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8061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docx

实验二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院别: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A

实验名称:

PID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

实验教室: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

评分: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利用MATLAB编程平台进行控制系统复数域和频率域仿真的方法。

2.通过仿真实验研究并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特性影响的规律。

3.实验研究并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根轨迹、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并总结系统特定性能指标下根据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选择PID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

二、实验任务及要求:

实验任务:

自行选择被控对象模型及参数,设计实验程序及步骤仿真研究分别采用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和控制参数(Kp、KI、KD)不同变化时控制系统根轨迹、频率特性和时域阶跃响应的变化,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特性、系统根轨迹、系统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总结在一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下,根据系统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选择PID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

实验要求:

1.分别选择P、PI、PD、PID控制规律并给定不同的控制参数,求取系统根轨迹、频率特性、时域阶跃响应。

通过绘图展示不同控制规律和参数系统响应的影响。

按照不同控制规律、不同参数将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和时域响应图绘制同一幅面中。

2.通过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和时域响应图分别计算系统性能指标并列表进行比较,总结PID控制规律及参数对系统特性、系统根轨迹、系统频率特性影响的规律。

3.总结在一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下,根据系统根轨迹图、频率响应图选择PID控制规律和参数的规则。

4.全部采用MATLAB平台编程完成。

三、涉及实验的相关情况介绍(包含实验软件、实验设备、实验方案设计等情况):

设计一个如图所示的带控制器的闭环系统

1、比例(P)控制,即,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使得系统处于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三种状态的三组点,并得出对应三种阻尼情况的值,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

2、比例积分(PI)控制,即,设计参数、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则>10,取=15;

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则3<<10,取=6;

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则<3,取=2。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和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I)控制的规律。

3、比例微分(PD)控制,即设计参数、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开环零点分别处于: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则<,取=;

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则<<,取=;

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则>,取=。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和的变化情况。

总结比例积分(PD)控制的规律。

4、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即,令,则,,设计参数、、使得由控制器引入的两个开环零点分别处于:

1)实轴上:

固定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两个开环极点的左侧,使另一个开环零点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左侧、之间、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

固定一个开环零点=-15,=15

1.1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左侧,即<-10,则/>25,/>150;

1.2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之间,即-10<<-3,则18

1.3在被控对象的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即-3<<0,则15

分别绘制三种情况下的根轨迹图,在根轨迹图上确定主导极点及控制器的相应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确定三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和的变化情况。

2)复平面上:

分别固定两个共轭开环零点的实部(或虚部),让虚部(或实部)处于三个不同位置。

固定虚部,实部分别取-2、-6、-20,即

2.1=-2+j1,=-2-j1,则/=4,/=5;

2.2=-6+j1,=-6-j1,则/=12,/=37;

2.3=-20+j1,=-20-j1,则/=40,/=401。

分别绘制根轨迹图并观察其变化;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主导极点,确定相应的控制器参数;通过绘制对应的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确定六种情况下系统性能指标随参数、和的变化情况。

综合以上两类结果,总结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的规律。

四、实验结果(含实验仿真程序、仿真曲线、数据记录表格及实验规律分析与总结等,可附页):

1、比例(P)控制

绘制根轨迹图

仿真程序1-1

num=1;den=conv([13],[110]);

rlocus(num,den)

rlocfind(num,den)

rlocfind(num,den)

rlocfind(num,den)

gtext('欠阻尼');gtext('临界阻尼');gtext('过阻尼');

对应的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

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个开环增益值为(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的点。

绘制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

仿真程序1-2

kp=[4.7612.316.2];

t=[0:

0.001:

10];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11330+kp(i)]);

subplot(2,2,i);step(sys,t)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4.76过阻尼');gtext('KP=12.3临界阻尼');

gtext('KP=16.2欠阻尼');

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绘制对应的Bode图仿真程序1-3

kp=[4.7612.316.2];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11330]);

subplot(2,2,i);bode(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4.76过阻尼');gtext('KP=12.3临界阻尼');

gtext('KP=16.2欠阻尼');

对应的Bode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总结:

在过阻尼时,随着kp的增大,系统的稳态时间减小;在欠阻尼时,随

着kp的增加,系统的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增加

2、比例积分(PI)控制:

1)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左侧,取=15

绘制根轨迹图

仿真程序2-1

p=[1562];q=conv([130],[110]);

holdon

fori=1:

length(p)

figure(i)

rlocus([1p(i)],q)

rlocfind([1p(i)],q)

rlocfind([1p(i)],q)

rlocfind([1p(i)],q)

gtext('欠阻尼');gtext('临界阻尼');gtext('过阻尼');

end

holdoff

对应的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

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个开环增益值为(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的点,并绘制所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

仿真程序2-2

kp=[0.9291.4275];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15*kp(i)],[11330+kp(i)15*kp(i)]);

subplot(2,2,i);step(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0.929过阻尼');gtext('KP=1.42临界阻尼');

gtext('KP=75欠阻尼');

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绘制对应的Bode图仿真程序2-3

kp=[0.9291.4275];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15*kp(i)],conv([130],[110]));

subplot(2,2,i);bode(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0.929过阻尼');gtext('KP=1.42临界阻尼');

gtext('KP=75欠阻尼');

其Bode图若下图所示

2)被控对象两个极点之间,取=6;

绘制根轨迹图仿真程序(见仿真程序2-1)

其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

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个开环增益值为(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的点,并绘制所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

仿真程序2-4

kp=[2.774.28149];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6*kp(i)],[11330+kp(i)6*kp(i)]);

subplot(2,2,i);step(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2.77过阻尼');gtext('KP=4.28临界阻尼');

gtext('KP=149欠阻尼');

其所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绘制对应的Bode图仿真程序2-5

kp=[2.774.28149];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6*kp(i)],conv([130],[110]));

subplot(2,2,i);bode(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2.77过阻尼');gtext('KP=4.28临界阻尼');

gtext('KP=149欠阻尼');

其Bode图如下图所示

3)被控对象两个极点的右侧(不进入右半平面),取=2。

绘制根轨迹图仿真程序(见仿真程序2-1)

其根轨迹图如下图所示

在根轨迹图上选择三个开环增益值为(过阻尼),(临界阻尼),(欠阻尼)的点,并绘制其所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

仿真程序2-6

kp=[10.31874.6];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2*kp(i)],[11330+kp(i)2*kp(i)]);

subplot(2,2,i);step(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10.3过阻尼');gtext('KP=18临界阻尼');

gtext('KP=74.6欠阻尼');

对应的阶跃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绘制Bode图仿真程序2-7

kp=[10.31874.6];

holdon

fori=1:

length(kp)

sys=tf([kp(i)2*kp(i)],conv([130],[110]));

subplot(2,2,i);bode(sys)

gridon

end

holdoff

gtext('KP=10.3过阻尼');gtext('KP=18临界阻尼');

gtext('KP=74.6欠阻尼');

其Bode图如下图所示

实验分析与总结:

PI控制时,当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左边时,随着kp的增加,超调量增加,稳态时间增加;当增加零点在控制极点的中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