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8339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docx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

第一章运动和三大营养物质

第三节运动和蛋白质

一、蛋白质定义和组成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组成单位、由肽键相连的具有稳定空间结构的生物大分子,是由碳(C)、氢(H)、氧(O)和氮(N)四种基本元素组成的。

某些复杂的蛋白质还含有硫,有的还含有铜、铁、锌等金属元素。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目前发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有8种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全部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它们的需要,这8种氨基酸(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及缬氨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食物中含必需氨基酸越多,其营养价值就越高。

二、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一)构成和修补机体组织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细胞内固体成分的80%以上。

肌肉、血液中血红蛋白、腱、骨、软骨等都由蛋白质组成。

体内代谢与破损的组织,也必须由蛋白质修复,因此,蛋白质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复。

(二)维持机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蛋白质是体内缓冲体系的组成成分,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而血浆蛋白质在维持机体的渗透压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催化功能

生物体内的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而目前发现的1000余种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由于酶的存在,使许多在一般化学条件下难以发生的反应在生物体内却很容易进行。

(四)防御和保护功能

在生物体内存在有一类可以防御异体侵入功能的蛋白质,如各种免疫球蛋白,它能识别外源物质如病毒、细菌和异种蛋白等,并能与之结合,使这些异体物失去活性。

这样可以防御各种疾病发生。

血纤蛋白原是另外一类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它在动物体皮肤破伤时,可以迅速转变成血纤蛋白,封堵伤口,防止液体大量流失和异体物质侵入。

(五)激素功能

蛋白质类激素是动物体内一类重要的激素,它们对生物体的生理活动起着调节控制作用。

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

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提高血糖浓度。

(六)传递信息功能

不少蛋白质具有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功用。

如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多肽激素受体;存在于细胞内的固醇类激素受体等,它们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它们可以专一性接受某种激素的作用,并将其信息朝一定的方向传递,以控制细胞内酶的活性或酶的数量,进而达到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接受外界刺激的受体也是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可称为感觉蛋白。

如视网膜上的视色素,味蕾上的味觉蛋白等。

这些感觉蛋白接受刺激后,可将神经冲动传导到中枢神经,就可产生视觉或味觉反映。

(七)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与传导

蛋白质中某些氨基酸是合成乙酰胆碱的必需物质,个别氨基酸如蛋氨酸及赖氨酸均有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

(八)供给能量

食物中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及体内更新的蛋白质分解后释放能量,以满足大强度、长时间运动后期对能量的需求。

三、运动员对蛋白质的需要量

※一般成人蛋白质需要量每日为1.2~1.5克/千克体重,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12%~14%;

※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应多供给一些蛋白质,蛋白质供给量每天约为2.5克/千克体重。

※儿童运动员应增至3克/千克体重,大运动量训练或锻炼时,消耗的蛋白质增加,就应供给较多的蛋白质。

※有学者研究表明,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2.5~3.0克/千克体重,速度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2.4~2.5克/千克体重。

四、优质蛋白质及其食物来源

(一)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在膳食供应中,不仅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而且还要注意蛋白质的质量,应多供给优质蛋白质(指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种类齐全、比例合理的蛋白质),大豆是最理想的优质蛋白质食物,氨基酸含量丰富,质量好,价格便宜,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具体食物蛋白质的生理价值见表1-4。

根据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可将蛋白质分。

为完全性蛋白质和非完全性蛋白质。

完全性蛋白质含有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比例也符合人体的需要。

例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食品。

非完全性蛋白质中缺乏一种或数种必需氨基酸。

非完全性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谷类食品和豆制品中。

如将谷类食品和豆类食品同时混合食用,其所含的氨基酸就能互相补充,满足人体的需要,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这一作用叫做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互补的几种食物最好同时食用,这样必需氨基酸可同时被吸收利用。

如果几种食物分别食用时间相隔过长,则不能起到互补作用。

(二)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谷类:

一般含蛋白质6%~10%,缺乏赖氨酸。

※豆类:

蛋白质含量较高,大豆含蛋白质35%~40%,其他豆类蛋白质含量为20%~30%,豆类蛋白富含赖氨酸,但其不足之处是蛋氨酸略显缺乏。

※坚果类:

如花生、核桃、葵花子、莲子等,蛋白含量为15%~25%。

※肉类:

蛋白质含量为10%~20%,所含必需氨基酸齐全,含量充足属优质蛋白。

※禽类:

蛋白质含量为15%~20%,其氨基酸构成与人体肌肉蛋白质相似,利用率较高。

※鱼类:

蛋白质含量为15%~20%,鱼类肌组织肌纤维较短,加之含水量丰富,容易消化吸收。

※蛋类:

蛋白质含量为10%~15%。

※奶类:

蛋白质含量为3.3%。

五、氨基酸和蛋白质在运动中的作用

※耐力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达10%~20%是来自于蛋白质分解代谢所释放的能量;而赛后身体更加需要蛋白质来修复损耗的肌肉组织。

每天运动90分钟或其以上的运动员会燃烧身体的蛋白质作为能源。

※额外的蛋白质补充能帮助因运动而令身体组织受到的损害,提供原料来重建流失的肌肉蛋白质。

※在运动时或运动后使用糖类补充品,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蛋白质的流失。

未经锻炼的肌肉比较容易受伤,新运动员或普通人群在接受初步或进一步锻炼时,都需要额外的蛋白质补充。

※实验证明运动后服用糖类加蛋白质的补充品,能帮助身体建造蛋白质,增加肌纤维的横截面积,有利于肌肉的发展壮大,这不是单纯糖类补充品能做到的。

※运动之后膳食补充的最佳选择:

糖类加蛋白质。

蛋白质的补充可选择支链氨基酸(BCAA)、谷氨酰胺和增肌粉等氨基酸和蛋白质补剂。

(一)支链氨基酸

支链氨基酸是身体的肌肉蛋白质的重要部分,由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组成。

当超过30分钟以上的长时间运动,身体需要更多燃料和能量时,BCAA便往往被充当作能源物质而消耗。

支链氨基酸的作用是:

1.增强肌肉耐力和重建肌肉内的蛋白质。

2.支链氨基酸在运动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生成ATP供给运动使用。

3.支链氨基酸同骨骼肌的合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4.支链氨基酸还是体内骨骼肌供能的主要氨基酸。

5.训练期间摄入支链氨基酸能刺激生长激素的释放和提高胰岛素水平,从而起到促进合成代谢的作用。

(二)增肌粉

增肌粉是一种由高蛋白、低能量、低脂肪构成的一种营养补剂,不仅能为肌肉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原料,而且还能刺激激素的分泌,并具有抵抗肌肉分解和增加糖原合成的作用,增加瘦体重、不增加体脂。

增肌粉的组成成分有清蛋白、L-谷氨酰胺、牛磺酸、单纯肌酸、磷酸钾、肉碱等。

(三)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是一种氨基酸,是肌肉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占人体游离氨基酸总量的60%,在高强度运动或疾病、营养状态不佳等情况下,机体自身的合成远远无法满足此时对谷氨酰胺的需求。

当机体在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谷氨酰胺水平会下降50%,而且要在运动后较长一段时间才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若运动时不能及时地补充足够的谷氨酰胺,机体就会分解肌肉蛋白以满足机体对谷氨酰胺的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肌肉的大小、肌肉的力量,而且还会降低机体的免疫能力。

及时适量地补充谷氨酰胺能有效地防止肌肉蛋白的分解、增加细胞体积、促进肌肉增长;同时谷氨酰胺还可刺激生长激素、胰岛素和睾酮的分泌,使机体处于合成状态。

谷氨酰胺还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运动中的乳酸堆积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和疲劳。

