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1143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秦汉时期的反腐败

秦朝对官吏的约束是很严的,制定的反腐败专项法律法规包括《为吏之道》等,突出规定了对官吏经管物资财产的法律监督,以杜绝贪污。

若挪用公款,则以盗窃论罪。

如“通一钱者,则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

《秦简·法律答问》中还规定:

令曰勿为而为之,是谓“犯令”;令曰为之,弗为,是谓“废令”。

即法律不允许做却做了或法律要求做而不做的,均属违法犯罪行为,该受惩罚。

这成了后代历朝的反腐立法的榜样。

秦朝的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

行政机构的首长是丞相,军事机构的首长是太尉,监察机构的首长是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制约其他两公的有力工具,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百官畏之,监察官员被称为“风霜之吏”。

监察机构的一般官员为御史,一部分在朝廷内负责日常的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实施对地方的监察,因而又称监御史、监察史。

常驻地方的监御史地位也相当高,他们常与郡守、郡尉一起,并称“守、尉、监”。

为了防止任用官吏上的徇私舞弊行为,秦朝还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被推荐和任命的官吏犯罪,推荐和任命者须连坐,也即“保任连坐”罪。

这一做法,历代封建王朝均有沿用。

汉代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逐渐形成了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希望通过强化官吏的考核来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

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

西汉武帝颁布的《刺史六条问事》正式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

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官员回避制度,就是初创于汉代。

当时实行“三互法”,其内容规定:

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有血缘关系或婚姻亲属关系的人,不得在同一部门或地区为官。

后历代沿用并不断发展。

同时,职务连坐始于商鞅变法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归纳为“见知故纵之法”,即对国家官吏实行连坐,上对下、下对上均承担连坐责任,实行责任追究。

如果对自己的上级或下级官吏的违法乱政行为知而不举则坐以同罪。

汉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汉武帝时,把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部,每部各监若干郡国,中央设13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部的监察事务,很好地发挥了监察御史的作用,强化了监察工作。

我国最早的举报箱,是西汉赵广汉发明的。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颍川太守,令手下人制成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受吏民投书”。

其后,这一制度得到了推广运用。

(选自《历数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有删改)

1.下列关于秦朝反腐败措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朝对官吏的约束很严格,专门制定了反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尤其重视对官员贪腐行为的处罚,到了十分苛刻严厉的地步。

B.秦朝建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监察体系。

常驻地方郡一级政府的御史又称监御史或监察史,地位仅次于郡守、郡尉。

C.秦朝将监察部门设为国家三大政权机关之一,并将掌管监察机构的御史大夫的地位与掌管行政的丞相、掌管军事的太尉并列,显示了对监察工作的高度重视。

D.秦朝的“保任连坐”规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即官员犯罪,其保举者或任用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罪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以《上计律》、《考功课吏法》为核心的考绩制度,体现了汉代统治阶层希望通过强化官吏考核来达到促进官员守法、建设清正廉洁务实的官吏队伍的目的。

B.汉代对受贿这种枉法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除了犯罪官员要“弃市”,还要取消其子孙三代的为官资格。

C.汉武帝完善了汉代监察制度,他对全国进行分部监察,颁布了《刺史六条问事》,并建立了举报箱制度。

D.“三互法”是汉代官员回避制度。

“三互法”从地域、婚姻、血缘等关系上,规定了官员任职时应当回避的因素,以防患未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曾被李克强总理怒批的一些官员“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不作为行为,在秦朝属于犯罪行为,是会受到惩罚的。

B.秦朝的监察官员被百官称为“风霜之吏”,可见他们对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确实起到了震慑作用。

C.秦汉时期的许多反腐败措施具有开创性,既对当时的反腐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后世的反腐败提供了借鉴。

D.秦朝的“保任连坐”与汉朝的“见知故纵之法”在立法目的上是有区别的,前者是为了防止官员任用上的腐败行为,后者是为了避免上下级官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父亲专制而保守,在萧红初中毕业以前,就为她订了婚,毕业后不再让她上学。

这样,她的接受教育及自由婚姻的权利过早地被剥夺了。

周遭房客的女人、农妇,和她们的女儿,以不断重复着的险恶的命运呈示给她。

她感到恐怖。

出于叛逆和反抗,萧红离家出走,流浪生活。

这使她由一个地主的女儿沦落为流浪者、穷人,进而成了她命运的全部,包括文学的命运。

萧红的文化身份自然生成了两个视角:

一个是女性,一个是穷人。

从写作第一个小说《王阿嫂的死》开始,萧红就把她的文学,献给了“永远被人间遗弃的人们”,其实也就是穷人和妇女这两部分人。

众多穷苦女性的受难与惨死,在萧红笔下,更多的是来自她们的丈夫、婆婆、尊长,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侮辱和迫害,来自文化压迫。

但是,萧红并不作抽象的描述,而是把不幸和死亡连结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

每一个眼都透出人类的愚昧。

萧红说过,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

萧红在尝试创作时,曾经接受过左翼政治的影响,但在一生的写作过程中,基本上弃除了意识形态的规训,而坚持个人的自由写作。

在她那里,穷人与女性的双重视角,充满着人本主义色彩,与当时建基于阶级斗争理论的中国左翼文学是很不同的。

萧红与文学史上以表现乡土著名的右派作家,如废名、沈从文等人也有根本的不同。

废名笔下的中国农村不曾出现压迫、苦难与挣扎,他写的是现代的“世外桃源”,恬淡、空灵,周作人称之为“梦想的幻景的写相”。

沈从文在一些作品中虽然也写及农村的苦痛,但是,他和废名同样喜欢制作牧歌情调,说到底,它源自东方的一种文人情结。

萧红没有这种文人气,她直接介入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没有距离,没有创作家的所谓“美学观照”,她把自己也烧在那里面。

即便是女作家,在写作中也未必一定用女性视角观察和处理生活。

比如张爱玲,在她叙述的时候,她是冷静地旁观着的,使用的是“第三只眼”。

五四时的涂女士、卢隐,都是持女性视角的,但也跟许多知识分子作家一样,缺少穷人的视角。

像萧红这样兼具了穷人与女性视角的“复眼”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恐怕是惟一的。

英国作家,女性主义者伍尔芙说:

“女性的风格是自由的风格。

”拿这句话来概括萧红的写作,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萧红的自由的风格,表现在她对社会和人生悲剧的诗性书写上。

同时,她将小说散文化,逶迤叙来,无边地伸展,只需忠实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通过自由联想连缀起来,而无需依赖虚构的想象。

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文学生机勃发。

鲁迅曾经为《生死场》作序,赞赏作者的描写细致、明丽和新鲜。

胡风写了读后记,称作“不是以精细见长的史诗”。

他认为作者把一种女性的纤细感觉与非女性的雄迈的胸境相结合,在女性作家中是独创的。

萧红同聂绀弩谈文学时,曾经这样说过: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写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她不承认小说有所谓“范式”或者“顶峰”,不同意对她的小说的散文化写法的批评意见,她坚持自己。

五四之后的一代作家中,萧红因袭的负担最小,她的文学资源主要来自新文学传统,这个传统刚刚形成,说不上深厚,但因此也就最少腐朽和保守的东西;它是现代的,开放的,尊重个性与自由的,这就给她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创造空间,带上更多的个人天才的特点。

(摘编自林贤治《回首看萧红》)

相关链接:

①她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事模式,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并以独特的超常规语言、自传式叙事方法、散文化结构及诗化风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文体风格,促进了现代小说观念的更新。

(徐晓红《论萧红的小说创作》)

②《生死场》是描写东北人民愚昧麻木的,是描写东北大地苦难生活的,是描写整个民族痛苦遭遇的,但更是描写东北人民对自身的拷问的,更是描写东北大地对“生”的追求的,更是描写整个民族对“自强”的渴望的。

……阅读萧红的作品能够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这些对于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如何不断奋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今天我们再读萧红的意义所在。

(刘勇《今天为什么再读萧红》)

4.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萧红写作“自由的风格”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生死场》是表现民族苦难的,阅读这样的作品会激发、增强人们的忧患意识。

B.萧红的小说有别于传统的叙事模式,是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边缘文体。

C.萧红的小说大多源于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使得她的小说具有自传小说的特点。

D.萧红认为小说没有一定的范式,认为作家是各式各样的,作品也是各式各样的。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萧红认为“文学就是跟人类的愚昧作斗争”,所以她的小说以塑造愚昧的人物形象为主,并予以批判,以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B.萧红的作品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除了超前的文体风格外,主要还在于她作品中所描写的苦难和“自强”的渴望,会促使今天的人们奋进。

