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92202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docx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

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扣件式钢管满堂支撑架(砼结构施工)计算书

本计算书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板段:

B1。

模板支撑体系剖面图

钢管排列平面示意图

一、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参数信息

1.模板构造及支撑参数

(一)构造参数

楼层高度H:

22.6m;混凝土楼板厚度:

220mm;

结构表面要求:

隐藏;

立杆步距h:

1.2m;

立杆纵向间距la:

0.9m;立杆横向间距lb:

0.9m;

扫地杆距支撑面h1(m):

0.15m;

(二)支撑参数

满堂支撑架类型:

剪刀撑设置普通型;

支撑架高宽比:

2<高宽比≤2.5;纵横向最少跨数k:

5<k<8;

板底采用的支撑钢管类型为:

Φ48.3×3.6mm;

钢管钢材品种:

钢材Q235钢(>16-40);钢管弹性模量E:

206000N/mm2;

钢管屈服强度fy:

235N/mm2;钢管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

205N/mm2;

钢管抗剪强度设计值fv:

120N/mm2;钢管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fce:

325N/mm2;

2.荷载参数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G2k:

24kN/m3;钢筋自重标准值G3k:

1.1kN/m3;

板底模板自重标准值G1k:

0.3kN/m2;

承受集中荷载的模板单块宽度:

1000m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计算模板和直接支承模板的小梁时取4kN/m2;

计算直接支承小梁的主梁时取2.4kN/m2;

计算支架立柱等支承结构构件时取1.6kN/m2;

3.板底模板参数

搭设形式为:

2层梁顶托承重;

(一)面板参数

面板采用克隆(平行方向)12mm厚覆面木胶合板;厚度:

12mm;

抗弯设计值fm:

31N/mm2;弹性模量E:

11500N/mm2;

(二)第一层支撑梁参数

材料:

1根50×100矩形木楞;

间距:

300mm;

木材品种:

东北落叶松;弹性模量E:

10000N/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fc:

15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7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fv:

1.6N/mm2;

(三)第二层支撑梁参数

材料:

1根50×100矩形木楞;

木材品种:

东北落叶松;弹性模量E:

10000N/mm2;

抗压强度设计值fc:

15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m:

17N/mm2;

抗剪强度设计值fv:

1.6N/mm2;

4.地基参数

模板支架放置在地面上,地基土类型为:

砂土;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180kPa;立杆基础底面面积:

0.25m2;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0.8。

二、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根据《模板规范(JGJ162-2008)》第5.2.1条规定,面板按照简支跨计算。

这里取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000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I=1000×123/12=1.440×105mm4;

W=1000×122/6=2.400×104mm3;

1.荷载计算及组合

模板自重标准值G1k=0.3×1.000=0.300kN/m;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G2k=24×1.000×0.22=5.280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1×1.000×0.22=0.242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0.300+5.280+0.242=5.822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4×1.000=4.000kN/m;

计算模板面板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P=4kN;

(1)计算挠度采用标准组合:

q=5.822kN/m;

(2)计算弯矩采用基本组合:

A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q=max(q1,q2)=11.328kN/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2×5.822+1.4×4.000)=11.328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2=0.9×(1.35×5.822+1.4×0.7×4.000)=10.602kN/m;

B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2×5.822=6.288kN/m;

P1=0.9×1.4×4=5.040kN;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2=0.9×1.35×5.822=7.074kN/m;

P2=0.9×1.4×0.7×4=3.528kN;

2.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M/W<[f]

其中:

W--面板的截面抵抗矩,W=2.400×104mm3;

M--面板的最大弯矩(N·mm)M=max(Ma,Mb1,Mb2)=0.449kN·m;

Ma=0.125q×l2=0.125×11.328×0.32=0.127kN·m;

Mb1=0.125q1×l2+0.25P1×l

=0.125×6.288×0.32+0.25×5.040×0.3=0.449kN·m;

Mb2=0.125q2×l2+0.25P2×l

=0.125×7.074×0.32+0.25×3.528×0.3=0.344N·mm;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0.449×106/2.400×104=18.697N/mm2;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σ=18.697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31N/mm2,满足要求!

