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76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docx

关于某大学生健康素养地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报告

 

组长:

刘莲子1410630423问卷设计、报告撰写、报告展示

组员:

李瑞玲1410630424问卷审查、数据分析、报告撰写

李彦莹1410630421发放问卷、数据分析、报告撰写

王骞笛1410630422发放问卷、报告撰写、ppt制作

杨倩1410630418发放问卷、报告撰写

王洪越1410630420发放问卷、报告撰写

 

一、摘要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加强公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中健康素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大学生的健康素养认知与行为情况,分析相关因素,从而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以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二、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关于健康的话题如潮水般涌向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增强公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中,健康素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于大学生来说,健康素养是指导其科学、理性地进行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其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前提条件。

国内的健康素养调查相对国外起步较晚,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也较少,目前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对健康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生活技能和生活方式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一方面,大学本身生活较为轻松自由,没有对体育成绩有严格的硬性要求,容易从心理上放松对体育锻炼的关注,另一方面,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使有些学生课余时间沉迷其中,造成视力下降,缺乏锻炼,甚至是三餐不规律,熬夜等等诸多问题的出现。

同时,初中高中普遍忙于学业,缺乏对一些健康知识甚至常识的涉猎和了解,大学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得培养良好的健康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拥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对于大学生在其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的健康发展有着良好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为此开展此次针对在校大学生关于大学生健康素养的调查。

三、调查组织

1、调查时间:

2016年4月10日------5月20日

2、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3、报告完成时间:

2016年5月30日

4、小组成员:

刘莲子、李瑞玲、李彦莹、王骞笛、杨倩、王洪越

此次调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取得,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四、调查与研究方法

1、抽样方法及样本点的确定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样本抽取涵盖全国各地以及少量海外留学在校大学生。

2、问卷的设计

问卷由23个问题构成,主要涉及个人情况、健康状况、健康习惯与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和常识等相关问题。

(注:

问卷附在调查报告最后)

3、数据资料整理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调查结束后首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仔细的逻辑检查,随后对数据加以整理、编码,然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SPSS软件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最后得到有效问卷记录为210个,有效率为95.4%,数据质量良好。

五、结果与分析

 

(一)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健康状况的结果与分析

1.调查对象健康的现状分析

图1为利用spss软件制作的人口金字塔图。

显示了调查对象的年级分布情况和身体状况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多为大二和大三学生,共有97人和29人,且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很好”和“好”的人数居多,分别为59人和57人。

图中还可以得到另一个信息:

大三大四学生的身体状况略好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一大二有选择“差”的学生,共6人,大三大四学生并没有选择这个选项,人数为0人。

因而,不难看出大学生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如下:

1)总体上身体状况偏好。

由于目前家庭经济条件的提高和卫生环境的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较原来有所提高。

2)年龄偏长的大学生身体状况偏好。

由于日常生活经验和知识丰富,对于自身的健康比较了解,身体状况偏好。

3)一些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了解过于片面。

认为自身没有重大疾病状况,就觉得自身健康状况“极好”,没有考虑到潜在的“亚健康”问题。

图1大学生健康现状

2.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分析

表1和表2是利用spss制作多重响应变量集合并统计频率情况,由此反映出大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多选)。

由此看出,除缺失一个值不计,听讲座有30人选择,占8.2%;选择“咨询医生”的有58人,占15.9%;选择“看展览”的有11人,占3.0%;选择“看卫生节目”的有62人,占17.0%;选择“书刊”的有72人,占19.8%;选择“家庭教育”和“其他”的人数分别为61人和70人,分别占16.8%和19.2%。

选择“其他”的人多为通过网络获取知识。

由调查可得:

1)“书刊”是获取健康知识途径的领头羊。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对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

各高校入学开展身体健康知识普及和发放身体素质健康有关书籍,使“书刊”成为获取的主要方式。

2)“网络”紧随其后。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和手机客户端APP的普及,网络的影响力不断增强,通过网络可以对自身不适症状自查,管理自身健康。

3)“看展览”处于弱势。

进社区等看展“展览”的带有实践色彩形式不占主流。

一是因为时间问题,二是因为路途问题。

个案摘要

个案

有效的

缺失

总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获取健康知识途径a

179

99.4%

1

.6%

180

100.0%

a.值为1时制表的二分组。

表1个案摘要

获取健康知识途径频率

响应

个案百分比

N

百分比

途径a

听讲座

30

8.2%

16.8%

咨询医生

58

15.9%

32.4%

看展览

11

3.0%

6.1%

看卫生节目

62

17.0%

34.6%

书刊

72

19.8%

40.2%

家庭教育

61

16.8%

34.1%

其他

70

19.2%

39.1%

总计

364

100.0%

203.4%

表2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统计

3.大学生作息、生活习惯的比重分析

图2是利用条形图,对大学生就寝时间进行统计。

可以看出10点到12点就寝的人数居多,占60.0%;其次是12点到2点和看心情,占大约18.0%。

其余10点前和2点后的人数最少。

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作息不规律,熬夜情况严重。

图2大学生就寝时间分布

图3是利用复式条形图来统计分析大学生锻炼情况,由此可以看出,男生锻炼频率比女生高,一天一次运动的男生人数占40.0%,而不怎么锻炼的女生人数大约占35.0%,一天一次的女生仅大约占15.0%,不怎么锻炼的男生仅大约占13.0%。