C.萧红和许多女作家一样,并不以女性视角观察生活并进行创作,因为她们想要尽可能冷静客观地叙述,以避免过多融入自己的私人感情。

D.萧红的文学创作受到当时多种思想的影响,尤其深受左翼政治思想的影响,使她的写作更多地关注底层的穷苦人民。

E.萧红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自然是因为她左翼作家、女作家的身份,但更是因为她超越了这些身份,最终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的风格魅力。

6.为什么说萧红是“独一无二的贫民作家”?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回娘家

秋子红

秋葵是杨家屯最漂亮的媳妇,娘家远在大山深处。

由于缺水,娘家一带漫山遍野光秃秃的,农作物只长山芋和荞麦。

这一年遇上天旱,山芋秧子一棵棵萎了,荞麦下不了种,家里实在揭不开锅,爹便托人带着秋葵走出数百里的大山,来到杨家屯,于是,秋葵便成了比自己大十岁的杨木根的媳妇。

木根知道秋葵心里最怕人碰到痛处,暗想,一定要善待秋葵,不能让她伤心难过。

但木根也与其他男人一样,火气一上来,轻了咆哮如雷,甚或抬手就是一把掌,“啪”的一声掴在秋葵脸上。

秋葵转过身,躲着人,用手捂了脸,只让泪水从指缝间悄悄流出。

这事儿若摊在村里别的媳妇身上,肯定要嚎、要闹,等嚎够了闹够了,肯定会卷起包袱回娘家。

然后,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六个婶子九个伯母肯定要找上门来理论,最终,等男人上门赔够了礼道够了歉,媳妇才在娘家兄弟们的护送下,大摇大摆走进家门。

秋葵娘家远,受了委屈,泪只流在自己心里。

流完了,照样像往常一样喂猪、烧饭、拉土、锄麦,悉心伺候木根、孩子和公婆。

转眼间,子小根已经4岁。

春节过后,小根在街上玩,看到邻居家的叔叔用自行车驮了媳妇和娃儿去外公家。

小根看得心热,急忙跑回家,扯着秋葵衣角,说要去外公家。

秋葵刚才还笑着的那张脸顿时不自然起来,嘴唇哆嗦着说:

“乖儿子,外公家远,明年咱们有钱了,就去外公家。

”小根哪里肯听这一套,跺着脚又哭又闹,木根大喝一声,小根“哇”的一声哭了,秋葵急忙将小根搂在怀里,也哭了。

这时,木根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横竖不是个味儿。

后来,小根渐渐懂事了,便再也不提要去外公家的事了。

再后来,家里的光景一天天好了起来,秋葵便常常念叨要回娘家。

这一年,秋葵攒够了车票钱,正要商议着回趟娘家,不料公爹殁了。

等埋葬了公爹,木根欠下一屁股债,秋葵便将车票钱给了木根。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从县城火车站买了车票。

夜里,小根肚子疼。

秋葵与木根连夜将小根送到县医院。

医生一检查,说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

第二天,秋葵便让木根将车票拿到火车站退了。

又一年春天,木根刚要去县城买火车票,就接到村长的通知,说村里引来了农田水利建设扶贫项目,供水管道途经木根的承包田,需要木根亲自规划承包田灌溉工程的实施方案。

木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蹦一跳地去了承包田。

玉米吐缨时,秋葵对木根说:

“今年粮食丰收在望,我们很快就有钱了,等收完秋,我们带上小根回趟娘家吧。

爹有气管炎,娘有腰疼病,这几年也不知好了没;弟弟现在该娶媳妇了,也不知娶下媳妇没;妹子最小,不知现在还上不上学……”

木根抢白道:

“小根不上学了?

像你一样当文盲啊?

秋葵脸一红,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

秋葵终于要回娘家了。

这一天,秋葵和木根去了趟县城,除了买了新衣新鞋外,还给娘家的父母弟妹买回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天刚蒙蒙亮,秋葵便烙好干粮,做熟饭菜,叫醒木根。

吃罢早饭,便出了村子。

秋葵背着行李,走在前头。

高挑的身子一摆一摆,走得很急。

走得木根出了一身热汗。

上了火车,木根在行李架上放好行李,便拣靠窗的座位和秋葵面对面坐了下来。

车窗外,阳光照着明媚的田野,好看极了,那些树呀房子呀电线杆呀飞似的向后退着……

出了火车站,换了一程大巴车,秋葵和木根走在一条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秋葵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

