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864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归纳.doc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1《草原》

1.《草原》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

他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草原迷人的景色主要体现在景色美和人情美。

课文第1自然段自上而下描写了草原一碧千里、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第2至5自然段主要通过喜迎远客、主客联欢、深情话别这几幅画面的描绘,表现了蒙族同胞的热情好客,体现蒙族同胞的人情美。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深情厚谊。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直接写草原的景色,把小丘比作只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碧绿、辽阔,小丘的线条柔美。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这句话写了作者的感受。

这样写就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目的。

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

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

这样分别?

夕阳西下,大家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互相倾诉着离别之情。

这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句。

从喜迎远客、主客联欢、深情话别的情景中体会到“蒙汉情深”。

4.渲(xuàn)染

①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例: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例:

这只是一件小事,用不着这样大肆渲染。

5.勒lè勾勒、勒索lēi勒紧、勒脖子

巧记:

勒(lè)索者把他的钱榨得一干二净,他只能勒(lēi)紧裤腰带过日子。

蒙mēng蒙骗、蒙头转向méng蒙混、启蒙měng蒙古族、蒙古包

巧记:

骗子把受害人骗得蒙(mēng)头转向,被警察抓住了还花言巧语,企图蒙(méng)混过关。

6.形容草原辽阔的词语: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广袤无垠、一马平川

7.描写草原的古诗句: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南北朝《敕勒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丁香结》

1.《丁香结》作者宗璞。

课文前半部分写丁香花,后半部分写丁香结,按赏花——悟花的思路展开。

整体上先从丁香的样子、颜色、气味等三个方面来描写丁香,又写了丁香结的由来和由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感悟: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表达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香气直透毫端”可以看出这里的积雪指的是“丁香”。

3.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5.缀(zhuì)满、笨拙(zhuō)、恍(huǎng)然、丁香结(jié)、

6.参差(cēncī)、花苞(bāo)

6.描写丁香的古诗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7、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花间四君子“梅”象征坚忍不拔之士,“兰”象征世上贤达,“竹”象征谦谦君子,“菊”象征世外隐士。

3《古诗词三首》

1.《宿建德江》唐,孟浩然,刻画了秋江暮色,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描写的是西湖盛夏时节暴雨骤来骤去的奇丽景色,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描绘了乡村夜景宁静优美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祈盼丰收,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孤独之情,感情基调是“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也写月,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感情基调是“喜”。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行诗句都是一幅画

黑云翻墨未遮山:

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扩散开来,开始时,

并未遮遍青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大雨就下起来。

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

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乱滚。

卷地风来忽吹散: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4.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别枝:

横斜的树枝。

社:

社庙,土地庙。

见(xiàn):

同“现”。

5.“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6.“黑云翻墨”“白雨跳珠”两个比喻,既写出了云、雨的特点,又写出了天气骤变、大雨滂沱的紧张气氛。

“卷地风来忽吹散”“忽”字用的巧妙,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用“稻花香”“蛙声”带有夏季特征的景物联想到了丰收在望,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8.词牌名:

西江月、水调歌头、清平乐、卜算子

4《花之歌》

1.《花之歌》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

全诗用第一人称来描写身边的事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全文以花的口吻,来表达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要像花儿一样,失意时不顾影自怜,得意时不孤芳自赏。

无论处于哪种境遇,总是积极地向往和追求光明。

2.苍穹:

天空。

旖旎:

柔和美好。

顾影自怜:

顾,回头看。

怜,怜惜。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

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

3.苍穹(qióng)、冠冕(guānmiǎn)、摇曳(yè)、鸣啭(zhuàn)、婆娑(pósuō)

冠guān桂冠、皇冠guàn冠军、夺冠巧记:

要想在比赛中夺冠(guàn),靠的不是冠(guān)冕堂皇的话,而是踏踏实实的训练。

语文园地一

1.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①第一句运用排比抒情,赞美花的作用,节奏和谐,层层递进。

②第二句运用排比写景,从三个角度把漓江的水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晰、生动形象。

绿得仿佛“翡翠”是比喻。

③第三句运用拟人、排比,描写出孩子们心中的世界,富有诗意,表现了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2.分号是介于逗号与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用于表达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

2.路牌的拼音都是大写字母:

一、专名连写,如顾榭“GUXIE”,二、通用名“山、河、湖、路”单独写,如穆家湖“MUJIAHU”。

3.我们用拼音写名字时应该注意:

一、姓在前名在后,分开;二、姓和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连写。

如舒庆春,拼音拼写则为“ShuQingchun”。

三、复姓或双字名要连写,如欧阳立明拼音为“OuyangLiming”。

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鸡黍:

丰盛的酒菜。

合:

环绕。

郭:

墙。

轩:

门窗。

场圃:

种菜和收打农作物的地方。

桑麻:

农事。

就菊花:

来赏菊。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整理

5《七律▪长征》

1《七律▪长征》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的。

全诗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为总起,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踏岷山……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意思:

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在红军眼中,连绵的“五岭”只是细浪,高大的“乌蒙”只是泥丸,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艺术化的缩小,这样写表现出这些艰难险阻根本压不垮中国工农红军,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中“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

“万水千山”概括了长征途中的种种艰辛,“只等闲”显示了战士们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意思:

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只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心情;“寒”字突出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与悲壮。

5、蒙mēng蒙骗、蒙人méng蒙蔽、乌蒙山

巧记:

天刚蒙(mēng)蒙亮的时候,下起了蒙(méng)蒙细雨。

6、近义词:

磅礴—盛大逶迤—蜿蜒

7、等闲①平常。

例:

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人非等闲之辈

②随随便便,轻易。

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无端,平白地。

例:

等闲平地起波澜。

8描写战争的词语:

烽火连天、人仰马翻、枪林弹雨、千军万马

9长征,也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指的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6《狼牙山五壮士》

7.《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故事共分为五个部分: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痛击敌人、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部分详写,这样安排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全文记叙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

7.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斩钉截铁”“走”说明班长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8.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和语言,“抢前一步”、“猛地举起”

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3.课文第二自然段既有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又有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

这样描写,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

这就叫“点面结合”。

既顾及全面、体现广度,又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5.jiàn山涧、实践、飞溅、饯别 fèi沸腾、浪费、荒废、心肺

4.反义词:

崎岖—平坦全神贯注—心不在焉斩钉截铁—犹豫不决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5.所知道的抗日英雄:

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王二小

7《开国大典》

6.《开国大典》一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

突出了开国大典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

8.对阅兵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欢呼雀跃。

9.描写受阅部队时,课文按照“兵”出场的顺序依次描写,描写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相互映衬,先“点”后“面”,雄伟壮观。

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详写了“战车师”“骑兵师”这是“点”;然后总写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

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阅兵过程,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