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4665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docx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克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版1角硬币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红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苹果6个、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盘秤6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到超市进行有关物品重量的调查活动,并完成下表。

“克与千克”家庭实践调查表

物品名称物品重量

二、从生活中引入

师:

前几天,同学们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

我调查到一包方便面105克。

生3:

一袋家庭装洗衣粉是3千克。

……

师:

刚才同学们所读到的“克”、“千克”就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重量单位。

(板书:

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学习

1、认识秤。

(1)师:

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

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

师:

这个方法不错,但很多物品没有包装袋,比如鸡蛋,苹果等物品,要知道它们的重量怎么办呢?

生:

可以用秤来称。

师:

对,要想知道物品准确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2)学生自由说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师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详细介绍盘秤的使用方法(课件展示)

a、观察秤面,说说秤面上有些什么?

b、介绍秤面中如何来分大格、小格,且它们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数。

c、识秤练习。

说出课件展示的称面上重量克数。

2、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1)师:

同学们调查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有多重呢?

(板书:

1克)

(2)让学生掂一掂1枚1角钱的硬币,说说感觉如何?

(3)学生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师:

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

(板书:

1千克)

(5)让学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与1枚1角钱的硬币比较,说说感觉如何?

(6)称一称1千克大米,看盘秤指针变化,并在盘秤上做个记号。

3、“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师:

“千克”与“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会是多少个1克呢?

咱们来做个实验吧。

这儿有标有不同克数的沙子,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拿物品放在盘秤上称,使它们的重量刚好是1千克,再把装袋上所标识的重量加起来,完成记录表。

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克与千克”小组活动记录表

每包重量数量

100克袋

200克袋

500克袋

800克袋

总重量克

师:

从以上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板书:

1千克=1000克)

4、小结:

生活中较轻的物品我们用“克”作单位,较重的物品我们用“千克”作单位。

三、在生活中实践

师:

请每个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这袋红豆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

小组合作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

200克。

师:

请每个小朋友再掂一掂这袋花生有多重?

(学生活动)

师:

小组再称一称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

500克。

师:

请你们再掂一掂这袋沙子有多重?

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学生活动)

师:

称一称这袋红豆到底有多重?

生:

2千克。

师:

那1个苹果有多重呢?

请同学们先掂再称,再说说大约多少个这样的苹果是1千克。

四、应用拓展

师:

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巧陪玻璃杯》,你们想看吗?

动画:

星期天,小猪和机灵狗一起到花狐饮料屋去喝饮料。

小猪不小心打烂了花狐的玻璃杯。

花狐想敲小猪一笔,要小猪陪100个玻璃杯。

面对一地的碎玻璃,谁也说不清打烂了多少个玻璃杯。

让学生伸张正义,自由发言,为小猪出主意。

再放动画:

机灵狗想出一个巧主意,先把一个完好的玻璃杯称一称它的重量(200克),再称一称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让学生算一算小猪应该陪几个玻璃杯。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了新知识有何感想。

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课后反思: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两个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

在课前我让学生到商场进行了一次实践调查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

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单位之间的进率,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总结得出1千克=1000克。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过程性目标。

在练习部分,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对克和千克的质量概念进一步加深认识,并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

课的最后,我让学生为小猪出主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生活意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由始至终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练习课

教学内容:

p18p1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教学过程:

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1)6000克8千克9000克

(2)4吨7千克3900千克4200千克

2.小红家到学校的距离是876米,她每天上学往返2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3.一只羊重50千克,一头骆驼重450千克,那么8头羊和一头骆驼哪个重?

重多少?

4.今天是星期三,再过8天是星期几?

如果今天是12月23日,再过20天是几月几日?

1吨有多重

教学内容:

p21p2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觉并认识质量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同学们猜一猜,一头大象重多少?

引入单位吨。

2、看一看,算一算

教师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让学生看一看,算一算,再说一说。

建立1吨的计量观念。

3、说一说

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吨。

4、练一练。

完成课本p22页的练习。

5、数学故事

请同学讲述曹充称象的故事,再讨论为什么可以采用这个办法称象,然后完成课本上的计算。

并谈自己的想法。

  练习四

教学内容:

课本p23至2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千克、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其单位的进率进行比较大小的判断。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2、进一步巩固吨的认识。

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完成第一题。

注意,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要强调看称的单位,不同的称的单位是不一样的。

2、完成第二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完成各物体的质量的连线。

3、完成第三题

比较大小,注意不同的单位,数是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只有将它们改写成同一单位才能比较大小。

4、第四题,学生独立完成。

5、5、6、7、8题,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完成。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目的:

1、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感知搭配的全过程,同时训练学生有序思考。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设“配菜”的情境,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

师:

同学们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吃什么样的菜?

通过情境的创设,一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一种素菜和两种荤菜作为星期一的菜谱。

师:

星期一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3、学生汇报完成后教师让学生感受一下菜谱的情况,会有学生说菜的种类太少,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教师将菜谱适当调整为二荤二素。

师:

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引导学生借助摆学具、列表、连线(画搭配路线图)等活动,进行实践操作,从而解决问题,并发现每种荤菜与素菜搭配都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有两种荤菜,所以是2个2,就有2*2,,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3、教师出示二种荤菜三种素菜,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有多少种不同的配菜方法?

鼓励学生用最好的方法解决,做完之后,跟小组的其它同学比较一下,看看哪一处方法最好。

使学生明白,摆学具、连线、画图表都太慢民,而且容易漏掉或重复,计算是最好的方法。

4、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