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67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生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抗生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抗生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抗生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抗生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生素1.docx

《抗生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抗生素1.docx

抗生素1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说明书

【药代动力学】

据Physicians’DeskReference介绍,对健康受试者肌注本品0.75g剂量的头孢呋辛,平均血药峰浓度为27ug/ml,达峰时间为45分钟(范围从15~60分钟)。

静注给予0.75g和1.5g剂量后,15分钟时的血药浓度分别达50ug/ml和100ug/ml左右,血药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2ug/ml)的时间可分别持续5.3小时和8小时或更久。

健康受试者每8小时静脉注射给予头孢呋辛1.5g,无蓄积作用。

经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的半衰期约为80分钟。

约89%的药物在给药后8小时内经肾排泄,故导致尿药浓度较高。

单剂量0.75g肌注头孢呋辛后8小时,尿药浓度平均可达1300ug/ml。

单剂量0.75g和1.5g静注头孢呋辛后8小时,尿药浓度平均可达1150ug/ml和2500ug/ml。

若同时口服丙磺舒,则可延长头孢呋辛的肾小管排泄时间,降低肾清除率约40%,提高血药浓度约30%,延长血浆半衰期约30%。

头孢呋辛在胸膜液、关节液、胆汁、痰液、骨和眼房水中达到治疗浓度。

研究表明成人和儿童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头孢呋辛可达治疗浓度。

多次用药的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可测到头孢呋辛。

头孢呋辛的血清蛋白结合率约50%。

【适应症】

本品可用于对头孢呋辛敏感的细菌所致的下列感染:

1、呼吸道及耳鼻喉感染:

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克雷伯氏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化脓性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和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术后肺部感染。

2、泌尿道感染:

由大肠杆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细菌所致的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和无症状性菌尿症。

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属及肠道杆菌属细菌所致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腹膜炎及创伤感染。

4、败血症: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

5、脑膜炎:

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脑膜炎奈瑟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脑膜炎。

6、淋病:

由淋病奈瑟氏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单纯性(无合并症)及有合并症的淋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用青霉素治疗者。

7、骨及关节感染: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骨及关节感染。

本品可用于术前或术中防止敏感致病菌的生长,减少术中及术后因污染引起的感染。

如腹部骨盆及矫形外科手术、心脏、肺部、食道及血管手术、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预防感染。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给药时,每0.25g用1.0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缓慢摇匀得混悬液后,方可深部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0.25g至少用2.0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0.75g至少用6.0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1.5g至少用12.0ml灭菌用水溶解,摇匀后再缓慢静脉注射,也可加入静脉输注管内滴注。

本品成人常用量为一次0.75g~1.5g,每8小时给药一次,疗程5~10天。

对于生命受到威胁的感染或罕见敏感菌引起的感染,应每6小时使用1.5g剂量。

对于细菌性脑膜炎,使用剂量应每8小时不超过3.0g。

对于单纯性淋病应肌注单剂量1.5g,可分注于二侧臀部,并同时口服1g丙磺舒。

预防手术感染:

术前0.5~1.5小时静脉注射本品1.5g,若手术时间过长,则每隔8小时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0.75g剂量。

若为开胸手述,应随着麻醉剂的引入,静注1.5g;以后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总剂量为6g。

3个月以上的患儿,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mg,分3~4次给药。

重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用量不低于0.1g,但不能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

骨和关切感染,每日每公斤体重0.15g(不超过成人使用的最高剂量),分3次给药。

脑膜炎患者每日每公斤0.2~0.24g,分3~4次给药。

小儿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6g。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来调整用法与用量,推荐调整方法见下表。

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亦应参照下表进行调整。

肌酐清除率(ml/min)

剂量

间隔

>20

0.75~1.5g

每8小时

10~20

0.75g

每12小时

<10

0.75g

每24小时

【不良反应】

本品耐受情况良好,常见不良反应如下:

1、局部反应:

如血栓性静脉炎等。

2、胃肠道反应:

如腹泻、恶心、假膜性结肠炎等。

3、过敏反应:

常见为皮疹、瘙痒、荨麻疹等。

偶见过敏症、药物热、多形性红斑、间质性肾炎、毒性表皮剥脱性皮炎、斯约综合症。

4、血液:

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减少、短暂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短暂性的嗜中性白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减少等、偶见血小板减少。

5、肝功能:

可见ALT、AST、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及血清胆红素-过性升高。

6、其他:

尚见呕吐、腹痛、结膜炎、阴道炎(包括阴道念球菌病)、肝功能异常(包括胆汁郁积)、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出血、引发癫痫、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各类血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等。

【注意事项】

1、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本品。

2、使用本品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特别是对接受高剂量的重症患者。

3、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每日剂量。

4、本品能引起伪膜性肠炎,应敬惕。

伪膜性肠炎诊断确立后,应给予适宜的治疗。

轻度者停药即可,中、重度者应给予液体、电解质、蛋白质补充,并需选用对梭状芽孢杆菌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5、有报道少数患者使用本品时出现轻、中度听力受损。

6、相容性和稳定性。

本品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同一容器中给药;与万古霉素混合可发生沉淀。

肌内注射:

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时,本品混悬液在室温24小时,冰箱5℃保存48小时可保持活1性。

过了这个期限,任何未用的溶液都应丢弃。

静脉注射:

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时,0.25g,0.75g,1.5g配制后的溶液在室温24小时,冰箱5℃保存48小时可保持活性。

本品在室温下与以下一些溶液在室温存放24小时和或冰箱存放7小时活性降低不超过10%;肝素(10~50ug/ml),氯化钾(10~40mEq/L),碳酸氢钠,0.9%氯化钠。

装在抗生素瓶中的0.25g,0.75g和1.5g三种规格的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用20ml,50ml或100ml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0.45%氯化钠注射液稀释。

注射用头孢拉定使用说明书

 

 

 

  【药理毒理】

  本品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不产青霉素酶和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

厌氧革兰阳性菌对本品多敏感,脆弱拟杆菌对本品呈现耐药。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对本品耐药。

本品对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头孢氨苄相似。

本品对淋球菌有一定作用,对产酶淋球菌也具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活性较差。

  【药代动力学】

静脉滴注本品0.5g后5分钟后血药浓度为46mg/L,肌内注射0.5g后平均6mg/L的血药峰浓度(Cmax)于给药后1~2小时到达。

肌内注射吸收较口服为差,但血药浓度维持较久。

血消除半衰期(t1/2b)为0.8~1小时。

  【适应症】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成人,一次0.5~1.0g,每6小时1次,一日最高剂量为8g。

儿童(1周岁以上)按体重一次12.5~25mg/kg,每6小时1次。

  配制肌内注射用药时,将2ml注射用水加入0.5g装瓶内,须作深部肌内注射。

  配制静脉注射液时,将至少10ml注射用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分别注入0.5g装瓶内。

于5分钟内注射完毕。

  配制静脉滴注液时,将适宜的稀释液10ml分别注入0.5g装瓶内,然后再以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液作进一步稀释。

  【不良反应】

  本品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也较低,约6%。

恶心、呕吐、腹泻、上腹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

药疹发生率约1%~3%,伪膜性肠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直接Coombs试验阳性反应、周围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见于个别患者。

少数患者可出现暂时性血尿素氮升高,血清氨基转移酶、血清碱性磷酸酶一过性升高。

本品肌内注射疼痛明显,静脉注射后有发生静脉炎的报道。

  【禁忌症】 对头孢菌素过敏者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本品。

  【注意事项】

  1.在应用本品前须详细询问患者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可应用本品,其他患者应用本品时必须注意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存在交叉过敏反应的机会约有5%~7%,需在严密观察下慎用。