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送给木根。

木根第一次感觉,平日里温温顺顺沉默不语的秋葵,其实挺爱说话的。

翻过了数座山梁,远处,有几户人家稀稀落落卧在山野里。

秋葵顿时觉得这里的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也似乎更加温馨了。

秋葵兴奋地指着前方,对木根说:

“前面那个村子里,大梧桐树下,就是俺家。

说话时,一汪眼泪蓦然间从秋葵黑亮的眼睛中涌了出来,她不停地用袖角擦着。

擦着擦着,双腿一软,跪在山梁上,放声哭了起来。

木根背着行李,在秋葵身后,呆呆地站着。

远方,夕阳里,一棵硕大的梧桐树隐约可见,树旁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里,一缕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

如秋葵被丈夫掴脸与村里别的媳妇遇此情况对比,突出了杨家屯一带的风俗习惯和该村媳妇的家庭地位。

B.秋葵在山间绕来绕去的土路上一会儿掐一朵路边的野花,一会儿放下行李跳上土坡摘一把野枣给木根,作者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表现了回娘家时的兴奋心情。

C.小说关于秋葵第三次回娘家而未能如愿的描写,把秋葵家庭的变化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展现,既丰富了秋葵的形象,又给人以真实感。

D.秋葵发现娘家所在的偏远深山天比以前蓝了,山也开始绿了起来,空气似乎更加温馨了,从正面表现了娘家人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善。

E.篇末描写娘家“炊烟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纯朴那么亲切地向着满天的彩霞袅袅腾腾地飘着”,表现出秋葵看见娘家后感到满目的熟悉与亲切。

8.小说中的秋葵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是怎样叙述“回娘家”的故事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

性通绰,举止不烦。

累迁京兆仓曹参军。

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

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

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

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

“疾风知劲草,果可信。

”拜河东租庸、盐铁使。

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①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

帝复问,曰:

“臣有所思。

”帝曰:

“何邪?

”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孟子曰:

‘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

’故未敢即对。

”帝曰:

“微公言,朕不闻此。

”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

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

时大行将葳陵事②,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

或曰:

“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

”谞笑曰:

“非君所知。

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

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

谞上疏曰:

“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

”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

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

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

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酷(què gū):

制酒业。

②大行将蒇陵事:

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B.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C.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D.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一指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二指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以经义取者为“明经”。

B.视事,视察、巡视政事。

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

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

“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D.行在,也称“行在所”。

第一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

第二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

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

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平定叛贼后朝廷授予他官职。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深得皇帝信任。

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不表示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裴谞做事机警变通,智保郭子仪。

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

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对上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使皇帝安心;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反对集中办案,建议取消击登闻鼓。

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徒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

(5分)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此诗在构思上,是以侧面的方式来表现主题的。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B.诗歌开头两句是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

C.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

D.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后人常用此代指边塞地区。

E.七、八两句以深刻的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中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15.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虽居闹市,却没有感到车马喧嚣的原因是“”。

(3)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以“,”两句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韩国《京乡新闻》3月2日的头条新闻标题便是,“乐天为‘萨德’入韩供地后在华遭抵制”。

同一天,韩联社以“中国或加大反制‘萨德’力度,乐天首当其冲”为题进行报道。

②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再次想起8年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紧要关头,二十国集团临危授命,同舟共济,把世界经济拉回到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③面对当前微信圈信息传播混乱和失实的现状,我们不得不说一些信息发布者推波助澜见风是雨的炒作力可谓登峰造极。

④几年前,“蹭网”被视为盗窃行为,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星级宾馆到私家菜馆,甚至一个小小的便利店或小吃店,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⑤最近,全国食品卫生问题频频发生,毒黄瓜、皮革奶等事件层出不穷,其影响和后果耸人听闻,很多国人感慨:

还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放心食用的食物呢?

⑥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A.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的每个细节都关乎公共安全,而作为地铁项目必不可少的电缆,其合格与否自然是公众关心的问题。

B.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县和安新县。

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C.截至3月14日,北京二手房均价首次突破6万元大关,达到60382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43.5%。

根据安居客房价数据显示,xx走出低迷期后,北京房价连续3年走高。

D.4月8日起北京正式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

这次改革将主要围绕取消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等方面为中心展开。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华民族有着很强的“寻根意识”。

中国人 ① 走到哪里, ② 不忘记寻找自己的“根”。

特别是汉族,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同姓同宗是一种很强的联系纽带。

由于个人 ③ 家族的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