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74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报告.docx

《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勘察报告.docx

勘察报告

1、序言

临潼供水管道顶管段勘察工作,是根据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见附件),受西安曲江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由我公司于2013年3~4月完成。

1.1工程概况

临潼供水管道顶管段,东起骊山大道东段预留管口,西至王坡沟,全长2559.15m,顶管施工。

1.2勘察技术要求

1.查明顶管沿线有无影响管道正常使用的不良地质作用;

2.查明顶管管道沿线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埋藏条件,提供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3.查明顶管管道沿线黄土湿陷性质,确定黄土湿陷类型及地基湿陷等级;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评价环境水、土对建材的腐蚀性;

5.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分析,提供抗震设计有关参数;

6.提供顶管工作井支护所需岩土参数。

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

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主要采用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等方法进行工作。

1.工程地质调查:

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和收集资料,以查明道路沿线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2.钻探:

根据设计院提供工程地质勘察要求,沿设计管道顶管工作井位置布置钻孔1个,共16个钻孔。

钻探孔深度较该位置顶管坑深度加深3~5m,孔深为10~25m。

钻探采用DPP100-4型汽车钻机进行,开终孔均采用Ф150mm螺旋钻具。

取样采用内径Ф120mm黄土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不扰动土样,试样质量等级为Ⅰ~Ⅱ级。

3.室内土工试验:

除进行常规项目的试验外,还进行了黄土湿陷性试验、直剪(固结快剪)试验等。

主要试验设备有WG-1A型固结仪及WI-1型直剪仪等。

液限采用76g圆锥仪下沉10mm的标准测定。

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汇总于表1.4。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表1.4

序号

工作项目

单位

工作量

1

勘探点测量

2

2

钻探

米/孔

314/16

3

取土试样

原状

314

4

室内土工试验

常规项目

314

固结快剪

10

土易溶盐含量分析

2

1.5有关说明

勘探点位置是根据西安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提供的临潼供水管道顶管段平面图以及现场施工方已经施放好的顶管坑位置,用GPS测放的,坐标为西安市任意直角坐标系;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2、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2.1位置、地形及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起骊山大道东段,西至王坡沟。

管道沿线地貌单元属黄土台塬。

2.2地层

据勘探揭露,管道沿线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

)黄土、残积(

)古土壤及中更新统风积(

)黄土、残积(

)古土壤组成。

各层土野外特征及埋藏条件见表2.2,埋藏条件及层位组合关系见附录№3~№9。

 

地层划分及岩性特征表2.2

地层

编号

地质年代及成因

岩性描述

层厚

(m~m)

层底深度

(m~m)

层底高程

(m~m)

素填土:

以粘性土为主,部分地段含碎砖瓦片及灰渣,疏密不均,凤凰池东路为高填方区,为压实填土

0.50~11.20

0.50~11.20

472.09~516.67

黄土:

黄褐色,大孔发育,偶见蜗牛壳,土质较均匀,具湿陷性,硬塑状态

1.60~7.10

2.40~17.60

465.99~514.77

古土壤:

红褐色,具针状孔隙,含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底部钙质结核富集,具湿陷性,硬塑状态

0.60~5.20

3.30~20.00

467.06~512.47

黄土:

黄褐色,具针状孔隙,含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土质较均匀,具湿陷性,硬塑状态

3.20~10.70

7.00~20.00

482.77~507.28

古土壤:

棕红色,具针状孔隙,含少量钙质薄膜及结核,可塑状态

1.80~2.50

9.50~18.90

487.44~504.78

黄土:

黄褐色,具针状孔隙,含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土质较均匀,可塑状态

2.80~7.00

12.30~24.30

482.04~501.98

古土壤:

棕红色,具针状孔隙,含少量钙质薄膜及结核,可塑状态

1.70~2.70

14.80~25.00

488.41~499.28

黄土:

黄褐色,具针状孔隙,含白色钙质条纹及结核,土质较均匀,可塑状态

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5.00m

2.3地下水

勘察期间,各钻孔均未见地下水,据周边场地地质资料,拟建管道地段的地下水位埋深大于25.0m,管道施工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2.4不良地质作用

