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766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docx

森林培育课程复习提纲答案

《森林培育学》课程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森林培育:

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它是森林经营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立地条件:

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包括气候、土壤、生物等环境。

发芽率:

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种源:

指取得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种子安全含水量:

维持种子生命力所必须的最低含水率。

林分密度:

是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森林主伐:

是对成熟林分或林分中部分成熟的林木进行采伐的过程。

适地适树:

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造林密度:

是指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株数或播种点数。

纯林:

把由一种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

混交林:

把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林分称为混交林。

生理成熟(physiologicalmaturity):

当种子内部贮藏的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具有发芽能力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morphologicalmaturity):

当种子具有发芽能力,且果实、种子显示出成熟特征时,称为形态成熟。

生产上多以形态成熟做为确定采种期的标志。

生理后熟:

还有少数树种,如银杏的种实,虽然在形态上已呈现出成熟的特征,但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只有采收后经过层积处理,种胚才逐渐伸长至正常的大小而具有发芽能力,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后熟。

防护林(protectiveforest):

以发挥森林的防风固沙、护农护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防护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用材林(timberforest):

以生产木材为目的的森林。

经济林(economicforest):

以生产除木材之外的其他林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薪炭林(fuelforest):

以生产木材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特种用途林(specialutilizationforest):

以国防、科学实验、生产繁殖材料、风景游憩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工程造林:

就是把植树造林纳入国家的基本建设计划,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的造林技术,按照国家的基本建设进行。

母树林:

母树林是在优良天然林或确知种源的优良人工林的基础上,按照母树林营建标准,经过留优去劣的疏伐,为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林木种子而营建的采种林分。

种子园:

种子园是指用优良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采穗圃:

采穗圃是以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枝条、接穗和根段的良种基地。

有初级采穗圃和高级采穗圃之分。

千粒重:

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以克表示。

发芽势:

在发芽过程中发芽种子数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种子粒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它表示种子发芽的迅速和整齐程度。

营养繁殖育苗:

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苗木的一种方法。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是把林木种子播种到苗圃土壤中,通过育苗技术措施为种子提供有利于发芽、生长的条件,培育成苗木的方法,即有性繁殖的办法。

容器育苗:

用不同容器和营养基质培育苗木的方法。

立地指数:

某一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森林生产力:

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生物量。

森林更新:

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在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森林立地类型:

是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中的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就是把立地条件相近,具有相同生产力而不相连的地段组合起来,划为一类,按类型选用造林树种,设计营林措施。

林种:

由于对不同森林主导功能的培育目的不同,可以把森林分为若干林种。

苗圃:

培育造林绿化的树木幼苗为目的的园地

二、简答题

1.请用10个左右关键词总结《森林培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并简述其内涵。

分别是适地适树、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林分密度、树种组成、林地抚育、森林抚育、森林主伐和森林更新。

2.简述适地适树的概念及其途径。

适地适树是使培育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或达到培育目标。

适地适树途径:

第一是选择,包括选树适地与选地适树;第二是改树适地,即在地和树之间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其能适应造林地条件;第三是改地适树,即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生长环境,使其适合于原来不适应的树种生长。

3.简述防护林中水源保护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农田防护林(抗风、生长迅速、根系、稳定、价值)

水源涵养林(低耗水、无毒等)

防风固沙林(耐旱、抗风沙埋、耐瘠薄)

水土保持林(适应性、生长、根系、树冠)

4.简述林分密度的作用。

(1)初始密度在郁闭成林中的作用

郁闭:

林分中林木树冠彼此互相衔接的状态。

林冠的郁闭状态可分两种:

水平郁闭和垂直郁闭。

较大密度可促进林分提前进入郁闭状态,促进快速成林,但同时也将个体之间竞争时间提前。

要考虑树种特性、林地条件及育林目标等。

(2)密度对林木生长的作用

树高:

主要结论为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一些较耐阴树种以及顶端优势不旺的树种,可能在一定密度范围内密度加大有促进高生长的作用。

干旱立地条件下有一些影响。

直径:

从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始,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单株材积:

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

与对直径生长的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

林分干材产量:

林分干材产量:

现存量、总产量;林分蓄积量=平均单株材积×密度。

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在较稀的(立地未被充分利用)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当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密度的竞争效应增强,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达到平衡,蓄积量就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不再随密度增大而增大,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种、立地及栽培集约度等非密度因素。

强阳性树种不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

如:

欧美杨人工林(不间伐类型),每公顷栽250株的比栽400株的在20年生时蓄积量高出25.0%,25年生时高出34.7%。

植物种群合理密度:

在植物种群的不同时期单位面积上生产力最高的密度,不同时期的合理密度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即合理密度范围(即存在上限合理密度和下限合理密度)。

合理密度曲线LnW=k/[1+exp(blnN-a)]。

W为林木个体产量,N为密度,k为与生长平均相对应的平均个体产量的上限值,b、a为回归系数,exp为自然对数的底。

对林分总产量的影响:

系统密度管理法:

通过造林密度的选择、幼林抚育管理、疏伐、间伐等一系列调整密度的方法,使林分从第一次进入合理密度开始,使其密度始终保持在合理密度范围之内,即经多次密度调节最终达到主伐期。

系统密度管理法的意义就在于把竞争引起的能量消耗转化为生产,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3)密度对生物量的作用

合理的密度曲线:

lnW=k/(1+exp(blnN-a))

(4)密度对干材质量的作用

侧枝数量、节疤数量、木材物理性质

(5)密度对根系生长及林分稳定性的作用

根系分布与量、养分平衡、水分平衡

5.简述混交林培育的意义及其优点的相对性。

(1)可以较为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树种适当混交,能够比较充分地利用空间。

耐荫性(喜光或耐荫);根型(深根型与浅根型、吸收根密集型和吸收根分散型);生长特点(速生与慢生、前期生长型与全期生长型);嗜肥型(喜氮、喜磷、喜钾,吸收利用的时间性)。

(2)可较好地改善林地的立地条件:

形成复杂林分结构,有利于改善林地小气候(光、热、水、气等),使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可增加营养物质的储备及提高养分循环速度,使林地土壤地力得到维持和改良。

(3)可较好地促进林木生长,增加林地生物产量,增加林产品种类,维持和提高林地生产力。

(4)可较好地发挥林地的多种效益:

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二氧化碳储存、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的效益是更为显著的;维持和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提高风景游憩林美景度和游憩价值。

(5)可有效地提高林木的抗性:

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抗风和抗雪能力较强;抗火灾能力较强。

(6)混交林优点的相对性:

混交林的培育和采伐利用技术比较复杂,施工困难,目的树种产量有可能降低。

树种间相互关系较难调节。

6.简述树种混交的主要类型并各举出2~3例。

树种的混交类型:

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主要树种、伴生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灌木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7.简述林木群体生长发育6个阶段的特点及培育关键技术要点。

(1)幼苗阶段(seedlingstage):

从种子形成幼苗(或萌蘖出苗)到1-3龄前,或植苗造林后1-3年。

特点:

个体存在,抗性弱;地上慢地下快。

技术关键:

围绕成活率和保存率采取措施。

(2)幼树阶段(saplingstage):

幼苗成活后到郁闭前。

特点:

个体存在,根系较发达,抗性增强。

技术关键:

土壤管理(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等);幼树抚育(平茬、间苗、除蘖等)

(3)幼龄林阶段(youngstandstage):

林分郁闭后的一段时间。

特点:

群体结构开始形成,抗性增强;个体间竞争小,生长迅速;后期林木开始分化,自然稀疏。

技术关键:

前期采取措施保证林木的光热水养条件;后期需促进直径和树冠生长。

(4)中龄林阶段(half-matureormiddle-agedstage):

特点:

林木先后由树高和直径生长速生期进入树干材积速生期;林分密度显著降低,林分稳定;枯落物使林地土壤培肥,林分防护功能增强。

技术关键:

可以适量间伐,优化林分结构;控制发育、促进生长。

(5)成熟林阶段(maturestandstage):

特点:

高生长减缓甚至停滞,树冠有较大幅度扩展;下木层及活地被物层发育更好。

直径仍在增长,材积和生物量持续增长;大量结实,为更新创造条件。

技术关键:

可以采伐利用,各种效益也达到最高。

(6)过熟林(衰老)阶段(over-maturestandstage)

特点:

林木生长趋缓且健康程度降低;维持很好生态功能,维持很高生物多样性;

技术关键:

用材林需尽早采伐,生态公益林需设法增强其公益性能。

8.请问种子储藏有哪些方法,分别适合什么类型的种子?

