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859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docx

浙江衢州全真模拟卷03解析版

冲刺2020年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

考生须知:

1.模拟卷参照《2020年浙江衢州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试卷结构制作。

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为120分(包含3分卷面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各题目规定区域内作答,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一、积累(1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多读点书。

先读点诗词:

读诗使人灵秀,在诗词的王国,有妖娆的祖国河山,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天jiāo

(1)____;再读点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让人惊叹的时代的jiǎn

(2)____影,有人类发展的丰gōng(3)____伟绩;还要读点哲学:

哲学让人学会思考,懂得谦卑与反思,变得bīnbīn(4)____有礼。

多读书,于古于今都是适用的。

【答案】

(1)骄

(2)剪(3)功(4)彬

【解析】

注意“骄”不要写成“娇”。

丰功伟绩,fēnggōngwěijì,意思是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

彬彬有礼,bīnbīnyǒulǐ,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2.国庆节前夕,学校组织了“强国一代有我在”主题活动,请积极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2分)

(解说强国)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强国”二字的本源,同学们展示了以上材料。

细心的你发现两段解说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解说①中“____”改成“____”。

(2)解说②中“____”改成“____”。

【答案】

(1)“掘”改为“倔”

(2)“筐”改为“框”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字形。

图片一中“掘强”改为“倔强”,图片二中“方筐”改为“方框”。

3.古诗文默写。

(10分)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③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④“月”是诗人们青睐的意象:

不论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_______”的思乡之月,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的愁思之月,还是李商隐《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的相思之月,亦或是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那一轮寄托了对离人美好祝愿的思亲之月,都美得让人难忘。

⑤步入初三,你将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在书桌前,鼓励自己:

只要不畏艰难,梦想终将实现。

【答案】①病树前头万木春②为赋新词强说愁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月是故乡明鸡声茅店月夜吟应觉月光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赋、茅、吟、婵、娟、长、济、沧”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二、阅读(51分)

(一)名著阅读(7分)

4.下面是两部名著中的主人公,请任选一幅,简述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3分)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名人传》

5.“不打不相识”是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与其相关的情节在《水浒》和《西游记》中也频频出现,最终演变成了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故事。

流传甚广。

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部作品,简要复述与“不打不相识”相关的故事情节。

(4分)

【答案】

4.①示例:

保尔住进了医院接受治疗。

在海滨疗养开始顽强地学习,提升写作的本领。

保尔虽全身瘫痪,又双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终于把这个充满战斗激情的战士束缚在床榻上了,但保尔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开始了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业。

②示例: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早年在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几年军旅生活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在1869年完成了自己的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5.示例一:

《西游记》在高老庄,庄主女儿被一长嘴大耳的妖怪强占。

悟空变作高小姐模样,百般戏弄,追赶至云栈洞。

得知妖怪原为天蓬元帅,被贬下界误投猪胎,悟空与他从黑夜斗到东方发白,八戒不敌,败阵而逃。

后八戒说他经观音劝善,在此等候取经人,悟空遂引其拜见唐僧。

唐僧给其赐号八戒,收作第二个徒弟,悟空与八戒最终一起保护唐僧求取了真经。

示例二:

《水浒》李逵初识宋江,很感激宋江借给他银子,为了记宋江吃上鲜鱼,他自告奋勇去讨鱼,讨不到就抢,后和“浪里白跳”张顺在岸上打了起来。

张顺吃了亏,激他到船上打。

李逵不听众人劝阻,结果被张顺按在水里收拾了一番,最终同为梁山好汉。

【解析】

4.根据自己对名著的阅读,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情节或介绍人物即可。

第一幅图是受伤的保尔躺在病床上,拿着笔正在写作的照片,在这次住院中,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事业。

第二副图片是托尔斯泰的画像,可以从对他的评价,国籍,生平事迹,重要代表作等方面介绍即可。

示例:

保尔双目失明,身体残疾,在进行了多次手术但身体仍没有进展后。

躺在病床上,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他从此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

示例: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

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5年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1860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5.答案不唯一。

关键词“不打不相识”。

在两篇小说中有很多例子。

《西游记》中,收小白龙,收猪八戒,收沙僧的情节都是“不打不相识”。

写出一个即可。

《水浒传》中孙二娘夫妇大战武松,李逵斗浪里白条张顺,鲁智深激战林冲等情节都属于“不打不相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如:

唐僧和孙悟空行至鹰愁涧,一条龙蹿出水来将白马吞人肚中。

孙悟空与小白龙打斗,小白龙不敌躲藏了起来。

后观音菩萨前来收伏小白龙,并将其变作白马,驮负玄奘西去取经。

(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

父亲的故事

①我的父亲喜欢讲故事:

他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比听故事的人还开心。

在他讲的诸多故事中,我最喜欢听“一飞冲天”。

②故事发生在一个夏日的午后,父亲爬进一台出了故障的水泥搅拌机内检修,几分钟后,一位没看到检修警示牌的工友启动了机器。

搅拌机开始缓缓转动,父亲惊觉后腾空而起,从近3米高的物料注入口蹿出,轰然“降落”在旁边的渣土堆上。

每讲至此,父亲已是满面通红、口沫横飞,或瞪眼跺地,或以掌击腿,最后还总免不了做出经典的“一飞冲天”式——一只手臂高举向天,另一侧大腿高高抬起。

③可悲的是,注入口窄小、锋利的金属边缘削剐去父亲自背至臀的皮肉,他从医院回家后,身上多了一大片疤痕。

小时候,我经常用手指沿着父亲背上的疤痕蜿蜒前行,体味其中的凹凸起伏,回忆那个快乐的故事,惊叹于潜能创造的奇迹,却从未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恐惧和怨恨。

④父亲最喜欢讲的还是他的家乡——京西的一座小乡村。

他常这样开头:

“村里有一座白石桥,清清的河水穿街而过,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梨树、海棠树、杏树、石榴树、桃树、花椒树、黑枣树……”日久天长,这座炊烟袅袅、民风质朴的乡村似乎也成了我的家乡。

⑤后来,我埋头准备高考,再没时间也没心情听父亲讲故事,那时40多岁的父亲,不顾我的阻拦,参加了一次讲故事大赛。

夸张的肢体动作引得比他小得多的评委们哄堂大笑,却让台下的我臊红了脸。

等到我上班了,父亲的故事愈显不合时宜。

我要听更复杂的故事,学习藏匿其中的新法则,它们可以帮我得到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人渴望的东西。

可是,当我真的得到这些东西后,却一点儿也不快乐。

在漆黑、茫然的夜晚,我还是会想起父亲的故事,它们总能带我脱离坚硬的地表,飞往轻逸的时空,重获奋力一跃般的快乐与自由。

⑥很多年后,父亲病重,同处一间病房的父女二人竟无话可说。

父亲早已知道我不想再听他的故事,他似乎也察觉到,在我眼中,他不再是一飞冲天的大英雄,而是个失败者,和他的故事一样,已沦为时代的弃儿。

其实有很多次,我很想对他说:

“爸爸,再讲个故事吧!

”可长久的生疏与隔阂却让我张不开口。

望着父亲日渐黯淡的神情,我记起大象的故事。

父亲讲过,当大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时,它会离开象群,找一块僻静的地方,为自己挖掘墓穴,平静地等待死亡降临。

⑦有一次,治疗持续了整整一天,临近午夜,护士才拔去父亲身上的针头,他一言不发地翻了个身,用背对着我。

我想我明白他的意思,可我不会任由他这么做。

我拉过一张椅子,在床边坐下,对着他黑沉沉的脊背,开始讲故事:

“村里有一座白石桥,清清的河水穿街而过,房前屋后栽满了核桃树、梨树、海棠树、杏树、石榴树、桃树、花椒树、黑枣树……”

⑧无须从大脑中调取久远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脱口而出,有几次,我听到床头传来轻微的抽泣声,就停下来,等到面前庞大的身躯不再颤抖,再接着讲。

我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父亲回到我身边,我也希望,它们能带我去往我真正想去的地方。

(作者:

刘颖。

有删改)

6.请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与“父亲的故事”有关的几件事。

(3分)

7.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每讲至此,父亲已是满面通红、口沫横飞,或瞪眼跺地,或以掌击腿,最后还总免不了做出经典的“一飞冲天”式——一只手臂高举向天,另一侧大腿高高抬起。

8.请品读下面的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我”和父亲的心理。

(4分)