(四)乳清蛋白

目前最流行的蛋白质补充品中最好的是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易于吸收、含有完整氨基酸群,在市场上拥有极高的评价。

由于乳清蛋白具有优异的生理价值,其生物价(BV值:

食物中可以被人体吸收保留的氮之百分比),高于鸡蛋、牛肉,因此受到健身者极大的重视。

标准用法是:

运动后30~40分钟内,喝1~2份(约22~45克)乳清蛋白。

不同乳清蛋白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的机制是相似的,就是乳清蛋白浓缩物可显著增加机体中谷胱甘肽的能力。

谷胱甘肽是体内发现最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剂之一,可保护细胞并解毒各种有害物质,如致癌物质、过氧化物和重金属。

谷胱甘肽也和免疫功能有密切关联。

乳清蛋白浓缩物对于增加谷胱甘肽的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酪蛋白、蓝藻、大豆、小麦、玉米、鱼、牛肉。

给予其他动物蛋白质,并不能使谷胱甘肽高于正常值。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运动量锻炼的人群及从事各种不同类型项目的运动员,需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使摄取量超过现在一般人群的每天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平均量,乳清蛋白浓缩物是一类高品质的蛋白质,与任何一种蛋白质比较有更高的生物价,这也是运动员为何食用乳清蛋白浓缩物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单独补充乳清蛋白或与其他产品搭配使用,乳清蛋白对机体的修复和肌肉壮大作用都有良好的效果。

※纯乳清蛋白:

纯乳清蛋白低能量,可作修补、生长、修饰肌肉群与能量控制用。

亦可帮助身体燃烧脂肪、增加瘦肌肉组织。

※乳清蛋白加肌酸:

运动后加大肌肉组织用,迅速消除疲劳。

※乳清蛋白加增重配方:

增加总蛋白质含量,瘦体重增重,肌肉饱满。

※乳清蛋白加大豆蛋白:

修饰线条、维持肌肉群。

(五)大豆蛋白与人体健康

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首先大豆及其产品蛋白质含量高,整粒大豆、大豆粉、浓缩大豆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分别含大豆蛋白42%、50%、70%、90%~95%。

相当于稻米的5倍,小麦的3.3倍,鸡蛋的3倍,瘦猪肉、牛肉、鱼、虾、鸡的2~3倍。

此外,大豆蛋白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不但种类齐全,而且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构成比例比较接近人体的需要。

除蛋氨酸偏低,赖氨酸偏高,其他接近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标准。

※值得提出的是,粮谷类蛋白质中蛋氨酸含量丰富,赖氨酸含量偏低,因此豆类蛋白与粮谷蛋白质是非常理想的互补蛋白。

※科学研究证明,大豆蛋白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异黄酮(三羟基异黄酮和黄豆甙原)、皂甙、蛋白酶抑制剂、微量元素及其他。

大豆蛋白可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2.5%。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中国和日本低于西欧和北美;而膳食结构中大豆蛋白摄入量,中国和日本远高于西欧和北美。

有关专家证明,大豆中至少有5种物质具有防癌功效,即异黄酮、蛋白酶抑制剂、皂甙、肌醇磷酸酯、植物固醇等,并指出,大豆蛋白防癌作用与其配比有关。

此外,由于大豆蛋白有少量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称植物性雌激素,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和改善更年期综合症。

运动与维生素

一、维生素定义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不可缺少的、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是在本世纪初才发现的营养素,机体只需少量即能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一天总共不超过200毫克。

但不可缺乏,缺乏将引起生理功能障碍和缺乏病。

二、维生素的共同特点

1.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在机体内不提供能量;

3.一般不是机体的构造成分;

4.机体只需要极少的数量即可满足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但绝对不可缺少;

5.机体内的维生素一般不能充分满足机体需要,所以必须经常由食物来供给。

三、维生素的分类

维生素的家族很庞大,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维生素有几十种,公认的维生素共有14种,根据维生素的溶解性,通常将维生素分为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

