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351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

中国史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六学习主题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

隋统一全国:

589年。

灭陈。

都城在:

长安。

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的姓名:

李世民。

年号:

贞观。

都城:

长安。

3、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

第一,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第二,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第三,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第四,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第五,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注重改善民族关系。

4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表现、以及作用:

原因:

第一,唐太宗吸取历代灭亡的教训,广开言路;

第二,唐太宗制定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的作用。

如:

①,政治方面,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④,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民族政策方面,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注重改善民族关系

第三,唐太宗本人的能力与励精图治。

第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

表现:

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作用:

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5、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措施,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但是在晚年时候骄傲自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

6、隋朝与秦朝有何相似之处?

第一:

都是在结束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

第二:

存在时间都很短暂;

第三:

灭亡原因都是统治者的暴政造成的;

第四:

末年都发生大规模农民战争;

第五:

都制定了一些影响后世的典章制度。

第六:

都修建了箸名工程。

7.唐太宗时四良吏(名臣):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三省: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少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两大农业生产工具:

筒车(灌溉工具),曲辕犁(耕地工具)。

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唐朝的法律《贞观律》。

唐太宗的话:

P4、5页读读。

第二课走向全盛的唐朝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她的国号是:

周。

从唐高宗的手里夺的皇位。

2、评价武则天:

政绩:

在政治方面,第一打击旧的世族势力;第二发现重用有才干的人。

在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继续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表现在

(1)亲自编订并颁发农书指导农业;

(2)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开垦荒地;(3)下令减免赋税。

局限性:

她为巩固统治采取残酷手段,崇尚佛教,耗费大量钱财。

她是我国历史上颇有政治才能的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唐玄宗前期的主要年号:

开元。

唐太宗和唐玄宗政绩表

统治者

经济

政治等

结果

唐太宗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有力推行以实物代替徭役的制度。

1重视纳谏

2选用良吏

3重视教育

4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唐玄宗

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户口等办法。

1积极纳谏

2选用良吏

3减轻刑法

4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局面形成

4“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第一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基础;

第二唐玄宗本人的才能;

第三唐玄宗采取的措施的正确性;

第四人民的辛勤劳动。

5、隋唐时期的三个盛世局面和皇帝

开皇之治 杨坚(隋文帝) 贞观之治 李世明(唐太宗) 开元盛世 李隆基(唐玄宗)

第三课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标志是隋炀帝开设进士科,在唐朝时得到发展;科举成为唐朝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

沿用约1300年。

基本特征是: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有很多缺点和隋统一后急需人才。

3、与世袭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度有何进步性?

世袭制是后人继承祖上留下的官位,九品中正制讲究门第,都不利于人才的选拔。

与前两者相比科举制度在当时主要有以下进步性:

(1)打破了世袭制和九品中正制对地位低下者进入仕途的限制,有利于他们登上政治舞台,缓和了阶级矛盾;

(2)选拔官吏具有较高程度的公正性和开放性,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3)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利,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4、唐朝科举制度主要分为哪两大类?

其下设的科目有哪些?

“省试”合格录取

一常科1明经:

重在考察儒家经书的记忆和理解。

2进士:

重在考核诗赋,时务策写作。

二制举为皇帝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科目繁多。

5、古今考试制度比较:

(1)相同点:

公平竞争使有能力的人有施展才能的舞台;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择优录取;考试纪律严格。

(2)不同点

项目

隋唐科举制度

当今学校考试

科目设置

偏重文科

有文科,理科,设置较合理

考试内容

偏重经书,诗赋,较脱离现实

结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考试的根本目的

为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以缓和矛盾,巩固其统治

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选拔人才

第四课唐朝的民族关系

1、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名称及首领:

吐蕃(松赞干布,完成统一,都逻些),南诏(皮罗阁,完成统一,都太和城),回纥(骨力裴罗)。

2、唐朝册封首领称谓:

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3、唐与吐蕃友好往来的两种重要形式:

联姻和会盟。

4、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经济文化交流,册封,会盟,联姻、武力征服等。

5、唐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从三方面考虑

政治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提供了前提条件);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民族政策上(采取战争,册封,和亲等灵活多样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和与团结)。

6、藏族祖先叫吐蕃,维吾尔族的祖先叫回纥,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是六绍。

7、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安史之乱。

第五课唐朝对外文化交流

1、与唐朝交往的主要国家:

日本和天竺。

2、唐对外文化交往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日本:

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唐朝:

