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1258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docx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复习资料及答案

《工勤技能岗位职业能力》辅导资料

第一章政治常识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单项选择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是否具有可知性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是否具有特殊性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B、主观性C、实践性D、能动性

3.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变化B、发展C、联系D、运动

4.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世界的总特征是。

A、运动和发展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C、处处都有矛盾D、时时都有矛盾

5.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是否发生了根本性质的变化B、旧事物是否灭亡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D、新事物是否产生

6.事物发展呈现的显著特征是。

A、简单重复B、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

C、直线上升D、循环往复

7.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能量守恒定律

8.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B、普遍性和特殊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有条件性和无条件性

9.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0.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

C、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D、人口因素

11.经济基础的核心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B、产品的分配方式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生产的组织形式

12.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制度B、法律思想C、国家政权D、道德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是。

A、谁是历史的创造者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先谁后

C、谁是真正的英雄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E、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问题

2.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C、社会劳动的产物D、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人类本有的机能

3.意识的能动作用或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对世界的反映具有创造性

C、能够作用于人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D、能够通过实践改造客观世界E、无所不能

4.事物之间联系的特征包括。

A、普遍性B、客观性C、复杂多样性D、无条件性E、偶然性

5.物质世界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

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D、能量守恒定律

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6.度是。

A、事物质和量的统一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C、事物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内部所具有的规定性

E、事物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E、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

8.“扬弃”就是。

A、否定中有肯定B、克服中有保留

C、全盘肯定D、全盘否定

E、事物的发展

9.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要。

A、在同一中把握对立B、把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起来

C、在对立中把握同一D、不能只见对立不见同一

E、不能只见同一不见对立

10.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有。

A、客观性B、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D、绝对性E、主观性

1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E、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

12.认识和实践之间全面的、辩证的关系是。

A、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实践对认识具有指导作用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E、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3.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A、由实践到认识B、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C、由认识到实践D、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E、理性认识再回到感性认识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二者相互联系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二者相互渗透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E、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因素,理性认识中也包含着感性因素

15.实现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要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

B、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

C、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D、要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E、要集思广益

16.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

A、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B、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C、认识的本质决定的

D、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

E、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17.社会存在是人们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

A、地理环境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人口因素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

1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的数量与质量

E、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19.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

A、劳动者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D、劳动时间E、劳动效率

20.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二者的关系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1.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二者的关系是。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D、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

E、上层建筑任何时候都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2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E、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23.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在。

A、是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B、是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C、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D、是社会历史进程的决定者

E、是人民群众幸福的保障者

2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A、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E、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

三、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

2.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括世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

4.从内容上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5.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

6.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的存在方式,二者不可分割。

()

7.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

9.正确的意识有能动作用,错误的意识没有。

()

10.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但质和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

12.事物运动变化的两种基本状态是渐变和突变。

()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

14.认识的本质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

15.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一定导致实践的挫折和失败。

()

16.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

1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

18.人类的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1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20.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21.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经济管理、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是生产力中的非实体性因素。

()

22.人们可以不顾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随意地变革或改革生产关系的性质。

()

2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劳动群众。

()

2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

第二节国家民主制度与外交政策

一、单选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三权分立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中国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D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

3.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工人阶级掌握国家领导权、成为领导力量

C我国第一部宪法的出现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总人数约为

A70多万B7000多万C5000多万D500多万

6.1985年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指的是

A东西问题B南北问题C东西南北问题D交流问题

二、多选

1.下列有关国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国体是国家性质

B国体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C国体是国家的阶级本质,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D国体涉及的是国家的内容,是国家权力的阶级归属

E拥有国家权力的阶级如何实现其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A立法B执法C行政D监督E人事任免

3.有关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之一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其它的党派是在野党

E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有关政治协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广泛的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政协委员有权对国家的法律进行修改

C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是一样的

D政协委员每届任期五年

E政协委员有权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意见、建议和批评

5.民主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的权力有

A行使同级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B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C根据本地的实际,对国家的相关的法律条例进行修改

