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5432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 3.docx

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解析版3

2022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

地理

(二)

(本卷共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游客旅居某村庄,在当地时间0:

00时推门远眺,看到了日悬山顶景观,并从村民处得知该村庄一年中仅有一天能看到此景。

图为该游客所绘当时景象素描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纬度可能是()

A.66°34'SB.66°34'NC.78°ND.78°S

2.该游客所住房屋的屋门朝向是()

A.东B.南C.西D.北

【答案】1.C2.D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当地时间0:

00时推门远眺,看到了日悬山顶景观,说明该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应该位于极圈及其以内,日悬山顶说明太阳并不在地平线上,不在极圈(66°34')上,据此可排除AB两项;又因为当地存在村庄,说明有常住人口,而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故可确定该地位于北极地区,C正确,D错。

所以本题选C。

2.由上题可知,该游客所住房屋位于78°N,当地时间0:

00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屋门朝向是北,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所以本题选D。

下图为亚洲东部2020年12月29日11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下面3-5题。

3.由图可知()

A.我国大多数地方正在或将要经历寒潮天气

B.我国大多数地方有大风、降温、风暴潮过程

C.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为1015百帕

D.受赤道低压影响,藏南和川西为低压天气系统控制

4.此次天气过程中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的灾情较两广地区小,其主要原因是东北()

A.降温幅度较小B.农事活动几乎停止

C.农业规模较小D.最低气温值较高

5.内蒙古为应对该灾害性天气,应当()

①加强圈棚保温②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建设③加强草料储备④加强现代通信设施建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3.A4.B5.B

【解析】3.图中显示亚洲高压非常强大(中心气压1080百帕)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其影响,多地会遭受寒潮天气,伴随大风(偏北风)、降温、雨雪天气,但不会有来自海上的风暴潮。

故A对,B、C错。

藏南和川西主要受地形影响为低压系统控制,故D错。

所以选A。

4.此为冬季,受强冷空气影响,纬度更高农业规模大的东北地区降温幅度大,最低气温低,但其灾情比两广地区小是因为东北地区处于农闲,农业活动几乎停止,B对。

降温幅度、农业规模、最低气温都不是导致此时段东北平原农业生产灾情较小的原因,ACD错误。

所以选B。

5.内蒙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加强圈棚的保温、加强草料储备都可以有效减轻寒潮对畜牧业的影响,①③正确;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现代通讯建设对该地区应对寒潮影响相对不大,②④错误。

所以选B。

江心洲是典型河流地貌,黄河上游某古老江心洲平均海拔约4600米,面积还在持续增大。

据调查,该江心洲上不同树龄的灌木植被仍然保持着原生自然状态,没有乔木植被发育。

下图是该江心洲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6-8题。

6.甲地淤泥滩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该地河流()

A.沉积作用强B.下蚀作用强C.侧蚀作用强D.搬运作用强

7.树龄较大的灌木主要分布在江心洲的()

A.东部B.西部C.南部D.北部

8.该江心洲没有乔木植被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瘠薄B.热量不足C.水分匮乏D.风力强劲

【答案】6.A7.D8.B

【解析】6.图示河流曲流,甲地淤泥滩面积较大,主要是由于甲位于曲流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作用强,A正确;侧蚀作用、下蚀作用和搬运作用均不利于甲地泥沙沉积,淤泥滩的形成,BCD错误。

故本题选A。

7.由图示方向标可知,灌木在江心洲的北部,南部是靠近河道一侧是泥滩地,是河流不断堆积形成的,可判断江心洲北侧的灌木形成的时间最早,树龄较大,D正确,ABC错。

故本题选D。

8.根据材料,图示是黄河上游某古老江心洲,平均海拔约4600米,海拔高,是高原山地气候,热量不足,难以适应高大乔木的生长,B正确;江心洲是流水堆积形成的滩地,土壤肥沃,临近河流,水源充足;风力强劲,不利乔木长高,不是没有乔木生长的原因,ACD错误。

