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815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说剖析.docx

课时提升作业十师说剖析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

师  说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或不焉

C.句读之不知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解析】选D。

A项,“知”同“智”;B项,“不”同“否”;C项,“读”同“逗”。

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C。

C项,均为名词,老师;A项,名词,真理/动词,说;B项,名词,疑惑、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D项,动词,传授/动词,流传。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而耻学于师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是故圣益圣

C.位卑则足羞D.吾妻之美我者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A项,名词作动词;B项,形容词作名词;C项,形容词作动词。

【规律方法】

形容词作名词的规律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是常见的一种活用现象。

根据形容词所在的位置,我们可辨别其是否活用为名词。

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形容词放在副词或形容词前,活用作名词且充当主语。

如“是故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第一个“圣”和第一个“愚”本是形容词“圣明”“愚蠢”的意思,放在了副词前面,便活用为名词,充当主语,译为“圣人”“愚人”。

(2)形容词放在及物动词或介词后,活用作名词且充当宾语。

如“积善成德”中的“善”放在及物动词“积”的后面,活用作名词“善行”,充当宾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

C.道相似也D.吾从而师之

【解析】选C。

A项,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项,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

大家,许多人。

C项,“相似”古今义相同。

D项,从而:

跟从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A.生乎吾前       B.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惑之不解D.不拘于时

【解析】选B。

B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

A项,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知识延伸】

常见被动句“两类型”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类型一:

用“于”“见……于……”“见”表被动。

如“不拘于时”即“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

类型二:

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即“舌头一吐然后两只虫子全被它吞下去了”。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论述择师原则的一项是 (  )

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A.①③  B.⑤⑥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此题问的是“择师原则”,②句说的是老师的职责,④句说的是不从师的害处,⑤句说的是古人从师的风尚,⑥句说的是士大夫不从师的理由。

只有①③两句是论述择师原则的。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文:

 

 

答案:

(1)我以道为师,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二、语言表达

8.(2013·山东卷)以下是某中学庆祝教师节文艺演出的一段主持词。

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

要求:

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

学生甲:

老师,您坚守一方净土,用粉笔书写忠诚,默默无闻;

学生乙:

老师,您勤耕三尺讲台,①           。

学生甲:

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辛劳;

学生乙:

②               。

【解析】仿写要注意“神似”和“形似”。

“神似”要求其主旨、情感、语意一致,合乎逻辑;“形似”则注意句式、修辞、字数等相同或相似。

答案:

示例一:

①用汗水浇灌希望,孜孜不倦 ②诗词歌赋,颂不完您带来的感动

示例二:

①用双手托起未来,无怨无悔 ②赤橙黄绿,画不完您多彩的人生

9.(2014·济宁模拟)根据下面的文字,分条概括比特币的优缺点,含标点总共不超过50字。

比特币能够让用户在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网络中完成交易,匿名、免税、免监管的特性使它的交易便捷而成本极低。

比特币网络非常健壮,由于它完全依赖P2P网络运行,无发行中心,所以外部无法关闭它,除非全球断电或者屏蔽掉整个互联网。

它总量非常有限,具有极强的稀缺性。

该货币系统在前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最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

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下载历史交易数据会消耗大量时间。

而比特币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的准确性,也会消耗不少时间与P2P网络进行交互,得到全网确认后,交易才算完成。

它的交易平台比较脆弱,通常是一个网站,而网站会遭到黑客攻击或者被主管部门关闭。

由于大量炒家的介入,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经常如过山车一般波动,这使得它更适合投机,而不是匿名交易。

答:

 

 

 

【解析】第一段介绍的是比特币的优点,共有4句话,介绍了比特币的交易便捷成本低、运行网络健壮、稀缺。

第二段介绍比特币的缺点,共有4句话,介绍了比特币的交易耗时长、交易平台比较脆弱、价格波动大。

答题时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

优点:

交易便捷成本低,运行网络健壮,因稀缺而珍贵。

缺点:

交易耗时长,交易平台脆弱,价格波动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父仲卿,无名位。

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

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

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

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

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

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

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

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

后学之士,取为师法。

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量移:

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

②荣悴:

兴衰。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   投:

投送

B.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延:

延请

C.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鄙:

鄙陋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振:

传开

【解析】选B。

延:

扩展,可引申为“传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养于从父兄/不拘于时,学于余

B.执政览其文而怜之/吾从而师之

C.以功授刑部侍郎/作《师说》以贻之

D.故世称“韩文”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解析】选B。

两个“之”都是代词,他。

A项,介词,表被动;介词,向。

C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D项,语气词,不译;兼词,于此。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能体现韩愈直率、坚正性格特点的一组是 (  )

