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284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8 要素价格的决定.docx

08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8章要素价格的决定或收入分配

1、本章考察要素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问题。

2、要素价格由要素的供求共同决定:

本章先说明要素的需求,然后阐述要素的供给,最后将要素的需求与要素的供给结合起来,讨论要素价格的决定。

3、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同时就是收入分配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主体都通过出售一定量的要素来获得收入。

在要素供给既定条件下,要素价格的高低决定各经济主体所能得到的收入的多少。

4、假定要素的供给者都是消费者,出售要素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效用最大化。

第一节要素需求

一、要素需求的特征

1、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起的。

因此,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紧密相关:

对产品的需求增加,一定会引起对要素需求的增加。

2、联合需求

厂商从事生产,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

因此,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

在变动技术系数或要素之间具有一定替代性的条件下,各种要素在生产中的比例,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水平,而且还取决于要素的相对价格的高低。

如果技术水平既定,厂商对某种要素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该要素的价格,还取决于其他要素的价格。

因此,各要素市场也紧密相关。

二、购买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1、边际收益产品

(1)定义: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收益。

(2)公式:

证明:

(3)边际收益产品的变动趋势:

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收益产品递减,因为边际产量递减。

因此,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边际要素成本

(1)定义: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2)公式:

证明:

(3)边际要素成本的变动趋势

如果要素价格不变,则边际要素成本正好等于要素价格;如果要素价格随着要素供给的增加而上升,则

3、边际产品价值

(1)定义: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

(2)公式:

(3)边际产品价值的变动趋势:

随着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递减,因为边际产量递减。

因此,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购买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购买要素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即

如果两者不相等,就可以通过调整要素的购买量,来增加利润:

实际上,当厂商在产品市场均衡时(

),在要素市场也一定处于均衡状态。

三、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

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1)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使厂商面对一条供给价格弹性无穷大的要素供给曲线,且

要素供给曲线与边际要素成本曲线重合;

(2)产品市场的完全竞争,使厂商的

,要素的

曲线与

曲线重合。

(3)由于

,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原则

,可以写成

2、其他要素固定,竞争厂商对一种变动要素的需求曲线:

(1)竞争厂商对一种变动要素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竞争厂商对一种变动要素的需求曲线与

曲线重合:

要素需求曲线就是要素的

曲线,因为

当然,两条曲线所表达的含义不同。

3、在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条件下,厂商对其中一种变动要素的需求曲线

(1)假定厂商所使用的L与K两种要素都可以变动,在初始状态,L与K的比例处于最优状态。

现在考虑厂商对L的需求曲线;

(2)

(否则,相对于已经增加了的劳动来说,资本显得太少,要素之间就不能保持最优比例关系)

不变,即

不再沿着原先的轨迹下降。

此时,劳动价格下降引起的对劳动需求量的增加要比原来(资本要素不变)多。

如下图所示:

(3)结论:

在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时,对某种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经过企业范围内调整的要素的

曲线。

与只有一种要素变动时的要素需求曲线相比,它变得更加平坦。

四、完全竞争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1、完全竞争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可能是各厂商经过企业范围内调整的多种要素可以变动条件下的对某种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1)前面在考察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时,总是假定产品的价格不会随着厂商对要素需求量的变动而变动(竞争厂商的规模很小,它的产量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不足道),因此,要素的

曲线不会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顶多受边际产量的影响而变动。

(2)但是考察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时,市场对要素需求的变动往往引起产品价格的变动,从而引起

曲线的变动,最后引起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变动。

(3)结论:

由于各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本身会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动而变动,因此,完全竞争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不可能是各厂商经过企业范围内调整的对某种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2、为了推导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还必须经过行业范围内的修正:

(1)

(2)经过行业范围内的修正的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仍然是要素的

曲线,但与修正以前的要素需求曲线相比,变得更加陡峭。

如下图所示:

3、竞争市场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经过行业范围内修正的各厂商对要素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第二节要素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要素供给原则

1、假定:

(1)要素供给者都是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效用的最大化;

(2)要素有出售与自用两种用途。

2、要素供给原则:

要素自用的

要素出售的

二、劳动供给曲线与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1、假定:

(1)人在一天中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24小时-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时间)总是用于劳动与闲暇两个用途。

因此,劳动时间与闲暇时间彼此消长。

(2)闲暇是一种好的商品,其

;劳动本身是沉重、单调和乏味的,具有负的效用,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有些人比较幸运,他们的娱乐于工作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

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JamesMcgillBushanan,1919年10月3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由于为经济与政治决策理论建立了契约的和制度的基础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我工作因为我从中得到乐趣!