它们不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包括维生素A、D、E、K;其特点:

①化学组成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②仅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③在肠道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大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由胆汁少量排除;

④可以在肝脏等器官蓄积,排泄慢,过量可以引起中毒;

⑤短期缺乏用一般血液指标不易查出。

水溶性维生素:

易溶于水,易被人体吸收,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

B族维生素有:

B1(硫胺素)、B2(核黄素)、B6(磷酸吡哆醛)、B12(钴胺素)、烟酸(尼可酸)、泛酸、生物素等。

其特点:

①组成化学元素除碳、氢、氧外,还含有氮、硫、钴等;

②不在体内储存,当机体内这些维生素充裕时,多余部分便可通过尿液排除;

③构成机体多种酶系的重要辅基或辅酶,参与机体糖、蛋白质、脂肪等多种代谢。

④正常膳食不会引起维生素过多中毒,药物补充超出供给量标准数倍会引起过多症,严重时会出现中毒症状;

⑤血或尿样中的标记物可检测其代谢状况。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视黄醇)VitaminA(Retinol)

(一)理化性质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A又名视黄醇,它和胡萝卜素都对热和酸碱稳定,一般烹调和制罐头过程中不致破坏,但易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破坏,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紫外线可促进此氧化过程。

食物中含有磷脂、维生素E、抗坏血酸或其他抗氧化剂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较为稳定。

维生素A最好的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

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是一般的有色蔬菜,如:

菠菜、苜蓿、豌豆苗、红心甜薯、胡萝卜、辣椒、冬苋菜及水果中的杏子及柿子等。

(二)生理功能和作用机理

维生素A与正常视觉有密切关系。

眼的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中的杆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在这两种细胞中都存在着对光敏感的色素,而这些色素的形成和表现出生理功能均有赖于适量维生素A的存在。

暗适应时间长短决定于照射光的波长、强度和时间。

若将光照条件固定,则暗适应的快慢决定于机体内维生素A的充足与否。

若维生素A充足,则视紫红的再生快而完全,若维生素A缺乏,则视紫红的再生慢而不完全,于是产生夜盲症。

维生素A的第二个重要生理功能就是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有关。

近年来,通过体外实验证明肝脏中存在着一种含视黄醇-磷酸-甘露糖的糖脂,说明维生素A可能通过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影响黏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因此维生素A不足可以影响黏膜的正常结构。

(三)维生素A的需要量

根据我国人民营养素供给量建议成年男女和5岁以上儿童为每天维生素A需要量为2200IU,相当660微克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4毫克。

对于那些视力要求高度集中的运动项目,如击剑、射击、摩托车、乒乓球、游泳等运动员维生素A的需要量为8000IU/天

而一般运动员需要量为5000IU/天,在大运动量训练时维生素A需要量,每天可增到10000到12000IU。

中国营养学会于2000年提出的中国居民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RNl)见表3-3。

(四)维生素A缺乏症

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以及夜盲症。

然后出现一系列影响上皮组织正常发育的症状,如毛囊角化症。

皮肤出现棘状丘疹,异常粗糙。

引起干眼病。

此病进一步发展,则可成为角膜软化及角膜溃疡,还可出现结膜皱折和毕脱氏斑。

此外,由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角化和失去纤毛,可使呼吸道的抵抗力降低,易被细菌侵袭,特别是儿童可因此而引起支气管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五)维生素A过多症

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兴奋、长骨末端外周部分疼痛,肢端动作受限制,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和皮肤瘙痒症。

维生素A中毒还可使肝脏造成不可恢复的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纤维化和肝硬化。

每人每天摄入75000~500000IU(22500~150000μg)3~6个月后,即可出现上述中毒现象,但大多数系摄入纯维生素A制剂引起,通过普通食物一般不会引起维生素A过多症。

