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608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特劳斯及曲目.docx

施特劳斯及曲目

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Yuehan.shitelaosiJohannStrauss,1825--1899)奥地利的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创作了不朽名作《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施特劳斯,一般指十九世纪奥地利著名音乐世家——施特劳斯家族,即老约翰·施特劳斯和他的三个儿子――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

其中小约翰·施特劳斯是被称作“圆舞曲之王”,其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等。

约翰·施特劳斯因与其父亲(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同名,后人为加以区分,常在父子姓名前冠以“老”、“小”二字,即称“老约翰·施特劳斯”与“小约翰·施特劳斯”。

或称“约翰·施特劳斯一世”、“约翰·施特劳斯二世”。

  一般而言,提及“约翰·施特劳斯”常指“小约翰”,而其父亲则称“老约翰·施特劳斯”。

历史上名为施特劳斯的名人还有:

  德国音乐家弗朗茨·施特劳斯、理查德·施特劳斯父子。

  德籍犹太人,牛仔裤的发明者李维·施特劳斯。

  德国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年3月14日出生在维也纳。

他的祖父叫沃尔夫,是匈牙利人,原来住在利俄波耳德斯塔德,也在多瑙河沿岸,离维也纳不算太远。

他的父亲叫弗郎茨,会拉小提琴,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到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学小提琴,后来从师维也纳歌剧院提琴手伊格拉茨·冯·惠利。

1817年以后,他在米夏爱尔·潘配领导的流行舞蹈乐队里拉中提琴。

1819年,他又到约瑟夫·兰纳的维也纳圆舞曲乐队里拉琴,有时担任指挥。

1825年,他和玛丽亚·安娜·施特赖姆结了婚,生了三个儿子,这时,他离开乐兰纳,自己组了一个乐队,并为这些乐队写了不少乐曲。

1849年9月25日,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维也纳逝世,享年四十五岁。

  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

但他的最大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

在他们之前,圆舞曲比较慢,一小节里的三拍时值是一样的;而维也纳圆舞曲,第二拍和第三拍经常拖长一点,速度一般用的是小快板。

从结构上讲,维也纳圆舞曲比一般圆舞曲复杂一些,它由序奏、三至五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而每首小圆舞曲又有两个旋律,它们还带反复,形成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

乐曲表达内容也比较深刻,因此,老约翰·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之为“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虽然写上了上百首圆舞曲,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里,影响最大、流行最广莫过于《拉德斯基进行曲》了。

这支曲子是老约翰·施特劳斯于1848年写成的,编为作品228号。

编辑本段生平

  1804年3月14日,约翰·施特劳斯降生了。

当时,助产士为冰雪所阻而姗姗来迟。

倘若再晚一步的话,这个羸弱的小孩就和这个世界无缘了。

  孩子的父亲叫弗朗兹·施特劳斯,他在多瑙河的沙洲上经营一家小酒菜馆,在他第二次结婚后不久,就浮尸于多瑙河之中,人们纷纷猜测他是自杀而死的。

  约翰在7岁时就没了亲娘。

如今父亲一死,他就只好在那个小酒店里和继母一起度日了。

日后,继母不免再醮。

幸好继父戈尔德是一个和蔼的人,他倒很喜欢约翰。

  那时,常有一些走街串巷卖艺的乐师被招进酒店来演奏。

音乐之声为约翰开拓了一个精神上的乐园。

戈尔德留意到孩子对音乐的迷恋,于是在约翰圣名日的那天,他送给孩子一把小提琴作为礼物。

这把提琴比玩具好不了多少,可是不久,约翰发现在提琴的两个“f”形孔里灌些啤酒进去,就多少可以改善一下它那干涩的音色。

在学校里,他总是把这把提琴放在课桌底下,短短的课间休息时间,他也要拿起琴拉上一阵子。

由于那把提琴时时让他分心,他的学习很糟糕。

  13岁那年,继父认为这孩子应当学点手艺了,他把约翰交给了一个书籍装订匠。

但约翰不愿干这种活计,他又哭又闹,师傅把他关进了贮藏室。

装订匠的妻子有点可怜这个桀骜不驯的孩子,趁她丈夫不在的时候,把约翰放了出来。

约翰抓起他的提琴就逃跑了。

他朝维也纳森林奔去。

那里有不少的酒店客栈,他相信靠自己的小提琴是可以挣一口饭吃的。

整日的奔波和过度的兴奋,约翰感到非常疲乏。

怀抱着心爱的提琴,竟在绿草如茵的山坡上沉沉地睡着了。

  也许是命运的巧合吧,一个名叫赫尔·波利扬斯基的音乐家暮出散步,在这儿发现了酣睡的约翰。

音乐家对那把玩具似的提琴颇有兴趣,他摇醒了孩子。

不一会,两人就兴致勃勃地畅谈起音乐来了。

约翰算是头一回遇上了一位知音。

波利扬斯基对这孩子的天分很有信心,他答应免费为约翰授课。

音乐家说服了约翰,要他回家去,并答应去向他的继父说情,让孩子选择音乐家的生涯。

  在老师的指点下,约翰以一种近乎天授的才能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种种技法,而且很快就超出了波利扬斯基所能教授的范围。

