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115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14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 老子指归汉严遵.docx

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指归老子指归汉严遵

道德真經指歸

經名:

道德真經指歸。

又名《老子指歸》。

漢嚴遵(字均平)撰。

原本十三卷,缺前六卷。

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參校本:

一、成都怡蘭堂叢書本(簡稱怡蘭本);二、秘冊匯函本(簡稱秘冊本)。

補遺據王德有《老子指歸》點校本(中華書局一九九四年版)。

道德真經指歸

蜀郡嚴遵字均平撰谷神子註

昔者老子之作《道德經》也,原本形氣,以至神明。

性命所始,情意所萌,進退感應,呼吸屈伸,叅以天地,稽以陰陽,變化終始,人物所安,窮微極妙,以睹自然。

演要伸類,著經二篇,叙天之意,見地之心,將以為國,養物生民。

章有表裏,不得易位,章成體備,若本與根。

文辭相踐,不可上下,廣被道德,若龍與麟。

增一字即成疣贅,損一文即成瘢瘡。

自大陳小為之上,紀道論德謂之經。

始焉上德不德,化由於道而道不為之主,故授之以昔之得一。

昔之得一,動由反行,非有性莫之能聞,故授之以上士。

上士性高聰明,深遠獨聞,傲世輕物,唯道是荷,故授之以道生一。

道生一,至虛無名,稟受混冥,造化清濁,陶冶太和,故授之以天下至柔。

天下至柔,纖妙無形,貫堅穿遠,無所不勝,故授之以身有名貨。

身有名貨則強大,強大則禍生,故授之以大成。

大成若虛,空無名貨,萬物類通,故授之以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在於人君,人君無欲,萬物以存,故授之以不出戶。

不出戶以知萬民之性命,順受樂安,故授之以為學日益。

為學日益,文生事起,傷神害民,故授之以聖人無心。

聖人無心,合民之神,慎民性命,歸之素真,故授之以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動損精神,去無歸有,不得長存,故授之以道生之。

道生之以虛無,無所不存,寂泊不動,無所不然,故授之以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無為是宗,以通萬事,無所不明,故授之以使我有知。

使我有知,道修而行,恐失自然,禍及子孫,故授之以善建。

善建以德,與物相連,澤及後世,流末繁昌,故授之以含德之士。

含德之士,體道履神,比於赤子,若無見聞,故授之以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陰陽玄化,內以正身,身以及家,家以及人,故授之以政治國。

以正治國,無令而行,外方異俗,不制自賓,故授之以方而不割。

方而不割,萬物以全,無所不克,天道大光,故授之以治大國。

治大國者不可大作大為,大作大為,大亂大動則亡,故授之以大國。

大國形便,天下願之,靜下見歸,躁上多兵,故授之以道物。

道物之鑿鑿,得之者通,寶之者存,保之者玄,故授之以為無為。

為無為則運變無形,不見所治而萬物滋生,故授之以其安易持。

未兆易謀,持以若愚,不見所事而百禍自亡,萬福自來,故授之以古之為道。

古之為道以愚萬民,絕端滅緒,冥塞知門,故授之以江海。

江海不知,虛靜處下,以至百谷,故授之以天下謂我大似不肖。

不肖之道獨合天心,興師動眾,無敵無勝,故授之以用兵。

用兵之理,因天應人,自本而起,不由我心,故授之以吾言易知。

吾言易知,無識無明,無言無務,使事自然,故授之以知不知。

知不知,去心去意,生而若死,存而若亡,廢我巧態,以逐禍患,故授之以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輕禁易入,身陷於司,大命絕天,故授之以勇於敢。

勇於敢動其賊心,殺生失理,法廢滅亡,故授之以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多欲不禁,適情順意,以至困窮,故授之以人之飢也。

人之飢也,重稅多賦,好徵營營,堅強躁實,以伐其生,故授之以人之生也。

人之生也,柔弱畏敬,和淳纖微,聰明日益,其死也堅強,故授之以天之道。

天之道損滿益空,養柔順弱,敗堅破剛,故授之以天下莫柔弱於水。

柔弱於水,以至堅強,安微樂小,危以為寧,故授之以小國。

小國之君,形虛勢弱,懸命於鄰,故授之以信者。

信者萬民之所助,而將相之所存,天地之所祐,而道德之所助也。

君平說二經目

莊子曰:

昔者老子之作也,變化所由,道德為母,效經列首,天地為象。

上經配天,下經配地。

陰道八,陽道九,以陰行陽,故七十有二。

首以陽行陰,故分為上下。

以五行八,故上經四十而更始;以四行八,故下經三十有二而終矣。

陽道奇,陰道偶,故上經先而下經後;陽道大,陰道小,故上經眾而下經寡;陽道左,陰道右,故上經覆來,下經反往。

反覆

相過,淪為一形,冥冥混沌,道為中主,重符列驗,以見端緒。

下經為門,上經為戶。

智者見其經效,則通乎天地之數、陰陽之紀、夫婦之配、父子之親、君臣之儀,萬物敷矣。

嚴君平者,蜀郡成都人也,姓莊氏,故稱莊子。

東漢章和之間,班固作《漢書》避明帝諱,更之為嚴,莊、嚴亦古今之通語。

君平生西漢中葉,王莽篡治,遂隱遁煬和,蓋上世之真人也。

道德真經指歸卷一至六(缺)

道德真經指歸卷之七

蜀郡嚴遵字君平撰谷神子註

上德不德章#1

上德不德其德玄也,是以有德德不還也。

下德不失德德可聞也,是以無德德反身也。

上德無為物自然也而無不為功歸天也,下德為之枉精神也,而有以為功歸人也。

上仁為之加恩愛也,而無以為禪聖賢也。

上義為之制有民也,而有以為傳子孫也。

上禮為之節事原也,而莫之應失人心也,則攘臂而仍之強和親也。

故失道而後德名始萌也,失德而後仁愛和形也,失仁而後義分職明也,失義而後禮玉帛行也。

禮者,忠信之薄實衰亡也,而亂之首巧偽門也。

前職者預設然也,道之華化未聞也,而愚之始惑亂根也。

是以大丈夫體道君也,處其厚含忠信也,不處其薄去禮云也,處其實動有因也,不處其華不前識也。

去彼取此求諸身也。

指歸:

天地所由,物類所以,道為之元,德為之始,神明為宗,太和為祖。

道有深微,德有厚薄,神有清濁,和有高下。

清者為天,濁者為地,陽者為男,陰者為女。

人物稟假,受有多少,性有精粗,命有長短,情有美惡,意有大小。

或為小人,或為君子,變化分離,剖判為數等,故有道人,有德人,有仁人,有義人,有禮人。

敢問彼人何行而名號殊謬,以至於斯,莊子曰:

虛無無為,開導萬物,謂之道人;清靜因應,無所不為,謂之德人;兼愛萬物,博施無窮,謂之仁人;理名正實,處事之義,謂之義人;謙退辭讓,敬以守和,謂之禮人。

凡此五人,皆樂長生,尊厚德,貴高名,各慎其情性,任其聰明,道其所長,歸其所安。

趨務舛馳,或否或然,變化殊方,建號萬差。

德有優劣,世有盛衰,風離俗異,民命不同,故或有溟涬玄寥而無名,或濛澒芒芒而稱皇,或汪然漭汎而稱帝,或廓然昭昭而稱王#2,或遠通參差而稱伯,此其可言者也。

然而伯非伯,而王非王,而帝非帝,而皇非皇,而有非有,而無非無。

千變萬化,不可為計,重累億萬,不可為名。

何以明之,夫易姓而王,封於太山,禪於梁父者,七十有二義。

其有形兆圻堮髣髴不可識者,不可稱言。

此其性命不同,功名不齊者耶,非也。

是故上德之君,體道而存,神與化倫,德動玄冥,天下王之,莫有見聞,德歸萬物,皆曰自然。

上德不德,與道同也。

下德之君,體德而行,神與化遊,德配皇天,天下王之,或見或聞,德流萬物,復反其君。

下德不失德,德德之也。

夫何故哉,上德之君,性受道之纖妙,命得一之精微,性命同於自然,情意體於神明,動作倫於太和,取舍合乎天心。

神無所思,志無所慮,聰明玄遠,寂泊空虛。

動若無形,靜若未生,功若天地,事如嬰兄,遺形藏志,與道相得,溟涬濛澒,天下莫知,潼溶方外,翱翔至遠。

陰陽為使,鬼神為謀,身與道變,上下無窮,進退推移,常與化俱。

故恬淡無為,而德盈于玄域;玄默寂寥,而化流於無極。

恩不可量,厚不可測,兼包大營,澤及萬國,知不足以倫其化,言不足以導其俗。

天下咮咮喁喁,皆蒙其化而被其和。

若此者元無,絕而不知為之者何誰也。

所謂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之君,性受道之正氣,命得一之下中,性命比於自然,情意幾於神明,動作近於太和,取舍體於至德。

