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510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docx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之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之研究

摘要

合作学习是当今比较流行且有效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教师的满堂灌到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同时增加了更多的合作探究学习的案例。

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过得很快乐。

这对合作学习在高中课堂中的推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学习;合作学习

 

ResearchonCooperativeLearninginthehigh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

Abstract

Cooperativelearningisacomparativepopularandeffectivewayoflearning.Withtheimplementofnewcurriculumreform,thewaysstudentslearnhavechangedalotfromtheteacher’schalkandtalktothestudents’active,cooperativeandinquirylearning.Atthesametime,therolesoftheteachershavealsochangedessentiallyintotheguidesandcollaboratorsintheprocessofstudyforthestudents.Studentshavechangedfrompassivelearningtoactivelearning,increasingthecooperativecasesoflearninginquiry.Studentslearninginrelaxandhappyatmosphere,whichnotonlyimprovesthelearningefficiency,butalsoprovidesaveryhappyenvironmentforthemtogrow.Whatismoreimportantisitsguidingsignificanceinthespreadingofcooperativelearninginseniorschoolclasses.

Keywords:

Mathematicseducation;Mathematicslearning;Cooperativelearning

 

 

目录

第一章绪论4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4

1.3研究方法4

第二章合作学习的理论探究6

2.1合作学习的产生与发展6

2.2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6

2.3高中数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7

第三章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组织形式9

3.1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9

3.1.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提供合作条件9

3.1.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10

3.2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10

3.2.1教师的问题10

3.2.2学生的问题10

3.2.3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11

3.3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11

第四章案例展示13

结束语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之研究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合作逐渐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提高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加快了生活的节奏。

合作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制度一直受封建社会遗留风气的影响,高中数学的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教师往往依赖自己的教学经验,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提高题目的难度,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导致了学习方式的机械化,学生只能模仿老师的解题方法,缺乏创新。

以致阻碍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2001年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过去的枯燥的学习方式,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掌控者,提倡主动学习、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中的一些乏味的知识传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之间的交流多了,思维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标准的人才。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合作学习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很快在欧美各国流传开来。

德国兴起了“交往教学论”流派,前苏联提出了“合作的教育学思想”等。

如今,合作学习已经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中小学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理论和策略,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从理论上说,国外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引入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浙江、山东、江苏、上海等地陆续有一些高中数学合作性教学的研究成果。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谈到合作学习在我国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的研究状况,我不得不提杜郎口中学——刚刚兴起的教改之星,也是合作学习典型的成功案例。

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效,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垄断,为高中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参考,也推动了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时间发展。

1.3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评价法。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语言或沟通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

是研发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现象之间相当普遍的一种相关关系。

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指将小组所有成员的工作看作是一个整体来评价。

小组评价是同事评价的延伸。

在一个小组内是很难将每个人的贡献区分开来的,而个人评价所关注的重点可能不是小组评的公作的重点,所以个人评价可能会造成评价系统的紊乱。

采用小组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小组成员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形成小组成员的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竞争力。

我主要结合后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第二章合作学习的理论探究

2.1合作学习的产生与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学习观念,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我国古典著作《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3]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互相探讨、交流、以增长学识。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1932年曾提出“小先生制”的构想,并将之付诸于实践,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

在西方,早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认为:

“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与别的学生交流来获得知识。

”到20世纪60至80年代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从含义、基本要素、理论基础到实施策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当然,现在有了很多进展,而我只研究它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的问题。

2.2合作学习的含义

“迄今为止,合作学习虽已有着几十年研究与发展的历史,合作学习的实践也已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但究竟何为合作学习,由于每个地方对它的研究成果各不相同,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

美国明尼明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认为:

“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的形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1]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2]认为: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2.2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合作学习既然作为一个很成熟的学习理论而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接受,它自然有它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互动理论。

所谓互动,基本上有三种互动的方式,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师互动。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课堂是一种复合型的教学活动,有单向型、双向型、多向型和成员型,这是合作学习对“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的拓展。