故选B。

小黄鱼属于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

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

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及冬季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上四地中最适合小黄鱼越冬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0.3月初,小黄鱼在图示产卵场产卵洄游的路线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丙处为河流入海口,营养物质丰富,利于小黄鱼繁殖

B.丙-乙-甲,随太阳直射点北移,从丙到乙、甲,水温依次回暖

C.丙-乙-甲,甲、乙、丙处大陆架广阔,渔业资源丰富

D.甲-乙-丙,春季水温升高,小黄鱼顺着洋流前行

【答案】9.D10.B

【解析】9.由所学知识可知,丁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水温较高适合越冬,D正确;甲乙丙位于沿海地区,不适合越冬,ABC错误。

故选D。

10.由图示信息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丁海域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距大陆较远,水温较高;小黄鱼3月初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路线;由材料信息“小黄鱼是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随水温变暖启动”可知,甲乙丙三个产卵场,丙纬度最低,水温变暖最早,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乙产卵场,然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向北到达甲产卵场产卵,由于小黄鱼洄游过程中,气温不断升高,到达最北的甲产卵场时,气温也正好适合,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0世纪末开始,部分城市由于经济衰退、人口老龄化、自然环境恶劣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

下图示意四类收缩城市的人口变化格局。

其中,深色部分为人口减少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11-13题。

11.识别收缩城市及其类型,可依据()

①人口普查数据②经济增长速度③产业从业人员比重④夜间灯光遥感影像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2.陕西省铜川市原以煤炭、陶瓷、机电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计划经济时期起就已建有多处工业区,后因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滞后而逐步出现城市收缩。

该市的收缩类型是()

A.甲B.乙C.丙D.丁

13.甲类收缩城市内绝大部分地区同时经历着人口流失。

此类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

【答案】11.B12.D13.A

【解析】11.城市的扩张与收缩可以通过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进行甄别,①正确;经济增长速度代表的是城市经济发展能力,即便是非收缩型的城市,受多重因素影响,也有可能经济增长速度变慢,②错误;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只能看出三大产业在城市中发展的情况,不能判断产业产值的变化,故不能具体看出城市人口的变化,更不能去推断城市是收缩还是扩张,③错误;夜间灯光的遥感影像往往是城市规模及城市活力的表现,通常可以通过夜间灯光所占的面积来判断城市扩张或收缩的变化,④正确。

①④正确,故选B。

12.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甲为全面收缩型,该类的城市一般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人口向经济与生态环境更好的地区迁徙,A选项错误。

乙为点状人口收缩,一般是因为某局部因素而出现的人口收缩,材料中的铜川县是多产业导致人口收缩,不能呈现孤点状,B选项错误。

丙为大部分地区人口收缩,铜川县只是部分产业由于升级而导致人口收缩,并不是大部分区域,C选项错误。

丁是局部斑点状人口收缩,铜川县原有煤炭、陶瓷、机电制造等传统产业,随着资源的枯竭和这些产业的转型升级,原有产业附近的区域出现人口外迁的现象,呈现出斑点状人口收缩,D选项正确。

故选D。

13.甲类处于人口全面收缩一般是因本区生态环境过于恶劣而产生的全面人口外迁的现象,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条件脆弱,生存条件较为困难,经济薄弱,是人口全面收缩的典型地区,A选项正确。

北方与南方地区自然环境较为优越,农业工业条件较为发达,不存在全面收缩的情况,B、C选项错误。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独特的地域环境加上独特的民族环境,同时山高谷深,交通条件较为落后,本区人口迁移一直处于较为平稳状态,处于迁入与迁出均衡的情况,不存在全面迁出的现象,D选项错误。

故选A。

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

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

图为“爬山式聚落”剖面示意图,图为麻扎村平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4-16题。

14.麻扎村采用“爬山式聚落”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①便于取水②用地紧张③抵御风蚀④节省建材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5.麻扎村拥有聚落公共中心区、住宅区、农田耕作区、景观防护区等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农田耕作区是()

