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631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docx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大题

第一章职业能力及及其形成与发展

选择:

1、(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

2、教师职业能力特征:

(实践性、稳定性、发展性、差异性)。

(实践性)是职业能力最基本的特征。

3、职业能力功能:

(完善个人修养、提高职业威望、增强职业信心、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4、教师职业能力分类:

(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一般性职业能力)。

5、中等学校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6、加涅按学习结果把能力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五种。

7、人运用语言、符号、规则、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智慧技能)。

8、“八个半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博物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存在智能。

9、关注论把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分为:

(关注他人阶段、关注自己阶段、关注教学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四个阶段。

10、角色认知论把职业能力发展过程分为:

(角色感性认知阶段、角色自我中心认知阶段、角色比较认知阶段、群体角色认知阶段)四个阶段。

11、描述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境状态的变化是(心境论)。

简答:

1、教师职业能力特征?

答:

实践性、稳定性、发展性、差异性。

2、职业能力的功能?

答:

(一)完善个人修养、

(二)提高职业威望、(三)增强职业信心、(四)提高工作效率、(五)保证工作质量。

3、教师一般性职业能力包括什么?

答:

信息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角色认知能力、心理调适能力、自我提高能力。

4、智能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是什么?

答:

①婴幼儿阶段:

智能开端于一种原生性的模仿智力;②幼儿早期阶段:

智能表现为对初级符号的掌握;③学龄阶段:

智能表现为对系统符号的掌握;④成熟阶段:

智能表现为对职业技能的掌握。

辨析:

1、教师职业能力就是教师专业能力。

答:

错。

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准备阶段,在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获得的能力,学术性、系统性是其特点;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在实际的职业劳动中获得的实践性能力,这种能力中已经包含了职业准备时期获得的专业能力,不过已经实践化、个人经验化了。

2、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只要较好课就可以了。

答:

错。

教好课只反应了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中的教学能力,作为一名合格教师还应具备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

3、智慧源于人的遗传禀赋,所以个体间的差异就决定了人与人智能水平的差异。

答:

并不完全正确。

智能确实来源于遗传,说明遗传是智能的生物学基础。

但遗传禀赋再好,也要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成为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智能,这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性认识。

案例:

新课改中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表现各不相同,2-5年的教师积极响应,而年龄长、教龄长的教师却有抵制情绪,请用典型行为论进行分析。

答:

典型行为论描述的是一名教师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典型行为。

⑴准备与模仿--新手阶段。

⑵积极上进—几年教龄的阶段。

⑶熟练应变—十年左右教龄阶段。

⑷反思与革新—专家型教师阶段。

⑸墨守成规—职业生涯晚期阶段。

⑹退缩与退出—职业生涯结束时期。

案例中反应的现象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的典型行为理论。

具体来说,积极参与课改的是2-5年教龄的教师,他们正处于积极上进阶段,最乐于吸收新的理论和经验。

而教龄长的教师是属于墨守成规阶段,对新的改革与理念不愿去接受,比较消极,甚至抵制新理念。

设计:

用角色认知理论设计新教师培养计划。

答:

角色认知理论把教师成长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表现。

应根据每阶段的特点和表现进行培养计划的设计。

⑴角色感性认知阶段,特点:

通过观察别人来获得经验。

计划:

给新教师配备指导教师,主动为新教师传授经验。

⑵角色自我中心认知阶段,特点:

模仿。

计划:

为新教师提供模仿对象,组织新教师观摩示范课。

⑶角色比较认知阶段,特点:

关注同事的评价。

计划:

组织教师间进行经验交流,可以获得其它同事对自己(新教师)教学的评价。

⑷群体角色认知阶段,特点:

职业能力走向个性化和成熟。

计划:

提供教师继续前进的动力,发挥成熟教师的积极性,委以重任,让其担任教研组长等工作,成为学科带头人。

第二章:

教学能力

选择:

1、教学认知能力主要是指对各教学要素,如学生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策略、手段等的(领会、分析、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

(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分析教材能力、了解学生能力。

2、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3、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

4、教学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能力、对教师自我心理因素的反思能力。

5、领会课程标准能力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掌握内容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6、我国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规定。

7、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包括(正确理解教材的特点)、(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教师要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创造性地、自主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包括:

(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8、了解学生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方面的了解和把握。

这种了解包括(①从整体上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②了解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个学生。

9、教师了解学生的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注意、想象等属于对(心理过程)的了解。