鉴真和玄奘。

3、为什么鉴真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尊敬:

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4、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

第一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

第二唐朝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较大,对世界各国和周边各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第三唐朝较开放的政策;

第四一些杰出人物(如鉴真和玄奘)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不畏艰险,执着追求。

5、唐朝是一个开放社会,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

选官制度、民族政策、对外交往方面。

(唐朝的开放是全面的开放,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文学艺术,莫不如此。

第七学习主题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一课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1、四个政权的民族首领及建立时间:

(1)辽: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

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宋:

960年后周大臣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西夏:

1038年羌族分支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4)金:

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会宁又称上京

2、影响并立政权相互关系的重要盟约:

辽与宋的澶渊之盟。

宋辽的战争:

澶州之战(皇帝宋真宗,主战冠准)

3、当南宋抗金形势一片大好时,为什么南宋政府急于向金求和?

答:

一方面宋高宗惧怕徽宗和钦宗从金返回,影响他的地位;

另一方面岳飞抗金,实力壮大,宋高宗怕影响他的统治。

4、岳家军抗金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岳飞会受到后人尊敬?

(重要战役是郾城大捷,皇帝是宋高宗,奸臣是秦桧)

答:

原因:

第一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烧杀掳掠,严重破坏了北方的生产力,岳家军对女真贵族的抗击是正义的,符合人民利益的要求,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第二岳家军的英勇善战;

第三岳家军纪律严明。

岳飞之所以得到后人的尊敬,首先是因为岳飞的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中原地区较发达的经济文化,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岳飞为正义而战的精神令人崇敬。

5、北宋与辽,西夏维持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答:

从政治的角度讲,带给了当时社会和平,安宁,有利于人民生活;从经济角度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民族角度讲,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6、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各方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

战的影响:

破坏了双方正常的经济,文化交往,不利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和议的影响:

A和议达成,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促进各自发展。

B宋给辽,西夏岁币,加重了宋的负担,这种和平是不平等条件下的和平,于宋有不利的一面。

第二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1、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农业:

A灌溉和耕作技术的提高。

B耕地面积扩大。

C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棉花)的大量栽培。

二手工业的进步A棉纺织业B制瓷业

三商业:

A、国内贸易方面:

表现在纸币的出现;世界最早纸币:

北宋时四川的“交子”

B、对外贸易方面:

对外贸易港口广州,泉州的出现并出现市舶司。

2、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原因:

第一: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加;迁入人口带来先进工具、技术以及优良品种等;

第二:

南方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

第三:

政治环境相对安定等。

3、南移的过程:

开始于三国两南北朝,唐中期后加快,正式于两宋。

4、P46学习测评二题

答:

(1)“故都”指东京(号称“汴京”),今开封。

(2)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第三课宋代的生活

反映宋代生活的绘画是《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1、衣食住行的变化情况:

衣:

衣料,

(1)麻布仍为主要衣料;

(2)衣棉人渐多。

款式:

丰富多彩。

食:

主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米饭为主,(但南北方交融已很明显);肉食,北方以羊肉为主,北方以猪肉和鱼肉为主;食用油,动物油→植物油;燃料,柴草→煤

住:

乡村农民仍是低矮的茅屋为主;城市居民的住房以瓦顶平房为主;贵族官僚以富丽堂皇的园林式建筑为主要特征。

出现了高脚家具。

行:

陆上以轿,车,马,骡,驴,牛,驼等作为代步工具;水上交通工具有轻便的小舟和海上大船。

2、宋代城市生活的基本特征:

A密集的人口;B繁忙的商业活动;C丰富多彩的娱乐;D饮茶蔚然成风。

3、结合前课和本课的相关内容,概括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A都市商业繁荣,大街小巷都分布着店铺和作坊,城市的商业化气息极浓。

B经商时间长,基本是夜以继日。

C娱乐活动商业化。

D方便贸易的纸币出现。

E对外贸易活跃。

4、北宋娱乐场所叫“瓦子”,供演出的地方叫“勾栏”。

南宋叫“瓦舍”

第四课成吉思汗与忽必烈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

使部落强大;

统一蒙古各部;

创立新制度,巩固统治;

向外扩张建立蒙古帝国。

2、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在1279年统一全国。

3、元朝的大统一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

A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家分裂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B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D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E促进了蒙古历史的发展,加速了它的汉化和封建化。

4、文天祥抗元:

在元朝统一的过程中,蒙古贵族对所到之处的人民大肆屠杀,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天祥抗元符合人民的愿望,得到后人的敬仰。

5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批的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推行行省制度,专设西藏,台湾管理机构,重视农业生产,如鼓励开荒,种粮,推广棉花种植,推进衣料革命,治理黄河,疏通运河等。

6元朝统一为民族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什么条件?