图3大学生锻炼频率分布

表3是利用交叉表来分析体检频率与身体素质关系,由此看出,一年体检一次,身体素质没有下降的人数占多数,为25人;从不体检,身体素质下降的人数占多数,为36人。

无缺失值。

不难看出,有规律的体检有助于监控身体情况,能够及时地改善身体素质。

多久健康体检

合计

半年

一年

三年

从不

身体素质是否下降

7

25

14

28

74

17

40

13

36

106

合计

24

65

27

64

180

表3体检频率与身体素质关系交叉表

(二)对日常生活常识认知度的结果与分析

有人会问什么是常识?

了解常识有什么用?

简单地说常识就是很平常的知识,它不是特定的知识,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而且渗透到各个领域的常识,也就是普通的知识。

如今,很多的大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方面都不太重视,大学生是属于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体素质处于最好的年龄,对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日常生活常识的认识情况,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分析:

1.大学生对医疗常识的了解度分析

表4为我们调查的大学生对医疗常识的了解度分析,分别对成年人正常体温范围、成年人正常脉搏此时、被猫犬抓伤后怎么办、以及对保质期的认识四个方面进行了了解。

从中可以看出,大同学们对体温范围,脉搏次数和保质期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而在被猫犬抓伤这一题有较为模糊的答案,大部分同学分不清是注射狂犬疫苗还是肥皂清洗后再注射狂犬疫苗,这表明仍然有同学对医疗常识的认知存在误区。

所以,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不知道医疗常识的人占5%,大部分同学有正确的医疗常识观念,少部分同学的医疗常识是错误的。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计数

计数

计数

计数

成年人正常体温范围?

35-36°

4

13

5

5

36-37°

21

69

21

17

37-38°

2

11

3

3

不知道

0

4

0

2

成年人正常脉搏次数

每分钟30-50

2

9

1

0

每分钟60-100

22

73

24

21

每分钟100-120

2

6

1

3

不知道

1

9

3

3

猫抓伤后您会?

立刻去注射狂犬病疫苗

6

43

11

10

立刻用肥皂和水清理伤口,并尽快注射疫苗

17

42

13

13

用水冲洗即可

2

8

3

1

民间土方处理

1

2

0

1

不知道

1

2

2

2

保质期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过了保质期看起来没坏可以吃

1

10

1

1

不吃

25

84

28

23

过了保质期热一热还吃

0

2

0

2

不知道

1

1

0

1

表4关于体温、脉搏、狂犬疫苗、保质期常识分析

结合之前的调查分析可知,大学生不知道医疗常识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没必要学习医学基本知识。

大学生获取常识的途径主要是书刊和家庭教育,我们认为,常识不需要特殊专业的学习,但需要每个人都对其有正确的了解,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不止以上调查的这些,普及这些医学基本知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很多人的身心健康都很重要。

有家媒体曾经报道,北京市有50%的中学生血压偏高,高血压的危害很大,可以引起很多脏器的病变,我们应该在学生中普及高血压、体温、脉搏等的常识和异常状况,这对我国下一代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2.对健康生活的态度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例如下:

戒烟限酒占到了80.6%,平衡膳食88.3%,与人和睦相处76.7%,多吃营养品32.8%,控制体重62.2%,多吃多睡的占到21.1%,经常运动的占84.4%,不知道的占3%。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健康生活的认识较为全面,大家都对健康生活有一个很好的态度,至于现实生活中是否实行这还有待研究,比重较小的是多吃多睡,这是一个错误选项,这也反映了大学生这个群体对健康生活认识的差异性。

 

个案摘要

个案

有效的

缺失

总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保持健康a

180

100.0%

0

.0%

180

100.0%

$保持健康频率

响应

个案百分比

N

百分比

保持途径a

戒烟限酒

145

17.9%

80.6%

平衡膳食

159

19.7%

88.3%

与人和睦相处

138

17.1%

76.7%

多吃保健品,营养品

59

7.3%

32.8%

控制体重

112

13.8%

62.2%

多吃多睡

38

4.7%

21.1%

经常运动

152

18.8%

84.4%

不知道

6

.7%

3.3%

总计

809

100.0%

449.4%

表5健康生活态度分析表

大学生相对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身体素质较好,所以不需要刻意维持健康,最常见的健康生活方式是戒烟限酒和平衡膳食、经常运动。

由于大学生的经济能力有限,且身体素质没有大的缺陷,所以在选择多吃保健品和营养品时比重较小。

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选择,同学们较为统一,普遍都有正常的认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大部分大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态度。