二、维生素DVitaminD

(一)理化性质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D主要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前者是麦角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转变而成的,后者是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光照射后的产物。

人和动物的皮肤和脂肪组织中都含有7-脱氢胆固醇,故皮肤紫外光(天光)照射后即可形成维生素D3,然后被运往肝、肾,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形式后,再发挥其生理作用。

纯制的维生素D3为白色晶体,能溶于脂肪及脂肪溶剂,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在130℃下加热90分钟,其生理活性仍然保存。

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故通常的烹调加工不会引起维生素D3的损失,但脂肪酸败可引起维生素D3的破坏。

鱼肝油是维生素D最丰富的来源(8500IU/100克)。

天然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较低,相对而言,动物性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较高,如海产鱼和鱼卵(500IU/100克),肝脏(炖鸡肝和烤羊肝分别为67和23IU/100克),鸡蛋(49IU/100克),奶油(含脂肪31.3%为50IU/100克);瘦肉、奶、坚果中含微量维生素D;人奶和牛奶含量较低;蔬菜和谷物几乎不含维生素D。

对一般成年人而言,经常接受天照就是取得维生素D3最好的来源,一般不需要再行补充。

(二)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

维生素D3对骨骼形成极为重要,它不仅促进钙和磷在肠道的吸收,还作用于骨骼组织,使钙磷最终成为骨质的基本结构。

但维生素D3并不能直接作用,在体内必须先经代谢转化为1,25-二羟维生素D3,才具有生理作用。

1,25-二羟维生素D3还可直接促进肠细胞对钙的吸收。

1,25-二羟维生素D3对肾脏也具有直接作用,能促进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以减少磷的损失。

佝偻病患者的早期表现就是尿中排磷增高,血浆磷浓度下降,从而影响骨组织钙化。

(三)维生素D的需要量

目前国内食物成分表缺少维生素D的数据,而皮肤合成量也难以估计,据此中国营养学会对我国居民推荐膳食维生素D的摄取量(1微克=40IU)是:

7~10岁儿童为10微克/天;

11~17岁和成年人均为5微克/天;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100微克/天,

(四)维生素D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D3对婴幼儿将引起佝偻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骨骼的软骨连接处及骨骺部位增大,在临床上可观察到肋骨串珠和鸡胸,长骨的骨骺增大。

婴儿的颅骨可因经常枕睡而变形;腿部因受全身重量的压力而弯曲。

如果佝偻病发生较早,婴儿起坐又早,则脊柱亦能弯曲,额骨及顶骨隆起成为方形头。

囟门闭合迟缓,胸腹部之间由于膈肌的拉力使下部肋骨内陷。

成年人如缺乏维生素D,可使已成熟的骨骼脱钙而发生骨软化症或骨质疏松症。

(五)维生素D过多症

摄入维生素D过多,可引起维生素D过多症,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00IU或儿童摄入400000IU即可发生。

维生素D过多症的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多尿和由此引起的极度烦渴。

慢性中毒会出现体重减轻、皮肤苍白、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发热以及骨化过度。

如每天摄入量超过50微克(相当于规定标准的5倍),则会产生高钙血症和肾结石。

三、维生素EVitaminE(α-生育酚)

(一)理化性质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E又称生育酚,目前已知有八种不同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具有维生素E的活性,其中α-生育酚的效力最大。

α-生育酚为黄色油状液体,溶于脂肪及脂溶剂,对热及酸稳定,对碱不稳定,可缓慢在被氧化破坏,在酸败的脂肪中维生素E容易破坏。

α-生育酚广泛地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特别良好的来源为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及芝麻油,绿莴苣叶及柑橘皮含α-生育酚也很多。

几乎所有绿叶植物都含有此种维生素。

α-生育酚也存在于肉、奶油、奶、蛋及鱼肝油中。

生育酚的吸收与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相似,需要胆盐及脂肪存在。

(二)维生素E的生理功能

大鼠缺乏α-生育酚将引起雄、雌生殖系统的损害,可使生殖上皮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若受孕雌鼠吃无维生素E的饲料,胚胎死亡而被吸收。

