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042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0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docx

运维人员岗位培训系列38页

第1章基础知识1

1.1传送网的基本概念3

1.2传送网的特点4

1.2.1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4

1.2.2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5

1.2.3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6

1.2.4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7

1.3、传送网的关系8

1.4传送网的物理拓扑结构8

1.5传送网的发展趋势11

1.5.1的优劣势12

1.5.2全光的发展12

1.5.3向演进13

1.5.4技术演进14

1.6数字复用技术15

1.6.1时分复用技术15

1.6.2波分复用技术15

1.6.3空分复用技术17

1.6.4正交频分复用技术17

1.6.5复用技术的展望18

1.7准同步和同步数字体系18

1.8数字传输常用码型及均衡技术19

1.8.1选择线路码型的条件19

1.8.2均衡技术21

1.9再生中继21

1.10电磁波常识22

第2章27

2.1准同步数字体系28

2.1.1何谓准同步数字体系28

2.1.2的基本原理28

2.230/32路系统36

2.2.130/32路系统帧结构36

2.2.230/32系统构成框图37

2.3数字复接技术——准同步数字体系38

2.3.1数字复接的基本概念39

2.3.2异步复接41

2.3.3零次群42

2.3.4高次群43

2.4数字传输技术43

2.4.1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43

2.4.2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44

2.4.3线路码型44

2.5接口标准45

2.5.12048接口45

2.5.234368接口47

2.5.3139264接口49

2.6网络性能标准52

2.6.1误码性能52

2.6.2抖动性能53

2.6.3漂移性能54

第3章同步数字传输体系56

3.1基本原理57

3.1.1基本概念57

3.1.2同步复用与映射方法69

3.1.3级联与虚级联103

3.2传送网络结构110

3.2.1传送网110

3.2.2网络的常见网元120

3.2.3设备的逻辑功能块123

3.3网络的保护与恢复(自愈网)136

3.3.1自愈网的概念136

3.3.2环路保护139

3.3.3保护148

3.3.4混合保护149

3.3.5各种自愈网的比较149

3.4的网同步150

3.4.1网同步的基本概念150

3.4.2的网同步156

3.5光接口、电接口标准162

3.5.1光接口162

3.5.2155250电接口165

3.6性能指标规范167

3.6.1误码性能167

3.6.2抖动性能169

3.6.3漂移性能170

第4章172

4.1基本原理173

4.1.1的基本概念173

4.1.2的基本功能和特点174

4.2保护与恢复175

4.2.1保护倒换175

4.2.2恢复175

4.3业务176

4.3.1交叉连接类型176

4.3.2传输设备管理177

第5章178

5.1基本原理179

5.1.1概述179

5.1.2波分复用技术原理181

5.1.3光网络184

5.1.4波长、频率、波道号对照表197

5.2系统的分类、功能结构202

5.2.1功能结构202

5.2.2保护方式210

5.2.3分类214

5.3接口标准216

5.3.1系统光接口指标216

5.3.2接口参数218

5.4光波长分配220

5.5主要性能和光接口参数222

5.5.1主要性能222

5.5.2前向纠错编码()224

5.5.3波道均衡225

5.6的关键部件227

5.6.1光源227

5.6.2光电检测器231

5.6.3光放大器232

5.6.4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238

5.7线路光功率计算242

5.8单波计算244

5.8.1噪声产生原理244

5.8.2传输限制245

5.8.3网络设计时对光信噪比的考虑245

5.8.4减小噪声的方法246

5.8.5光信噪比计算原则246

第6章251

6.1基本原理252

6.1.1概述252

6.1.2智能光网络的标准和体系结构253

6.1.3智能光网络的演进255

6.2控制平面257

6.2.1控制平面结构257

6.2.2控制平面信令协议258

6.2.3控制平面功能258

6.3自动发现技术261

6.3.1自动发现技术概述261

6.3.2自动发现技术的原理262

6.3.3链路管理协议262

6.4路由技术268

6.4.1路由的新特点268

6.4.2的路由结构269

6.4.3路由方式及接口269

6.4.4路由协议270

6.5信令技术271

6.5.1信令功能要求271

6.5.2分布式呼叫与连接管理的信令要求274

6.6的保护与恢复280

6.6.1概述280

6.6.2保护恢复机制281

6.6.3保护恢复功能的研发现状282

6.6.4保护恢复应用策略282

6.7业务287

6.7.1业务概述287

6.7.2业务连接拓扑类型287

6.7.3业务连接类型288

