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4802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docx

我国从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在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中期检查自评报告

课题概述:

2004年我县中、小学起始年纪开始实施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此应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改变教与学方式的有效途径,所以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尽快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

2005年末,辽宁省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已经惠及我县每一所中小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软件和教学资源,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则是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使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青少年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而应用教育技术正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手段。

农村教师接受了新理念新课程的培训,也接受了新技术的培训,农远工程为农村中小学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软件和资源,但怎样使教师用新理念新方法把新技术和新课程在网络环境下有机整合在一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就是想解决这一问题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我国从2004年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自从2005年7月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地区工作会议开始,全国九个试点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应的研究工作。

2006年1月法库县被确定为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实验县。

为配合我县的实验工作并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经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批准: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作为“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开始立项研究。

一,课题的组织

(一)研究方案

1,选题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新一代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需要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学校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资源。

无论是新课改的落实还是农远工程的实施都需要有与之相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而现有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不了上述要求的,纯教育理论的培训和纯技术层面的培训也适应不了新课改和远程教育的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和培养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和远程教育的需要。

因此,进行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对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研究思路:

我县是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沈阳市的部署,试点县区在2008年上学期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

研究过程分为集中培训,分散实践指导,反思总结提高三步。

我们计划首先用各种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各种方式进行对比从中找出更加有效的培训方式,然后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用所学到的进行教学实践,教研员深入课堂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

通过培训和教研使教师掌握混合学习和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思想,掌握自主协作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的能力,更主要的是用这些思想、教学方式和能力进行自己的教学。

3,人员结构:

课题组由领导小组、教研员队伍、技术人员队伍、和教学队伍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方案的制订、最终实验报告的撰写与实验全过程的组织工作;教研员负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学科教育技术能力课堂实践的指导工作;学科教师负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技术人员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优秀课例的实录,主题网站的建设,课题网站的维护,课题资料的积累,课题全过程的记录工作。

领导小组

组长:

李春武副组长:

张艳侠何云科

教研员队伍

数学教研员:

张艳侠,何玉文

语文教研员:

潘秀华,范翠香

英语教研员:

贺文侠,张秀民,孙萍

物理教研员:

裴中秋,王勇才

化学教研员:

朱丽艳

生物教研员:

陈叔芬,刘和平

政治教研员:

焦英军

历史教研员:

王德军

地理教研员:

张民

社会教研员:

于文泽

技术人员队伍

何云科,魏勇,劳丰,关娜,杨盛,崔伟

教学人员队伍

数学:

侯建华,李冬梅,王洪凤

语文:

王玉贤,陈冬郁,孟祥云

英语:

刘春元,路军,刘爱萍

物理:

张显波

化学:

吴宝红,李春安

生物:

付荣智

历史:

张文

地理:

何素贤

4,研究基础:

(1)课题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用建构主义学习思想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师角色定位等积极的方面组织培训,提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2)、混合式学习理论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强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结合,既重视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又注重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与学习,培训内容与活动在真实课堂与网络平台上实现了无缝结合,在教学过程组织上,强调“主体—主导”教学结构思想,将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给予了学员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既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的示范、讲解等主导作用的发挥。

3)、教学设计理论: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策略,选择、组合教学资源,制定学习评价方案的方法与过程。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真实任务就是“完成一节或一个单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资源开发”,所以整个培训过程都离不开整合理论的指导

(2)课题的人员基础

课题主持人主持过市级课题《教师队伍信息化水平提高的研究》和省级课题《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的实验,主管过多年教研、培训、信息、电教部门的工作。

课题参与者有中小学教研员、信息部计算机教师和中小学一线教师,教研员对新的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比较熟悉。

信息部计算机教师都是十五期间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讲教师。

中小学一线教师都经受过中高级计算机培训。

课题参与者的大多数主持或参与过科研课题的研究。

(3)课题的物质基础

我县所有乡镇中心校和中学都与沈阳教育城域网以千兆光纤宽带相连,每所学校都是农远工程项目校,我县教师学校已通过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的评估验收,教师学校参加本课题实验的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

(二)科研管理

1,重视程度

《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是国家级《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是我校承担的唯一一个国家二级子课题,我校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我校对该课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不但由校领导亲自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和实践性,而且对于课题组成员逐一审查和严格挑选,并成立领导小组考察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治学态度,由主管电教信息工作的校领导作为主持人,由中小学教研部和电教馆信息部中的教研员、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中小学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在课题组内组成领导小组、教研员队伍、技术人员队伍和教学队伍,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管理,把握课题实施的主方向,参与课题各步骤的决策,使课题能够严肃、科学地逐步铺开;无论是物质还是技术方面,对于需要学校帮助的给予大力支持,解决课题组成员的后顾之忧。

而且学校积极为课题组成员创造方便条件,为其继续学习和培训提供支持和服务,使其吸收新的知识,增强能力,保证课题实施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2,纳入管理

(1)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计划;

由主管电教信息工作的校领导作为主持人,由中小学教研部和电教馆信息部中的教研员、信息技术教师和部分中小学的教师组成课题组,在课题组内组成领导小组、教研员队伍、技术人员队伍和教学队伍,

(2)做好备案工作

将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的子课题立项通知和研究方案在县市科研部门备案,接受各级科研部门的业务指导和评估

(3)制定相应管理制度

1),课题组成员必须坚持按课题研究方案,制定好学期研究计划,并按计划作好课题研究过程记录,包括围绕课题的理论学习,专题培训,研讨活动,难点攻关以及时间,参加人,主持人,活动主题,研究结果等.要呈现出清晰的研究过程的"活动轨迹".

