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754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六合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3分)

1.(15分)(2019高三上·崇明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

马薇薇

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

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

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

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

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人说:

“唉,所以女生穿着打扮,真的要保守一点儿,不然太危险啦。

”这些话,貌似苦口婆心,但是言外之意其实很明显——如果不是你穿着太暴露、晚上不回家、交友太随便,怎么会发生这种事?

④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

其实,这不是因为冷血,而是因为恐惧。

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家法恩对此有一段精彩的自我剖析。

本来,她的研究主题恰好就是人们对受害者的谴责心态,按理说她本人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但是这种尴尬的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当时,法恩刚生完小孩不久,推着婴儿车在家周围散步。

在公园的长椅上,她遇到了一位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性,看自己孩子的眼神很是感伤。

聊起来才知道,后者刚经历丧子之痛。

然而,在这位女士诉说伤心往事的时候,法恩坦承,她没有感同身受的悲伤,反而心里涌现出无数恐怖的指责——你这位妈妈,当时肯定哪里疏忽了,才导致孩子夭折。

⑤所以,同样是母亲,本来应该感同身受,但是法恩却不可遏制地表现出一种攻击心态,这是面对恐惧时自保的本能在作祟。

这种恐惧感强烈到,即使一辈子都在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专家,也会在轮到自己的时候,表现出“谴责受害者”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这是他们唯一能感到心安的方式,因为不能允许自己想到这是自己,或者家人和朋友也可能遇到的事情,所以他们就一定要在受害者身上找出跟自己以及关心的人不一样的地方。

⑥“谴责受害者”思维再上一个台阶,就会演变成“寻找替罪羊”,这在心理学上叫“替代性攻击”,也就是为了宣泄怒火,让无辜者受伤害。

最常见的替代性攻击就是无缘无故乱发火,比如员工上班被老板骂,于是回家跟老婆吵架,老婆憋了火就打孩子,孩子去学校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同学家长一生气就在办公室里骂自己的员工……负能量的传递,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无人幸免。

⑦当然,直接发火,还只是替代性攻击最低阶的表现。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其实也知道自己是鸡蛋里挑骨头,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受了气,才会看什么都不顺眼。

而更高级的替代性攻击,表面上更温和理性,实质上则更为可怕——因为它是通过貌似理性的方式彻底把无辜者妖魔化了。

比如说,每当经济出现问题的时候,美国右翼政客总喜欢在外国人身上找理由——为什么美国失业率那么高?

一定是外国人把就业机会给抢走了。

为什么美国有这么多社会问题?

都是因为外国人非法跑到我们这里来。

只要稍有常识就能知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和社会问题,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原因。

归咎于外国人,这个判断本身就很幼稚。

但是,很多投票的美国公民就是愿意为这种说辞买账。

因为只要找到凶手,只要知道该向谁生气,他们的痛苦就会下降。

⑧总之,人是一种需要找理由的生物。

小孩在刚开始懂事时,不是总爱问“为什么”吗?

他们可不接受“我不知道”这种严谨的说法。

即使给他们一个非常胡扯的答案,也总比没有答案要好。

事实上,大多数人问“为什么”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安心。

而在面对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对原因的渴求就会更加强烈,特别需要有个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幸的人会是自己。

⑨所以,心理辅导师在为患者解除心理痛苦时,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他们坦然接受这个不幸运的事实。

如果不能放下“寻找凶手”的心态,你的脑子里就会一直开启替代性攻击的雷达,就算找到一个可以宣泄情绪的对象,看似出了气,其实这个心结还是没解开。

⑩总之,人们需要安全感,远胜于需要事实。

悲剧越严重,越有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越是容易去谴责受害者,寻找替罪羊。

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这种倾向,才能公平地对待受害者,并且不受情绪干扰地去思考——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

(有删改)

(1)第②段加下划线的词语“罪有应得”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2)对第③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典型的“谴责受害者心态”的事例使上文定义更易理解。