A.①B.②C.③D.④

16.该村落景观防护区主要应设置()

A.草本植被B.阻沙建筑C.高大乔木D.常绿灌木

【答案】14.C15.D16.A

【解析】14.根据材料信息“吐鲁番麻扎村位于天山山脉东部的山间盆地,周边地区多为沙漠。

麻扎村依托山谷地形而建,形成房屋紧靠,高低起伏的‘爬山式聚落’。

”,说明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聚落一般建在靠近有水源的河谷地区,而当地河谷地区小,可用于建设住房的土地面积较少,所以形成房屋紧靠的民居特色,②正确;该地区地气候干旱,植被少,缺乏建筑材料,房屋紧靠的特色可以减少建材的使用,④正确;“爬山式聚落”高低起伏,因而该种聚落形式不利于取水,①错误;该聚落位于河谷之中,风蚀作用较小,③错误。

所以选C。

15.①②③④分别代表聚落公共中心区、住宅区、农田耕作区、景观防护区。

根据图示位置关系可知,①位于聚落最中心,应为聚落公共中心区;村落耕地近水分布,民居与耕地相依,临水而居,②集中分布,应为住宅区,④靠近水源,应为农田耕作区;③呈条带状分布于耕地外围,应为景观防护区。

所以选D。

16.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气候,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所以防护区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应该种植沙生的草本植物,A正确;本区域建材较少,不适宜建设阻沙建筑,B错误;本区域气候干燥,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常绿灌木,CD错误。

所以选A。

科隆自贸区和新太平洋自贸区(下图)对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

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

2007年,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太平洋自贸区建立。

据此完成下面17-19题。

17.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的成本上升B.地理位置优势弱化

C.制造业的比例增加D.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18.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可直接()

A.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B.增加国内就业机会

C.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D.提升运河转运能力

19.与新太平洋自贸区相比,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产业结构B.经济腹地C.基础设施D.地理位置

【答案】17.D18.B19.A

【解析】17.由材料“1948年,巴拿马建立科隆自贸区,发展转口贸易。

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可知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自贸区与科隆自贸区形成竞争关系。

由此推测20世纪70年代后期,科隆自贸区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份额逐渐下降,D正确。

由材料可知科隆前期自贸区主要发展转口贸易,转口贸易对于市场和资金的需求大,而对于劳动力的成本影响较小,A错误。

科隆自贸区地理位置优势一直较优越,地理位置不是科隆陷入困境的原因,C错误。

科隆自贸区前期主要发展转口贸易,不会导致制造业的比例增加,C错误。

故选D。

18.由材料可知巴拿马建立新太平洋自贸区,且产业结构中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

读图片可知新太平洋自贸区位于巴拿马中部,不会单一地带动巴拿马的东部或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异表述有误,A错误。

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B正确。

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会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C错误。

运河转运能力由自身的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和运河管理决定,周围的自贸区建设不会直接提升运河转运能力,D错误。

故选B。

19.新太平洋自贸区以高端制造业为核心,科隆自贸区以运河航运为基础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两者的产业结构不同。

我国在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积极发展金融、保险、通讯等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高端制造业的吸引力就显得较弱,因此中国首选科隆自贸区作为中拉贸易投资平台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A正确。

读图可知新太平洋自贸区和科隆自贸区两地的经济腹地、基础设施、地理位置差别不大,因而不是首选科隆自贸区的影响因素,排除BCD,选A。

资源配置效率指生产资源实现产出效益的有效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改善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方式(如左图)。

长江三角洲作为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发挥着中心城市的功能,右图为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20-22题。

20.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是()

A.气候温暖适宜B.城镇体系完备C.地形平坦广阔D.农业部门齐全

21.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改善资源配置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A.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B.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资源分散

C.缩小市场范围降低能源使用量D.提高环保标准减少企业生产量

22.上海对长三角各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不同的原因是()