6.7.4业务等级288

第7章基于的291

7.1基本原理292

7.1.1概述292

7.1.2以太网业务的封装技术294

7.1.3级联技术299

7.1.4链路容量调整机制()300

7.2内嵌技术的302

7.2.1技术产生背景302

7.2.2内嵌技术的304

7.3业务308

7.3.1以太网专线业务309

7.3.2组成的共享专线313

7.3.3以太专用本地网314

7.3.4以太虚拟本地314

第8章网管系统318

8.1网管系统基本功能319

8.1.1配置管理319

8.1.2故障管理320

8.1.3性能管理321

8.1.4计费管理322

8.1.5安全管理322

8.2网管系统结构324

8.2.1功能结构325

8.2.2信息结构325

8.2.3物理结构326

8.2.4高级网路管理系统328

8.3网管系统接口协议330

8.3.1中的Q3接口330

8.3.2接口331

8.4操作系统、数据库的维护333

8.5网管系统分权、分域管理334

8.5.1操作权限分级管理334

8.5.2帐号、权限的申请与变更334

8.5.3权限的回收管理335

8.6网管系统安全管理335

8.6.1网管系统密码安全335

8.6.2用户帐号的安全管理336

第9章网络管理338

9.1网络组网结构339

9.1.1简单的概念介绍339

9.1.2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339

9.2网络分析342

9.2.1网络分析的依据342

9.2.2网络分析的内容342

9.3网络优化343

9.3.1传输网网络优化需考虑的问题:

343

9.3.2网络优化与发展策略344

9.3.3传输网优化指导原则345

9.3.4传输网络优化内容345

9.3.5网络优化的实施建议346

9.4网络资源管理346

9.4.1网络资源管理的任务346

9.4.2网络资源调度的原则347

9.4.3网络资源数据的维护要求:

347

9.5故障管理348

9.5.1故障等级划分348

9.5.2故障的上报和处理原则:

348

9.6预案管理349

9.6.1应急预案的目的349

9.6.2传输网络应急预案的内容350

9.6.3日常保障措施350

9.6.4预案的管理与更新351

第10章传输配套设备353

10.1、介绍354

10.1.1架连接器354

10.1.2架与光纤连接器接口357

10.2光纤、电缆基本类型367

10.2.1传输电缆基本类型367

10.2.2光纤基本类型373

10.2.3光纤技术应用378

10.3列头柜分配知识383

10.3.1列头柜的作用383

10.3.2直流电流383

10.3.3技术要求384

10.4接地设备386

10.4.1传输设备接地实例386

第11章微波卫星通信390

11.1微波通信391

11.1.1微波技术发展概述391

11.1.2微波传输分类393

11.1.3影响微波传输的因素395

11.1.4微波传输系统组成396

11.1.5微波传输相关技术398

11.1.6微波视频业务介绍399

11.1.7微波接入业务介绍399

11.2卫星通信400

11.2.1概述400

11.2.2卫星通信基础知识402

11.2.3卫星通信频段和频率再用406

11.2.4卫星通信地球站408

11.2.5卫星通信系统常用传输方式409

11.2.6卫星通信的天象干扰410

11.2.7卫星通信系统主要传输参数411

11.2.8卫星通信系统413

11.2.9卫星通信业务及发展前景416

11.2.10宽带卫星通信应用实例中国网通宽带卫星综合业务平台424

第12章视频430

12.1电视技术基础431

12.1.1电视基础知识431

12.1.2彩色的基本概念433

12.1.3彩色电视制式与彩色电视信号434

12.2数字电视与高清晰度电视437

12.2.1数字电视概述437

12.2.2数字串行视频信号的主要标准438

12.2.3数字信号的接口标准439

12.2.4数字音频(AES3)440

12.2.5辅助数据(嵌入音频)441

12.2.6数字信号切换442

12.2.7数字系统检测442

12.2.8数字视频系统设计442

12.3广播级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444

12.3.1广播级视频编码标准444

12.3.2视频传输中常见的2接口449

12.3.3广播级视频传输关键设备450

12.3.4广播级数字视频传输方案实例451

12.4会议电视技术453

12.4.1视频会议概述453

12.4.2视频会议国际标准462

12.4.3视频会议系统的组成及关键设备的介绍471

12.4.4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结构及组网方式475

12.4.5视频会议的应用案例480

12.4.6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简介483

12.4.7视频会议系统的环境要求485

12.5视频测试参数、性能指标487

12.5.1电视系统测试概述487

12.5.2模拟视频测试487

12.5.3全带宽穿行数字视频测试514

12.5.4模拟音频信号侧量521

12.5.5数字音频监视523

第13章同步525

13.1同步网的基本知识526

13.1.1同步网的发展历史526

13.1.2同步网的基本概念528

13.2数字同步网的结构529

13.2.1同步方式529

13.2.2同步网的构成530

13.3时钟链路533

13.3.1定时基准分配533

13.3.2时钟类型及工作状态533

13.3.3我国数字网的网同步方式544

13.4性能指标548

 