对动机、兴趣、爱好、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性格等的了解属于(个性心理特征)。

10、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教学目标设计)。

11、教学内容的整合表现在(教学内容心理化,肢解、重组教学内容)两个方面。

12、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措施是(教学策略)。

13、教学策略设计和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目标、学生、教学媒体)。

14、教师教案的编写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清楚教案的基本内容、明确编写教案的基本原则)。

15、(课堂调控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达到课堂教学的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能力。

16、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课堂教学常规)。

17、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是(自我指向型的教学反思能力)。

18、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等操作因素进行反思与调控的能力是(任务指向型的教学反思能力)。

19、写教学反思日记是(外显自我对话方式)反思。

简答:

1、五种教学能力间的关系?

答:

五种教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方案设计的质量。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能力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与其他的教学能力密切相关,其它教学能力往往是通过教学反思能力实现的。

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是针对新课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而提出的,是中等学校教师应具有的一种教学能力。

2、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考虑几方面?

答:

(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规范学生行为

(二)根据学生特点,及时调控教学(三)运用注意规律调控教学(四)运用语言艺术调控教学(五)利用教学反馈信息调控教学。

辨析:

1、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完成规定教学内容的能力。

答:

错。

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具体地说包括:

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组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核心。

答:

对。

3、教师教育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

答:

错。

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同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育能力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能力,包括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具体方法、策略和技巧、思想品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评价学生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教育能力以教学能力为核心。

4、教学实施能力就是实施教案的能力。

答:

错。

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方案,解决具体教学问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课堂调控能力、实施教案能力、教学应变能力。

案例1:

(《代数》第四册关于“二次函数”这节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教学目标表述是否合理?

你有何建议?

答:

表述不合理.这是典型的大纲写法,而不能算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陈述的应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比如在案例中这三个目标应这样去表述:

123

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测,我建议应这样去陈述:

1、2、3、(找数学老师咨询)

案例2:

(课题名称:

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研究过程:

分组选课题。

(2)教师提出研究性学习的想法(3)研究阶段:

①小组交计划②调查,③取得社会和家长的支持,④学生进行讨论,⑤写论文并修改⑥交流并汇报,⑦评价反馈)问:

此种活动反应了老师哪些方面的能力?

答:

一、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此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师的创造力。

二、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此教学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教”而是“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

三、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能力,第三阶段,“走出校门实践座谈”反应出来。

四、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能力,此活动的每一过程都是在老师指导监控下进行的。

五、合作教学能力,此活动中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得空前密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通力合作,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促进共同成长。

案例3:

(教师在教《翠鸟》一课的案例)问: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反应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哪些方面?

答:

一、获取信息能力;二、教学内容心理学化能力,如放录像引起学生兴趣等;三、重组教学内容能力;四、按教学设计展开教学的能力;五、选择适当教学媒体的能力。

(结合案例简单说)

案例4:

(教师用“荣华富贵、金钱美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

答:

1、教学能力和教育能力是老师职业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的任务。

2、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来促进学习动机可能会有一些直接的作用,但这种方法是低级的诱导,没有从道德上引导学生去进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3、这种方法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在引导方式上比较片面,是误导。

作为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设计:

1、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略)

2、设计一份完整的教案(略)

3、教学策略设计:

一、写出学科具体内容标题二、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过、情)一一列出,然后具体说为了实现此目标我是怎样做的,用了什么形式与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是怎样做的,目标、重点、难点、反馈、设疑等具体做法都属于教学策略

(二)学生(学生现有知识技能水平:

复习提问。

心理发展水平:

六七年的学生抽象思维不发达,需要具体经验的支持。

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方法。

学生心理准备水平:

情绪、兴趣、动机很重要。

教学中进行动机的激发)(三)教学媒体(写出媒体、功能特点,根据学科内容、自己的水平,说明自己对媒体的运用和掌握。

4、(根据教学片断)写内部自我对话式自我指向型的反思日记。

写明:

我激发学生兴趣了吗?

(是的,分组讨论)我应该怎么做更合适(先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再谈怎么做)我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吗?

这种教学思想正确吗?

在具体做时是否作到了?

达到目标了吗?

我打断学生对吗?

失误在哪里?

可能给学生造成什么影响?

