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8657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docx

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解读

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16.03

(总分:

160分    时间: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追求的风格是:

淳朴恬淡,本色自然,外表平易,纯色内涵,形式似散, ▲  ,有节奏性,有韵律感,似谱乐曲,往复回环,万勿  ▲  ,切记颟顸。

我认为,这是很高的标准。

我最不赞成 ▲  雕琢,生造一些极为不自然的词句,  ▲  ,自以为美。

A.经营惨淡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B.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雄

C.经营惨淡    刻意    率意   顾影自雄       D.不枝不蔓    率意   刻意  顾影自怜

【答案】A(本段文字出自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自序》。

惨淡经营:

形容对艺术创作的苦心构思。

不枝不蔓: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不芜杂。

率意:

任由自己心性,悉心尽意。

刻意:

故意,特意。

顾影自怜:

张率《绣赋》:

“顾影自媚,窥镜自怜。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也指自我欣赏(含讽刺意)。

顾盼自雄:

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宜家公司称,经过认证和测试,其产品符合玩具适用的安全标准。

但是,在随后的调查中,公司发现了安全标准尚未涉及的标准。

B.中国医改进入深水区,在众多领域无往不利的“互联网+”能否如人所愿,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医疗市场的社会化,答案不言自明。

C.自首届全球环境峰会召开以来,缔结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尝试一直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何分担责任这一问题的困扰。

 

D.今年七月Juno飞船将抵达木星,进入运行轨道后,飞船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并确保所有的设备以每小时400次的频率指向木星。

 

【答案】C(A、语序不当,“经过认证和测试”应改为“经过测试和认证”。

B、表意不明,“答案不言自明”应改为“答案不容乐观”。

D、成分残缺,“将以每分钟3次做自转”应改为“将以每分钟3次的频率做自转”)

3.下列诗句与“胭脂洗出秋阶影”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环佩空归月夜魂                 B.浅笔终留倩女魂 

C.冰雪招来露彻魂                 D.笛咽高亭断魂客 

【答案】C(题干中诗句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37回。

为薛宝钗《咏白海棠》。

A句出自杜甫《咏怀古迹》。

B句出自陈寅恪《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D句出自清代祖关《金山杂诗》)

4.下列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国木构架建筑对屋顶的支承方式根本上不同于通常的西方三角形屋顶桁架, ▲  ,屋顶的下凹曲面可使半筒形屋瓦严密结合,从而防止雨水渗漏。

①木构架由柱和梁组成。

② 梁有几层,其长度由下而上逐层递减。

③ 与此相反,中国的框架则有明显的灵活性。

④ 檩条,即支承椽的水平构件,被置于层层收缩的构架的肩部。

⑤ 正是由于后者,西方建筑的直线形的坡屋顶才会有那样僵硬的外表。

⑥通过对构架高度与跨度的调整,可按需造出各种大小及不同弧度的屋顶。

A. ③①⑥②④⑤    B. ⑤③①⑥②④   C. ③⑤①②④⑥  D. ⑤③①②④⑥ 

【答案】D(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由③句中“与此相反”,可确定其前一句应是⑤,由此排除A、C两项;从顶针效果看,原文最后一句是“屋顶的下凹曲面可……”,由此可判断⑥句应在最后)

5.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

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

指标(万人)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客运总量

2209309

2122992

3804035

3526319

3269508

2976898

铁路客运量

235074

21059

189337

186226

167609

152451

公路客运量

1908198

1853453

3557010

3286220

3052738

2779081

水运客运量

26293

23535

25752

24556

22392

22314

名航客运量

39195

35397

31936

29317

26769

23052

A.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

B.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年是一个拐点。

C.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

D.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

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

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

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

当禹疏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

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

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

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

民相与诵曰:

“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后三年,民又诵之曰:

“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

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

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使郑简当民之诽訾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必无能矣。

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

夫开善岂易哉!

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

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

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

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

”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

“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

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

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假使郑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

舟、车开始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不习惯,过了三代人们才感到习惯。

开始做好事难道容易吗?

魏攻中山,乐羊将。

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

文侯知之,命主书曰:

“群臣宾客所献书者,操以进之。

”主书举两箧以进。

令将军视之,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将军还走,北面再拜曰:

“中山之举,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当此时也,论士殆之日几矣,中山之不取也,奚宜二箧哉?

一寸而亡矣。

文侯,贤主也,而犹若此,又况於中主邪?