广阔的疆域为我国范围内更多民族之间交往与交流创造条件,并使交往范围更加广泛;

元朝与蒙古帝国诸汗国的密切关系便利了外国人与中国的交往、交流,从而创造了国际性融合的条件。

7元朝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1)中国境内的许多民族与汉族融而为一;

(2)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外国人迁居中国与中国人融而为回族,实现一种国际性融合。

8“说说”(元朝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元朝统一,社会安定,人民交往、交流加强,有利于经济发展;

元世祖的改革,建立起一套有利于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制度;

元朝统一,推行开放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元朝鼓励农业、推广植棉,治理黄河,畅通交通等。

9“想想”(元朝时为什么会出现民族融合的局面)

(1)元朝的统一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

就交流而言,如骆驼牧养技术棉纺织技术在国内各族间广泛交流;就交往而言,内地汉人被征发到边疆进行开发,边疆少数民族大批迁往内地,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

(2)元朝推行开放政策,中亚阿拉伯、波斯等地大批商贩、旅游者涌入,从而有利于更大范围的民族融合。

第八学习主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一课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2明朝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

(1)、废除了丞相制和中书省,分权六部,在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朝廷的军政大权;

(2)、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决策;

(3)、利用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以强化君权。

⑷、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3清朝的建立:

1616年,努而哈赤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

皇太极继位后,改女真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攻入山海关,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统一全国。

4清朝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

(1)清沿袭了明朝内阁的政治制度;

(2)设立军机处。

(雍正时)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5八股取士的影响:

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并使知识分子成为不讲究实际、没有个人见解、毫无创造精神的顺从皇帝的奴仆,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7文字狱的危害:

一、文字狱的残酷,使无数无辜之人死于冤狱;

二、文字狱对我国文化发展的阻碍。

三、文字狱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文化上的表现。

P65课后题答案:

(1)“焚书”是指秦始皇焚毁一切不利于他统治的书籍。

“咸阳之郊所坑者”是指秦始皇活埋反对他的儒生和方士。

(2)是正确的。

因为八股取士钳制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狭隘的排他的学习内容和程式化的文章风格,严重的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意识的改造和进步,阻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考试时以朱熹的著作为主要内容,把纷繁的社会现象及不断发展的思想文化观念束缚于贫乏的内容之中,窒息了人们的思想;封建统治者通过八股取士向臣民撒下了一张网罗人才的大网,在这张大网之下,知识分子成为了顺从皇帝的奴仆和工具。

8.隋唐与明清科举制比较

第二课明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1、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时间:

1405年;

出发地点:

刘家港(今江苏太仓境内);

最远到达的地区: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宣扬国威。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交流,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贡献,郑和不愧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但是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它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

4、南洋指:

现在的东南亚一带,是西洋的一部分。

我国人民到南洋居住,并对这一地区进行开发,既有历史渊源,又有指南针、造船技术的进步条件,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郑和下西洋的贡献。

东南亚的繁荣离不开华侨的辛勤劳动和贡献,也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影响。

5、16世纪末来到中国,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贡献的传教士哪些?

利马窦、汤若望

P67“议议”(为什么说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是:

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航程最远、次数最多、访问的国家最多、影响深远等等。

P68“读读”

表现了郑和对惊涛骇浪的藐视,我们要学习他不怕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P69“说说”(华侨对南洋开发的主要贡献)

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从事商业活动,为东南亚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P69“说说”(西方传教士东来的主要影响)

对中国:

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的传入,使我国天文学体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数学、地理等知识的传入,增强了新的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

对西方:

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传到欧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世纪至18世纪,如欧洲兴起了学习中国的热潮。

第三课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战争

1、戚继光抗倭战役的地点:

浙江台州。

P71“想想”(戚继光为什么要抗倭)

一、是倭寇的活动和危害,如破坏生产力、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侵犯了我国的领海主权。

二、是我国那时正处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

P71“读读”(戚继光的诗句: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表达了戚继光不求封官晋爵的意思和扫平倭寇的坚强决心,感受戚继光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

P72“说说”(台州之战的意义)