第1章基础知识

课程目标:

初级

●熟悉传送网的基本概念

●了解传送网的特点

●熟悉传送网的物理拓扑结构

●熟悉传送网的发展趋势

●了解准同步和同步数字体系

●了解电磁波常识

中级

●掌握传送网的基本概念

●熟悉传送网的特点

●掌握、传送网的关系

●掌握传送网的物理拓扑结构

●熟悉传送网的发展趋势

●熟悉数字复用技术

●掌握准同步和同步数字体系

●了解数字传输常用码型

●掌握再生中继

●掌握同步技术

●掌握电磁波常识

高级

●掌握传送网的基本概念

●掌握传送网的特点

●掌握、传送网的关系

●掌握传送网的物理拓扑结构

●熟悉传送网的发展趋势

●掌握数字复用技术

●掌握准同步和同步数字体系

●熟悉数字传输常用码型

●熟悉均衡技术

●掌握再生中继

●掌握同步技术

●掌握电磁波常识

1.1

传送网的基本概念

电信网是十分复杂的网络,人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以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因而网络这个术语几乎可以泛指提供通信服务的所有实体(设备、装备和设施)及逻辑配置。

传送网(G.805定义),是在不同地点之间传递用户信息的网络的功能资源,即逻辑功能的集合。

传送网是完成传送功能的手段,其描述对象是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主要指逻辑功能意义上的网络。

当然,传送网也能传递各种网络控制信息。

传输网是在不同地点之间传递用户信息的网络的物理资源,即基础物理实体的集合。

传输网的描述对象是信号在具体物理媒质中传输的物理过程,并且传输网主要是指由具体设备所形成的实体网络,如光缆传输网、微波传输网。

人们往往将传输和传送相混淆,两者的基本区别是描述的对象不同,传送是从信息传递的功能过程来描述,而传输是从信息信号通过具体物理媒质传输的物理过程来描述。

因而,传送网主要指逻辑功能意义上的网络,即网络的逻辑功能的集合。

而传输网具体是指实际设备组成网络。

当然在不会发生误解的情况下,则传输网(或传送网)也可以泛指全部实体网和逻辑网。

电信传输网基本上是由传输设备和网络节点构成,传输设备有光缆线路系统、微波接力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

网络节点实现终结、交叉链接和交换功能。

网络节点接口()的工作定义是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图1.1中所示出的可说明网络节点接口在网络中的位置。

图1.1在网络中的位置

1.2传送网的特点

传送网技术发展,经历了已经逐渐淘汰的电通信网络、正在使用的光电混合网络,正加速向全光网络迈进。

光传送网是在光传送网和光纤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从、、、等各种传送网的传输方式入手,分别讲述基于各种技术的光传送网的特点。

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

一、技术简介

(,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

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现)于1988年接受了概念并重新命名为,使其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

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二、基于技术传送网的特点

1.使1.5和2两大数字体系(3个地区性标准)在1等级上获得统一。

今后数字信号在跨越国界通信时,不再需要转换成另一种标准,第一次真正实现了数字传输体制上的世界性标准。

2.采用了同步复用方式和灵活的复用映射结构。

各种不同等级的码流在帧结构净负荷内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而净负荷与网络是同步的,因而只须利用软件即可使高速信号一次直接分插出低速支路信号,即所谓的一步复用特性。

3.帧结构中安排了丰富的开销比特,因而使网络的能力(诸如故障检测、区段定位、端到端性能监视等)大大加强。

4.具有完全的后向兼容性和前向兼容性。

5.网具有信息净负荷的透明性。

即网络可以传送各种净负荷及其混合体而不管其具体信息结构如何。

6.由于将标准光接口综合进各种不同的不少网元,减少了将传输和复用分开的需要,从而简化了硬件,缓解了布线拥挤。

例如网元有了标准光接口后,光纤可以直接通到,省去了单独的传输和复用设备,以及又贵又不可靠的人工数字配线架。

此外,有了标准光接口信号和通信协议后,使光接口成为开放式接口,还可以在基本光缆段上实现横向兼容,满足多厂家产品环境要求,使网络成本节约10%到20%。

7.由于用一个光接口代替了大量的电接口,因而网所传输的业务信息,可以不必经由常规准同步系统所具有的一些中间背靠背电接口而直接经光接口通过中间节点,省去了大量相关电路单元和跳线光缆,使网络可用性和误码性能都获得改善,而且,由于电接口数量锐减导致运行操作任务的简化及备件种类和数量的减少,使运营成本减少20%~30%。

