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2403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docx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灵丘县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高家庄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灵丘县科教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特制订高家庄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背景及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01年6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具体目标中明确提出: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制定,学校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九十年代以后,课程权力再次下放,校本课程问题已然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严谨、笃实”的校训,遵循“以德育人,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

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

1、《国家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目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判断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比较薄弱。

现行的课程“难、繁、偏、旧”的情况,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的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总目标:

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1、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2、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3、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打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五、校本课程的介绍

校本课程,要求学生在七年级学段学习完。

具体包括:

第一章:

爱我家乡;第二章:

礼仪天地;第三章:

智力乐园;第四章:

艺术天地;第五章:

科技史话。

《高家庄中学课程简介》

板块名称

纲目简介

设置目的

爱我家乡

介绍与灵丘有关的人与事、当地的民俗文化及其名胜建筑风格的昨天和今天。

了解与三晋有关的名人诗词。

通过课程的开设,还原灵丘历史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对革命历史的关注,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通过课程设置,使学生对三晋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载体有进一步了解,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的优良传统,体会历史建筑的文化底蕴。

引导学生对三晋历史名人的了解和客观评价,感悟历史人物的风范,以历史人物为鉴,努力学习知识,做新时代的新人。

礼仪天地

礼仪的内涵、学校礼仪、八荣八耻、名人教子。

再现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氛围,扬荣弃耻,弘扬校风学风,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智力乐园

具体包括:

《趣味语文》、《名句英译》、《游戏数学》、《重要节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

艺术世界

包含:

地方剧种、名著导、碑刻欣赏、文学天地。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保护灵丘文化遗产,研究当时当地人文习俗的演化和变迁,了解中国碑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意义,达到重温历史,传承文明的目的。

科技史话

航天知识、世界之谜

通过课程设置,引导学生对人类航天历史的关注,激发学生探索太空的奥秘,增强历史责任感,实现中国梦。

七、校本课程实施安排:

(一)课时安排及学分分配

我校的校本课程每周1个学时,共18个学时。

(二)校本课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规划、组织、教学等准备工作:

(1)学校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校本课程评价小组,制订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相关制度。

(2)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3)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

(4)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填写申请表并撰写《课程纲要》交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小组进行审议。

(5)通过审议的课程列入《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

(6)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7)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2、实施阶段

(1)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2)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3)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4)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5)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6)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7)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8)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

(1)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2)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3)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三)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课程开发流程为:

需求评估——目标确定——框架建构——课程申报——课程评议——选课指导——班级组建——评价反馈。

具体操作为:

教师拟订目录,写出《课程纲要》,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备科组、教研组初审,报送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经学校审议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

如果某门课程的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数,或不得少于10人,准予开设。

(四)校本课程实施流程:

1、选课。

教务处在学期开学前一周,公布每个年级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即专题)及授课教师,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填报选课志愿表。

为便于统筹安排,每位学生可选报两个专题。

教务处对学生的志愿表进行统计汇总。

为提高教学效益,一般情况下,凡选择人数不足20人的课程暂不开设。

2、排课。

教务处制订各年级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开学前下发到每个班级。

每个年级的校本课程每周安排一(两)课时,一学期按18周安排。

在公布课表的同时,要公布授课教师、学习地点。

(见附表)

3、上课。

教师或教师小组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地点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

要建立临时班级、组,加强考勤和考核。

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方式;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4、考核。

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向教务处提交课程实施总结。

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测试、小论文、实验、设计、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成绩折算成学分,纳入学生学期成绩考核之中。

七、校本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原则

对于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

“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

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

评价方式的激励性。

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二)校本课程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

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由四部分组成:

课程目标与计划的评价;课程开设准备与投入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四个评价部分分别在课程质量的四个控制点进行,通过控制对课程实施全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障。

1、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

课程目标与课程计划的评价主要包括:

课程设计的意义,开设课程的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能性,通过该课程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课程目标与赣马高级中学培养目标的一致程度,课程目标实现的基础,课程大纲的科学性、适用性、时代性等。

2、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

课程准备与投入评价主要判断教师开设课程的准备程度,包括教师个人的知识准备、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组织与教学安排、实验参观调查等。

以课程计划、教学设计、讲义等为主要标志性信息。

3、课程实施过程评价。

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主要是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评价侧重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了解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感受等。

主要收集信息的手段是学校组织同行专家听课,对学生进行随堂问卷调查等。

4、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

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了解课程实施以后是否达到了原来设计的教育目标,还存在哪些偏差,为此下一轮应当如何改革等。

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考试完以后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三)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

学生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

对学生的表现性评价有三“注重”。

(1)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表现。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的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2)注重多元化评价

多元评价就是要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鼓励并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

如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切实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尊重学生的特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成果,采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注重反思性评价

评价不是为了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对问题讨论,在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学习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4)注重综合性评价

综合考虑以下各项,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类,以此作为学生获得该课程学分的依据及评选优秀学生的依据之一,具体由任课教师负责执行和落实,在该课程结束时由教务处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

学生如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学校负责核实并及时反馈。

 A、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

 B、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

C、学生的小组评议意见和任课教师的评价;

 D、学生家长的反映;

 F、学习成果(竞赛成绩,记录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内)。

(四)教师评价

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是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为了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

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对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1)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5)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6)教学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的反映。

(7)学生家长的反映。

七、校本课程管理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成立高家庄初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和管理,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

管理委员会主任:

冯起家,

副主任:

郭来喜

成员:

郑向平白海平张肃明周先桃靳连彬孟维斌彭晓晖李争权张胜利邓建强邓志功任晓庆刘玉梅张振东

下设两个工作小组:

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协调、检查校本课程进行中的事务性工作。

组长:

郑向平

成员:

张肃明周先桃孟维斌彭晓晖李争权张胜利,

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教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

组长:

张肃明

成员:

邓建强张胜利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组长:

郭来喜

成员:

郑向平靳连彬张振东任晓庆刘玉梅

2、强化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范围

(1)教务处

A、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B、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C、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D、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E、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年级组、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A、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B、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C、指导学生进行校本课程的申报,组织学生按照要求上课。

D、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

E、联系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全力的形成。

(3)教研组及备课组

A、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协助教师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对教师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和管理的各项要求。

C、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

(二)制度保障

制定《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高级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奖励制度》。

(三)配套保障

1、加强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活动基地等设施的建设,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学校课程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2、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3、学校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基金,保证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4、建立校际资源共享机制,积极争取高校、科研院所、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和支持。

加强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5、在课时安排,学校事务安排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6、校本课程与必修课程一样,计入教师工作量,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将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和实绩与教师的各项评聘挂钩。

7、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

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8、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八、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目标展望

我校将整合学校的一切资源(有形的、无形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一切潜在的能量,组织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努力提高这一过程的有效性。

1.尽可能的满足一切学生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健康、高质量的发展。

2.尽可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得到充分的发展,造就一支科研型的、专家型的教师队伍。

3.尽可能构建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并重”、以“灵丘文化”为核心的,具有现代化、特色化、个性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