2),课题组成员按研究方案的阶段时间要求,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并将相应研究成果报课题组。

3),课题组每年写出本年度的研究工作总结和下年度的研究工作计划,并附以年度成果(论文,典型个案(每年不少于15个)或研究报告上交上级科研部门

5),课题领导小组和主持人每学期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工作进行检查,并按方案要求完成对成员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

3,经费保障

(1)学校提供课题研究所需软硬件的资金。

课题研究培训阶段所需的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已经按时更新,领导小组、教研员队伍、技术人员队伍每人一台计算机已经到位,有课题组成员的基层学校也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较好的网络条件。

(2)学校在资金容许的条件下尽可能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保证参加课题组组织的有关会议。

(3)学校保证课题研究所需召开会议、举办竞赛等活动的经费。

二,课题的实施

(一),实施要求

1,参加培训

为保证课题顺利进行,课题组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

首先,选送十八名中小学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参加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办公室的培训者培训,由于大部分教研员对信息技术虽然取得了沈阳市计算机的中高级证书,但与培训者的要求还有距离,因此课题组的技术人员对中小学教研员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Flash动画制作的培训)。

其次对即将承担培训任务的课题组成员进行以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混合教育思想、双主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选派课题组成员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和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始终站在科研理论的最前沿。

2,实施方案

本课题研究分准备、实验和结题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07年5月---2007年9月,申报课题,形成研究方案,开题论证会

2007年5月,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改变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作用,也为配合2006年1月法库县被确定为辽宁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实验县的试点工作,我们向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申报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这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国家课题的子课题,2007年9月中国教育技术学会下发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作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题的通知书。

课题组随即研究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召开了课题论证会。

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者培训。

(2)、实验阶段:

2007年7月---2009年10月

按照课题研究要达到的“构建县级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建设县级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网络平台,通过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目标和课题实验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的科研方法,课题组先后进行了三种不同方式的培训:

1)培训阶段2007年7月---2008年8月

A,完成两个网站的建设:

培训网站

课题网站

B,按照省里的培训模式,学员不分学科组班,培训者每人承担一个模块的内容,50学时。

C,学员按学科分班,技术人员承担三、四、五、六模块内容,教研员承担其余模块的内容,六天完成。

D,学员按学科分班,一个培训者承担全部十个模块的内容,七天完成。

2)中期验收2007年10月---2008年11月

3)能力实践:

说课竞赛,课件大赛,整合观摩,论文交流

2008年9月—2009年10月

(3)、结题阶段:

研究报告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二),进展情况

1,研究进度

从实验阶段开始至今已完成的工作:

(1)完成了培训网站课题研究网站两个网站的建设。

两个网站作为培训平台和课题研究平台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完成了大部分的培训任务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连续培训,也可采取集中分段培训,还可以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

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加之农村教师离县城较远分多次接受培训负担过重的状况,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由县电教馆负责集中连续的培训方式。

1)按照省里的培训模式,

学员不分学科组班,培训者每人承担一个模块的内容,50学时。

开始培训时由于培训者对培训教材比较生疏,培训按省里培训的方式进行,即学员不分学科组班,培训者每人承担一个模块的内容,一个教学班由多个培训者共同完成。

通过实际培训发现:

被培训者经过50课时的培训多数教师不能对课程真正理解,不能达到教学要求。

原因分析:

这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备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具备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和基础,加之时间又过于紧张,更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培训教师对由不同学科的学员组成的教学班显得非常不适应,因为教学中所举例子或案例只有少数人能听明白,多数人对不是自己所教学科的案例反应迟钝,跟不上思路。

改进措施:

按学科分班,用相同学科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一个班的培训任务,在培训前由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复习,并将培训时间由5天改为六天。

2)学员按学科分班,技术人员承担三、四、五、六模块内容,教研员承担其余模块的内容,六天完成。

通过实际培训发现:

虽然培训者学科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承担多个模块感到有些吃力,但多数被培训者能听明白,培训效果却好于不按学科组班的培训效果。

原因分析:

由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有新课改理念、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理论并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所以培训教师以较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

由于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而活动主要通过小组来进行,相同学科的教师更便于讨论和交流,对自己学科的案例观摩更容易,分析更透彻,对不完善案例的改进更易达成共识,所以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按学科分班。