我应该怎么做。

第三章:

德育能力

选择:

1、(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2、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意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评价学生时最突出的四中认知偏差是(第一印象、心理定势、晕轮效应、近因效应)。

4、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异,教师就认为该生的品行业一定不错。

此种现象是(晕轮效应)。

5、某生近期表现不好,使教师改变了对其以前好的印象,这是(近因效应)。

6、评价人的心理品质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

(刺激-反应法、现象-本质法、效应-本体法)。

刺激——反应法有三种类型:

(系统的刺激、突然的刺激、模拟自然的刺激)。

系统的刺激常用有以下几种:

(①量表测定法②自由反应法③投射调查法)

7、利用某些材料,如一些模糊的人形或墨迹图,或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人或给个场景讲故事等,其特点是让受试者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在毫无警惕和方位的情况下,把深藏在内心的态度投射出来。

这种方法是(投射调查法)。

8、直接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对学生有个较客观的评价。

这种方法是(现象-本质法)。

9、思想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

1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的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11、语言文字说服的方式包括(讲解、报告、谈话、讨论、指导阅读)等。

12、情感陶冶法的特点是(非强制性、愉悦性、隐蔽性、无意识性)。

包括(

(1)人格感化

(2)环境陶冶(3)艺术熏陶)。

教师在进行情感陶冶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加强自身修养、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活动。

13、实际锻炼法的方式有(学习活动的实践、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执行制度的实践)。

14、品德评价法有三种方式(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15、自我教育是一个连续、动态、发展、前进的过程,一般经过(自我认识、自我驱动、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四个阶段。

简答:

1、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

答:

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

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成长为共产主义者。

2、教师在运用榜样示范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什么?

答:

⑴树立的榜样要有时代感、真实感和可接受性。

⑵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实质,不要简单模仿。

⑶调动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主动性。

3、教师运用实际锻炼法要注意什么?

答:

⑴要与说服教育等其他方法结合。

在实践中实际锻炼法更强调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因为盲目的、被动的、没有深思的实践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不大。

⑵教师要严格要求及时监督检查。

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⑶及时强化。

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地给予表扬与批评,促使学生调控自己的认识、态度、实践方式等,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实践的信心和决心。

4、国家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辨析:

1、什么是德育能力?

(中学教师的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答:

德育能力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政治、思想、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应包括以下内容:

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

2、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就是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的事,与科任教师关系不大。

答:

错误。

2002年8月1日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旨在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能力。

心理素质教育是中学教师德育能力的主要能力之一,是每一位教师的工作。

案例1:

(某生在老师眼里不是一个好学生,贪小、不守纪律、成绩不好,最近交了入团申请书,此生捡到50元钱交给老师,师很生气,认为此生入团动机不纯。

)问:

教师为何这样评价学生?

请给他建议。

答:

教师由于对学生的认知偏差,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所以对这位学生有如此评价。

所谓第一印象是指教师对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感受,也称“最初印象”,心理学上称为“首因效应”。

一般通常根据第一印象将他人归类,再根据这一类别对此人加以推论和做出判断。

建议:

教师应消除第一印象,一定不要为第一印象所左右,要从学生的现实表现出发,做出客观评价。

案例2:

(某生天天玩电脑成绩不好,老师劝导无效,认为他太差。

学校举行计算机编程比赛,此生获第一名并代表学校出去比赛。

教师对他的观念有很大改变,认为其很有潜力。

)请分析

答:

这种现象是认知偏差造成的,是“近因效应”的结果,看到学生近期的表现改变了对其过去的评价。

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学生近期行为给教师留下深刻印象,冲淡了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致使教师改变对学生的原有看法。

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这样才能清除由于近因效应产生的认知偏差,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

案例3:

(教师体罚、讽刺、辱骂学生)这种做法是否恰当?

应怎样做改变这种现象?

答:

不恰当。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要在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进行。

案例中,教师有惩罚学生的权利,但在惩罚学生时绝对不能用体罚的形式,这样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是错误的。

教师应坚持思想道德中的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青少年的灵魂雕塑和精神培养,并把它放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思路、方案,提高教育效果。

设计:

诚信教育方案(可选择六种方法中的一种)

答:

我选择说服教育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选择网上购物为主题,用事实说服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调查:

网上购物多少人喜欢?

多少人不喜欢?

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最重要的原因是诚信问题,网上购物有诚信陷阱。

)让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

人们不喜欢网上购物是因为诚信度不够,许多人不讲诚信,设置陷阱。

这种行为对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学生应该怎么办?

