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89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docx

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单抗生物类似药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7月

目录

一、生物类似药在全球仍处在成长阶段4

1、生物类似药是生物药的仿制产品4

2、生物类似药的管理及应用均十分谨慎4

3、生物类似药获批品种逐渐增加6

4、生物类似药对原研药的替代不如化学仿制药迅速直接8

二、国内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火热9

1、单抗生物类似药是我国生物药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9

2、我国即将有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生产10

三、我国仿制药品质整体提升11

1、逐渐清除品质不良的仿制药11

2、加快批准品质优秀的仿制药12

四、单抗生物类似药面临全新的市场情况13

1、单抗药物现有市场较小,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13

2、单抗药物临床接受度很高,放量主要受限于昂贵的价格15

3、仿制药对原研药的现有市场有明显的替代作用17

4、原研药降价最主要是因为银保政策18

5、仿制药抢占市场份额并不需要显著低价20

生物类似物是生物药的仿制药,发展至今不过十余年,在全球范围内均处在成长阶段。

单抗药价格昂贵,其仿制药可以大大减轻患者负担,提高药物可及性,是我国药监政策的鼓励重点之一。

随着我国仿制药品质的整体提升,单抗生物类似药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

在现有背景下,医患对仿制药的认可已经逐渐成熟,只要生物类似药的能够实现高品质仿制,就能够实现放量销售,仿制药价格并不是影响放量的关键因素。

生物类似药在全球仍处在成长阶段。

生物类似药是生物药的仿制药,由于其与对照药的相似性较难达到、较难证明,因此全球范围内对生物类似药的应用均十分谨慎。

从2006年欧洲第一个生物类似药上市至今不过十余年,在全球范围内,生物类似药的监管、应用、市场仍然处于成长阶段。

随着我国仿制药品质提升,单抗生物类似药面临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单抗市场需要合理价格刺激放量:

单抗整体市场较小,但是在药品种类及患者应用比例上均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同时限制单抗药品放量的最主要原因是昂贵的价格,定价合理的单抗药品的患者应用比例很高,而销售金额较小的产品均非常昂贵。

-原研药降价仅仅是因为政策压力,而非仿制药上市:

有不少进口单抗药进入中国后经历过价格的大幅下降,但是促进价格下降的因素仅仅是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进入医保等政策事件,几乎没有进口原研药是因为国产仿制药上市而主动降价的,这也与跨国药企在美国市场的表现相一致。

-仿制药放量关键不在低价而在品质:

在我国仿制药品质整体提升的背景下,对比高品质仿制药的市场格局可以发现,仿制药定价是原研药的10%或者70%并不会影响仿制药的销售数量份额,真正影响份额的是仿制药的品质及医患认可。

一、生物类似药在全球仍处在成长阶段

1、生物类似药是生物药的仿制产品

根据我国CFDA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其中定义“生物类似药”为“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虽然“生物类似药”的定义在各国和组织之间并不相同,但是均涵盖了一下两大核心:

①本质是生物药;②与参照的生物药相似。

2、生物类似药的管理及应用均十分谨慎

生物药的化学性质是蛋白质,由氨基酸序列经过三维空间折叠而成。

与化学药相比,生物药分子量大,结构复杂。

化学仿制药的有效成分通常是小分子,由化学合成生产,因此可以与对照药品完全相同,通常只需要进行等效性试验即可证明其与对照药品的相似性进而获批上市。

但是生物类似药却因为复杂的结构几乎不可能与对照药品完全相同,评价生物类似药与对照药品的相似性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与验证。

因此,各个国家的药品监管机构对于生物类似药的应用都十分谨慎。

欧洲EMA是最早对生物类似药进行管理的组织,在2005年率先发布了生物类似药指南,并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EMA陆续出台了针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胰岛素、人生长激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小分子肝素、重组人干扰素α、重组人干扰素β、促卵泡素、单克隆抗体等9个细分领域的指导原则,逐渐形成了目前最为系统和完备的生物类似物审批和监管体系。

美国FDA在2012~2014年间相继出台了5个指导性文件对生物类似药进行规范管理。

我国CFDA在2015年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3、生物类似药获批品种逐渐增加

全球第一款生物类似药是欧洲EMA于2006年批准的生长激素(Omnitrope,Sandoz公司),目前EMA共批准了40个产品覆盖14个分子。

美国FDA自发布相关政策之后,于2015年批准了第一款生物类似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ilgrastim-sndz,Sandoz公司)上市,目前FDA共批准了10个产品覆盖7个分子。

可见与化学仿制药相比,生物类似物的获批在欧洲EMA以及美国FDA的监管之下都相对较为谨慎。

4、生物类似药对原研药的替代不如化学仿制药迅速直接

由于生物类似药与对照药的相似性并不像化学仿制药那样容易证明,因此生物类似药对原研药的市场替代并不如化学仿制药那样迅速。

生物类似药的获批厂家较少,定价与原研药比较接近,与获得了180天市场独占期的化学仿制药较为相似。

美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生物类似药Sandoz公司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有销售记录开始的6个月内,对原研药的取代仅达到了2.8%。

而化学药阿托伐他汀首仿药在6个月的市场独占期内,对原研药的取代达到了56.2%。

与此同时,欧洲的生物类似药应用则更加广泛。

韩国Celltrion公司生产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Remsima在2013年9月获得欧洲EMA批准上市,是欧洲第一个获批的单抗生物类似药。

根据公司公告,2017年第四季度Remsima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2%,公司另一款生物类似药Truxima也在荷兰和英国分别获得了58%和43%的市场份额。