我从思想中,从思考中,从组织我的想法中,从把这些想法写成前后一致的论点中,从看到我的手稿中的文字和印出的文字中得到效用。

我几乎已经不面对多少工作与娱乐之间的真正选择了,因为这两者之间实际上没有区别。

我的工作就是我的娱乐”。

(3)闲暇的价格或机会成本就是劳动的价格或工资率。

如果1小时劳动的工资收入为10元,则1小时闲暇的价格就是10元:

享受1小时闲暇,就放弃了通过劳动可能获得的10元收入。

2、闲暇的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1)闲暇价格变动的的替代效应

闲暇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闲暇价格(工资率)变动以后,调整消费者的收入,使他现在所得到的效用与闲暇价格(工资率)变动以前所得到的效用无差异时(希克斯替代效应),该消费者对闲暇需求量的变动。

闲暇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与闲暇价格负相关:

闲暇价格即工资率提高,对闲暇的需求量就减少,从而劳动的供给量就增加。

即W↑→闲暇的相对价格↑→闲暇需求量↓→劳动供给量↑。

(2)闲暇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闲暇价格(工资率)变动引起消费者的收入变动,最终引起该消费者对闲暇需求量的变动。

闲暇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与闲暇价格正相关:

闲暇价格(工资率)提高,使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闲暇的需求量增加(闲暇的Em>0),从而对劳动的供给量就减少,即W↑→消费者的收入↑→闲暇需求量↑→劳动供给量↓。

3、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1)闲暇价格效应本身无法说明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到底是向右上方倾斜还是向右下放倾斜,因为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反方向的(除非能够说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

(2)经验数据表明,当工资率很低时,闲暇价格中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会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当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常常大于替代效应,劳动供给将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因此,随着工资率的不断上升,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然后再向左上方倾斜:

个别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4、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1)不同劳动者对临界工资率的具体水平有不同的看法:

当一些人认为现行工资率很高,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上升,这些人减少劳动供给时,另一些人则认为现行工资率仍然很低,随着工资率的进一步上升,这些人将继续增加劳动供给量。

(2)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自愿失业者会加入到雇佣劳动队伍中来;

因此,市场劳动供给量是实际工资率的增函数,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常常向右上方倾斜。

图形。

5、劳动市场的均衡:

均衡工资率与就业量的决定

(1)模型:

(2)均衡工资率与就业量的决定过程:

略。

三、资本供给曲线与利率的决定

1、资本的含义与资本供给的来源

(1)资本的含义:

这里的资本是指购买资本品的货币。

(2)资本供给的来源:

资本供给来源于消费者的储蓄。

第三章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假定消费者将收入都用光。

实际上,消费者的收入总是分成消费与储蓄两部分。

2、消费决策的内容

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实际上分成两个步骤:

(1)首先将既定的收入分配在消费与储蓄(或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两个方面,或将既定的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在不同的时期中(现期与未来)进行消费;

(2)其次将用于特定时期消费的收入按不同的比例分配在不同的商品购买上。

第二个问题在第三章已经得到说明。

本章讨论第一个问题。

显然,讨论的次序是颠倒的:

因为要列出某一时期消费者的预算线方程,首先必须确定该期可以消费的收入金额。

3、时间无差异曲线

(1)假定:

第一、消费时期分第1与第2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消费额分别用C1与C2表示。

从而有总效用函数TU=f(C1,C2)。

第二、消费者对消费具有时间偏好:

即等量的收入在现期消费所得到的效用总是大于在未来消费所得到的效用。

因为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具有恐惧心理,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2)时间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时间无差异曲线是指在时间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两个时期消费支出组合的变动轨迹。

如图所示:

(3)特征:

与一般的无差异曲线相同(略)。

4、时间边际替代率

(1)定义:

在时间偏好与满足水平既定条件下,为减少1单位第1期的消费支出所需要增加的第2期的消费支出量。

(2)公式:

可见,时间边际替代率就是时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3)时间边际替代率必然大于1:

如果对消费没有时间偏好,1笔等量的收入无论在现在消费还是将来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同样多,则C2对C1的时间边际替代率始终等于1,即:

此时,时间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

但人们对收入消费总有时间偏好。

在存在时间偏好的条件下,则C2对C1的时间边际替代率必然大于1,即1单位C1的减少就必须增加更多的C2,才能保证效用不变。

即:

因此,时间无差异曲线仅仅在其斜率大于1的区域内是有效的。

(4)时间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

时间边际替代率随着C1的不断增加和C2的不断减少,具有递减的趋势:

在C1很少时,为保证效用不变,减少1单位C1所需要增加的C2较多。

而在C1很多时,为保证效用不变,减少1单位C1所需要增加的C2必然较少。

这是因为人类的欲望具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人们的收入总是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欲望,然后再满足较高层次的欲望。

等量的收入满足较低层次的欲望(生存)所带来的效用总是大于满足较高层次的欲望(安全、情感、尊重或自我实现)所带来的效用。

因此,当C1较少时,在时间偏好与满足水平既定条件下,为减少1单位C1所需要增加的C2量必然较多;而当C1较多时,为减少1单位C1所需要增加的C2量就较少。

5、时间偏好率

表示时间偏好率,则

,例如

,表明要让消费者放弃1单位

,为了保证效用不变,就必须增加1.1单位的

这10%就被定义为时间偏好率。

6、时间预算线

(1)定义:

在利率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将既定的收入分配在两个时期消费时,所能得到的最多的两时期消费支出量组合的轨迹。

(2)方程:

(3)斜率:

,是C1与C2交换的比率,表示减少1单位C1所能增加的C2。

斜率的绝对值与利率正相关。

(4)移动:

如下图所示。

,则时间预算线方程为:

;若

,则时间预算线方程为:

)。

显然,在两期收入既定条件下,时间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与利率正相关,每一个利率水平对应着一条时间预算线;与各种利率水平对应的各条时间预算线,总是在当年收入等于当年支出的点

上相交。

7、在不同时期分配收入的原则:

在时间偏好、满足水平、收入与利率既定条件下,消费者减少1单位C1时,主观上(根据时间偏好程度)所要求增加的C2量必须等于实际(根据市场利率)所能增加的C2。

用公式表示如下:

=

,或:

即时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与时间预算线的斜率相等,如下图所示:

消费者不同时期分配收入的原则是时间偏好率等于利率。

如果

;若

8、资本供给或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S=S(r)

若其它因素不变,

显然,储蓄与利率正相关,储蓄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8、均衡利率的决定:

(1)模型:

(2)均衡利率的决定过程:

图形略。

四、地租的决定

1、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

土地没有自用价值,只有出售(出租)一种用途。

此时,只要其价格大于0,土地所有者就愿意出售所有的土地。

因此,土地供给曲线垂直。

实际上,任何一种资源,如果只有一种用途,即它的机会成本等于0,它的供给曲线就一定垂直。

2、地租的多少完全由需求方决定:

图形略。

3、由于对土地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因此产品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地租的高低,而不是相反。

案例:

2004年11月,在专家学者们激辩“房地产到底是否存在泡沫”之时,又有人争论起另一个话题——“到底是地价抬高了房价,还是房价带高了地价”,对垒双方基本上来自房地产的两个主管部门——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

建设部9月底向国务院提交的一份调研分析报告,提出了房价上涨的五大原因和对策,指明地价上涨是房价上涨的一大成因。

与之相对的是,国土部则否认了这种地价抬升房价的作用,指出是房价的增长在拉动着地价的上涨。

4、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金

(1)租金:

除土地以外的供给曲线垂直、机会成本等于零的要素价格或要素收益。

(2)准租金:

短期内供给量固定不变的要素的收益,即固定要素的收益。

在短期,固定要素的机会成本为0。

因此,若产品的销售收入在弥补了变动成本以后大于0(TR-VC=FC+Л>0),即固定要素的收益大于0,厂商就应该生产。

显然,准租金等价于生产者剩余。

(3)经济租金:

支付给要素的报酬超过为获得该要素的供给所必须支付的部分,或者说,就是要素所有者出售一定量的要素实际得到的报酬与他愿意得到的最低报酬之间的差额。

(4)租金与经济租金的关系:

可以将租金看成是这样一笔要素收入,只要它大于0,它的减少就不会引起该要素供给量的减少。

有些要素收入,尽管总体上看,不全部是租金,但其中的一部分类似于租金:

如果从该要素的全部收入中减去这一部分收入,并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

人们就将这一部分收入叫做经济租金。

显然,经济租金=要素收入-机会成本。

租金是经济租金的一个特例:

要素的机会成本为0时的经济租金就叫准租金(短期)或租金(长期)。

5、非经济租金

(1)定义:

政府对经济的管制所产生的垄断利润叫做“非经济租金”。

(2)寻租与设租:

企业寻求政府管制经济所造成的垄断地位,以获得超额利润的活动叫寻租。

政府增加对经济的管制,以获得企业的贿赂,与企业瓜分政府管制经济所产生的超额利润的行为叫设租。

(3)非经济租金的弊病

第一、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一方面政府管制经济常常减少竞争,引起垄断。

而在垄断条件下,价格较高,产量较少(P>MC),社会福利减少(垄断与竞争的效率比较);另一方面,寻租与设租活动本身所耗费的资源白白浪费了,没有用来增加有效产品的功绩。

第二、加剧分配的不公平程度(垄断利润有少数企业与政府官员瓜分);

第三、企业寻租行为与政府的设租活动相互促进,导致行政腐败,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五、利润的源泉

1、建立在政府干预基础上的垄断利润;

2、创新引起的垄断利润:

创新是指生产函数的改变或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包括开发新的产品、开辟新市场、找到新的原材料来源、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引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等5个方面。

3、冒险:

厂商现在进行的投资在将来能否得到回报,得到多少回报等问题,在投资时是不确定的。

因此,投资是一种冒险活动。

利润就是这种冒险的报酬:

厂商冒险成功时所得到的利润可以弥补他冒险失败时所受到的亏损。

没有这种利润或额外报酬,就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冒险投资了。

第三节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要素所有者的剥削

一、要素所有者受到剥削与否的标准:

要素价格是否等于要素的VMP。

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剥削与否仅仅与垄断什么有关,而与占有什么无关。

如果工会垄断了劳动的供给,工人也可以剥削资本家。

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VMP,不存在剥削:

设Q=f(L,K),LTC=wL+rK,Л=TR-LTC=0,即PQ―wL―rK=0,从而有:

PQ=wL+rK,进而有:

PQ=VMPLL+VMPKK。

在该式两边同除以价格P,得:

Q=MPLL+MPKK。

这就是按要素贡献分配原理:

产量由各要素共同生产,产品也就按各要素在生产中的贡献程度即按各要素的边际生产力来分配。

产品正好分光,谁也不剥削谁。

图形。

三、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价格

1、卖方垄断剥削:

卖方垄断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竞争者,面对一条水平状的要素供给曲线,

;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从而

垄断厂商按

原则购买要素,则

,工人受到了厂商的剥削。

图形。

2、买方垄断剥削:

买方垄断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者,面对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此时,

,即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且位于要素供给曲线的上方;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竞争者,面对一条水平状的需求曲线,

,从而

垄断厂商按

原则购买要素,则

,工人受到了厂商的剥削。

图形。

3、双重垄断剥削:

双重垄断厂商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者,面对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要素供给曲线,此时,

,即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也向右上方倾斜,且位于要素供给曲线的上方;厂商在产品市场上也是垄断者,面对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从而