託神於太虛,隱根於玄冥,動反柔弱,靜歸和平,載規履矩,鏡視太清,變化惚恍,因應無形,希夷茫昧,幾無號謚,方地隨天,與化為常,德盛澤流,洋溢萬方。

美德未形,天下童蒙,四海為一,蕩蕩玄默,與民俯仰,與物相望。

當此之時,大道未分,醇德未剖,六合之內,一人獨處。

其務損而不益,其事修而不作,所為者寡,所守者約,民敦厚而忠信,世和慎而寂泊。

水草為稸積,裘褐為盛服,巨木為廓廟,巖穴為室宅。

主如天地,民如草木,被道合德,恬淡無欲,陰陽和洽,萬物蕃殖,無有制令,

宇內賓伏,嘉禾朱草,勺藥而生,神龍鳳凰,與人相託,甘露降而不霽,祥風動而不息。

無義無仁,六合之內,和合天親;無節無祀,四海之內,親為兄弟。

親而不和,敬而不恭,天地人物,混沌玄通。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上仁之君,性醇粹而清明,皓白而博通。

心意虛靜,神氣和順,管領天地,無不包裹。

睹微得要,以有知無,養生處德,愛民如子。

昭物遭變,響應影隨,經天之分,明地之理,別人物之宜,開知故之門。

生事起福,以益萬民,錄內略外,導之以親,積思重厚,以招殊方。

法禁平和,號令寬柔,舉措得時,天下歡喜,雷霆不暴作,風雨不卒起,草木不枯瘁,人民不夭死。

跂行喙息,皆樂其生;蜎飛蝡動,盡得其所。

老弱羣遊,壯者耕桑,人有玄孫,黃髮兒齒,君如父母,民如嬰兒,德流四海,有而不取。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上義之君,性和平正,而達通情,察究利害,辯智聰明,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好舉大功,以建鴻號,樂為福始,惡為禍先。

秉權操變,以度時世;崇仁勵義,以臨萬民。

因天地之理,制萬物之宜,事親如奉神,履民如臨深。

兼聽萬國,折之以中,威而不暴,和而不淫,嚴而不酷,察而不刻,原始定終,立勢御民。

進退與時流,屈伸與化俱,事與務變,禮與俗化。

,號令叉信,制分別明。

網要而不疏,法正而不淫,萬事决於臣下,權勢獨斷於君。

廷正以慎道,顯善以發姦,作五刑,刻肌膚。

敬元貴始,常與名俱,因節而折,循理而割。

權起勢張,威震海內,去己因彼,便民不苛,纖芥之惡貶,秋豪之美舉。

內施王室,外及人物,承弊通變,存亡接絕,扶微起幼,仁德復發,有土傳嗣,子孫不絕。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之君,性和而情柔,心疏而志欲,舉事則陰陽,發號順四時,紀綱百變,網羅人心,尊寵君父,卑損臣子。

正上下,明差等,序長幼,別夫婦,合人倫,循交友。

歸奉條貫,事有差品,拘制者褒錄,不羈者削貶。

優游強梁,包裹風俗,導以中行,順心從欲,以和節之。

迫情禁性,防隄未萌,牽世繫俗,使不得淫。

絕人所不能以,強人所不能行,勞神傷性,事眾費煩,亂得以治,危得以寧。

知故通達,醇殼消亡,大道滅絕,仁德不興,天心不洽,四位失常,雷霆毀折,萬物夭傷。

父子有喪,而天下為之和,晝夜悽悽而世不為之化,鐘磬喤喤而俗不為之變,沈吟雅韻而風不為之移。

謙退辭讓,天下不信;守柔伏雌,天下不親。

懸爵設賞,賢人不下;攘臂執圭,君子不來。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

夫何故哉,辭豐貌美,而誠心不施故也。

是故帝王根本,道為元始。

道失而德次之,德失而仁次之,仁失而義次之,義失而禮次之,禮失而亂次之。

凡此五者,道之以一體,而世主之所長短也。

故所為非其所欲也,所求非其所得也,不務自然而務小薄。

夫禮之為事也,中外相違,華盛而實毀,末降而本衰。

禮薄於忠,權輕於威,信不及義,德不逮仁,為治之末,為亂之元,詐偽所起,忿爭所因。

故制禮作樂,改正易服,進退威儀,動有常節,先識來事,以明得失。

此道之華而德之末,一時之法,一隅之術也,非所以當無窮之世,通異方之俗者也。

是故禍亂之所由生,愚惑之所由作也。

所謂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何以明之,莊子曰:

夫天地之應因於事,事應於變。

變無常時,是以事不可預設,而變不可先圖,猶痛不可先摩,而痒不可先折,五味不可以升斗和,琴瑟不可以尺寸調也。

夫禮制一時,時移則禮別。

今以一時之禮,制無窮之俗,猶膠柱刻舟,調琴執尺,故不可經遠也。

故至微之微,微不可言;而至妙之妙,妙不可傳。

忠信之至,非禮之所能飾;而時和先後,非數之所能存也。

故聰明博達,智慮四起,睹陰之綱,得陽之紀,明鬼神之道,通萬物之理。

仰則見天之裹,俯則見地之裹,教民不休,事至不止,以此致平,非所聞也。

言有為之知非致太平之術也。

比夫萬物之託君也,猶神明之居身而井水之在庭也。

水不可以有為清也,神不可以思慮寧也。

夫天地之間,萬物並興,不可以有事平也,是以大丈夫之為化也,體道抱德,太虛通洞,成而若缺,有而若亡,其靜無體,動而無聲,忠信敦殼,不知為首,玄默暗昧,朴素為先。

居實處厚。

損心棄意,不見威儀,無務無為,若龍若蛇。

違禮廢義,歸於無事;因時應變,不預設然。

秉微統要,與時推移;取合屈伸,與變俱存。

禍亂患咎,求之於己;百祥萬福,無情於人。

去彼取此。

得一章

昔之得一者資以生也,天得一以清健利正也,地得一以寧順直方也,神得一以靈變化通也,谷得一以盈含洋洋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化和平也。

其致之所以停也,天無以清無陰陽也,將恐裂不得清也,地無以寧無剛柔也將恐發不得寧也,神無以靈無弛張也將恐歇不得靈也,谷無以盈無滿空也將恐竭不得盈也,侯王無以為正憍恡盈也而貴高無為民也將恐蹷宗廟傾也。

故貴以賤為本辱生榮也,高以下為基由卑成也。

侯王自謂戒其情也孤寡不穀卑微名也,唯斯以賤為本與體以藏也,非耶事非一也,故造輿於無輿與物亡也,不欲碌碌如玉寡以藏也,落落如石眾且章也。

經反者道之動變化方也,弱者道之用和為常也。

天地之物謂有形也生於有因和萌也,有生於無始空冥也。

指歸:

一者,道之子,神明之母,太和之宗,天地之祖。

於神為無,於道為有,於神為大,於道為小。

故其為物也,虛而實,無而有,圓而不規,方而不矩,繩繩忽忽,無端無緒,不浮不沈,不行不止,為於不為,施於不與,合囊變化,負包分理。

無無之無,始始之始,無外無內,混混沌沌,芒芒汎汎,可左可右。

虛無為常,清靜為主,通達萬天,流行億野,萬物以然,無有形兆。

寶然獨存,玄妙獨處,周密無間,平易不改,混冥皓天,無所不有。

陶冶神明,不與之同;造化天地,不與之處。

稟而不損,收而不聚,不曲不直,不先不後,高大無極,深微不測。

上下不可隱議,旁流不可揆度,潢爾舒與,皓然銲生。

銲生而不與之變化,變化而不與之俱生。

不生也而物自生,不為也而物自成。

天地之外,毫釐之內,稟氣不同,殊形異類,皆得一之一以生,盡得一之化以成。

故一者,萬物之所導,而變化之至要也;萬方之準繩,而百變之權量也。

一,其名也;德,其號也;無有,其舍也;無為,其事也;無形,其度也;反,其大數也;和,其歸也;弱,其用也。

故能知一,千變不窮,萬輪不失;不能知一,時凶時吉,持國者亡,守身者沒。

是故昔之得一者,天之性得一之清,而天之所為非清也。

無心無意,無為無事,以順其性;玄玄默默,無容無式,以保其命。

是以陰陽自起,變化自正,故能剛徤運動,以致其高,清明大通,皓白和正,純粹真茂,不與物糅,礭然大易,乾乾光耀,萬物資始,雲蒸雨施,品物流形,元首性命,玄玄蒼蒼,無不盡覆。