  15岁时,约翰就成了维也纳最著名的舞会乐团——迈克尔·帕默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

崭露头角在帕默乐团,约翰和很有才华的音乐家约瑟夫·兰纳成了朋友。

随后,兰纳自己拉起了小乐队,约翰任小乐队的中提琴手。

  他们这个简陋的乐队只能在小咖啡馆演出,所得的报酬时常还不足以糊口。

施特劳斯是小乐队中最年轻的成员,每次演奏结束后,他还得拿着盘子请顾客施舍,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

  终于,苦尽甘来。

把兰纳悦耳的音调和施特劳斯抑扬的节律揉合在一起,使他们的作品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而又富有魅力的风格,很快就赢得了公众的称誉。

  当然,乐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兰纳创作的圆舞曲。

每逢一些特殊场合,兰纳还得临时谱写一段新的乐章。

一天,兰纳病了,他请施特劳斯去带领乐队排练。

  “可那段新乐章怎么办呢?

”施特劳斯惊讶地说。

  “那你就不会自己谱写一段吗?

  施特劳斯的第一支圆舞曲就以兰纳的名义上演了。

听众们对这一曲子的热烈反应,使施特劳斯认识了自己的作品。

  不久,在维也纳的乐坛上,他就和兰纳平分秋色了。

  兰纳的作品长于抒情,施特劳斯的乐曲虽然不及兰纳的那么含情脉脉,但却往往更扣人心弦。

在报刊杂志上,在咖啡馆里,甚至在大街上,人们都对这两个作曲家的艺术风格议论纷纷,争辩不休。

由于公众惯于将他们视为乐坛上的竞争对手,无形中逐渐就拆散了这一对朋友。

  1825年秋天,公开的冲突终于发生了。

一天晚上,两个朋友大打出手。

一场混战,把大提琴、倍大提琴都砸了,连饭店里的大镜子也被打得粉碎。

  几天之后,施特劳斯感到很后悔,他作了一首“和解圆舞曲”,题献给兰纳。

  但兰纳却回报了一首“绝交圆舞曲”,其中还用了一段挽歌来作为序曲。

此后,施特劳斯离开了乐队。

虽然两位作曲家私下还是赞赏对方的才华,却再也没有一起露过面了。

  当时,施特劳斯在维也纳已经崭露头角,向他献殷情的轻薄女郎自然也就不乏其人,施特劳斯只是与之周旋而已。

可是有一位美丽的黑色姑娘——安娜·斯特莱姆却吸引了施特劳斯的注意。

不久,他俩就结了婚。

  1825年10月25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世了。

当时,这位年轻的父亲如果能逆料他儿子的名声将很快超出自己的话,那么也许他就不会让儿子沿用他自己的教名了。

  成功的事业与兰纳分手后,约翰又重整了旗鼓。

他不断收到演出的约请,经常应接不暇。

  随着演出约请的日益增加,施特劳斯乐团也就不断地扩大和分组。

到1830年,乐团已发展成了8个乐队,受聘用的乐师有200名之多。

晚上,施特劳斯常常是坐着马车从一个舞场赶到另一个舞场,去指挥一段圆舞曲,然后奋力挤出敬慕他的人群,跳上马车又向另一个地方疾驰而去。

每每要到凌晨3点钟光景,他才能回到家里。

  来自莱比锡的一位记者为他的报纸写下了这么一段令人瞩目的报道,从而使得施特劳斯的名声越过奥地利的边界而广为传扬:

“……在彩灯缤纷的树下和拱廊中,摆开了许许多多的座席。

人们坐在那儿吃喝谈笑,倾听音乐。

乐队在他们中间演奏着时兴的圆舞曲,令人回肠荡气。

在指挥席上,站立着那位‘奥地利的拿破仑’——约翰·施特劳斯。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之于维也纳人,犹如拿破仑的胜利之于法国人一样。