据区域地质资料,西安市位于渭河断陷盆地中段南部,西安凹陷的东南隅。

西安凹陷是渭河断陷盆地中的沉积中心之一,周边为四条深大断裂带所切围,其东边界为长安~临潼断裂,西为哑柏断裂,南为秦岭山前断裂,北为渭河断裂。

凹陷内第四系地层厚度达500~1000m。

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隐伏断裂构造。

距拟建场地较近的断裂为长安~临潼断裂和骊山山前断裂(图2.4),两者均为全新活动断裂。

拟建管道场地距两断裂位置均大于100m,可不考虑其发震时产生地面位错的影响,其对场地地震动的影响已在场地地震动参数中考虑。

除此之外,管道沿线未发现影响其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

3、道路沿线地基土工程性能

3.1各层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据室内土工试验(附录№4-1~4-10)成果,经数理统计得地基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值列于表3.1-1。

为评价顶管井边坡稳定性及提供支护所需抗剪强度指标进行了直剪(固快)试验,其结果统计修正后列于表中3.1-2。

直剪(固结快剪)试验成果统计值及建议值表3.1-2

统计指标

地层编号

统计值

修正系数及标准值

n

范围值

φm

σf

δ

(GB50007-2002)

Ψ

标准值

①层

素填土(压实)

粘聚力C(kPa)

19

33~44

36.8

2.898

0.079

0.97

35.6

35

内摩擦角φ(°)

18

18.0~22.0

19.2

0.950

0.050

0.98

18.8

18.5

①层

素填土(未压实)

粘聚力C(kPa)

15

内摩擦角φ(°)

15

②层

黄土

粘聚力C(kPa)

55

27~40

33.0

2.765

0.084

0.98

32.4

32

内摩擦角φ(°)

54

16.6~19.7

18.1

0.677

0.037

0.99

17.9

18.0

③层

古土壤

粘聚力C(kPa)

29

34~45

38.2

3.063

0.080

0.97

37.2

37

内摩擦角φ(°)

28

18.0~22.4

19.4

1.053

0.054

0.98

19.1

19.0

④层

黄土

粘聚力C(kPa)

80

27~42

34.1

3.099

0.091

0.98

33.5

33

内摩擦角φ(°)

81

16.4~20.0

18.3

0.667

0.036

0.99

18.2

18.0

⑤层

古土壤

粘聚力C(kPa)

14

33~41

37.1

2.369

0.064

0.97

36.0

36

内摩擦角φ(°)

14

18.1~20.3

19.1

0.605

0.032

0.98

18.8

18.5

⑥层

黄土

粘聚力C(kPa)

26

32~38

34.9

1.751

0.050

0.98

34.3

34

内摩擦角φ(°)

26

17.2~19.7

18.5

0.678

0.037

0.99

18.3

18.0

⑦层

古土壤

粘聚力C(kPa)

9

31~45

38.3

5.148

0.134

0.92

35.1

35

内摩擦角φ(°)

9

17.8~21.0

19.3

1.049

0.054

0.97

18.6

18.5

⑧层

黄土

粘聚力C(kPa)

12

32~41

36.3

2.462

0.068

0.96

35.0

35

内摩擦角φ(°)

12

17.7~20.1

18.9

0.725

0.038

0.98

18.5

18.5

3.2黄土湿陷性评价

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按《GB50025-2004》规范第4.4.4条计算了自重湿陷量计算值Δzs列于附表1-1~1-3中。

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从现地表下1.00m起算,按《GB50025-2004》规范第4.4.5条计算了湿陷量计算值Δs列于附表2-1~附表2-5中。

据附表1-1~1-3计算结果表明,自重湿陷量计算值Δs=13.5~390.6mm,因勘探深度未穿透湿陷性土层,根据区域资料,综合判定拟建管道沿线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据附表2-1~2-3计算结果,管道沿线场地从管道底部起算,钻探深度内地基湿陷等级除钻孔№13为Ⅲ级(严重)以外,其余均为Ⅱ级(中等)。