天得一以清。

地之性得一之寧,而地所為非寧也。

無知無識,無為無事,以順其性;無度無數,無憂無利,以保其命。

是以山川自起,剛柔自正,故能信順柔弱,直方和正,廣大無疆,深厚清靜,萬物資生,無不成載。

地得一以寧。

神之性得一之靈,而神之所為非靈也。

不思不慮,無為無事,以順其性;無計無謀,無響無首,以保其命。

是以消息自起,存亡自正,故老能復壯,死能復生,困能復達,廢能復榮,變化不極,反覆不窮,物類託之,不失其中。

神得一以靈。

谷之性得一以盈,而谷之所為非盈也。

不欲不求,無為無事,以順其性;不仁不義,不與不施,以保其命。

是以實虛自起,盛衰自正,故能蒸山流澤,以為通德,涓涓不息,綿綿不絕,皓皓洋洋,脩遠無極,以盈江海,深大不測。

谷得一以盈。

侯王之性得一之正,而侯王之所為非正也。

去心去志,無為無事,以順其性;去聰去明,虛無自應,以保其命。

是以和平自起,萬物自正,故能體道合德,與天同則,抱神履和,包裹萬物,聲飛化物,盈溢六合,德導天地,明照日月,制世御俗,宇內為一。

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凡此五者,得一行之,興而不廢,成而不缺,流而不絕,光而不滅。

夫何故哉,性命自然,動而由一也。

是故使天有為,動不順一,為高得卑,為清得裂,陰陽謬戾,綱弛紀絕,和氣隔塞,三光消滅,雷霆妄作,萬物皆失。

天無以清將恐裂。

使地有為,動不順一,為直得枉,為寧得發,山川崩絕,剛柔卷折,氣化不通,五行毀缺,百穀枯槁,羣生疾疫。

地無以寧將恐發。

使神有為,動不順一,為達得困,為靈得歇,變化失序,締滯消竭,盛衰者亡,弛張者歿。

神無以靈將恐歇。

使谷有為,動不順一,為有得亡,為盈得竭,虛實反覆,流澤不入。

谷無以盈將恐竭。

侯王有為,動不順一,為貴得賤,為正得蹶,亂擾迷惑,事由己出,百官失中,喪其名實,萬民不歸,天地是絕。

王侯無以貴將恐蹶。

凡此五者,性命、淳美,變化窮極,進退屈伸,不離法式,得一而存,失一而沒。

況乎非聖人而王萬民,廢法式而任其心者哉。

夫矜法式而行事,尚不免於咎患,況廢法而任心,故不日而亡。

是故天人之道,物類化變,

為寡者眾,為賤者貴,為高者卑,為成者敗,益之者損,利之者害,處其反者得其覆,為所求者失所歌。

所謂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賢君聖主,勢在民上,爵尊天下,澤連萬物,德懷四海。

道之所祐,天地所助,萬物所歸,鬼神所與,厲身起節,自謂孤寡。

是謂侯王自謂孤寡不穀。

處卑守微,躬涉勞苦,損心挫志,務設民下。

不為貴,故擅民之命;不為高,故常在民,上;不欲也,故無所不有;不為也,故無所不宰;萬物紛紜,身無所與,故能為之本。

非獨王道,萬事然矣。

夫工之造輿也,為圓為方,為短為長,為曲為直,為縱為橫,終身揳揳,卒不為輿,故能成輿而令可行也。

所謂數輿無輿而成其輿。

夫玉之為物也,微以寡;而石之為物也,巨以眾。

眾故賤,寡故貴。

玉之與石,俱生一類,寡之與眾,或求或棄。

故貴賤在於多少,成敗在於為否。

故不欲碌碌如玉,亦不欲落落如石。

是以聖人為之以反,守之以和,與時俯仰,因物變化。

不為石,不為玉,常在玉石之間;不多不少,不貴不賤,一為綱紀,道為楨幹。

故能專制天下而威不可勝,全活萬物而德不可量,貴而無憂,賤而無患,高而無殆,卑而愈安,審於反覆,歸於玄默,明於有無,反於太初。

無以身為,故神明不釋;無以天下為,故天下與之俱。

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夫何故哉,因道而動,循一而行,道之至數,一之大方,變化由反,和纖為常,起然於否,為存於亡。

