不能让更多的同学明白“这是为什么”“我们该怎样思考”。
例如,一位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在让学生质疑时:
生1:
老师,“无边无际”什么意思?
师:
有谁知道?
生2:
指天很大很大。
师:
很好。
有谁能用它来说一句话?
生:
……
这个教学片断:
在利用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方面老师做得很不错,但从评价对教学导向作用这个角度来看,老师的评价还是有缺陷的:
单调空泛的下一个“很好”的定论。
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学生不能从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不能获得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正确导向,更不能从老师的评价中获得思想层次上的提高。
我认为老师能这样评价引导就更好了:
“很好,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知道的吗?
或是:
很好,你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吗?
”,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完后再用词说话。
这样做的目的是除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以外,还能引导学生总结出“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
此外,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无备之课照样上——边备边上,边上边备;“放羊式”练习课——学生从头到尾做练习册,老师当旁观者;无法控制课堂、无法组织有序教学——师生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