3.3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据表3.1-1统计结果,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各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列于表3.3。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kPa)表3.3

地层

②层

黄土

③层

古土壤

④层

黄土

⑤层

古土壤

承载力特征值fak

150

160

160

170

地层

⑥层

黄土

⑦层

古土壤

⑧层

黄土

承载力特征值fak

170

180

170

3.4场地土对建材腐蚀性评价

1)按《GB50021-2001》规范规定

按《GB50021-2001》规范划分,环境类型为Ⅲ类。

据场地土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见附录№5-1~5-2),《GB50021-2001》规范,判定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4、场地地震效应

4.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的规定

根据《GB18306-2001》,场地所在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按中硬场地类型为0.35s。

4.2地震液化

拟建道路沿线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无可液化土层分布,可不考虑地震液化对本工程的影响。

5、顶管井开挖与支护

顶管井开挖支护可采用内支撑或其它有效措施,其设计所需土的强度参数列于表5中。

拟建工程地段均有填土分布,揭露最大分布深度11.2.0m。

顶管坑四周应做好施工及雨水截排工作,避免施工及雨水对管沟边坡土体冲刷引起的坍塌。

 

基槽支护所需设计参数表5

地层编号

天然重度γ(kN/m3)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φ

(°)

①素填土

(压实)

17.0

35

18.5

①素填土

(未压实)

16.0

15

15.0

②层黄土

15.1

32

18.0

③层古土壤

17.2

37

19.0

④层黄土

15.6

33

18.0

⑤层古土壤

17.3

36

18.5

⑥层黄土

16.4

34

18.0

⑦层古土壤

17.3

35

18.5

⑧层黄土

16.7

35

18.5

顶管工程中混凝土管道与管壁土层的摩擦系数可采用0.32。

6、设计及施工建议

1)鉴于钻孔间距较大,故局部地段有存在未探明的较厚层填土可能,顶管井开挖后,应采用普探查明填土厚度及性质,必要时进行施工阶段勘察工作。

顶管井开挖后均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槽工作。

管槽底遇人工填土应采用换填法或其他有效方法处理。

管底遇墓穴、洞、坑等应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沟槽开挖时遇人工填土应加密支撑,必要时应超前加固。

2)管道施工开挖工作井时,应进行专门设计,避免坍塌,特别是针对①层素填土应加强支护。

同时管道施工中应避免近顶管工作井地段的过量地面加载及施工用水、雨水等冲刷作用。

回填土、墓穴、坑洞等土层中可能产生有害气体(如沼气等),开挖时应有针对性施工监测及应急预案。

3)由于现状道路部分地段存在高填方,特别是骊山大道东段原地貌有较深的黄土冲沟,现已填平,管道顶管工程中可能遇见填方区,故在顶管过程中加强土层的监测工作,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顶管的正常进行。

7、结论及建议

1)拟建管道沿线无不良地质作用影响,可以建设。

2)拟建管道沿线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可按表3.3采用。

3)拟建管道沿线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地基湿陷等级除钻孔№13处按Ⅲ级(严重)考虑以外,其余均按Ⅱ级(中等)考虑。

4)管道沿线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

5)按《GB50021-2001》规范规定,该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均具微腐蚀性。

6)管道工程地震效应及相关参数见正文4。

7)工作井开挖应进行支护,支护设计参数可按表5中建议值采用。

其他建议见正文6.

8)工作井开挖后应进行普探工作,对发现的各类墓、穴、井、洞等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验槽工作并妥善处理。

9)西安市标准冻结深度小于0.60m。

本勘察文件未经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不得作为施工图设计依据。

 

文字部分

附件:

临潼供水管道顶管段勘察技术要求

图表部分

序号

图表名称

张数

附录№

1

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1

1

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

2-1~2-3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3

3-1~3-3

4

土工试验结果报告

10

4-1~4-10

5

土易溶盐含量分析结果报告

2

5-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