要是维也纳人也有那么多的大炮,那么他们一定会在斯伯尔舞厅前,为他立一座‘旺多姆圆柱’的……。

  “在舞池中,男人们紧紧地搂着他们的女伴,合着乐拍,翩翩起舞,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他们不停地跳呀,跳呀,就是上帝也拦不住他们……”继小施特劳斯之后,安娜又生了5个孩子,可是安娜却并不幸福。

她的丈夫夤夜不归,不只是因为忙于演出,他还迷上了一个名叫艾米丽的女人。

安娜向丈夫提出了最后通牒,可想不到施特劳斯却干脆收拾起东西,搬到艾米丽那儿去了。

打这以后,除了每月供给500个盾的生活费外,施特劳斯和自己的家庭几乎就断绝了关系。

  1834年11月,施特劳斯开始了他的欧洲之行。

他以精湛的艺术打破了古板的柏林人的偏见,继而又征服了巴黎。

乐团来到伦敦时,演出一开始很不顺利。

  可是,后来在白金汉宫举行的一次宫廷舞会上,行将登基的维多利亚公主随着施特劳斯的乐曲,带头跳起了华尔兹舞——这对施特劳斯真是一个最有力的支持。

打这以后,英国的绅士淑女们便也没有顾忌了。

乐团离开伦敦去各地演出,终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英国演出的后期,许多乐师都病倒了,施特劳斯自己也病得厉害,差点就要死了,他再三恳请医生让他回国。

一路上,施特劳斯不住地谵言妄语,时常昏迷不醒,医生都断言他已经无望了。

可是,施特劳斯终于挨到了奥地利。

安娜从维也纳赶来接他,这样施特劳斯又回到了妻儿们的身边。

  经过安娜的悉心护理,施特劳斯渐渐康复了。

然而,当他不再要靠安娜照料的时候,他却又一次遗弃了安娜,而去找艾米丽了。

从此以后,施特劳斯就再也没有踏进过他自己的家门。

  后生可畏早在6岁的时候,小施特劳斯就在家里的钢琴上弹奏出他自己构思的圆舞曲。

  儿子的音乐才能使得施特劳斯感到大为不安,他禁绝了孩子一切的音乐活动。

可是安娜却为孩子在音乐上的早熟而感到骄傲,她悄悄地记下了孩子的处女作。

也许从那一天起,她就开始在设想一个向她丈夫报复的计划了。

她从菲薄的家庭生活费中省出钱来请教师,给儿子上音乐课,指望小约翰有朝一日能向他父亲挑战。

  小施特劳斯进入音乐界一事,他父亲并非感到完全出乎意料之外。

好多年前,老施特劳斯偶尔回家,看到儿子正在练习小提琴,竟蛮横地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从那以后,老施特劳斯就一直对儿子忌疑重重,深感烦恼。