2.面板挠度验算

ν=5ql4/(384EI)≤[ν]

其中:

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5.822kN/m;

l-面板计算跨度:

l=300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11500N/mm2;

I--截面惯性矩:

I=1.440×105mm4;

[ν]-容许挠度:

结构表面隐藏[ν]=l/250=1.2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5×5.822×3004/(384×11500×1.440×105)=0.371mm;

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371mm小于最大允许挠度值:

[ν]=1.200mm,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梁的计算

1.第一层支撑梁的计算

支撑梁采用1根50×100矩形木楞,间距300mm。

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I=1×416.67×104=4.167×106mm4;

W=1×83.33×103=8.333×104mm3;

E=10000N/mm2;

(一)荷载计算及组合:

模板自重标准值G1k=0.3×0.3=0.090kN/m;

新浇筑砼自重标准值G2k=24×0.3×0.22=1.584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1.1×0.3×0.22=0.073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0.090+1.584+0.073=1.747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4×0.3=1.200kN/m;

计算第一层支撑梁时用集中活荷载进行验算P=4kN;

(1)计算挠度采用标准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q=1.747+0.03=1.7766kN/m;

(2)计算弯矩和剪力采用基本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A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2×(1.747+0.03)=1.919kN/m;

q2=0.9×1.4×1.200=1.512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1=0.9×1.35×(1.747+0.03)=2.159kN/m;

q2=0.9×1.4×0.7×1.200=1.058kN/m;

B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0.9×1.2×(1.747+0.03)=1.919kN/m;

P=0.9×1.4×4=5.040kN;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

q=0.9×1.35×(1.747+0.03)=2.159kN/m;

P=0.9×1.4×0.7×4=3.528kN;

(二)荷载效应计算

支撑梁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作用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和“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两种情况,为了精确计算受力,把永久荷载和活荷载分开计算效应值,查《模板规范(JGJ162-2008)》附录C表C.1-2确定内力系数。

(1)最大弯矩M计算

最大弯矩M=max(Ma,Mb)=1.091kN·m;

A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弯矩效应值最大

Ma=0.100×q1×l2+0.117×q2×l2

=0.100×1.919×0.92+0.117×1.512×0.92=0.299kN·m;

B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弯矩效应值最大

Mb=0.080×q×l2+0.213×P×l

=0.080×1.919×0.92+0.213×5.040×0.9=1.091kN·m;

(2)最大剪力V计算

最大剪力V=max(Va,Vb)=4.438kN;

A永久荷载和均布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剪力效应值最大

Va=0.600×q1×l+0.617×q2×l

=0.600×1.919×0.9+0.617×1.512×0.9=1.876kN;

B永久荷载和集中活荷载组合

经过系统电算,采用以下荷载组合的剪力效应值最大

Vb=0.600×q×l+0.675×P

=0.600×1.919×0.9+0.675×5.040=4.438kN;

(3)最大变形ν计算

ν=0.677ql4/100EI=0.677×1.7766×9004/(100×10000×4.167×106)=0.189mm

(三)支撑梁验算

(1)支撑梁抗弯强度计算

σ=M/W=1.091×106/8.333×104=13.087N/mm2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σ=13.087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满足要求!

(2)支撑梁抗剪计算

τ=VS0/Ib=4.438×1000×62500/(4.167×106×50)=1.331N/mm2;

实际剪应力计算值1.331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00N/mm2,满足要求!

(3)支撑梁挠度计算

最大挠度:

ν=0.189mm;

[ν]-容许挠度:

结构表面隐藏[ν]=l/250=3.600mm;

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189mm小于最大允许挠度值:

[ν]=3.600mm,满足要求!

2.第二层支撑梁的计算

支撑梁采用1根50×100矩形木楞,间距900mm。

支撑梁的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I=1×416.67×104=4.167×106mm4;

W=1×83.33×103=8.333×104mm3;

E=10000N/mm2;

(一)荷载计算及组合

(1)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2.4×0.3=0.720kN/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q1=1.919kN/m;

q2=0.9×1.4×0.720=0.907kN/m;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考虑支撑梁自重):

q1=2.159kN/m;

q2=0.9×1.4×0.7×0.720=0.635kN/m;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支座反力

F1=1.100×q1×l+1.200×q2×l

=1.100×1.919×0.9+1.200×0.907×0.9=2.879kN;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产生最大支座反力

F2=1.100×q1×l+1.200×q2×l

=1.100×2.159×0.9+1.200×0.635×0.9=2.823kN;

A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弯矩和剪力采用):

最大支座反力F=max(F1,F2)=2.879kN;

B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最大支座反力(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变形采用):

F=1.100×q×l=1.100×1.7766×0.9=1.759kN;

(2)第二层支撑梁自重

A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弯矩和剪力采用:

q=0.041kN/m;

B计算第二层支撑梁变形采用:

q=0.030kN/m;

(二)荷载效应计算

第二层支撑梁按照集中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根据上面计算的荷载进行电算,得到计算简图及内力、变形图如下:

弯矩和剪力计算简图

弯矩图(kN·m)

剪力图(kN)

变形计算简图

变形图(mm)

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0.694kN.m

最大剪力:

V=3.669kN

最大变形:

ν=0.592mm

最大支座反力:

F=9.446kN

(三)支撑梁验算

(1)支撑梁抗弯强度计算

σ=M/W=0.694×106/8.333×104=8.332N/mm2

实际弯曲应力计算值σ=8.332N/mm2小于抗弯强度设计值[f]=17N/mm2,满足要求!