①宫市之弊……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

②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③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④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⑤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

⑥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

A.①③⑥        B.④⑤⑥

C.②③④D.①④⑤

【解析】选D。

②句介绍他的遭遇及《进学解》成文原因,③句是说他与庸俗之人交往的事,⑥句是说他的偏袒或疏漏。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愈等到考取进士时,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

B.韩愈曾上几千字的奏章诉说宫市的弊端,触怒了皇上,皇上就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韩愈的《进学解》很同情他,因为韩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D.本文叙述了他在仕途起伏的经历,称赞了他真诚、直率的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但也写了他高傲自大的性格特点。

【解析】选D。

“高傲自大”错。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

译文:

 

 

(2)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

译文:

 

 

(3)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译文:

 

 

答案:

(1)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2)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

(3)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附【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他)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

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

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还需要奖励来督促。

等到考取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传布他的名声,因此他很快就出了名。

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做他的巡官。

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他的佐官。

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为人处世上笨拙。

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

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

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

韩愈曾经上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地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

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

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然后封为中书舍人。

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属官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

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

淮西和蔡州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

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

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

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名位的兴衰,他总不改变态度。

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交好。

当时这两位名声还没有人知道,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

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

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对后进之士则奖掖鼓励,拜他为师的人中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

他曾经说过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于偶句对仗,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起来的迹象呀。

所以韩愈写的文章,力求一反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成一家新风。

后来的学者,都学习韩愈的文风。

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

【文言语法积累】

文言固定句式常见习惯说法

(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

如: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3.“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如: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4.“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如: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司马迁《陈涉世家》)

(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

“……孰与(孰若)……”表示比较,可译为“与……相比,谁更……呢”。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三)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或“难道不……吗”。

如: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2.“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韩愈《师说》)

(四)表示强调的习惯说法

“非惟……抑亦……”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表递进关系。

如: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

(五)表示推测、揣度、商榷的习惯说法

“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

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

(六)表示指代的习惯说法

“有以”“无以”可译为“有什么(可以)用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七)表示认定的习惯说法

1.“是故”“是以”是表示结果的固定结构,同义结构还有“以此”“是用”“用是”“用此”“以故”,译为“因此,所以”。

如: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所以”,有两个意义,译为“用来……的方法”或“……的原因”。

如: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3.“然则”,连词性固定结构。

“然”承接上文,“则”表示推断,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范仲淹《岳阳楼记》

【加固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①,欲相师。

仆②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③自京师来蛮夷间④,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⑤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

二年冬⑥,幸大雪逾岭被南越⑦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

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辱书云:

承蒙来信说。

②仆:

对自己的谦称。

③吾子:

您。

④蛮夷间:

指柳宗元所谪居的永州。

⑤庸、蜀:

这里泛指四川。

庸,古国名,今湖北竹山县东南。

⑥二年冬:

指元和二年冬季。

⑦南越:

泛指今广东、广西一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仆道不笃          笃:

深厚

B.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意:

想到

C.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后学:

落后的学生

D.因抗颜而为师师:

老师

【解析】选C。

后学:

后辈学生。

你知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师”的含义吗?

请写一写吧:

师:

______。

答案:

借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B.有辄哗笑之

C.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D.仆往闻庸、蜀之南

【解析】选B。

A、C、D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的;B项是代词,他。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柳宗元婉拒为师的一组是 (  )

①仆道不笃,业甚浅近

②仆自卜固无取

③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④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⑤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解析】选D。

③说的是耻于从师的世俗之风,为师者被世人嘲笑、诋毁。

这项是间接表明柳宗元婉拒为师的。

④是说蜀犬吠日的情况,与婉拒为师无关。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译文:

 

 

(2)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译文:

 

 

答案:

(1)当一般人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2)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以后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

附【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告白:

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检点其中,没有值得别人师法的地方。

虽然常常好发表一些言论,写一些文章,但很不自信。

想不到您从京师来到这蛮夷之地,我有幸被您认为可以取法。

我自己估量自己,实在并无可取之处;即使有可取的地方,也不敢当别人的老师。

当一般人的老师我尚且不敢,何况是当您的老师呢?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师。

当今之世,便不曾听说有谁要当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

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招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严正地当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都以为怪事,相聚咒骂,指指点点,互递眼色,相互拉扯,添油加醋地非议他。

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

居住在长安城中,连饭都来不及做熟,便急切地避开别人的诽谤而东去任洛阳令了。

像这样的情形,已经发生不止一次了。

屈原曾经作赋说: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我过去听说庸、蜀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

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

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山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

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以后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

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

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

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

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

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像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有几个?

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