(1)干藏(drystorage):

是把种子贮藏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种子在贮藏期间始终保持干燥状态的贮藏方法,含水率低的种子适于干藏。

干藏法一般应在低温库中进行。

普通干藏(conventionaldrystorage);密封干藏(sealedstorage)

(2)湿藏(wetstorage):

是把种子贮藏在湿润环境中,使种子在贮藏期间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的贮藏方法。

适用于含水率高,一旦失水便迅速失去发芽率的种子。

坑藏法(pitstorage)(室外);堆藏法(pilestorage)(室内);流水藏法(runningwaterstorage)

9.简述种子休眠的主要类型及催芽方法。

(1)种子休眠的主要类型

强迫休眠:

是由于得不到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如水分、温度和氧气等,若能满足这些基本条件,种子就能很快萌发。

这种处于被迫情况下的种子休眠,或叫浅休眠。

如杨、榆、桑、栎类、油松等种子。

生理休眠:

另一种是种子成熟后,即使有了适宜发芽的条件,也不能很快萌发或发芽很少,这种情况称为生理休眠,或称深休眠。

如红松、白皮松、杜松、椴树等种子。

(2)催芽方法

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

10.简述一年生播种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出苗期

是从种子播入土中开始,到幼芽或子叶大部分出土长出真叶为止,一般持续1~5周。

☆生长特点

①不能自行制造营养物质,营养来自种子贮藏物质。

②地上生长较慢,而根生长较快。

③需适宜的水分、温度和通透性较好的土壤条件。

☆技术要点

①做好种子催芽,均匀播种,以使苗木出土早、多、均匀。

②播种适时早播,覆土厚度均匀。

③春夏两季播种,土壤水分要足,适当灌水,但又要提高地温。

④为防高温危害,需要时可遮荫。

(2)幼苗期

从幼苗地上部出现真叶,地下部生出侧根,到幼苗的高生长大幅度上升为止。

☆生长特点

①前期高生长缓慢,根系生长快,长出多层侧根;

②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数厘米至十余厘米;

③地上部分的叶子逐渐增多,叶面积逐渐增大;

④地上部分生长由缓慢加快。

☆技术要点

①防低温、高温、干旱、水涝和病虫害,并促进根系生长;

②适量施N、P肥,保证苗木N、P需要量;

③生长快的树种,应间苗、定苗;生长慢的针叶树,如果过密,也应在这一时期间苗。

(3)速生期

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上升时开始,到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为止。

☆生长特点

①苗木的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量都最大;

②根系发达,枝叶逐渐增加,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营养器官,根系能吸收较多的水分和各种营养元素,地上部能制造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技术要点

①需要水肥多,追肥和灌溉要以速生前期为主,光照充足;

②针叶树需间苗时,最迟要在速生期前期定苗,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③在后期为促进苗木木质化,提高抗性,要适时停止施用N肥和灌溉。

(4)生长后期

是苗木地上部和根系充分木质化,进入休眠的时期,从苗木高生长量大幅度下降开始,到苗木根系生长停止时止。

☆生长特点

①高生长速度急剧下降,不久高生长停止,出现冬芽;前期直径和根系仍在生长。

②苗木体内含水量逐渐降低,干物质增加,营养物质转入贮藏状态;苗木地上部和地下部逐渐达到完全木质化。

③苗木对低温和干旱抗性增强,落叶树苗木的叶柄形成离层而脱落,进入休眠期。

☆技术要点

促进苗木木质化,防止徒长,提高苗木对低温和干旱的抗性,故要停止一切能促进苗木生长的措施。

11.简述扦插苗的4个生长时期的特点及其育苗技术要点。

(1)成活期:

特点:

生根,消耗储藏养分

持续时间:

快2~8周(阔),慢3~6个月(针)

育苗要点:

控制温湿度、光照,及时补充叶面肥

(2)幼苗与生长初期:

特点:

前期根系生长快,后期地上快

持续时间:

前期生长型2周,全期生长型1~2个月

育苗要点:

及时施肥,加强炼苗

(3)速生期:

特点:

高速生长

持续时间:

1~2.5个月,南方可达3~4个月

育苗要点:

及时灌溉施肥、抹芽

(4)苗木硬化期:

特点:

高径生长停止,前期根系生长

持续时间:

6~9周

育苗要点:

控制水肥,促进木质化,提高抗逆性

12.简述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优点:

不占用肥力好的土地;运输苗木不损伤根系;不需要切根、起苗、假植和包装,出苗率高;节省种子和除草费用;简化育苗作业过程;延长造林时间,苗木无缓苗期,保证造林成活率;育苗期短,便于机械化作业。

(2)问题:

单位面积产苗量低;育苗成本高;配制营养土比一般苗圃育苗复杂、费工;需要大量肥沃土壤;容器苗通常矮小,对抚育要求高;造林仍存在成活率问题。

13.简述造林整地的作用与主要方式的特点。

(1)整地作用

改善立地条件:

小气候;土壤理化性质;杂草和病虫害  

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提高造林成活率

(2)整地方式

①全面整地

优点:

有利于彻底改善立地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

限制条件:

用工多,成本大,而且受地形条件(坡度)及环境状况(伐根及裸岩)限制。

适用地区:

①平原地区的农耕地、荒地等;②山区平缓坡地、水平梯田等。

②局部整地

*带状整地:

是在造林地上呈长条状翻垦土壤,并在翻垦部分之间保留一定宽度原有植被的整地方法。

优点:

便于机械化作业,对于立地条件的改善作用也较好,不造成集中连片的裸露土壤,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比较省工。

适用于:

无风蚀或风蚀较轻的地区,伐根及其他障碍物不太多的采伐迹地,坡度平缓或坡度虽大但坡面比较平整的山地和黄土高原,林中空地或林冠下的造林地。

*块状整地

穴状整地:

穴径40~50cm,深度20cm以上

块状整地:

正方、长方形,边长40cm以上,深30cm,外侧筑埂

鱼鳞坑整地:

近半月形的坑穴,长径(横向)0.8~1.5m,短径(纵向)0.6~1.0m,深45~50cm。

高台整地:

台面高于地面25~30cm,台面边长或直径30~50cm或1~2m,台面外侧挖排水沟。

14.简述造林的方法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1)播种造林

特点:

苗木根系完整、苗木对林地适应性强、保留优良单株、施工简单、对造林地要求严格、对抚育管理要求高、种子需求量大。

应用条件:

立地条件较好的造林地、使用性状较好的种子。

(2)植苗造林

特点:

适用于多种立地条件、幼苗初期生长迅速、节约种子、根系受损有缓苗期(不含容器苗)、造林成本偏高。

应用条件:

广泛

(3)分殖造林

特点:

营养繁殖,保持优良遗传特性;生长快、寿命短;省工省力、成本低。

应用条件:

能够产生大量不定根的树种,如泡桐、漆树、杨、柳。

15.简述林地管理和林木管理有哪些主要工作环节。

幼林地管理措施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等;林木管理主要是林木修枝

16.简述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与意义。

(1)按经营目的调整林木组成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

(4)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

(5)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利用量

(6)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

(7)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17.简述生长抚育4种主要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1)下层抚育:

用于同龄纯林。

林木按5级划分。

伐除Ⅳ、Ⅴ级木,部分Ⅲ级木,以及过密的或受害的Ⅱ级木、个别Ⅰ级木。

优点:

简单易行,容易选择采伐木;伐去下层林木,对林冠结构影响不大,但及时清除被压木,扩大了保留木营养空间,促进了生长;林冠较稳定,不易受害;伐掉衰弱木,林分稳定性增强。

缺点:

对稀疏林冠、改善林分生长条件作用不大,因此需要采伐部分I、II级木。

(2)上层抚育:

砍伐居于上层林冠的林木。

适用于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尤其是复层混交林。

林木按3级划分,优良木、有益木、有害木。

伐除位于林冠上方的霸王树、上一世代的残留木以及干形不良的优势木。

优点:

改变了自然选择的方向,使林分向培育目标迈进;疏开林冠,为保留木创造了好的环境,能显著改善林木生长。

缺点:

林分结构变化大,易受灾害。

不适于单层纯林。

(3)综合抚育(自由抚育):

用于反复多次不合理择伐所造成的复层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

林分分为若干植生组;林木分为3级,保留优良木与辅助木,伐除有害木。

用于天然更新的单层同龄林时,伐除上层散生的上一世代的残留木和主林层中生长落后的林木。

(4)机械抚育(几何抚育):

适用于株行距整齐的人工林。

每间隔一定距离,按事先确定的砍伐行距和株距,机械地确定采伐木。

优点:

①工艺简单,作业方便;②安全可靠,作业质量高;③便于清理迹地与伐后松土;④易于引入树种,形成合理混交林。

18.19.简述3种森林主伐方式及3种更新方式的概念。

(1)3种森林主伐方式

择伐作业(Selectioncutting):

在异龄复层林中,每次仅伐除一部分成熟的林木,始终保持异龄复层结构,并依靠天然更新的作业方式。

渐伐(shelterwoodcutting):

在较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个龄级,10~20年)内,分2次或多次将伐区上成熟林木全部伐光的作业方法。

皆伐(Clearcutting):

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全部或几乎全部伐光,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

(2)3种森林更新方式

人工更新:

皆伐迹地造林;林冠下造林

天然更新:

母树下种更新;保留带林墙下种更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20.我国不同地区影响森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是什么,以典型树种为例阐述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分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南、西南等6个地区,选择1个典型区域论述主要影响森林生长的立地因子,并分析5个左右主要树种的适地适树实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