一旦发生过敏反应,立即停用药物。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须立即就地抢救,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和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措施。

  2.本品主要经肾排出,肾功能减退者须减少剂量或延长给药间期。

  3.应用本品的患者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相互灭活,当前述药物同时给予时,应在不同部位给药,两类药物不能混入同一容器内。

  2.本品不能与其他抗生素相混给药。

  3.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强利尿药、卡氮芥,链佐星等抗肿瘤药以及糖肽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与本品合用有增加肾毒性的可能。

  4.丙磺舒可延迟本品肾排泄。

  5.本品中含有碳酸钠,因此与含钙溶液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有配伍禁忌。

  

 

注射用头孢硫米

【药代动力学】

本品口服不吸收,静脉滴注1.0g后,血药峰浓度(Cmax)为68.93±6.86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19±0.12小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94.7±9.8mg/(L·h),12小时尿中药累计排泄率为93.1±3.2%。

肌内注射1.0g后,血药峰浓度(Cmax)为35.12±4.34mg/L,达峰时间为0.78±0.0.8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1.38±0.21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85.3±8.0mg/(L·h),12小时尿中药累计排泄率为84.2±5.9%。

与静脉滴注相比,肌内注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0.3±6.4%。

本品注射后在体内组织分布广泛,以胆汁、肝、肾、肺等处含量为高,不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率约23%。

在机体内几乎不代谢,主要从尿中排出,12小时尿中排出给药量的90%以上。

肾功能减退患者,肌内注射后血清半衰期延长至13.2小时,约为正常半衰期的10倍,24小时尿中仅排出给药量的3.2%,血液透析可排出给药量的20%~30%。

【适应症】

用于敏感菌所引起呼吸系统、肝胆系统、五官、尿路感染及心内膜炎、败血症。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

一次0.5~1.0g,一日4次,小儿按体重一日50~100mg/kg,分3~4次给药。

静脉注射:

一次2g,一日2~4次,小儿按体重一日50~100mg/kg,分2~4次给药。

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

药液宜现用现配,配制后不宜久置。

【不良反应】

主要不良反应荨麻疹、哮喘、皮肤瘙痒、寒战高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偶见治疗后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念珠菌、葡萄球菌等二重感染。

【禁忌】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反应:

应用本品前须详细询问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的药物过敏史,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

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素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

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用头孢菌素时发生过敏反应者达5%~7%;如做免疫反应测定时,则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对头孢菌素过敏者达20%。

2、对青霉素过敏病人应用本品时应根据病人情况充分权衡利弊后决定。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4、肾功能减退病人应用本品须适当减量。

5、对诊断的干扰:

应用本品的病人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孕妇产前应用本品,此阳性反应也可出现于新生儿。

6、长期用药应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象。

【贮藏】

密闭,在冷暗干燥处保存。

 

注射用头孢米诺钠

【适应症】

1.呼吸系统感染:

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时)、慢性呼吸道疾患继发感染、肺炎、肺化脓症。

2.泌尿系统感染:

肾盂肾炎、膀胱炎。

3.腹腔感染:

胆囊炎、胆管炎、腹膜炎。

4.盆腔感染:

盆腔腹膜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盆腔死腔炎、子宫旁组织炎。

5.败血症。

【用法用量】

本品仅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静脉注射:

在静脉注射时,每1g(效价)药物可用20ml注射用水、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

静脉滴注:

在静脉滴注时,每1g(效价)药物可用100~500ml5%~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滴注1~2小时。

推荐常用剂量为:

成人每次1g(效价),1日2次,可随年龄及症状适宜增减,对于败血症、难治性或重症感染症,1日可增至6g(效价),分3~4次给药;儿童按体重计每次20mg(效价)/kg,1日3~4次。

本品应临时配制,溶解后尽快使用。

【不良反应】本品上市后观察到如下不良反应:

发生率:

偶见:

小于0.1%、有时:

0.1~5%、常见:

5%以上或不明频度。

1)严重副作用

①休克偶引起休克,应注意观察,若出现不适感、口内异物感、喘鸣、眩晕、便意、耳鸣、出汗等,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②全血细胞减少症偶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症,故应定期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③假膜性大肠炎偶出现假膜性大肠炎等伴有血便的严重大肠炎,故注意观察,若出现腹痛、频繁腹泻,应速停药并适当处置。

2)同类药观察到的严重副作用

①皮肤粘膜眼综合症(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综合症)其他头孢烯类抗生素有偶出现皮肤粘膜眼综合症(Stevens-Johnson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症(Lyell综合症)的报告,故注意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②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头孢烯类抗生素有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肾损害的报告,故出现异常时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③溶血性贫血其他头孢烯类抗生素有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报告,应定期进行检查等,注意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④间质性肺炎、PIE综合症其他头孢烯类抗生素偶有出现伴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线异常、嗜酸粒细胞增多等的间质性肺炎、PIE综合症等的报告,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停药并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等,适当处置。

3)其他副作用

①过敏症有时出现皮疹,偶出现皮肤发红、瘙痒、发热等,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②肾脏偶出现BUN上升、血中肌酐上升、少尿、蛋白尿等肾损害所见,故应定期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若出现少尿、血尿等及尿蛋白、BUN上升、血中肌酐上升等检查所见,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③血液有时出现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出现红细胞减少、红细胞压积值降低、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故应定期进行检查,注意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④肝脏有时出现GOT、GPT、AL-P上升,偶出现γ-GTP、LAP、LDH、胆红素上升等及黄疸,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⑤消化道有时出现腹泻,偶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应注意观察,若出现异常,应停药并适当处置。

⑥菌群交替症偶出现口腔炎、念珠菌病。

⑦维生素缺乏症偶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维生素B群缺乏症状(舌炎、口腔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

⑧其他偶出现全身乏力感。

【禁忌】

禁用于对头孢米诺或头孢烯类抗生素有过敏反应的病人。

【注意事项】

本品可能引起休克,使用前应仔细问诊,如欲使用,应进行皮试。

做好休克急救准备,给药后注意观察。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过敏史的患者慎用。

●本人或双亲、兄弟有支气管哮喘、皮疹、荨麻疹等过敏体质者慎用。

●严重肾功能损害患者慎用。

●老年患者应参照【老年患者用药】使用。

●肾功能不全者可调整剂量使用。

●经口摄食不足患者或非经口维持营养患者、全身状态不良患者[有可能出现维生素K缺乏症状]慎用。

●饮酒可能引起颜面潮红、心悸、眩晕、头痛、恶心等,故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至少1周避免饮酒。

【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与氨茶碱、磷酸吡哆醛配伍会降低效价或着色,故不得配伍;与呋喃硫胺、硫辛酸、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及腺苷钴胺配伍后时间稍长会变色,故配伍后应尽快使用;与利尿剂(呋喃苯胺酸等)合用有可能增加肾毒性,应谨慎使用。

动物实验证实,本品影响酒精代谢,使血中乙醛浓度上升,显示双硫仑样作用,故用药期间或用药后应禁酒。

【药代动力学】

本品对肾功能正常成人显示剂量依赖性,其平均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5小时。

本品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痰中、腹膜炎患者的腹水中以及其他患者的胆汁、子宫内膜、卵巢、输卵管中均能达到治疗浓度。

头孢米诺钠在人体内未见有抗菌活性代谢物。

主要从肾排泄,12小时内尿中排泄率约为90%。

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消除半衰期延长,肾功能重度损害者(Ccr

【贮藏】遮光,密封(10~30℃)保存。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药代动力学】

  静脉注射本品(1g头孢哌酮,1g舒巴坦)5分钟后,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的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36.8mg/L和130.2mg/L,蛋白结合率分别为70%~93%和38%,血消除半衰期(t1/2b)分别为1.7小时和1小时。