(2)支撑梁抗剪计算

τ=VS0/Ib=3.669×1000×62500/(4.167×106×50)=1.101N/mm2;

实际剪应力计算值1.101N/mm2小于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00N/mm2,满足要求!

(3)支撑梁挠度计算

[ν]-容许挠度:

结构表面隐藏[ν]=l/250;

第1跨最大挠度为0.592mm,容许挠度为3.600mm,满足要求!

第2跨最大挠度为0.067mm,容许挠度为3.600mm,满足要求!

第3跨最大挠度为0.591mm,容许挠度为3.600mm,满足要求!

各跨实际最大挠度计算值小于最大允许挠度值,满足要求!

四、恒智天成安全计算软件顶部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一)基本数据计算

1.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计算

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N=N1+N2=8.515+0.333=8.848kN;

(1)第二层支撑梁传递的支座反力N1

均布活荷载不能直接作用在支架立柱,而是作用在面板板面,通过第一层支撑梁产生的支座反力传递给第二层支撑梁,通过第二层支撑梁的支座反力传递给支架立柱。

由于活荷载位置的不确定性,如果直接按照立柱承担荷载的面积(立柱纵距la×立柱横距lb)来计算荷载效应是不精确的(这样计算的荷载效应值比实际值小)。

所以,我们采用“力传递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方法完全同“2.第二层支撑梁的计算”中计算最大支座反力的步骤和方法,注意:

作用在第一层支撑梁上的活荷载按照下面的方法计算: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1.6×0.3=0.480kN/m;

通过以上方法计算得到:

第二层支撑梁传递的支座反力N1=8.515kN;

(2)垂直支撑系统自重N2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1.2×0.172×1.618=0.333kN;

2.立杆长细比验算

依据《扣件式规范》第5.1.9条:

长细比λ=l0/i=kμ1(h+2a)/i=μ1(h+2a)/i(k取为1)

查《扣件式规范》附录C表C-2得:

μ1=1.415;

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1.59cm;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

a=41.8cm;

λ=1.415×(1.2×100+2×41.8)/1.590=181.224

立杆长细比验算:

实际长细比计算值λ=181.224小于容许长细比210,满足要求!

3.确定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

长细比λ=l0/i=kμ1(h+2a)/i=1.291×1.415×(1.2×100+2×41.8)/1.590=233.960;

稳定系数φ查《扣件式规范》附录A.0.6表得到:

φ=0.133

(二)立杆稳定性计算

σ=N/(φA)≤[f]

=8.848×103/(0.133×5.06×102)=131.391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131.391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五、底部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一)基本数据计算

1.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计算

立杆轴心压力设计值N=N1+N2=8.515+4.565=13.079kN;

(1)第二层支撑梁传递的支座反力N1

计算过程同顶部立杆,N1=8.515kN;

(2)垂直支撑系统自重N2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1.2×0.172×22.168=4.565kN;

2.立杆长细比验算

依据《扣件式规范》第5.1.9条:

长细比λ=l0/i=kμ2h/i=μ2h/i(k取为1)

查《扣件式规范》附录C表C-4得:

μ2=2.292;

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1.59cm;

λ=2.292×1.2×100/1.590=172.981

立杆长细比验算:

实际长细比计算值λ=172.981小于容许长细比210,满足要求!

3.确定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φ

长细比λ=l0/i=kμ2h/i=1.291×2.292×1.2×100/1.590=223.319;

稳定系数φ查《扣件式规范》附录A.0.6表得到:

φ=0.146

(二)立杆稳定性计算

σ=N/(φA)≤[f]

=13.079×103/(0.146×5.06×102)=177.432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计算σ=177.432N/mm2小于钢管立杆抗压强度的设计值[f]=205N/mm2,满足要求!

六、构造要求

依据《扣件架规范(JGJ130-2011)》第6.9.7条规定:

当满堂支撑架高宽比大于2或2.5时,满堂支撑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中部与结构柱进行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

在无结构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与建筑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在有空间部位,满堂支撑架宜超出顶部加载区投影范围向外延伸布置2~3跨。

支撑架高宽比不应大于3。

七、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fgk×kc=144.000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gk=180kPa;

模板支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kc=0.8;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

p=N/A=52.317kPa;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13.079kN;

基础底面面积:

A=0.25m2。

p=52.317kPa<fg=144.000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