2.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题性教育理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掀起的教学理论。

它认为热的主题性是热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特征。

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实质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构建有效的、平等的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的课堂氛围,实行协作学习开发学生差异资源,改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个性的发展和对知识的主动意义构建。

4.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由于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深刻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正是学生间交流与合作的前提。

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体现在:

首先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的机会肯定多于全班交流。

这样,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5.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哥拉斯学院的创始人。

心理学家威廉.格拉斯博士提出来的“这一理论的核心是:

行为是内驱力的产物,而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人的固有需要"所以说选择理论也即是一种需要满足的理论”。

2.3高中数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要通过高中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还要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交流能力。

.孙名符、温建红的《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该论文指出了新数学课程实施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没有对合作学习的其它相关理论展开讨论。

这都说明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方向,这也正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改革的要求,符合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因此,在搞数学课堂中推广合作学习具有现实意义,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数学合作学习能弥补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导致了班集体中学生学习情况的个别差异性。

此法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进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生来说更加重要。

合作学习便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猜测、进一步讨论使学习上的问题一一解决。

另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方便,可以更好地克服学生害帕跟老师交流而耽搁学习上的问题。

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相比,显然它更注重为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尝试错误、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总结他们的发现以及学习有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不足。

可以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各方面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2)高中数学合作学习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

合作学习拜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满堂灌的束缚,学生的思想和思维得到了解放,排除了惧怕老师的心理,学生之间更容易交流。

数学合作学习能有效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发挥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展示只我的主体性。

另外,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义务和权利,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思想更加活跃。

不同层系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以达到优势互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广度、创新意思、实践能力都能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最好展现。

(3)高中数学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意味着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际上,它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统一,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共

同发展。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

接受新理念,探讨新方法;第二:

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必须做大量的课前准备。

比如:

怎样分组、怎样选材、怎样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怎样分配活动时间、怎样呈现和评判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都需要教师做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第三:

合作学习课堂的不可预见性较之传统课堂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精准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娴熟的应变技巧。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技能。

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第三章合作学习的实施

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

小组合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如果一味的让学生去交流讨论,教师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话,那么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而起不到什么效果了。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消除种种顾虑,敢于回答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

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思维领域中的一份子,都有收获,在“学有所获”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喜爱数学,了与研究数学问题,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提高都起到非常中的作用。

既然合作学习有这么多优势,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组织好合作学习呢?

要想组织好合作学习首先要创设合作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是满足内需的过程,只有学生愿意学、乐学、主动的去学习才能学得好、学的愉快、学的快。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按照学生的自愿,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让课堂充满温情和友爱,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活动达到或超过预期的目标。

3.1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

3.1.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在分组时为了方便,常常把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或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但是,这种合作比较牵强,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合作的不够深入,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

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按照同质分组的方式分组。

即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相近的进行分组。

研究发现由于学生兴趣相近,组内合作十分融洽,组内讨论十分热烈,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

总之,异质分组和同质分组各有其优点,教学中根据实际而灵活地选用。

一般来讲,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异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探索性较强的学习活动,宜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交流,组间互补。

在两种合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下,还可以进行组内分组、组间交叉交流、自由选择合作小组等多种合作形式。

因此分组应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问题的类型、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特点,予以确定。

下面就是小组成员的确定了,分几个人一组,如何分的问题。

从理论上来看一般

是以四人为一小组最佳,因为四人小组可变成两人一对,能最大范围实现学生的互动,一对学生讨论完后可以及时与组内的另一对学生交流结果;一旦小组人数超过四个学生们就难以应付,而且小组规模越大,个别学生隐藏或被忽略的机会就越大。

但在实际教学中班级规模、教室大小和设备多少等等都会影响分组情况,所以一般以6人为一小组。

此外,小组形成后最好保持一段时间,有很多教师曾很成功地让小组持续了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这使学生有时间去学习怎样与他人共同工作,有利于培养成员间的默契,经过探索建立更积极的相互依赖,进而研究更深入的项目,并让他们在学习中结下深厚的友谊。