    

B.进一步探究“谴责受害者心态”这一负面情绪背后的实质。

    

C.形象化地阐述“谴责受害者心态”的表现形式及主要危害。

    

D.直接为下文分析“谴责受害者心态”的原因及发展作铺垫。

    

(3)下列对“替代性攻击”这一概念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替代性攻击”是谴责受害者思维发展的一种替代品。

    

B.“替代性攻击”本质上体现了人们对事件原因的探寻。

    

C.“替代性攻击”是人们为了获得安全感而产生的心态。

    

D.“替代性攻击”的核心特征就是负能量循环往复传递。

    

(4)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对第④段提出的“为什么我们会拿放大镜对着受害者,非要从他们身上挑出点儿毛病才心安呢?

”这一问题展开论述的。

(5)结合全文内容,对“究竟怎么做,才会使我们更安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2.(18分)(2016高三上·巴彦淖尔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碗羊肉汤

(金光)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

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00只。

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

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

“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

”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

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学习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

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

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

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

他说:

“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

”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

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称赞。

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

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

“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

”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

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打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

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

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

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

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

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

刘乡长忙回话:

“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

”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

“一天能宰几只?

”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

“两只,两只!

”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

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

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

《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

张书记沮丧地说:

“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C.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D.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E.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2)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

(3)

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

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

3.(10分)(2017高一上·石家庄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叶嘉莹:

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

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

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

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

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

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

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

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

“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

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

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

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

“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

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

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

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

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

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

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

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

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

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

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

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

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

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

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贯中西。

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

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注重人才培养。

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个性鲜明。

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2)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B.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C.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D.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4.(11分)(2017·宁城模拟)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梅之焕,字彬父,麻城人,侍郎国桢从子也。

年十四为诸生。

御史行部阅武,之焕骑马突教场。

御史怒,命与材官角射,九发九中,长揖上马而去。

万历三十二年举进士,改庶吉士。

居七年,授吏科给事中。

东厂太监李浚诬拷商人,之焕劾其罪。

寻上言:

“今天下民穷饷匮,寇横兵疲。

言官舍国事争时局,部曹舍职掌建空言,天下尽为虚文所束缚。

有意振刷者,不日生事,则日苛求。

事未就而谤兴,法未伸而怨集,豪杰灰心,庸人养拙,国事将不可为矣。

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廉觚自胜,尝言: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

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

”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丁内外艰,家居。

当此之时,魏、客乱政,应山杨涟首发忠贤之奸。

忠贤恚甚,拷杀涟。

由此悍然益诛锄善类。

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庄烈帝即位,乃免征,起故官,巡抚甘肃。

大破套寇,斩首七百余级,生得部长三人,降六百余人。

明年春,寇复大入,患豌豆创①,环大黄山而病。

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遂不战。

逾月,群寇望边城涕泣而去。

冬,京师戒严,有诏入卫。

且行,西部乘虚犯河西。

之焕止留,遣兵伏贺兰山后,邀其归路,大兵出水泉峡口,再战再败之,斩首八百四十有奇,引军东。

明年五月抵京师,已后时矣,有诏之焕入朝。

翌日又诏之焕落职候勘,温体仁已栖政矣。

初,体仁讦钱谦益,之焕移书中朝,右谦益。

至是,体仁修隙,之焕遂得罪。

之焕虽文士,负材武,善射,既废,无所见。

所居县,阻山多盗。

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

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

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

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

明年病卒。

(节选自《明史•梅之焕传》)

【注】①豌豆创:

天花。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B.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C.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D.谓涟被逮/时过麻城/涟罪人也/之焕与盘桓流涕/当削籍/其实涟未尝过麻城也/无何/逆党梁克顺诬以赃/私诏征赃/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是古代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人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叔父、伯父称为“从父”。

B.东厂是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

明成祖时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明中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常合称为“厂卫”。