他让他的经纪人赫希传言警告维也纳城内各大舞厅,倘若有谁接受小施特劳斯在彼处演出的话,那么圆舞曲之王本人就将从那家舞厅绝迹。

小施特劳斯被各大舞厅拒之于门外,只好到城郊的一家咖啡馆的花园里去举行露天音乐会。

  好事者将小施特劳斯乐队排练的消息传给了他的父亲。

盛怒之下,老施特劳斯宣布在那同一天晚上他也将举行一场音乐会。

但到后来,他得知自己的音乐会票在黑市上还不如他儿子那边的票吃香,则又取消了举行音乐会的计划。

老施特劳斯狂怒不已,终于病倒了。

  忠心的赫希深为圆舞曲之父的健康担忧,居然想出了一个富有戏剧性的计划。

  他组织了一些人准备去小施特劳斯的音乐会捣乱。

  演出的那天到了。

人们早早地出城,向郊外的咖啡馆蜂拥而去。

一大群没有买到票的人聚集在场外,急不可待地吵着要挤进去,以致地方当局只得出动骑警把咖啡馆围了起来。

在花园后边的拱廊里,坐着安娜·施特劳斯,她似乎是在为儿子祈祷。

  和他父亲在巴黎的首场音乐会一样,小施特劳斯这天的第一个节目也是法国作曲家奥柏的一首歌剧序曲,这似乎是遵循一种家庭的传统。

小约翰并没有为听众稀稀落落的掌声而感到沮丧,他知道人们来这里是将他当做一位作曲家而和他父亲相比较的。

  接下来演奏的是他创作的一支圆舞曲——“母亲的心”,这是小施特劳斯献给他妈妈的一曲颂歌。

美妙的乐曲使得听众欣喜若狂,压倒会场的掌声淹没了赫希那一伙人的嘘声。

人们爬上椅子,挥舞着帽子、披巾、手绢,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

而另一支圆舞曲“理性的诗篇”,在如痴似醉的听众们一再要求之下,竟然反复演奏了十几次之多,这真是亘古未有的事。

  使帮手们困惑不解的是,连赫希也兴高采烈地鼓掌欢呼起来了。

诚然,赫希是老施特劳斯的朋友,而且还与之有着经济上的利害关系,但是他更忠实于音乐艺术,对于任何真正的艺术家,他不能不表示衷心的欢迎。

  最后,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小施特劳斯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地示意,请大家安静下来,乐队重又奏起柔和的乐章。

当轻柔的乐声在夜空中回荡时,听众们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这不是老施特劳斯最负盛名的那首圆舞曲“莱茵河畔的迷人歌声”吗?

在这首乐曲的抒情部分,小施特劳斯又加入了这么一种柔情蜜意……随着乐曲的展开,听众逐渐明白了这段插曲的深意。

小施特劳斯演奏他父亲的这部作品不仅是作为子女对父辈的敬意,也是作为一种祈求,请求他父亲的宽恕。

这使听众们不由得热泪盈眶,甚至男人也不例外。

  在动荡的岁月里1848年3月,维也纳爆发了革命。

与整个城市一样,施特劳斯家也分成了两派。

老施特劳斯站在保皇党一边,小施特劳斯则站到了起义者一边。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父子俩谁也没有什么坚定的政治信念。

父亲成了保皇党不过是因为过去常在御前演出;而他儿子的立场不过是出于对他一些朋友的同情,这些年轻人只是希望赶走独揽大权的首相梅特涅,而让哈普斯堡王朝回来实行宪政。

  在那些动乱的日子里,父子俩都挂上了军乐团作曲家兼指挥的职衔。

为了鼓舞保皇党分子的士气,老施特劳斯写了好些轻快的军队进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拉德茨基进行曲”。

但是小施特劳斯的作品则赋有革命的标题,如“自由进行曲”、“学生进行曲”、“街垒之歌”等等。

  维也纳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但富有戏剧性的是,小施特劳斯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而老施特劳斯却就此一蹶不振了,很多人对他支持保皇党表示愤慨。

在绝望中,老施特劳斯带着他的乐团离开了维也纳,去寻找昔日公众对他的那种崇拜。

可是,这一希望也成了泡影。

在布拉格、慕尼黑、海德堡,到处都遭到了人们的反对,甚至还收到威胁和责骂他的信件。

  他重返维也纳的时候,政治气氛已经大大缓和了。

人们对老施特劳斯已不再怀恨。

他的音乐会依然受到人们的欢迎。

但是老施特劳斯却时常显得心烦意乱、茫然若失。

在这以后几个月里,他一直是郁郁寡欢,离群索居,他那种致力于音乐事业的坚韧、热情、活力,那种迷人的灵感、生气,似乎一下都消失了。

  他对儿子的态度也变了。

虽然他和儿子以及他合法的家庭依然没有接触,但是怨恨已经消失。

他甚至暗暗为自己儿子在音乐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渴望同儿子握手言欢,但他那倔强自尊的秉性却使他无法做到这一点。

  1849年9月25日,老施特劳斯被猩红热夺去了生命。

当他儿子闻讯赶来时,却发现父亲赤裸的尸体已从一张空无一物的光床上掉到了地板上。

箱柜抽屉均被洗劫一空,艾米丽已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甚至连死者身上穿着的睡衣和床上的被褥——全部席卷而去。

  两天以后,老施特劳斯的灵柩被抬到了庄严的圣斯蒂芬大教堂。

整个维也纳有十万人来为他送葬,各处钟楼上几百口大钟齐鸣,哀声在空中不住地回荡。

在送丧的最后一程,施特劳斯乐团的成员们把他的灵柩从四匹黑马牵引的灵车上移下来,抬上肩膀,一直送到卡伦堡多勃林教堂的墓地。

当年,作为一个立志要成为音乐家的少年,他从书籍装订作坊逃到此地,就是躺在这一片芳草如茵的山坡地上。

作品

  圆舞曲

  小鸽子圆舞曲(Täuberln-Walzer)作品第1号(1827年)维也纳嘉年华(WienerCarneval)作品第3号(1828年)吊桥圆舞曲(Kettenbrücke-Walzer)作品第4号(1828年)蒂沃利滑行圆舞曲(Tivoli-RutschWalzer)作品第39号(1830年)生活是一场舞蹈圆舞曲(DasLebeneinTanzoderDerTanzeinLeben!