培训活动中更强调师生对话,而同一学科的教研员与教师更容易进行有效的对话,教研员用同一学科的素材,资源,课程标准,能力培养标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对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非常便利和有效的,所以以教研员为培训教师对同一学科组班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种好的培训方式。

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比前一种培训方式更有效,但通过几个班的培训发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由于三、四、五、六、由技术人员讲解,教研员在讲七、八模块时不能很好地与前一至六的模块进行很好的联系,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对培训内容总有不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尤其对教研员来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以后完整的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留下障碍。

另外技术人员提供的案例也不能适合所有学科学员的口味,因此一个学科教学班的十个模块的任务最好由一个同学科的教研员来完成。

3)学员按学科分班,一个培训者承担全部十个模块的内容,七天完成。

经过教研员们的刻苦努力专研,现在每个按学科分班的教学班培训任务都由一个教研员来完成,技术人员只解决一些个别的技术难题和做一些机房维护工作。

(3)分散实践指导

大部分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在培训中学到的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教研员深入课堂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

通过培训和教研使教师掌握混合学习和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思想,掌握自主协作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的能力。

2,克服难点

(1)按第三种方式进行培训的难度最大,作为培训者的教研员从一个模块的培训任务到完整的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不但从量上有个大的变化而且从质上有了飞跃,这个飞跃使教研员本身学会了怎样“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也只有这样的培训者才能培训出能独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学员。

在此过程中除了教研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技术人员的热心指导,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2)本实验的另一个难点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迁移

教育技术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反复的理论学习、实践反思迁移而成的。

实践反思是指在自己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进行反复的实践-思考-修改-实践-思考-修改,逐渐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或在多次观摩优秀案例和改进不完善的案例的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能力的迁移。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研员多次的指导,需要教师多次的反思和实践。

3,创新点

用教研员对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并跟踪指导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教育能力迁移(学会到会教的迁移)是通过研训结合实现的;为研训结合的教师培训模式提供一个实证。

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能力培养模式;

三,阶段性成果

(一)已有成果

1,调研报告

2007年辽宁省法库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状况调研报告

2,其他阶段性成果

部分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论文:

(1)面向应用在实践中提升化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2)用案例研究来培养物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3)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认识与做法,

(4)任务型学习对于英语整合课的意义,

部分学科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探究的论文

(1)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环境下的思考,

(2)多媒体技术与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学科课程整合,

(4)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5)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

(6)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研究,

(7)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探究,

(8)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9)浅谈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0)浅谈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整合,

(11)浅论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刘春元,

(1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李冬梅,

部分学科整合课件

(1)8AChapter1Language孙萍,

(2)物理课件,

(3)记承天寺夜游,

(4)路军-演示型课件,

(5)焦英军-教学课件,

(6)贺文霞-课件收集,

(7)张文的课件,

(8)地球的运动,

(9)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_浮力的利用,

(10)牛津英语法库三中刘春元,

部分学科教学设计

(1)牛津英语8AChapter1Language教学设计,

(2)物理教学设计,

(3)朱思香_语文_教学设计方案,

(4)路军-教学设计方案,

(5)《生态系统》教学设计与案例,

(6)焦英军-教学设计,

(7)贺文霞-教学设计收集,

(8)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9)《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10)教学设计陈淑芬,

(11)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2)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3)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三节_密度教学案例,

(14)小学语文S版第四册看图写话《小白兔过河》教学案例,

(15)《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育叙事:

《班里来了新朋友》孟祥云

部分学科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案例,

(1)孙平-模块5案例,

(2)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3)模块6—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4)贺文霞-模块2案例,

(二)成果意义:

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将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远工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1,受训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较差,所以即使掌握了相应的新课标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也设计不出符合要求的整合案例。

2,个别学科的培训教师-教研员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对资源、素材的搜集、处理熟练程度不高,达不到独立完成培训的要求。

3,对于按学科分班进行培训,各个模块讲授所需的学科素材、案例等资源相对缺乏。

4,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虽然经过考试可获国家级考试证书,但还没有与评聘职称和评选先进挂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训的积极性。

5,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新课程标准是否能更好地实施和农远工程是否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还没有被更多的教育部门的领导所认识。

(二),解决的措施

1,在培训中要加强对学员进行教学设计理论、方法的补充培训,使被培训者真正学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2,对教研员进行培训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辅导,使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满足培训的需要。

3,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为自己所培训学科的所有模块制作培训所需的学科素材、案例等资源。

4,呼吁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使他们提高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教师的评职晋级等切身利益相联系,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按课题实施方案的时间要求,经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中期验收前的研究工作,即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集中培训工作。

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是:

被培训完的教师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用所学到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教学实践,教研员深入课堂指导,组织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点评互评,教师反思总结,进而完成教师教育能力的迁移。

回顾研究过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的研究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下去。

沈阳市法库县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

李春武

2008年10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