A.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均衡B.浙江省山地众多经济落后

C.上海市政策支持力度不同D.安徽省距离较远影响较小

【答案】20.B21.A22.D

【解析】20.一体化发展与城市发展不同,一体化发展强调区域内多个城市形成统一的整体,相互促进,而城市发展强调自身的区位条件。

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开放合作协同高效,重大基础设施基本联通,生态环境联动共保,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城镇乡村协调互动,具有区域一体化的优越基础,所以定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由此可知,B答案正确。

A、C、D侧重城市发展条件,强调区位条件,而不是一体化的发展基础,ACD错误,所以选B。

21.由图可知,创新升级是改善机制的一种方式,可优化供给侧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故A对;区域一体化可以加快劳动力集中到市场需求较大区域,满足资源与市场的匹配,故B错;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扩大市场范围,故C错;提高环保标准会倒逼企业提升生产技术,增强竞争力,生产量由市场决定,故D错。

所以选A。

22.由右图可知,上海对安徽省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不明显,在三省中安徽距上海较远,所以影响小,D正确;浙江省经济比安徽发达,B错误,江苏省内部经济发展不均衡,苏南经济发达,苏北相对落后,A错误;对上海而言,对不同省资源配置的政策应该是相同的,但各省自身条件不同,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不同,C错误。

所以选D。

二、综合题:

本题共3小题,共56分。

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冻土层深厚,科雷马河流的曲流发育普遍,如图。

该河每年9月底到翌年5月中旬封冻,下游经常河水泛滥。

虽然河多水广,水系发达,但可见的船只很少,车辆也不多,由河口切尔斯基开到南部苏苏曼的客船一年仅一趟。

(1)说出科雷马河干流的大致流向及图示区域最大的相对高度。

(4分)

(2)分析科雷马河下游地区沼泽的形成原因。

(8分)

(3)结合材料分析克雷马河地区船只少、车辆也不多的原因。

(6分)

【答案】

(1)从西南流向东北。

2586米。

(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水系发达,多曲流多凌汛,河水易泛滥;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3)科雷马河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加上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一年中能够通航的时间短(大多数时间不能通航);河流多凌汛,经常洪水泛滥,水运不方便;流域内人口稀少,客运货运需求量小,故船少车不多。

【解析】

(1)读图可知,科雷马河发源于西南部的阿博里根峰所在的山地,向东北流,在切尔斯基城市附近注入北冰洋,因此河流流向为由西南流向东北。

图示区域的最高峰海拔为2586米,而图示区域海拔最低的区域为海平面,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因此图示区域最大的相对高度为2586米。

(2)读图可知,科雷马河下游地区纬度接近70°N,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由材料“科雷马河流的曲流发育普遍”可知,水系发达,河水易泛滥;由材料“该河每年9月底到翌年5月中旬封冻,下游经常河水泛滥”可知,该地河流封冻期长,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地区,上游封冻时间晚或解冻时间早,易发生凌汛,下游河水常泛滥,地表过于湿润;由材料“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冻土层深厚”可知,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因此形成大片沼泽区。

(3)由材料“该河每年9月底到翌年5月中旬封冻,”可知,科雷马河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河流结冰期长,加上冬季漫长夏季短促,一年中能够通航的时间短(大多数时间不能通航);由材料“下游经常河水泛滥”可知,河流多凌汛,经常洪水泛滥,水运不方便;俄罗斯西伯利亚纬度高,气温低,气候严寒;冻土层发育,气候严寒,农作物生长期短,不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

流域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因此流域内人口稀少,工农业生产不发达,客运货运需求量小,故船少车不多。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下枣林乡位于山西省中西部的中阳县,地处黄河流域吕梁山区典型的黄土地貌带。

一直以来是纯农业经济的贫困地区。

图为“下枣林乡分层设色地形图”。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加上用水问题的解决,中阳县的坡地、山地重现生机。

当地遵循“生态在山上,生产在沟谷,生活在沟口”的理念,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

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发展种养殖业,让搬迁群众发展有基础、增收有保障、致富有路子,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于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1)列举下枣林乡早期农业生产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