大涨人民的志气,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基本扫除了浙江沿海倭寇的危害,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了祖国的领海主权,巩固了海防;为彻底扫荡倭寇奠定了基础。

P72“议议”(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个人的决心和才干;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研究出倭寇作战的弱点,知己知彼;有其他地方军队的配合等。

2、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

1662年。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经过:

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登陆台湾。

第二阶段是赤嵌城之战。

第三阶段是围攻台湾城。

P74“说说”(郑成功在台湾城与荷兰较量的情况)

这一战是在赤嵌城被攻破以后的又一次战斗;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郑成功拥有24门大炮;作战中有理有利有节,占据主动;战术得当,采用了长期作战的战术,瓦解了荷军的军心。

表现了中国人的志气,中国人的威风,中国人的自信。

4、中俄第一个边境条约的名称:

《尼布楚条约》;

签定时间:

1689年。

意义:

从法律上肯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P74“说说”(雅克萨之战的经过)

俄国是侵略者,我国是正义的自卫反击;组织者是康熙皇帝,清军是水陆两路大军进发;尼布楚是我国的领土,但没有发生战斗;清军的“神威无敌大将军”大炮发挥了巨大作用;沙俄军队背信弃义,在承诺永远离开后又重返雅克萨修城筑堡,经过清军再次打击后,沙俄政府在尼布楚与清政府通过谈判来解决边界问题。

说明我国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第四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1、清朝在雍正皇帝的时候设置驻藏大臣。

2、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管辖,采取的措施:

首先,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分别接见了达赖和班禅,确定了两位宗教首领的册封制度;

其次,清朝还在藏族地区设立驻藏大臣,即派驻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

第三,设立了“金奔巴瓶”制度。

3、设置台湾府的时间:

1684年。

意义:

一、防止了台湾再次被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危险,

二、巩固了东南边疆,

三、台湾再次与大陆重归统一。

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P79“议议”(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的背景及作用)

背景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

17世纪噶尔丹在沙俄支持下搞分裂和18世纪回部大小和卓发动武装叛乱。

二是:

分裂叛乱被平定。

作用:

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了清政府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统治,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4、从空间上把握清朝疆域的“七至”:

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勒喀什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5、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

1进行两次雅克萨之战和签订《尼布楚条约》;

2设驻藏大臣等加强治理西藏;

3统一台湾并设立台湾府;

④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

第五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1、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

农业方面:

A水稻等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B棉花种植面积扩大;C甘薯、玉米、马铃薯、烟草等作物的种植不断推广。

手工业方面:

A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B南京成为新的丝织业中心;C松山、无锡等地的棉布畅销各地,不仅质量有所提高,产量和品种也增多。

P82什么是“康乾盛世”?

在清朝初期康熙、雍正、乾隆皇帝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

P83“议议”(“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原因)

第一,国家的统一

第二,社会安定;

第三,统治者的个人才能;

第四,人民的辛勤劳动。

2、清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落的表现:

第一,土地兼并严重;

第二,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败坏;

第三,军队腐朽;

第四,阶级矛盾激化。

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表现

原因:

一、是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二、是抵抗西方国家的侵略。

表现:

禁止商民出海,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颁行了严格限制外商活动和国内商民出海贸易的条例、章程。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严厉的海禁→海禁放宽(开放多口)→限制开放(只开广州一口)→严厉的闭关锁国政策形成。

5你怎么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危害)

①积极的作用:

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②消极的作用: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终造成中国落后埃打。

总这弊大于利。

P86课后2题。

A“天朝”是指清朝。

B乾隆皇帝认为清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国人进行贸易往来。

他认为进行商业贸易往来是对外国人的恩赐。

反映了当时清朝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思想。

6、古代的封建盛世:

①:

西汉:

文景之治、汉武鼎盛;东汉:

光武中兴;②隋:

开皇之治;③唐:

贞观之治;唐:

开元盛世;④清:

康乾盛世。

*7、一说康乾是盛世;一说康乾不是盛世。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是盛世: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经济:

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手工业发展;商业发达。

政治和军事:

设置驻藏大臣治理西藏;派施琅武力统一台湾,设置台湾府管理台湾。

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和准噶尔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设伊犁将军治理北部和西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雅克萨之战反击沙俄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

不是盛世: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加剧;统治阶级奢侈,吏治败坏,军队腐朽;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外交流,导致中国落后;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并进行了工业革命;中国仍是一个封建专制统治。

8.一课一练P76页38题

9.台湾、西藏、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史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