●下表是关于戒烟的调查结果,从中可以看出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戒烟越早越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有5.6%的同学认为烟瘾是无法戒掉的,根据问卷最后的统一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烟瘾无法戒掉的人群中男性占比达到98.5%。

因而,不难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认识戒烟越早越好,且有较为明显的男女差异。

个案摘要

个案

有效的

缺失

总计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N

百分比

$正确a

179

99.4%

1

.6%

180

100.0%

$正确频率

响应

个案百分比

N

百分比

是否正确a

戒烟越早越好

155

57.6%

86.6%

只要戒烟就对健康有好处

90

33.5%

50.3%

烟瘾是无法戒掉的

10

3.7%

5.6%

老年人没必要戒烟

8

3.0%

4.5%

不知道

6

2.2%

3.4%

总计

269

100.0%

150.3%

表6对戒烟的看法

(三)综合分析部分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也相对减弱,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健康素养更需要得到重视。

根据问卷显示,填写问卷的男生占36.19%,女生占63.81%,说明女生更愿意填写这份问卷,女生对健康知识比男生更为重视。

大学生手机电脑普及较高,调查显示每天使用电子产品几乎不离手的比重就占到了33.81%,看似夸张实则是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因此容易形成蜗居的现象,在我们的调查结果中,有56.6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上大学以来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超过了一般的调查数据,这也揭示了同学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同时揭示了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有肥胖症的人群越来越多,一方面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运动锻炼的太少,通过这次的调查,对于向大学生普及健康常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相信已经有一部分的同学对自己的健康素养有所了解并能够加以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都会认识到正确的医疗基础知识,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年轻人。

六、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建议

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但是根据我们小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当前健康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所以深化健康教育,培养一支高质量的健康教育队伍,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我们小组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研究探讨的建议。

(1)从大学生自身主观方面来看:

1.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

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

2.增强自我健康素养教育意识。

大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学校的办学方针,配合教师的教学,并自觉加深对健康素质的认识和理解,认真学习健康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素养知识竞赛等活动,形成健康意识和科学的观念,满怀信心地投入生活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健康素质水平。

 

3.做好时间管理,改正懒惰习惯,少定外卖,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生要严格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少看手机,多看书本,增加知识储备。

同时,大学生要改正懒惰的习惯,多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身体健康素质,保证自己规律的健康饮食。

消除思想负担,不得不熬夜时切忌忧虑和恐惧,树立信心,在夜晚学习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高昂的情绪。

4.通过媒体网络获取健康素质相关信息,树立健康意识,关注自身的身体素质。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要学会利用网络媒体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非沉迷于其中。

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下手机,关注周围的环境,在有需要时利用网络设备来进行资料的查询,我们要树立健康意识,关注自身身体的变化,定期的去医院进行体检,生病了不能滥用药物,应该去医院看医生,听取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不能使用什么谣传的土方法来治病,要有科学意识。

(2)从客观上即社会或者学校应该如何采取措施来看:

1.开展心理健康调查,进行预防心理疾患和心理问题学生的干预和监控。

我们小组认为学校每年应该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根据面谈分析,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对大二学生要进行学习科学及思维科学教育,对大三学生要进行性格中的优缺点的分析,帮助其进一步认清自我,对毕业生要开展走入社会的心理活动,挫折训练等。

2.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和质量较高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大学中都应当有这样的机构且应保证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及时地解决大学生产生的或者是即将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提高心理咨询教师的技能和对同学心理深入了解能力,保证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制的的有效运作。

通过心理医生对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行及时转介和危机干预,达到减轻心理负荷,化解不良情绪,纠正行为偏差,避免挫折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从而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3.把健康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并且开设健康教育门诊。

开设健康教育课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活动,对增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建议学校开设有关饮食营养与健康方面的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知识,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

可以安排高素质的医生担任健康教育课的任课老师,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校医院开设健康教育门诊是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设健康教育门诊,不仅可对有疾患的大学生提供康复指导,还可满足他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特殊需求。

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健康生活的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和优化大学的环境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

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提高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学校还可以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方法。

5.强化伙食管理工作,减少外卖现象,让学生们吃得更营养健康。

学校应强化学生食堂的管理工作,延长开放时间,对炊事人员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从而通过学校食堂向学生提供卫生且品种丰富的食品,有利于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食堂应当配备有较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加强管理,不断提高膳食营养水平、保证大学生食堂饮食的安全健康有营养,因此来减少学生定外卖的现象,避免不卫生的饮食。

6.利用校园网建立大学生保健网站以及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健康教育知识。

互联网信息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共享性、隐秘性,信息承载量大,教育覆盖面广等特点。

网络打破了人们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时空障碍,带来了全新的人际互动关系,使人们不必再为诸如生理心理问题、情感隐私问题而难为情。

高校医院应联合学校诸部门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信息传播工具,聊天室、电子信箱、QQ、MSN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并且定期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教育知识竞赛等活动宣传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身心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