Walzer)作品第49号伊丽莎白圆舞曲(Elisabethen-Walzer)作品第71号夜莺圆舞曲(Philomelen-Walzer)作品第82号巴黎圆舞曲(Paris-Walzer)作品第101号(1838年)维也纳人的情感圆舞曲(WienerGemüths-Walzer)作品第116号(1840年)莱茵河女妖罗蕾莱(LoreleiRheinKlänge)作品第154号(1843年)

加洛普和波尔卡

  叹息加洛普(Seufzer-Galopp)作品第9号中国加洛普(Chineser-Galopp)作品20号入口加洛普(Einzugs-galopp)作品第35号麻雀加洛普(Sperl-Galopp)作品第42号幸运加洛普(Fortuna-Galopp)作品第69号年轻精神加洛普(Jugendfeuer-Galopp)作品第90号卡楚恰加洛普(Cachucha-Galopp)作品第97号印度加洛普(Indianer-Galopp)作品第111号麻雀波尔卡(Sperl-Polka)作品第133号心爱的安娜波尔卡(BeliebteAnnen-Polka)作品第137号PiefkeundPufkePolka作品第235号

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Radetzky-Marsch)作品第228号耶勒契奇进行曲(Jellečić-Marsch)作品第244号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

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

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不顾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严厉反对,成为职业音乐家。

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

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

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

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

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

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

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

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

1872年,施特劳斯做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之行。

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

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在维也纳去世。

  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

斯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1863年以前。

在这一时期里,他基本遵循维也纳圆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

第二时期为1864—1870年。

这时,他的创作已趋于成熟,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

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

施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但主要从事轻歌剧创作。

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陆续写了16部轻歌剧。

在J.奥芬巴赫和F.von苏佩影响下,他充分运用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体裁,使维也纳轻歌剧别开生面。

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1885)尤为突出。

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

  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

后世称斯特劳斯为“圆舞曲之王”。

与斯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

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

他创作了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等艺术珍品,并创作了一批轻歌剧,如经久不衰的名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

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

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

他还作有《闲聊波尔卡》《火花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兰西和波西米亚风格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1844年10月,年仅十九岁的约翰·施特劳斯率领自己的乐队在维也纳一流的饭店进行首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一场圆舞曲的“父子之战”就此展开。

老约翰动用自己的关系阻止各娱乐场所聘请儿子的乐队演出,但聪明的约翰开始逐步培养有别于父亲的观众,他把目光转向年轻人和民族主义者,创作了《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捷克波尔卡》等早期音乐作品。

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银行家而不是一个音乐家。

尽管如此,他还是从小暗地里学习小提琴。

讽刺的是,他的小提琴老师正是他父亲的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弗朗茨·阿蒙(FranzAmon)。

然而,他的父亲还是在一天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

据小约翰·施特劳斯本人回忆,接下来场面相当的可怕,而且他的父亲对他的音乐理想没有任何兴趣。

然而老约翰并没有让家庭不和的意思,他只是认为作为音乐家的生活太严酷了,不希望儿子以后也与他一样过这样的生活。

最后,在小约翰17岁那年,老约翰与他的情妇埃米莉·特兰布施(EmilieTrambusch)离家出走。

这样,小约翰能够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了。

之后,小约翰向开办私人音乐学校的约阿希姆·霍夫曼(JoachimHoffmann)教授学习了对位法和和声技法。

在与指挥家约瑟夫·德雷施勒(JosefDrechsler)学习和声时,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

同样,他在他的另外一位小提琴老师,维也纳宫廷剧院(ViennaCourtOpera)的芭蕾舞辅导教师安东·科尔曼(AntonKollmann)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

由于这些人士的高度评价,他成功地从权威人士处得到了公开演出的不成文许可。

随后,他很快在'ZurStadtBelgrad'酒馆(维也纳的音乐家们寻找职位的固定去处)招募了充足的人手以扩充他的乐团。

然而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

最终,小约翰终于说服了维也纳Hietzingestablishment的Dommayer'sCasino,提供给他一个初次亮相的机会。

当地媒体疯狂地报道这场父子间的“斯特劳斯家族内战”。

老约翰本人对儿子不服从了他的对儿子的愿望极为恼怒,一怒之下他决定在有生之年永远不在Dommayer'sCasino登台演出,尽管Hietzingestablishment是他早年多次演出的辉煌成功的见证。

在奥地利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

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

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

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

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