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98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1章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6分)。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ch1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ch1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3.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ch1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的具体形式的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A)ch1

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ch1

A.对立统一规律     B.量变质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普遍联系的规律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B)ch1

A.归根到底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是否坚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C)ch1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  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

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

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ch1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否认静止的存在          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C )ch1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相互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

1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  )ch1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 C  )ch1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

12.发展的实质是(D)ch1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ch1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C)xl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D)。

xl

A.辩证法B.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1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ch1

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4分,共32分)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ACD  )xl

A.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B.全人类优秀哲学成果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

E.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全部哲学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包括( ABCDE   )ch1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E.意识来源于物质,决定于物质,但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3.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ABCD )ch1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E.把握了事物的度,就一定会获得实践的成功。

4、“白马非马”的命题( BD   )是ch1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ABCD )ch1

A.必须尊重客观规律B.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C.必须通过实践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6、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ch1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

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有机统一的人类解放学说,因为她(ABC)xl

A.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B.具有鲜明而科学的政治立场

C.具有科学的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D.具有适用于解决各个时代和国家的具体问题的科学结论

8、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ABC  )ch1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三、辨析题(12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Ch1

答:

正确。

(4分)因为观念即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的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5分);所谓能动的反映,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和有创造性的反映,(2分)因而是受意识主体的主体因素影响和“改造过的”反映。

(1分)

四、简答题(10分)

1.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h1

答:

因为:

所谓矛盾,即是事物内部不同因素之间或不同事物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状况。

(3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矛盾双方各自都不可能始终停留在原有状态、都必然因为受到来自对方的影响和作用而发生运动变化,从而必然导致由矛盾双方构成的事物本身发生运动变化。

(7分)

五、论述题(30分)

1.试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h1

答:

所谓矛盾的普遍性,其一是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时时有、处处有,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对立统一体;其二是指矛盾的共性,即不同矛盾之间的共同性。

所谓矛盾的特殊性,即不同矛盾或矛盾的不同方面彼此之间的相互不同性、差异性。

(3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者既相互区别、不可混淆,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其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体现着共性。

(10分)

上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

(5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在现实认识和实践中,只有认真坚持按这一原理办事,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就可能导致失败。

(7分)

例如,……。

(恰当举例说明上述重要实际意义,5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

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C )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

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以下各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的正确答案选择出来,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D)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

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ACD)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

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

三、辨析题(请辨别本题中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20分)

1.归根到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

正确。

(4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共同决定的。

(6分)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事物,必须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际,才能够检验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只有实践才能使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际。

(4分)其次,能够充当检验真理的终极标准的事物,必须对所有的认识和实践主体来说都既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即对任何认识和实践主体来说都具有同样的规律性要求)、又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可观察性),其检验结果才可能客观、公认。

只有实践才既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又具有直接现实性。

(4分)所以,只有实践才具备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最终标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因而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最终)标准。

(2分)

四、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20分)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

所谓实践,即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能动地探索、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社会性活动。

(“实践”定义,2分)

一个真实的实践活动包含着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工具三个构成方面。

(实践的基本构成因素,2分)

实践具有物质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属性,2分)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

(2分)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

因为: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3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3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分,共分)。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ch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ch3

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ch3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ch3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C)ch3

A.生产对象;B.生产工具;C.生产者;D.生产资料

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ch3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ch3

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ch3

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分,共分)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ABCD   )ch3

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CD)ch3

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小题,每题分,共分)

1、生产工具是生产资料中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Ch3

答:

正确。

因为,生产工具是生产资料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同样的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其所具有的生产力水平高低就不同。

所以说生产工具是体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性因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各分,共分)

1.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ch3

答: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归根到底受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所具有的在某些具体情况下不完全受社会存在决定的一面。

其主要表现有: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又称不同步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社会意识自身发展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要且能动的反作用。

其中,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并结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正确对待领袖人物的看法。