老师通过学生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讲解,“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也可以让学生来谈感受,来讨论,使他们形成共识:

要形成诚信的体制,并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每一个小事做起。

第四章:

管理能力

选择:

1、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组织上课,维持课堂纪律,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组织课堂分组活动,组织课堂表演、演讲和试验)。

2、课堂集体辅导有(反馈辅导、单元辅导、考试辅导、自学辅导)几种情况。

3、新课程讲授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面向全体学生所作的辅导是(反馈辅导)。

4、学校开展体育工作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年、《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试行办法》1987年)。

5、国家规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周不得少于(两次),每次不少于(一课时)。

6、“一课”、“三操”、“两活动”指的是(体育课;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

7、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

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8小时),大学不超过(10小时)。

8、学校卫生工作包括(教学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生活卫生、心理卫生)。

9、按照用脑卫生,学生每天课外作业不超过(1-2小时)。

10、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内容来自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

11、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要有以下能力:

(建立班集体领导核心,培养良好的班集体,解决学生个别问题,协调校内关系、学生家庭及所在社区的关系,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12、班级体形成的标志是(有良好的班风)。

1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属于(教育部门法)。

(教育基本法)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属于(综合教育法)

简答:

1、组织学生体育活动的原则是什么?

答:

全面发展原则、增进健康原则、全员参加原则、因人制宜原则。

2、中学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辨析: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的依据。

对吗?

答:

不对。

应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

案例1:

(《学记》说“善问者如攻坚木…)这段话讲老师具有什么样的能力?

答:

反应的是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中的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的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和习惯;其次应该给学生课堂发言制定规则,用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性;最后教师要讲究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案例2:

(依法从教案例:

政教处给学生戴手铐,)这种做法对吗?

答:

政教处是负责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应该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并积极和班任老师进行协调。

案例中的做法是错误的。

以对待罪犯的方式对待学生,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法律意识,做事要讲究法律依据,不能做侵犯学生权益的事,具备依法从教的能力是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五章:

科研能力

选择:

1、现代教育科研产生的标志性人物是(梅伊曼和拉伊)。

2、20世纪初我国的教育研究杂志是(《教育世界》《教育杂志》)。

3、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教育家是(中等教育学家廖世承、社会教育学家陶行知和晏阳初、高等教育的蔡元培和胡适,小教育学家俞子夷、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等。

4、教师科研选题的根本准则是(推动教师自己的工作)。

如果有用处,就有价值,否则就另当别论了。

(当前所以特别强调“校本科研”、“教师科研”和“行动研究”是因为这这种类型的研究活动体现了“有用处”、“实用”的价值。

5、文献资料检索只是包括(知道检索途径、懂得资料的了类型、懂得使用检索工具、知道文献资料的检索方法。

6、实施研究计划时主要工作是(控制研究工作进程、收集与整理资料、写作论文或报告。

7、通过感官感知对象搜集资料的方法是(观察法)。

8、记录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以将所记录的资料转化为数据,这类记录方法叫(结构性记录方法)。

另一类是所记录的资料是文字叙述性资料,这类方法叫(非结构性记录)。

9、结构性记录方法要求【事先要构造好观察的项目体系、对每一个观察项目做出明确的定义(操作性定义)、准备好记录单(等级记录单、频率记录单、连续记录单、符号记录单等)。

10、非结构观察记录方法有(日记记录法、佚事记录法、音像记录法)等。

《一个父亲的日记》属于(非结构观察记录法)完成的。

11、调查法具体可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12、一项完整的问卷应包括(题目、致答卷者信、指导语、正文、结束语。

13、通过特定的操作设计检验某种设想的实践效果的方法是(实验法)。

14、实验研究报告由(问题、方法、数据分析、结论)组成。

15、对教育的历史文献、历史遗存所做的发现、整理、考订、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发展的状态及趋势所做的阐述方法是(历史法)。

16、最早提出“行动研究”一词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科利尔)

17、(行动研究)是泛指以实践为研究主体,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为了实践所做的研究工作。

简答:

1、教师科研的特殊性体现在哪里?

答:

⑴教师以科学工作者的态度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⑵用科学研究的程序、方法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⑶以改进工作效果为目的,将教育工作与科研工作结合为一体。

⑷强调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究合作。

⑸强调教师科研是教师成才之路。

2、教育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是什么?

答:

第一,学生的身心和利益不受损害。

第二,尊重学生的权益。

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