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16951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第五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期中语文测试题

(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亘古/梗概憎恨/曾祖母眼眶/门框脐带/人才济济

B.鼾声/擤鼻涕氛围/分外针灸/炙烤震悚/孤注一掷

C.愧怍/作品挚痛/炽热殷红/绿茵默契/锲而不舍

D.赫然/郝叟诘问/孑然碾子/辗转哺育/相辅相成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孕育迭起慷慨淋漓死而后己

B.脉搏肿胀一泄千里妇儒皆知

C.喧闹小楷潜心惯注独具惠眼

D.烦琐祈祷截然不同一反既往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机降落,C919的首飞机长和飞机总设计师紧紧相拥,现场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B.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C.核研究初期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邓稼先他们对这些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工作上。

D.他博览群书,才思敏捷,提起笔来,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真可谓文章魁首。

4.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出于兴趣做事,心情愉快,头脑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往往事半功倍。

②做一般的事情尚且如此,学习就更加如此了。

③在教育上,好奇心体现为学习兴趣。

④出于强制做事,心情沮丧,头脑处于消极的状态,往往事倍功半。

⑤所谓兴趣,其主要成份就是智力活动的快乐,包括好奇心获得满足和快乐。

⑥一个人做事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强制,效果大不一样。

A.③⑤⑥①④②B.⑥⑤③④①②C.③⑤④①⑥②D.⑥⑤④①②③

5.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D.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6.下面标点符号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冒号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

B.“磨刀”就是过烟瘾。

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引号表特殊含义。

C.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

大家恭喜!

真聪明!

恭喜恭喜!

”(省略号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D.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7.下列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其一犬/坐于前

C.康肃/笑而/遣之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绿”意义不相同。

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缩句为“太阳照”

C.“由于大家的精心准备,‘春之韵’文艺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是动词,“成功”是名词。

D.“跳跃、怦怦、难道、为何”词性分别是动词,拟声词,副词,介词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的作品,文章以小弗朗士的见闻感受为线索,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了爱国主题。

B.《卖油翁》作者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宋代还有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

C.《骆驼祥子》记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能自己养活自己,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让他从一个老实,坚忍,健壮的青年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木兰诗》出自于南北朝时期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它与《孔雀东南飞》并成为“乐府双璧”。

10.下列语句表述最得体的一项是()

A.营业员说:

“你太矮了,这些衣服不适合你。

B.小明向别人介绍说:

“李老师学识渊博,上课时旁征博引,信口开河,精彩极了。

C.小珂说:

“奶奶,我的小手绢你怎么还不给我洗干净!

D.郑勇不小心踩了方俊一脚,郑勇马上表示歉意,方俊说:

“没关系,你也不是有意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18分)

11.默写填空(8分,每空1分)

1).,明月来相照。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东市买骏马,,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5).“见字如面”,一封书信牵动多少人的情思。

张籍用“复恐匆匆说不尽,”来抒发乡愁,王湾用“乡书何处达?

”来寄托乡情,岑参用几句口信来慰藉亲人“,凭君传语报平安。

12.诗歌鉴赏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满”的表达效果。

(2分)

 

2).前人评价“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认为其中“折柳”是全诗关键,为什么?

(3分)

 

13.综合性学习(5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先民们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

自秦汉发明至今已经用了2000多年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体现。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1).请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的探究所得。

(字迹清晰,书写工整,简洁明了,不超过50字)(3分)

 

(2).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明清《节气歌弹词》,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

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写出弹词中漏掉的节气名称。

(1分)

附: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弹词(节选)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3).2007年务院批准,“二十四节气”之一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节气是(1分)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

“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

“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4.用简洁的话语概括选段内容。

(2分)

15.第①段划线句用到了什么描写?

在文中有何作用?

(3分)

 

16.根据上下文说说“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中加点的“强笑”的表达作用。

(2分)

 

17.怎样理解选文最后一句话?

(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18~21题(共12分)

木鱼馄饨

林清玄

①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木鱼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

②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

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

③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

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

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

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

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但雄长的声音。

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一种极好的佐证。

④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读到最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段,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

⑤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

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

摊车上挂着一盏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

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

⑥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

“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

”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

⑦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

⑧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

“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

”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

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下于他手中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