Ch3

答:

所谓人民群众,即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却未在史书上留下其个人印记的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人们。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这主要表现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决定性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决定性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同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受一定主客观条件制约的。

所谓领袖人物,即占社会人口的极少数、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特别重大的个人贡献、因而在史书上留下了个人印记的人们。

对于领袖人物,一方面必须承认他们个人对社会历史的进步具有重大作用,他们往往比一般群众站得高、看得远,具有非凡的知识、思想能力和才干,在重大社会历史活动中发挥着领导和组织作用;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领袖人物也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个人的重大历史作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基础的。

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领袖人物就将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应当注意把充分发挥领袖人物的重大历史作用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是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统一起来。

例如,。

2.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Ch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厂发展状况的规律,又叫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生产力决定上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于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向适应的时候,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阻碍生产力发展。

因此,为了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坚持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原理,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只有坚持和实践这一原理,按照这一原理办事,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否则,就可能使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乃至归于失败。

因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的高度丰富和发展,而这些生活资料的高度丰富和发展,归根到底都有赖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要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就必须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的原理。

所以说,坚持这一原理对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例如,。

(举正反两方面实例来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四——第六章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大题各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C)。

Ch4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A)。

Ch4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C)。

Ch4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4.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B)。

Ch4

A.劳动生产率B.剩余价值率C.年剩余价值率D.利润率

5.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A)ch4

A.交换价值B.价值

C.使用价值D.价格

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Ch4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7.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D)。

Ch5

A.联合起来共同发展B.避免两败俱伤  

C.相互之间竞争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8.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Ch4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9.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D)。

Ch4

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绝对剩余价值

C.追逐相对剩余价值D.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请将下面各小题后面的备选答案中的正确答案选择出来,并将正确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在各小题题干后面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CD)。

Ch4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量的大小由使用价值来决定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D.商品生产者要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2.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BCD)ch4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3.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BCD)ch5

A.商品全球化 B.金融全球化 C.生产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BCD)Ch4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阶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5.空想社会主义萌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之际,并随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在19世纪初达到以了顶峰。

当时,欧洲有三个最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是(ABCD)XL

A.莫尔B.圣西门C.傅立叶D.欧文

6.商品是(ACD)ch4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

C.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7.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BCD)ch4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

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有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

Ch4

答:

此观点错误。

因为,所谓剩余价值,即雇佣劳动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高于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劳动中的剩余劳动的产物。

资本家所垫付的资本实际上分为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两部分,只有可变资本即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才会因为雇佣劳动力的剩余劳动而创造出剩余价值。

所以不能说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垫付资本的产物和增加值。

2.经济全球化既有其积极后果,也可能有其消极后果。

Ch5

答:

正确。

经济全球化的人类社会历史后果具有双重性,它既可能给人类社会历史带来积极的后果,即促进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也可能给人类社会了出差带来消极后果,即妨碍或甚至贻害于人类社会历史及其进步。

经济全球化实际上究竟给人类带来的是积极后果还是消极后果,取决于人们能否正确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

3.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

Ch6

答:

正确。

所谓人的自由发展,即摆脱了旧式分工对人的束缚和强制、摆脱了“人的依赖关系”和人对“物的依赖性”、由人根据自己的才能和爱好来实现的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人在德、智、体、美、能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因为:

从精神实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关于现代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而所谓人类解放,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4.不同商品的价值只有量的不同并无质的差别。

Ch4

答:

正确。

因为:

不同商品的价值本质上都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即无差别的社会必要劳动,所以,不同商品的价值并无质的不同;所谓商品的价值的量,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时间,而不同的商品其各自中所凝结着的这种劳动时间确实有可能互不相同,所以不同商品的价值可能有量上的不同。

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

Ch6

答:

正确。

因为,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第二,社会主义这种史无前例的新生事物的发展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可以参考;第三,面临资本主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和正确认识的过程。

四、简答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