无须从大脑中调取久远的记忆,父亲讲过的故事一个接一个脱口而出,有几次,我听到床头传来轻微的抽泣声,就停下来,等到面前庞大的身躯不再颤抖,再接着讲。

9.本文以“父亲的故事”为题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

6.①小时候,父亲为“我”讲“一飞冲天”和他家乡的故事;②准备高考时,父亲参加讲故事大赛却让“我”臊红了脸;③上班后,“我”在迷茫的夜晚会想起父亲的故事;④多年后父亲病重,“我”在病床前讲他曾讲过的故事。

(意思对即可)

7.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满面通红”“瞪眼”“跺地”“击腿”“高举”“高高抬起”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讲述“一飞冲天”的故事时激动、兴奋和自豪的神情,表现了父亲对女儿深沉而独特的爱。

8.“我”的心理:

希望通过讲故事缓解父亲的病痛以及父女间生疏的关系,宽慰和鼓励父亲。

父亲的心理:

为女儿终于能理解自己而欣慰,被女儿的孝心打动。

(意思对即可)

9.①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与“父亲的故事”有关的几件事;②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使得文章条理清晰,脉络分明;③寄托了父亲对女儿独特而深沉的爱及女儿对父亲的理解与回报,揭示了文章主旨;④“故事”一词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意思对即可)

【解析】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

解答本题时,可根据时间的变化对文章分层概括。

文章第一段到第四段主要写了父亲喜欢给“我”讲“一飞冲天”的故事和讲讲他的家乡;文章第五段主要写了“我埋头准备高考”的时候,“再没时间也没心情听父亲讲故事”,父亲参加讲故事大赛夸张的动作让“我”臊红了脸;“等到我上班了,父亲的故事愈显不合时宜”,但是,“在漆黑、茫然的夜晚,我还是会想起父亲的故事”;第六段到第八段,主要写了父亲病重之后,“我”在午夜时,坐在病床前讲父亲讲过的故事。

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画线句子是对给“我”讲“一飞冲天”的故事激动时的父亲的描写,“满面通红”“瞪眼”是对父亲的神态进行描写,“跺地”“击腿”“高举”“高高抬起”等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父亲当时的兴奋、激动和自豪的心情。

而正是因为“我”对这个故事的喜欢,“我”对父亲的崇拜,所以父亲如此激动、兴奋地讲述故事,表现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8.本题考查揣摩人物的心理。

通过对“其实有很多次,我很想对他说:

‘爸爸,再讲个故事吧!

’可长久的生疏与隔阂却让我张不开口”和“希望,这些故事能带父亲回到我身边,我也希望,它们能带我去往我真正想去的地方”等句子可知,“我”希望这些故事能消除“我”和父亲之间的生疏和隔阂,父亲因为病重,神情日渐黯淡,平静的等待死亡,所以“我”更希望能够鼓励父亲。

而父亲,“父亲早已知道我不想再听他的故事,他似乎也察觉到,在我眼中,他不再是一飞冲天的大英雄,而是个失败者,和他的故事一样,已沦为时代的弃儿。

”但是,通过女儿讲的故事,拉近了女儿和他的距离,“轻微的抽泣声”是因为女儿终于理解自己感到欣慰,让他为女儿的孝顺所感动。

9.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父亲的故事”在这里指的父亲讲的故事,全文围绕“父亲的故事”,主要讲了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参加故事大赛,“我”想起父亲讲过的故事,“我”病重的给父亲讲故事这几件事,“父亲的故事”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文章的几件事都围绕父亲讲的故事展开;“父亲的故事”寄托了父女之间相互的关心和爱,父亲给“我”讲故事是对“我”独特而又深沉的爱,“我”给父亲讲故事则是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和回报,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另外,以“父亲的故事”作为题目,“故事”一词设置悬念,引发读者产生“什么故事”的疑惑,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9分)

材料一

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

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

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

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是SARS的近亲,但未表现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

因此没有必要感到那么恐慌。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多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

材料三

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冬春季,可散发或暴发流行,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浑身酸痛、少部分有呼吸困难,肺部浸润影。

病毒性肺炎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状态有关。

引起病毒性肺炎的病毒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该病可防可控,预防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多集中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

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需卧床休息。

如有上述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材料四

10.从材料四中,你得出哪些结论?

(3分)

1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B.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C.新冠形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可以追踪到与确诊的病例有过近距离密切接触的情况。

D.确诊则有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以及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12.针对“新冠状病毒”,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我们个人该怎样做好防护?