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体液中,包括胆汁、皮肤、阑尾、输卵管、卵巢、子宫等。

该药主要经肾排泄,所给剂量的约25%头孢哌酮和84%舒巴坦随尿排泄,余下的大部分头孢哌酮经胆汁排泄。

多次给药后两种成分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变化,每8~12小时给药1次未发现药物蓄积作用。

【适应症】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骼及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及其他生殖系统感染。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

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100ml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

  1.成人:

常用量一日2~4g,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一日8g。

分等量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

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4g。

  2.儿童:

常用量一日40~80mg/kg,等分2~4次滴注。

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一日160mg/kg。

等分2~4次滴注。

新生儿出生第一周内,应每隔12小时给药1次。

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80mg/kg。

  【不良反应】

  1.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稀便或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等。

  2.过敏反应:

斑丘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

这些过敏反应易发生在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

  3.血液系统: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低凝血酶原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实验室检查: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胆红素增高,尿素氮或肌酐升高,多呈一过性。

  5.其他反应:

头痛、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菌落失调等。

  【禁忌症】 对本品或头孢菌素类过敏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患者慎用。

  2.如应用本品时,一旦发生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

如发生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地抢救,予以肾上腺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等紧急措施。

  3.肝、肾功能减退及严重胆道梗阻的患者,使用本品时需调整用药剂量与给药间期,并应监测血药浓度。

4.部分病人用本品治疗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用药期间应进行出血时间、凝血

酶原时间监测。

同时应用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

  5.在使用本品进行较长时间治疗时,应定期检查患者肝、肾、血液等系统功能。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其他婴儿特别重要。

同时也应防止引起二重感染。

  6.患者在应用本品时应避免饮用含有酒精的饮料。

也应避免如鼻饲等胃肠外给予含酒精成分的高营养制剂。

  7.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变化。

  8.对诊断的干扰:

用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反应,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阳性反应。

产妇临产前应用本品,新生儿此试验亦可为阳性。

偶有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

  【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作用。

但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因此两种药液不能直接混合。

如需联合使用,可按顺序分别静脉注射这两种药物。

注射时应使用不同的静脉输液管,或在注射间期,用另一种已获批准的稀释液充分冲洗先前使用过的静脉输液管。

此外,应尽可能延长两种药物给药的间隔时间。

  2.与下列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引起出血:

抗凝药肝素,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溶栓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尤其阿司匹林、二氟尼柳或其他水杨酸制剂)及磺吡酮等。

  3.本品与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后出现配伍禁忌。

因此应避免在初步溶解时使用该溶液,但可采用两步稀释法。

即先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初步溶解,然后再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作进一步稀释,从而得到能够相互配伍的混合药液。

  4.与下列药物注射剂也有配伍禁忌:

多西环素、甲氯芬酯、阿马林(缓脉灵)、盐酸羟嗪(安太乐)、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喷他佐辛(镇痛新)、抑肽酶等

【贮藏】 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

【适应症】

适用于对本品敏感的细菌引起的下列感染:

●上下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包括无并发症的淋病

●腹膜炎以及其它腹腔内、盆腔内感染

●败血症(包括伤寒)

●妇科感染

●骨、关节软组织感染

●心内膜炎

由于本品对厌氧菌有效及对β-内酰胺酶稳定,故特别适用需氧及厌氧菌混合感染,以及对于由产β-内酰胺酶而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静注或静脉滴注。

成人常用量为1~2g/次,每6~8小时一次。

或根据致病菌的敏感程度及病情调整剂量(见下表)

感染类型

每日总剂量

用法

单纯性感染(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

3~4g

每6~8小时1g,

肌注或静滴

中、重度感染

6~8g

每4小时1g或

6~8小时2g静滴

需大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