(8分)

(2)解读下枣林乡“生态在山上,生产在沟谷,生活在沟口”的生产生活布局。

(6分)

(3)简析易地扶贫搬迁对下枣林乡乡村振兴的地理意义。

(6分)

【答案】

(1)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地表起伏大;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降水变率大,旱涝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低;地质灾害频发。

(2)“山上”坡度陡、地表起伏大,不利于生产,生态保护是重点;“沟谷”中临近水源的缓坡适合开梯田、陡坡适宜发展果林业;“沟口”地势平坦,有水源,适宜人居

(3)利于生态恢复;合理使用土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利于社会稳定。

【解析】

(1)根据材料“枣林乡位于山西省中西部的中阳县,地处黄河流域吕梁山区典型的黄土地貌带”可知,枣林乡位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地表起伏大;位于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频发;该地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的有机质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低;地势起伏大,易引发地质灾害。

(2)根据材料可知,枣林乡地处黄河流域吕梁山区典型的黄土地貌带,“山上”的海拔较高,坡度陡,地表起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且水土流失严重,以生态保护为主;“沟谷”地区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缓坡适合修建梯田,陡坡适宜发展果林业,既有利于生产,也有利于保持水土;“沟谷”地区地势平坦,临近水源,适宜人类居住。

(3)根据材料,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是为了帮助下枣林乡乡村振兴,早日实现脱贫。

发展种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遵循“生态在山上,生产在沟谷,生活在沟口”的理念,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恢复当地生态;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

江苏省被长江分割为苏南、苏北,长期以来,苏南经济发达,苏北相对落后。

位于苏北宿迁市的苏宿工业园成立于2006年,是江苏省首个南北共建园区,也是苏州工业园首个“走出去”的园区项目。

为了避免自发零散式产业转移的弊端,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进行产业集群式转移,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的关联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

为了更好地适应集群式产业转移,苏宿工业园继承了苏州工业园紧凑的用地布局,高密度路网分割出大量地块,并借鉴了发达地区的经验,留有部分“白地”,将园区部分地块作适当预留,为园区发展增加弹性。

下图示意苏宿工业园的规划及部分“白地”位置。

(1)分析政府引导下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突出优势。

(6分)

(2)与自发零散转移相比,集群式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更显著。

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6分)

(3)苏宿工业园继承了苏州工业园紧凑的用地布局,从集群式产业转移的角度说明紧凑用地布局的好处。

(6分)

【答案】

(1)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地域品牌价值。

(2)短期内就业岗位减少,加重当地就业压力;短期内地方税收明显减少,经济发展活力降低;腾出大量产业用地,为发展新兴产业留出充足的空间。

(3)集群式产业转移的配套企业众多,紧凑式布局可形成更多的产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建设上下游配套企业;随着当地土地价值的提升,小地块有利于集约用地(或有利于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省投资,便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解析】

(1)政府引导苏州工业园进行产业集群式转移,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或横向的关联企业同时向同一个目的地抱团迁入。

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突出优势在于:

上下游关联企业同时一起迁入,有利于快速形成稳定的供应链,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企业转移的信心和动力;产业集群式转移,有利于降低转移企业的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快速形成新的生产力;产业集群式转移,在转入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地方知名度和地域品牌价值,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促进新转入区的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转入区的产业升级。

(2)集群式产业转移,对转出地有利有弊,有利在于腾出产业用地,吸引更加优势科技产业入驻,促进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促进产业的进一步高速发展;有利于降低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不利在于:

大量企业外迁,短期内就业岗位减少,就业压力加大;一定时间内影响当地的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

(3)集群式产业转移,转移的企业数量众多,紧凑式布局可节约土地资源,有利于集约用地,容纳更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降低企业的用地成本,激发企业转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紧凑式布局,企业可共用基础设施,节省投资,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信息交流,促进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紧凑式布局,企业形成聚集效应,有利于扩大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