二、国内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火热

1、单抗生物类似药是我国生物药研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自2009年以来的接近10年间,我国的治疗性生物药品申请数量逐年增加。

其中申请临床数量最多的是1类生物药,即“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生物制品”,其次分别为15类“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生物制品”及2类“单克隆抗体”。

目前我国已经上市单抗药品,除2011年获批的中信国健重组抗CD2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外,其余全部为1类新药。

在2类单抗药物中,治疗领域大大集中在肿瘤领域,虽然单抗药物的应用范围还包括免疫系统疾病、器官移植抗排斥等多个领域,但国内已上市单抗产品的销售金额也集中在肿瘤领域,也无怪乎我国生产企业的仿制研发集中在这一领域。

另外,2类单抗药物中靶点也相对集中,仿制数量最多的前三名靶点依次是TNFα、VEGF、EGFR。

2、我国即将有首个生物类似药获批生产

目前我国生物类似药研发进展最快的是已经进入申请生产阶段的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

预计年内即将获批生产。

三、我国仿制药品质整体提升

虽然我国药品市场是以仿制药为主的市场,但是我国的生物类似药刚刚开始发展,目前尚没有生物类似药产品获批上市。

随着近年来的医药政策改革的推进,生物类似药作为“仿制药新贵”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与以往的化学仿制药大不相同。

而市场环境的改变则全部来源于监管机构对于药品品质要求的提升。

政策对于仿制药品质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逐渐清除品质不良的仿制药

具体措施包括: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2016年3月5日,CFDA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启动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

文件要求已经上市的仿制药进行药学试验及生物等效性试验,以验证仿制药与原研药的一致性。

未能通过评价品种的批文将不再更新,将在生产批文有效期为5年结束后退出市场。

-临床数据自查核查:

2015年7月22日,CFDA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启动了临床数据自查核查工作。

文件要求药品注册申请人对所提交的临床试验数据开展自查,以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如果数据存在问题可以撤回注册申请。

公告发布两年内,CFDA公布了2033个自查受理号,其中1316个品种撤回了注册申请。

2、加快批准品质优秀的仿制药

具体措施包括:

-《创新意见》促进仿制药发展:

2017年10月8日,两办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提纲挈领提出三十六条指导意见。

其中第十九条指出:

“促进药品仿制生产。

坚持鼓励创新与促进药品仿制生产、降低用药负担并重,定期发布专利权到期、终止、无效且尚无仿制申请的药品清单,引导仿制药研发生产,提高公众用药可及性。

完善相关研究和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支持生物类似药、具有临床价值的药械组合产品的仿制。

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此后的10月20日,CFDA发布《首批专利权到期、终止、无效尚且无仿制申请的药品清单》,涉及10个品种,并在2018年1月29日更新增加了9个品种,鼓励生产企业对清单中的药品进行仿制。

-更多仿制药纳入优先审评:

2016年2月,CFDA发布《关于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开始了优先审评工作。

优先审评对“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开通了加速通道,纳入优先审评的申请号所需审评时间迅速下降,2016年CDE受理的优先审评品种基本都在10个月内完成了审评。

在纳入优先审评的品种中,仿制药比例逐渐提升,体现了优先审评对仿制药支持力度的逐渐加强。

注:

*审评所需时间是指CDE受理申请到获得批件,横轴是CDE受理时间

四、单抗生物类似药面临全新的市场情况

由于我国现在还没有生物类似药上市,但是在2016年3月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开展之后,已经有多款高品质仿制药获批生产。

根据这些高品质仿制药的市场格局我们发现,生物类似药面临的崭新的仿制药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1、单抗药物现有市场较小,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产品数量:

截至2017年,美国FDA共批准72个治疗性抗体药物,而目前我国仅有10个国产单抗以及13个进口单抗产品获批上市,产品数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美国FDA获批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通常需要再等待6~7年,因此进口单抗药物数量较少。

但是,预计在CFDA政策改革之后,美国FDA获批产品进入中国速度将显著加快。

一方面,进口抗癌药零关税会进一步提升外企原研药进入中国的动力,督促外企尽早在中国提出临床及生产申请。

另一方面,CFDA加速批准境外上市新药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自2018年4月以来,CFDA加速批准了临床急需的7个防治严重危及生命疾病的境外新药,其中包括从申请生产到获批生产仅用了8天的九价HPV疫苗。

注:

*横轴为产品在美国FDA获批生产时间,纵轴为产品在中国CFDA获批生产时间较美国迟的年份

销售金额:

目前我国已经上市的单抗药物共有23种,其中7种用于肿瘤治疗。

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用于肿瘤治疗的品种2017年合计销售金额83.9亿元,占全部16种药物销售金额的74.5%,因此肿瘤是我国单抗药物最主要的应用领域。

不过治疗肿瘤的单抗药物与2017年肿瘤领域药品销售总金额608.4亿元相比,所占比例仅13.8%,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单抗药物临床接受度很高,放量主要受限于昂贵的价格

目前销售金额最高的单抗药品是经过药品价格谈判降价的利妥昔单抗,2017年销售金额达到28.7亿元,根据产品的价格及用法用量,推测2017年使用患者大约3.3万人,而其适应症淋巴瘤的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为7.5万人,患者使用比例达到34%。

说明在我国只要产品价格合理,尤其是患者个人支付价格合理,单抗药物的接受程度是很高的。

限制单抗药品放量的主要因素是价格。

2017年7月,第二轮国家药品价格谈判使36个药品降价,其中包括6款单抗药物,患者自费负担的药品价格大大减轻。

对比没有谈判降价的品种,纳入谈判降价的药品在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