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877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下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

上面的周天子享受着悠扬的乐曲,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弹奏出单调的乐音。

这主要说明西周王朝(  )

A.等级森严     B.与分封制一起崩溃

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解析:

本题通过漫画的形式,考查了分封制的有关内容。

在当时,周天子和其下面的诸侯享有不同的待遇。

主要是因为二者身份上的不同。

题干图片材料生动地反映出分封制之下森严的等级制度。

答案:

A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写道: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统一全国文字

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

秦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选D。

答案:

D

3.古有“天子驾六”的说法。

逸礼《王度记》曰: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

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材料提供的是涉及西周的礼乐制度中各个等级驾乘的规定,从中体现了西周宗法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政治等级秩序。

而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这一种权力的传承方式和核心原则,排除②。

答案:

B

4.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

“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

A.分封制B.君主专制制度

C.三省六部制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

A、C、D三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答案:

B

5.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  )

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

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

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

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牌匾反映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从匾中信息看,不能体现的是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排除④,答案为A。

答案:

A

6.2010年4月5日上午,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聚集在黄陵县黄帝陵前,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黄帝。

公祭之后,参加典礼的万余代表,前往轩辕庙瞻仰新落成的黄帝像、拜谒黄帝陵,在黄帝陵前植青松翠柏以表达对先祖的崇敬。

与之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

C.皇帝制度D.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每年一度的拜祭大典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这源于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亲关系。

材料中“拜祖”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答案:

B

7.有人说:

“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解析:

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拥有任免官吏、征税和拥有军队的权力,故B、C、D三项所述行为均具“合法性”。

诸侯称王既不符合分封制的规定,也违背了宗法制,是“不合法”的。

答案:

A

8.2010年8月24日上午,中国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举行。

活动当天移民后裔前来祭祖悼念,表达对先祖的怀念之情。

大槐树深厚的根祖文化,赋予了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

洪洞大槐树祭祖大典的举行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君主立宪制

解析: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现象是寻根祭祖。

分封制强调的是封邦建国,是国家层面的事情,由此排除A;郡县制是一种地方行政制度,不强调血缘关系,由此排除C;君主立宪制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政体,与我国的祭祖活动毫不相关,由此排除D。

故答案为B。

答案:

B

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废除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

解析:

西周宗法分封制下有严格的等级秩序,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界限森严。

而材料说明齐国出现了大夫夺权现象,说明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答案:

C

10.“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

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

A.皇位世袭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D.家天下

解析:

关键句“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

皇帝制度,皇帝地位独尊、权力至高无上和皇位世袭。

而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制度中的皇帝地位独尊,并未体现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家天下。

答案:

B

11.“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材料中涉及到皇帝制度、分封制、郡县制,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故选C。

需要说明的是,材料中的“封建国家”指的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封建”在古代的含义就是封邦建国,即分封。

答案:

C

12.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三公九卿制的评价,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分析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

秦朝时期军国大事先由大臣朝议再由皇帝裁决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

这一做法与君权的弱化无关,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通过郡县制实现的。

答案:

B

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

严格说来,秦汉时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只有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这从本质上意味着(  )

A.分封制使得国家结构松散

B.郡县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C.皇帝制度保障了国家的统一

D.军功爵制削弱了贵族势力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

先秦时期诸侯国并存,中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政府;秦以后郡县制的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是“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

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

A、C、D在材料中没体现,均可排除。

答案:

B

14.“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

”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

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B.显示用人不拘一格

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

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材料中要求选择的是“根本目的”,封建皇帝采取的任何措施,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答案:

A

15.《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

“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这段材料表明宋代(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

解析:

“朝廷以一纸下郡县”的含义是朝廷政令得到贯彻,“天下之势一”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宋代始终未完成国家统一;郡县制开始实行是在战国时期;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的表述是符合史实的,但与材料含义不符。

答案:

C

16.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

“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解析:

由知州“三岁一易”不涉及长官和副手之间的关系,排除A;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都是中央部门,禁军属于军队方面的内容,和州郡地方政府无关,排除B、C。

答案:

D

17.根据下面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结构图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政权结构(  )

A.元朝          B.宋朝

C.明朝D.清朝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

由所学知识可知该结构图反映的是元朝的政权机构。

故选A。

答案:

A

18.“(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建立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包括宣慰司的设立,从而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答案:

B

19.《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完善。

汉代监察职权主要由御史大夫行使,其地位仅次于丞相。

唐代御史台负责监察。

元朝规定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这一演变过程,证明了监察制度逐步完善成熟。

答案:

D

2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解析:

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是对察举制的发展,但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选拔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

答案:

D

21.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

“侍读解缙、胡广,编修黄淮,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被简选入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

此后,阁臣的设置成为常例。

但这时的阁臣由于职位低下,秩皆五品,秉处政务虽有皇帝的支持……然而其权力却远远不及六部。

”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

A.汉代察举制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D.清代军机处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

根据“入阁,在皇帝左右”“成为皇帝的参谋”“职位低下”“不及六部”可判断是内阁制。

答案:

C

22.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说明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的内阁大臣制约着君主的权力,B符合题意;由“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可知A说法错误;由“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可知C、D说法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第23题16分,第24题16分,第25题12分,第26题17分,27题17分,共78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2: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3: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

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

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

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

“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引用材料加以说明。

(6分)

(2)根据材料2,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4分)

(3)根据材料3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6分)

解析:

(1)问依据材料逐句归纳即可;第

(2)问依据材料,根据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概括;第(3)问注意结合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答案:

(1)包括三类人,同姓王室贵族,如弟周公旦,召公奭、弟叔鲜、弟叔度;功臣,如尚父;先代贵族之后,如神农之后、黄帝之后、帝尧之后、帝舜之后、大禹之后。

(2)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形成以王族为主体的政治制度。

(3)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

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视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

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6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

(6分)

【解析】本题考查选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1)题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血缘、门第等;第

(2)题考查察举制重视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第(3)题考查九品中正制及其弊端;第(4)题结合材料探究科举制的影响。

答案:

(1)血缘、门第、等级。

(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3)九品中正制;弊端:

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举,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4)影响:

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

——《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2:

材料3: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国史新论》

(1)据材料1,概括丞相的地位并分析其弊端。

(4分)

(2)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据材料2加以说明。

(4分)

(3)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材料3的观点。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1)问材料突出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第

(2)问实际上要求回答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第(3)问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作者的观点,即明清时期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学生可通过再现明清时期皇权加强的史实说明。

答案:

(1)辅佐君主,位高权重。

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易造成政局动荡。

(2)分工明确,提高效率,三省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专权。

(3)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设军机处。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2: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

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

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

(2分)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分)

(3)概括材料2的主要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3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

(1)问“察举制”的内涵从表格可以看出其重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并由长官举荐,同时必须“人、门兼美”。

变化要从选官的依据、方式入手分析,注意要体现出“变”。

(2)问分析积极作用要从政治、文化方面入手。

如政治可从政府人员、效率角度分析,文化可从风气等方面入手。

第(3)问材料2指出科举制度造成人才的缺乏以及要进行教育改革首先要设学堂,而设学堂关键在于废科举。

分析原因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

可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分析。

如政治应结合民族危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化结合旧制度的弊端以及人才的需求入手。

答案:

(1)内涵:

“察举制”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变化:

由强调门第到取消门第限制;由以官举士,权操于上到自由报考;由注重品德和学问的整体素质到更注重知识才能(或考试成绩)。

(2)破除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行政人员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行政效率提高;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或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考试选官有利于公平公正。

(3)变法必从设学堂开始,设学堂必从废科举开始。

(或废科举,设新式学堂)

原因:

科举制度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深重,变革图强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培养新式人才的需要。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2: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

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

曰:

不能。

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1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8分)

(2)概括材料2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

(不得照抄材料)(6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3分)

解析:

(1)问应解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注意分封的主要对象以及天子、诸侯君臣关系的变化,“影响”应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统治等角度来说明。

(2)问应抓住材料中“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这一观点,说明作者认为分封制和郡县制二者都有不利因素。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围绕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改革应适应社会发展等方面阐述即可。

答案:

(1)变化:

分封的主要对象是王族和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或君臣之名分确定)。

影响: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持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

(2)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过大和国家分裂;郡县制的弊端在于中央权力过大,影响地方的建设(或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和独裁);应该在郡县制中加入地方分权的因素。

(3)任何管理制度都要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地方管理制度应该将中央集权和适当的地方分权相结合;制度的实施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