但若在合作期间出现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及时协调,为每次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1.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首先,要确定学习小组的组长。

组长的的确定慎重,这个人必须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把他自己的小组的活动组织好,各项事务进行的有理有条。

然后给小组其他成员分配好任务,这个必须做到各司其职,每个人完成自己的任务。

最后,选择一个小组发言人,对自己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和实施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对下次小组合作学习有什么启示,应该如避免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只有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的事,我想学生肯定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2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学习模式,已经被广泛接纳。

但是,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3.2.1教师的问题

a.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够、不敢尝试

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还不够,虽然嘴上谈论要进行合作学习,还是无法摆脱他自己一直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一味的讲授知识,学生还是作为知识的容器,教师只是把知识装进去,至于学生是否理解了,掌握了,还是无从知晓。

还有很多教师不肯去尝试,害怕失败,这就导致了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实施的经验难以积累。

更不会促进合作学习的发展。

b.教师教学策略简单,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内聚力

许多教师把讲授式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简单地复制并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表面上看虽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还是按部就班的按着一对多的模式来和同学们双方交流,忽视了小组的存在,小组的学习受到了限制,在这个过程中,就减少了合作小组的内聚力,导致控制不好讨论时间,合作次数过于频繁。

3.2.2学生的问题

a.学生合作意识差,缺乏团队精神

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同学在合作小组中从来不发言,也不参与进去,自己做自己的作业。

还有些同学却正好相反,从来不听区别的同学的意见,只是一个人思考或发表意见,这样就会产生看似热闹,实质混乱的合作局面,同学之间不能相互理解、信任、尊重、有序的交流。

每个组员的看法只能代表自己的观点,还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

b.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姿态、技巧

首先,学生个体的差异会导致合作学习中主导权的不同,这必然导致了学习上的一些不公平,从而拉大学生间的差距。

其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合作技能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但是由于目前的学生独身子女居多,加之高中教育又有较强的竞争性,使学生合作的愿望不强,意识薄弱,成绩好的学生又不愿和成绩差的同学合作,所以在进行小组合作过程中,时而安静时而吵闹,这必然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2.3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

对于教师。

第一,要加强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了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合作学习的组织技能和教学技能。

还要鼓励教师勇敢的去尝试这一新的先进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教师之间也要不断地进行同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

第二,对教师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进行系统的培训,快速提高其技能。

第三,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只有自己努力的去探索,才能够发现更多有利于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当然,只提高教师各方面的技能还远远不够,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多给他们讲授合作学习的种种优势,多鼓励他们。

另外,教师要结合日常的

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补充、学会辩论、学会评价、学会反思、学会主动参与、学会与人合作,掌握合作学习必须的技能。

要让学生知道在别人发言时,不仅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思考,对比别人的发言,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自己好的建议和学会客观!

公正地评价他人。

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多听取他人的意见,以达到合作学习的最佳效果。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和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操之过急,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

耐心的指导,让他们在合作经历中去总结提高,最终的达到会与人合作的目的。

3.3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它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特别师责任心、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1.合作前独立思考,激发合作需要。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想法,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

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是:

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

2.充分把握合作的动机。

交流与合作不能简单地用一节课活动的次数来规定,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引导他们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辩中得到启迪,获得灵感,让他们又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

3.学生思考和操作的时间要充足。

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由于时间限制,没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要求学生讨论;有时合作未能深入,教师已要求每组派代表汇报,草草收场,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从而丧失讨论积极性。

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4.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还是要求教师精心地创设情境。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只要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把这些问题都考虑好,认真的准备,对每一的合作学习都进行综合的评价和总结,学生一定能学会如何合作,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越学越想想学。

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技能的目的。

 

第四章案例展示

新人教A版必修3高中数学2.2.2-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练习与区别,回球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学生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学习活动中,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到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乐趣,这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和使用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多角度的认识“平均水平”,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在具体情境中,能高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会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问题出正确的评判,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正确的评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掌握中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