天地生於太和,太和生於虛冥。

虛冥至無也,太和始之而生。

太和有之萌也,天地資之而始,所謂天地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上士聞道章

上士聞道謂玄善也,勤而行之性與近也;中士聞道狐疑淺也,若存若亡性與遠也;下士聞道習不善也,大笑之性與反也,不笑不足以為道道符表也。

故建言有之陳自然也:

明道若昧動綿綿也,進道若退反其先也,夷道若顏治其根也,上德若谷施與玄也,大白若辱似不賢也,盛德若不足無形容也,建德若偷損民福也,質真若渝如淺薄也,大方無隅無曲直也,大器晚成不明白也,大音希聲微言發也,大象無形無所設也,道隱無名號謚絕也。

夫唯道,善貸且成應萬物也。

指歸:

道德天地,各有所章,物有高下,氣有短長。

各樂其所樂,患其所患,見其所見,聞其所聞,取舍殊繆#3,畏喜殊方。

故鶉鷃高飛,終日馳騖,而志在乎蒿苗;鴻鵲高舉,逕歷東西,通千達萬,而志在乎陂池;鸞鳳翱翔萬仞之上,優游太清之中,而常以為卑。

延頸舒翼,浚蒼雲,薄日月,高翔遠逝,曠時不食,往來九州,棲息八極,乃得其宜。

三者殊便,皆以為娱。

故無窮之原,萬尋之泉,神龍之所歸,小魚之所去;高山大丘,深林巨壑,茂木暢枝,鴻鳥虎豹之所喜,而雞狗之所惡。

悲夫三代之遺風,褐儒墨之流文,誦《詩》《書》,修禮節,歌雅頌,彈琴瑟,崇仁義,祖潔白,追觀往古,通明術數,變是定非,已經得失,身寧名榮,鄉人傳業,中士之所道,上士之所廢也。

閑居幽思,強識萬物,設偽飾非,虛言名實,趨翔進退,升降跪集,治閨門之禮,偶時俗之際,傾側偃仰,務合當世,阿富順貴,下眾耳目,獲尊蒙寵,流俗是則,此下士之所履,而中士之所棄。

故規矩不相害,殊性孰相安;賢聖不為匹,愚智不為羣。

大人樂恬淡,小人欣於戚戚堂堂之業,而不喻於眾庶棲棲之事,不悅於大丈夫。

鳥獸並興,各有所趣;羣士經世,各有所歸。

是以捐聰明,棄智慮,反歸真朴,遊於太素,輕物傲世,卓爾不污,喜怒不嬰於心,利害不接於意,貴賤同域,存亡一度,動於不為,覽於玄妙,精神平靜,無所章載,抱德含和,帥然反化。