垄断厂商按

原则购买要素,则

,工人受到了双重垄断厂商的剥削。

图形。

1、张曙光:

把改革攻坚目标对准要素市场化2005年04月30日07:

26

 应当充分肯定,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的产品市场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发育,市场定价和市场竞争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已经走出了计划经济,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础。

但目前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和艰巨的任务,离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的要素市场发育得很差,有的甚至并未真正起步,不论是金融市场,还是土地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基本上仍然处于国有部门垄断和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仍然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其特征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经济。

所谓政府主导型经济就是政府掌控和进行要素配置的经济。

具体体现在,中央和国企依靠和掌控资金要素,地方政府依靠和掌控土地要素,外企民企依靠和掌控劳动力要素;要素价格低廉,不仅造成要素使用的巨大浪费,而且不同要素的价差以及要素和商品的价差也成为寻租的主要对象,严重地扭曲了市场秩序和主体行为。

    先看资金要素。

我们的金融体制以间接金融为主,银行资金所占比例在80%以上,这一比例不仅还在继续提高,而且基本上为四大国有银行所垄断。

由于银行资金利率比市场利率低约5个百分点(官方贷款利率5%多,温州民间借贷利率10%左右),年新增2万多亿元的贷款,利差1000多亿元;同样,存款利率2%多一点,而委托理财的利率3.5%,年新增近2万亿元的储蓄存款,其利差又是数百亿元。

由此可见,仅额外的存贷款利差一项,国有银行一年就得到了1500亿元,还不算数千亿元的呆坏账。

就是目前广泛讨论的股权分置,当初也是借资本市场为国企解困而形成的结果,直到今天不少大型国企的上市增发,其着眼点仍然是保全国有资产,股票市场实际上成为权力寻租的重要场所和经济犯罪的多发地带。

不错,当前人们的看法和市场的反应正趋于一致,现在是解决股权分置的好时机,应当抓紧时间,尽快制定实施细则进行操作,但股权分置是一个显见的因素,解决的关键仍然是改变其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政府主导型的非市场化思路。

    再看土地要素。

行政手段征用,市场方式卖地,中间的差价被地方政府一次性全部拿走。

近几年,来自土地的收入占地方财政的三分之一左右,一些发达地区超过了50%,至于流入私人腰包的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再看劳动力要素。

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和过度竞争,劳动力价格压得很低。

20多年来,进城农民工的工资几乎没有增加,有的地方甚至有所降低,这也是出现民工荒的主要原因。

工厂的劳动条件和卫生条件普遍很差,进一步压低了劳动力价格。

不少部门和地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一个农民工一个月的工资低200元,一年就是2400元,2亿多农民工就是5000亿元。

这些全部变成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利润。

    这些问题的出现和持续,既不是官员的错,也不是地方的错,更不是企业和开发商的错,因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在既定制度条件下的理性行为。

其根源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到位,主要是要素市场改革滞后。

因此,改革攻坚年就是要把目标对准要素的市场化,集中力量解决如何从整体上构造出要素市场的规则和规则体系。

明确和抓住了这个问题,其他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否则,一系列扭曲和怪事就都会不断地冒出来。

    比如,不解决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问题,我们的经济运行就会出现该冷的不冷,该热的不热,不该热的却热得一塌糊涂,宏观调控虽然意在加强政策操作,但实则不得不依靠行政手段,形成"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

    再如,不解决要素市场化的问题,我们的企业治理和监管问题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就以银行而论,最近,银行的骗贷案频频曝光,由此可见银行治理和内控制度问题的严重性。

四大银行是最大的国有企业,目前的总分行结构层级过长,同级连肢,地方机构与地方政府紧紧连在一起,往往是瞒上不瞒下。

由于实权大和实力强,大的商业银行往往不买央行和银监会的账,越级寻求问题的解决;再加上一些流程缺陷,如支行不参与同城结算等,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监管不力,而是没有监管。

银行的治理和监管已经引起银监会的高度关注,但问题绝不是说说就能解决的,需要切实可行的办法和坚定不移的行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