D制订有效的自治条例

E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修改国家的宪法

6.宗教的特点是

A普遍性B先天性C特殊复杂性D长期性E群众性

三、判断

1.在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的权力。

()

2.在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和国家权力的统一。

()

3.知识分子是无党派人士的主体。

()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5.个2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他们是参政党。

()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自治村。

()

7.工人阶级最有远见性、最大公无私和最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必须是共产党员。

()

第三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

C社会主义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反对法西斯D民族解放运动

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革命C社会主义建设D第三世界兴起

4.“邓小平理论”概念的提出是

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

5.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

A邓小平理论的萌发B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C邓小平理论的成熟D邓小平理论进入发展期

6.用明晰的语言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9条的是

A党的十二大报告B党的十三大报告

C党的十四大报告D党的十五大报告

7.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

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

8.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9.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

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党的十四大

C1997年党的十五大D2002年党的十六大

10.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回答了的问题,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怎样建设社会

二、多选

1.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阶段的代表著作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E《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党的建设理论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具体表现在

A二战后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世界范围内保持着相对和平

B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力量长期竞争共处,在世界范围内不存在无产阶级直接革命的形势

C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从军事领域转向科技经济领域,而且竞争越来越激烈

D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已成为世界潮流

E维护世界和平、谋求经济发展已成为世界潮流

4.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E改革开放理论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

C作出了当今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

D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E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对邓小平理论作出明确、科学的体系化概括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党的十二大报告

C党的十四大报告D党的十五大报告E党的十六大报告

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是

A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B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C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D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E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8.我国已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具体表现在

A人口三大高峰在未来的30-40年将相继来临

B能源和自然资源在这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利用

C生态环境状况在中国的整体恶化趋势还在继续

D中国城市化的巨大压力

E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并且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根本问题

9.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的问题有

A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B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治理、后发展的路子,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C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

D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很高、后劲十足

E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

10.“五个统筹”的内容是

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是

A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B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D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E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12.当今时代的潮流是

A和平B发展C对抗D博弈E合作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B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D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E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概括为

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E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三、判断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

3.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的理论。

()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的党的建设理论。

()

6.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要能领会精神就可以了,不需要认真读书。

()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没有构成科学体系。

()

8.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10.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附录答案

第一节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D4.B5.C6.B7.C8.A9.C10.A

11.C12.C13.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D3.ABCD4.ABC5.ABC6.AB7.ACDE

8.AB9.ABCDE10.ABC11.ABCD12.ABD13.ABCD

14.ABCDE15.BC16.BD17.ABC18.ABC19.ABC20.ABCDE

21.ABCD22.ABC23.ABC24.A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第二节

一、单选

1.B2.D3.B4.C5.B6.A

二、多选

1.ACD2.ADE3.ABE4.ADE5.ABCD6.CDE

三、判断

1.×2.∨3.∨4.∨5.∨6.×7.∨8.×

第三节

一、单选

1.A2.B3.A4.C5.C6.C7.C8.B9.D10.A11.D

二、多选

1.AB2.ABE3.ABCE4.ABCD5.ABCDE6.CD7.CDE8.ABCDE9.ACE10.ABCDE11.ABC12.ABE13.ABCDE14.ABCDE

三、判断

1.∨2.×3.×4.∨5.×6.×7.×8.∨9.×10.∨

第二章法律常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规章

2、()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经济制度D、公有制

3、()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经济制度D、公有制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年。

A、3  B、4  C、5  D、6

5、()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6、()是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人民检察院D、人民法院

7、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由()选举产生。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总理

8、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等每届任期()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届。

A、5两B、5三C、3两D、4两

9、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以上的多数通过。

A、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B、全体代表的五分之一

C、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D、到会代表的过半数

10、民法规定,下列()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  

C、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D、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11、民法调整()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A、平等主体  B、行政机关与企业职工  

C、检察机关与企业职工  D、任意主体

12、民法规定,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