大聖之所尚,而上士之所務,中士之所眩爚,而下士之所大笑也。

是故中士所聞非至美也,下士所見非至善也。

中士所眩,下士所笑,乃美善之美善者也。

夫陳大言,舒至論,表自然,窮微妙,則中士眩而下士笑;浮言遊說,生息百變,起福興利,成功遂事,則中士論而下士覺。

彼非喜凶而惡吉,貴禍而賤福也,性與之遠,情與之反,若處黃泉聽視九天,遼遠絕滅,不能見聞而已矣。

夫下士非樂笑於大道,但道高難睹,若對牛鼓簧,所以笑也。

故聖人建言曰有之。

有之者,言道之難知,推柄自然之歸,以統萬方之指者。

能有之,非庸庸者之所能聞也。

既明非常之道,故非常人所及也。

夫何故哉,聖人之道,深微浩遠,魁魁忽忽,冥冥昭昭,虛無

寂泊,萬物以往,纖微高大,無有形象。

窮而極之則知不能存也,要而約之則口不能言也,推移離散則書不能傳也。

明道若昧。

何則進道若退,亡道若存,欲治天下,還反其身。

靜為虛戶,虛為道門,泊為神本,寂為和根,嗇為氣容,微為事工。

居無之後,在有之前,棄捐天下,先有其身,養神積和,以治其心。

心為身主,身為國心,天下應之,若性自然。

進道若退。

是故夷道若纇,使正玄起,除其法物,去其分理,從民之心,聽其所有,滅其文章,平其險阻。

折關破鍵,使姦自止;壞城散獄,使民自守;休卒偃兵,為天下市。

萬方往之,如川歸海。

夷道若纇。

德如漢谷,不施不與,不愛不利,不處不去,無為而恩流,不仁而澤厚,長育群生,為天下母。

盛德若谷。

大白青青,常如驚恐,無制而勢隆,無寄而權重。

德交造化,與天下為友,出白入黑,不為美好,逐功逃名,乃長昭昭。

大白若辱。

盛德之人,敦敦悾悾,若似不足,無形無容,簡情易性,化為童蒙,無為無事,若癡若聾,身體居一,神明千之。

變化不可見,喜欲不可聞,若閉若塞,獨與道存。

盛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無所不成。

塗民耳目,飾民神明。

絕民之欲,以益民性;滅民之樂,以延民命;損民服色,使民無營;塞民心意,使得安寧。

建德若偷。

質真若渝,為民玄則。

生之以道,養之以德,導之以精神,和之以法式,居以天地,照以日月,變以陰陽,食以水穀,制以無形,繫以無極。

天下喁喁,靡不賓服;宇內康寧,萬物蕃殖。

若非其功,而非其德,大而似小,醇而似薄。

質真若渝,渝,淺薄也。

大方不矩,無所不包,方於不方,直於不直,無圻無堮,無法無式。

不方不直,萬物自得;不直不方,天地自行。

,在為之陰,居否之陽,和為中主,分理自明,與天為一,與地為常。

大方無隅。

是故大器晚成,無所不有。

變於無形,化於無朕,動而無聲,為而無體。

威德不可見,功業不可視,禍息於冥冥,福生於窅窅,寂泊而然,是謂至巧。

萬物生之,莫知所以,勉勉而成,故能長久。

大器晚成。

是以大音希聲,告以不言。

言於不言,神明相傳,默然不動,天下大通。

無聲而萬物駭,無音而萬物唱,天地人物,無斯俱和,若響應聲。

大音希聲。

大象無形,大狀無容。

進而萬物存,退而萬物喪。

天地與之俯仰,陰陽與之屈伸,效之象之,若影隨形。

大象無形。

是知道盛無號,德豐無謚。

功高無量,而天下不以為大;德彌四海,而天下不以為貴。

光耀六合,還反芒昧。

道隱無名。

夫何故哉,道之為化也,始於無,終於末,存於不存,貸於不貸,動而萬物成,靜而天下遂也。

善貸且成。

道德真經指歸卷之七竟

#1章名無,據通行本補,下同。

#2或廓然昭昭:

『或』字原脫,據秘冊本補。

#3取舍殊繆:

『殊』原作『歿』,據秘冊本改。

道德真經指歸卷之八

蜀郡嚴遵字君平撰谷神子註

道生一章

道生一混窅冥也,一生二謂神明也,二生三和濁清也,三生萬物天人形也。

萬物負陰而抱陽嚮柔生也,冲氣以為和合弱成也。

人之所惡謂不样也,唯孤寡不穀卑微名也,而王公以名稱禮以生也。

損之而益損生盈也,益之而損益生亡也。

人之所教卑微弱也,亦我教之聖知我也。

強梁者有勢力也,不得其死為命賤也。

吾將以為教父凶禍極也。

指歸:

有虛之虛者,開導稟受,虛之虛者,道也。

無然然者,而然不能然也。

道能然成於萬物,而萬物不能然成於道。

則道是物之所然之元,故云然然者而然不能然也。

有虛者,陶冶變化,始生生者,而生不能生也。

虛者謂一也。

一能為生生之始,而非有形之生不能生於一,故云始生生者而生不能生也。

有無之無者,而神明不能改,造存存者,而存不能存也。

無之無者謂二也。

二從一生,雖有夫形,故能造存存而非存所能造也。

有無者,纖微玄妙,動成成者,而成不能成也。

無者謂三也。

三從二生,亦有夫形,俱根於一,受命於神,兆成萬物,而萬物不能成之,故云動成者而成不能成也。

故虛之虛者生虛虛者,無之無者生無無者,無者生有形者。

故諸有形之徒,皆屬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