C.诸生是在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的统称,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进士等。

D.荫子指子孙因先代有官爵而受封。

明代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一子以世其禄;清代规定“凡官死事者,皆赠以衔而荫其子焉。

(3)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之焕为官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东厂太监陷害拷打商人,梅之焕就弹劾他的罪行,不久又上疏皇帝指出国家面临的危机和朝政存在的各种问题。

B.梅之焕洁身白好,从不拉帮结伙。

他认为依附小人的一定是小人,依附君子的未必是君子。

附在马身上的苍蝇,即使走了千里路也还是苍蝇。

C.梅之焕文武全才,最终却被报复免职。

当初温体仁攻击钱谦益,梅之焕写信告诉了钱谦益,温体仁嫉恨在心,借之焕保卫京师迟到一事让他停职等候调查。

D.梅之焕带兵有方,屡败敌寇。

他在甘肃任巡抚时多次大败敌军,击毙、擒获很多敌人;晚年废职回家还组织乡勇协助当地官员捉拿强盗。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请陛下严综核以责实事,通言路以重纪纲,别臧否以惜人才,庶于国事有济。

②诸将请掩之,之焕不可,曰:

“幸灾不仁,乘危不武,不如舍之,因以为德焉。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5高二上·正定期中)诗歌鉴赏

寄崔侍御①

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时诗人离东鲁家南游吴越。

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

②敬亭:

指敬亭山。

(1)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请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2)

这首诗在抒发情感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的两种,然后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6.(6分)(2019高三上·长治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铽《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在夜空中令人不易察觉的缓慢移动的状态

(2)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撤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7.(2分)(2019高三上·苏州期中)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作品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          出他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深刻了解。

“水”作为沈从文散文中的一种审美实体,与沈从文有着            的联系,他的文笔也如         。

A.映现    盘根错节   笔走龙蛇    

B.折射    盘根错节   行云流水    

C.映现    千丝万缕   笔走龙蛇    

D.折射    千丝万缕   行云流水    

8.(2分)(2018高二上·桂林月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此次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教育供给侧结构调整,主要关注学生在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方面能否有更多的实际获得是最重要的。

B.11月1日,一场关于《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济宁学院开幕。

来自国内众多高校的水浒文化和儒家文化研究者,把各自所持观点向在座师生分享。

C.因为中国摩拜单车公司在推动绿色出行,缓解空气污染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得了“商界卓识奖”。

D.为让高铁驶来的强音不打扰快乐的小鸟,广东省政府专门拨款,委托中国铁路总公司立项研究相关技术问题。

9.(2分)从下列句子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填在语段横线处()

他作案之后,迅速逃离现场,藏在山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山洞里,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

A.八年后,警察还是找到了他,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B.警察八年后还是找到了他,把他送进了应去之处    

C.八年后,还是叫警察找到了,被送进了应去之处    

D.警察八年后还是把他找到了,送他进了应去之处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0.(2分)(2018高一上·杭州期末)学校举办了题为“中小学生背诵古代诗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辩论赛,反方的观点是“中小学生背诵古代诗词未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下面是自由论辩阶段正反双方的一个回合,请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正方一辩: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

要传承传统文化,就要对传统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就要背诵大量的古代诗词,否则传承就成为一句空话。

反方四辩:

我方不反对中小学生要传承包括古代诗词的优秀传统文化。

但是________。

正方三辩:

我方并没有说背诵是传承古代文化的唯一方法,我们也承认机械记忆并不是真正的传承。

但是,没有背诵记忆我们如何进一步地理解古代优秀诗词?

没有背诵记忆作为积淀,我们如何熟练掌握运用古代诗词文化精髓?

反方一辩:

我要提醒一下对方辩友,________。

正方二辩:

对方辩友别忘了,文化传承是指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电脑网络的记忆存储能力再强,也不能代替人本身对文化的吸收理解。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