魏国攻打中山国,乐羊为将。

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文侯察觉了这一点,就命令主管文书的官吏说。

“群臣和宾客献上的书信,都拿来进上。

”主管文书的官吏搬着两箱书信进上来。

文侯让乐将军看这些书信。

书信都是责难攻打中山国这件事的。

乐将军转身退下几步,向北再拜说:

“攻下中山国,不是我的力量,是君主您的功劳啊。

”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议论的人对这件事的危害一天比一无严重了,假使文侯相信了群臣宾客之言,认为中山国不可取,那么,哪里用得着两箱书信呢?

只需一寸长的书信就足以让乐羊失去功劳了。

文侯是贤明的君主,臣下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的君主呢?

魏襄王与群臣饮,酒酣,王为群臣祝,令群臣皆得志。

史起兴而对曰:

“群臣或贤或不肖,贤者得志则可,不肖者得志则不可。

”王曰:

“皆如西门豹之为人臣也。

”史起对曰:

“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邺独二百亩,是田恶也。

漳水在其旁,而西门豹勿知用,是其愚也。

知而弗言,是不忠也。

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魏王无以应之。

明日,召史起而问焉,曰:

“漳水犹可以灌邺田乎?

”史起对曰:

“可。

”王曰:

“子何不为寡人为之?

”史起曰:

“臣恐王之不能为也。

”王曰:

“子诚能为寡人为之,寡人尽听子矣。

”史起敬诺,言之於王曰:

“臣为之,民必大怨臣,大者死,其次乃藉臣。

臣虽死、藉,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王曰:

“诺。

”使之为邺令。

史起因往为之。

邺民大怨,欲藉史起。

史起不敢出而避之。

王乃使他人遂为之。

水已行,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

“邺有圣令,时为史公。

决漳水,灌邺旁。

终古斥卤,生之稻粱。

”魏襄王可谓能决善矣。

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

魏襄王跟臣子们一起喝酒,喝到正畅快的时候,魏王为臣子们祝酒,让臣子们都能得志。

史起站起来回答说:

“臣子有的贤明有的不肖,贤明的人得志可以,不肖的人得志就不可以。

”魏王说:

“让群臣都象西门豹当臣子那样。

”史起回答说;“魏国分配给人民土地,每户一百亩,邺地偏偏给二百亩,这说明那里的土地不好。

漳水在它的旁边,可是西门豹却不知利用,这说明他很愚蠢。

知道这种情况却不报告,这说明他不忠。

愚蠢和不忠,不可效法。

”魏王无话回答他。

第二天,召来史起问他说,“漳水还可以灌溉邺的田地吗?

”史起回答说:

“可以。

”魏王说,“你何不替我去做这件事?

史起说;“我担心您不能做啊。

”魏王说:

“你如果真的能替我去做这件事,我全都听你的。

”史超恭恭敬敬地答应了,并对魏王说:

“我去做这件事,那里的人民一定非常怨恨我,严重了会弄死我,次之也会凌辱我。

即使我被弄死或被凌辱,希望您派其他人继续完成这件事。

”魏王说;“好吧。

”派他去当邺令。

史起于是去邺开始了引漳工程,邺地的人民非常怨恨史起,想要凌辱他,史起不敢出门,躲了起来。

魏壬就派别人最终完成这一工程。

水流到了田里,人民大大受益,一起歌颂他说;“邺地有贤令,此人是史公。

引漳水,灌邺田。

古来盐碱地,能长稻和谷。

”魏襄王可说是能对善于做出决断了。

如果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     赋:

征税

B. 书尽难攻中山之事也       难:

责难

C. 史起兴而对曰             兴:

高兴 

D. 愿王之使他人遂之也       遂:

完成

【答案】C(音xīng,站起来)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①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      ②愚与不忠,不可效也 

③主书举两箧以进         ④魏氏之行田也以百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答案】D(①句中为介词,“同,跟”;②句中为连词,“和,同”。

③句中为连词,表承接;④句中为介词,“按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3分) 

                              ▲                           

(2)已得中山,还反报文侯,有贵功之色。

(3分)

                              ▲                                     

(3)诚能决善,众虽喧哗,而弗为变。

(3分)

                              ▲                                     

【答案】⑴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

⑵(乐羊)攻下中山国以后,回国向魏文侯报告,显出夸功骄傲的神色。

⑶如果(君王)真能对善行做出决断,那么众人即使喧哗,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9.作者感慨“夫开善岂易哉”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全文概括回答。

(4分)

答:

                           ▲                                    

【答案】⑴老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⑵力排众议、知人善任的贤君少。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