人的正常生殖功能是否也需维生素E,尚无可信的证据。

维生素E是维持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外周血管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所必需,缺乏维生素E将引起肌肉营养不良,同时伴有肌肉的耗氧量增高和化学成分及功能的改变。

(三)维生素E的需要量

美国建议膳食中维生素E的供给量成年男子为15IU,成年女子12IU。

1IU维生素E相当于α-生育酚纯品1.1毫克。

(四)维生素E缺乏症

缺乏维生素E可引起核酸代谢的紊乱,表现为尿囊素的排出量增高,组织中核酸含量下降。

人类长期食用缺乏维生素E的膳食后,可发生巨细胞性溶血性贫血。

体外试验,其红细胞对H2O2引起的溶血比正常人敏感,红细胞的寿命也比正常人微短;但未观察到明显临床表现。

维生素E缺乏还可引起细胞水肿、网状细胞增生症,血小板增多症。

缺乏维生素E可影响胶原代谢,主要是影响胶原肽链中分子间及分子内交联的形成。

缺乏维生素E可使某些分解代谢酶系统的活力增高,如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芳香基硫酸酯酶、组织蛋白酶以及磷酸肌酸激酶等。

维生素E和运动能力

维生素E对人体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特别对竞技能力有很大的意义。

前苏联研究人员把维生素E比喻为提高运动能力的一种“秘密武器”,他们对自行车和滑雪运动员进行研究,把运动员分为两组,进行大运动量训练,对照组服安慰剂,在食物中仅含有20mg维生素E;试验一组服用100~150mg维生素E,训练时间为1.5-2.0小时,试验二组服用250-300mg维生素E,训练时间为3~4小时。

维生素E的供给量结果表明,服用维生素E的实验组精力充沛,未出现缺氧症状,而对照组却很早出现力竭状态。

可能的机制是维生素E有助于机体运动后氧债消除和机能的恢复。

天本医生研究了维生素E对高原上进行长跑成绩的影响。

在本州岛上有两组运动员参加了4000m比赛,试验组在跑前几周内定期服用了维生素E,结果发现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成绩好30秒。

维生素E提高运动能力的机制

1.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改善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可提高肌肉质量,对肌肉有抗疲劳作用,因此,可以提高竞技能力

2.可以提高抗氧化还原反应和维持生殖功能的作用。

并使人体组织细胞获得较多的氧气供应,能有效地提高肌肉中氧的利用率,减少氧债,增强耐力,对耐力项目尤为重要。

3.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等是自由基清除剂。

嵌入细胞膜的维生素E通过提供氢原子防止自由基在膜脂质中引起链锁反应,使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免遭氧化,可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

4.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还可对酶的活性起到保护作用。

在运动状况下,自由基产生会明显增多,导致红细胞溶血发生和某些酶活性下降。

所以,对于运动员,维生素E的需要量要远远高于一般人。

天然维生素E的保健功效

天然维生素E是人类营养的必须成份,具有防止血管硬化、延缓衰老和抑制自由基等多种生理功能,是治疗和辅助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有效药物,被人们誉为“健康第四餐”,是人们一天三餐必须的营养素、补充剂。

(1)天然维生素E可以减少自由基的存在和过氧化脂质的增多,可防止脑细胞老化,促进脑细胞活力,延缓衰老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2)天然维生素E可以保持心脏冠动脉血管的年轻活力,预防动脉硬化及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的粘度。

因此在预防动脉硬化、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3)抗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自律性神经的健康调节。

(4)可使微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在治疗脱发、手足冰冷、麻木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5)天然维生素E是强生育酚,预防新生儿溶血和黄疸的发生等方面有相当疗效。

四、维生素KVitaminK

(一)理化性质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K是一类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其中以天然的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