(4分)

【答案】

10.徐州新冠形病毒确诊人数,多日未增;徐州新冠形病毒治愈人数在增加;新冠形病毒得到有效的控制。

(意思对即可)

11.D

12.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食用野生动物,要避免带病上班、上课及聚会。

【解析】

10.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

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

图表四反映的是徐州1月23日到3月10日的疫情,从图表上看,1月26到2月16日徐州新冠形病毒确诊人数呈递增的,之后没有出现增加的病例;从治愈人数看,徐州新冠形病毒治愈人数在增加。

整个图表反映了徐州的新冠病毒的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对即可作答。

A项中,原文是“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说明是有“目前为止”这一前提条件的。

B项中,原文“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不是“有6种”。

C项中,从原文“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进一步明确”可知,选项中“新冠形病毒的传播途径有三种”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故选D。

12.考查对文本内容分析和应用能力。

依据材料二中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还可能有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等来说我们个人该怎样做好防护。

如: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要勤洗手,阻断接触性传播;加强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室内通风;尽量不聚会聚餐;不吃野生动物;对污染物及时进行消杀处理;注意个人卫生等。

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四)古诗文阅读(19分)

古诗阅读。

(5分)

吉祥寺赏牡丹①

苏轼

人老簪②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③。

[注]①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

②簪:

插戴。

③十里珠帘半上钩:

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

13.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分)

14.阅读诗歌,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

(3分)

【答案】

13.“羞”的意思是羞怯,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群老人(诗人)簪着牡丹花走在街市上的情景,表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14.诗人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头簪牡丹花,走路东倒西歪,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醉酒的太守。

【解析】

13.本题考查炼字。

“花应羞上老人头”意思是牡丹花因为被插在老人头上而感到难为情。

“羞”有羞怯,难为情之意,说花不愿上老人的头。

“羞”字,把花人格化,所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百姓们簪着花成群结队走在街市上的热闹情景。

诗人虽然年老,却仍是把鲜花插在头上,并且“不自羞”,这种行为表现出诗人超脱豁达、狂放不羁的襟怀。

14.本题考查诗句描绘的画面。

本诗最后两句“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描写诗人醉归的场面,意为:

赏花饮酒,沉醉归来,引得路人哄笑。

十里长街,珠帘上卷,百姓们争看这位放荡不羁、走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太守。

据此描绘画面:

诗人赏花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头上插着鲜花,一路走得磕磕绊绊,引得别人的围观和哄笑;教十里红楼卷珠帘,万人空巷争观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4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②。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③师之。

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

“吾道南④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⑤,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属:

撰写。

②进士第:

考职进士,又叫进士及第。

③翕然:

形容一致,翕,也可以讲聚集。

④南:

意思是向南。

⑤暝坐:

闭着眼睛坐着。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无从致书以观()

(2)门人弟子填其室()

(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

1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分)

(2)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2分)

17.(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

(2分)

18.两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什么?

写作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答案】

15.

(1)得到

(2)挤满(3)书信(4)已经

16.

(1)因此别人大多把书借我,我因而能看遍所有的书。

(2)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17.恭敬,尊重。

18.【甲】: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目的是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

【乙】:

“则门外雪一尺矣”,目的是突出杨时对老师的恭敬、诚恳。(意对即可)

【解析】

1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

无法得到书来看。

致:

得到。

(2)大意:

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

请教。

(3)大意:

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

填:

挤满。

(4)大意:

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

书:

书信。

(5)大意:

程颐醒来后。

既:

已经。

16.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

以是,因此。

假,借。

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

于,在。

相得甚欢,形容双方相处融洽,非常快乐。

17.这道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

从甲文的“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和乙文的“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可以看出,宋濂和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都是非常的恭敬、尊重。

18.这道题考查对环境描写的理解。

甲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根据甲文内容可知,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下,宋濂还在抓紧时间抄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书是借的,要赶在约定时间抄完并及时归还。

因此甲文写寒冷天气的目的是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

乙文写天气寒冷的句子是“则门外雪一尺矣”。

根据乙文内容可知,杨时专门去拜见老师,而老师正在闭目休息,为了不打扰老师,于是杨时就侍立在雪地里耐心等待老师。

“则门外雪一尺矣”说明杨时在雪地里等待的时间之久,目的是突出杨时对老师的恭敬、诚恳。

【参考译文】

甲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

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毕后,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