8.信号结构的设计已经考虑了网络传输和交换应用的最佳性,因而在电信网的各个部分(长途、中继和接入网)中都能提供简单、经济和灵活的信号互连及管理,使得传统电信网各个部分的差别正在渐渐消失,彼此的直接互联变得十分简单和有效。

此外,由于有了唯一的网络节点接口标准,因而各个厂家的产品可以直接互通,从而可能使电信网最终工作于多厂家的产品可以直接互通,从而可能使电信网最终工作于多厂家产品环境并实现互操作。

上述特点中最核心的有3条,即同步复用、标准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管能力。

当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例如:

1.频带的利用率不如传统的系统。

以2.048为例,的139.264可以收容64个2.048系统,而的155.520却只能收容63个2.048系统,频带利用率从的94%下降到83%;以34.368为例,的139.264可以收容4个系统,而的155.520却只能收容3个,频带利用率从的99%下降到66%。

当然,上述安排可以换来网络运用上的一些灵活性,但毕竟使频带的利用率降低了。

2.采用指针调整机理增加了设备的复杂性。

以一个复用映射支路为例,容器和虚容器电路加上指针调整电路,以及和插入功能,大约共需6~7万个等效门电路。

好在采用亚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后,成本代价不算太高。

3.由于大规模的采用软件控制和将业务量集中在少数几个高速链路和交叉连接点上,软件几乎可以控制网络中的所有交叉连接设备和复用设备。

这样,在网络层上的人为错误、软件故障,乃至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可能导致网络的重大故障,甚至造成全网瘫痪。

为此必须仔细的测试软件。

选用可靠性较高的网络拓扑。

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

一、技术简介

,(),多业务传送平台,是指基于、同时实现、、等业务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作为传送网解决方案,伴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经历了从支持以太网透传的第一代到支持二层交换的第二代再到当前支持以太网业务的第三代的发展历程。

二、基于技术传送网的特点

技术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是技术不断发展的根本基础。

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下所述:

第一阶段:

•引入和—映射方式,实现点对点的数据传输;

•没有数据带宽共享,所以分组数据业务的传送效率还是低;

•支持连续级联;

•不支持以太环网,数据的保护倒换时间长;

第二阶段:

•本身的设备功能和组网功能就非常强;

•支持在、、之间的带宽灵活指配;

•可以支持真正的二层交换,达到充分的数据带宽共享;

•支持基于的映射,支持虚级联的通道组网;

•提供基于机制的带宽调整能力;

•采用地址交换,带宽共享同时保证安全性能和;

第三阶段:

•具有第二代的所有功能

•支持基于机制的以太环网;

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采用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体制,在的传送平面上,引入一个智能化的、通过软交换信令实现的控制平面,借以实现动态的电路配置和最灵活的多级带宽分配。

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

一、技术简介

(),自动交换光网络,是指能够智能化地、自动完成光网络交换连接功能的新一代光传送网。

所谓自动交换连接是指:

在网络资源和拓扑结构的自动发现的基础上,调用动态智能选路算法,通过分布式信令处理和交互,建立端到端的按需连接,同时提供可行可靠的保护恢复机制,实现故障情况下连接的自动重构。

二、基于技术传送网的特点

1.具有分布式处理功能;

2.与所传送客户层信号的比特率和协议相独立,可支持多种客户层信号;

3.具有段对段网络监控保护、恢复能力;

4.实现了控制平台与传送平台的独立;

5.实现了数据网元和光层网元的协调控制,将光网络资料和数据业务的分布自动地联系在一起;

6.与所采用的技术相独立;

7.网元具有智能;

8.可根据客户层信号的业务等级()来决定所需要的保护等级。

基于技术的传送网特点

一、技术简介

,(),波分多路复用,实质上是利用了光具有不同的波长的特征。

随着光纤技术的使用,基于光信号传输的复用技术得到重视。

波分多路复用的原理:

利用波分复用设备将不同信道的信号调制成不同波长的光,并复用到光纤信道上。

在接收方,采用波分设备分离不同波长的光。

二、基于技术传送网的特点

1.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

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倍至几十倍,从而增加光纤的传输容量,降低成本,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同时传输多种不同类型的信号

由于技术中使用的各波长彼此独立,因而可以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完成各种电信业务的综合和分离,包括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以及信号和信号,实现多媒体信号(如音频、视频、数据、文字、图像等)的混合传输。

3.实现单根光纤双向传输

由于许多通信(如:

打电话)都采用全双工方式,因此采用技术可节省大量的线路投资。

4.多种应用形式

根据需要,技术可有很多应用形式,如陆地长途干线网、广播式分配网络、用户接入网、局域网络、海底光缆等,因此对网络应用十分重要。

5.节约线路投资

采用技术可使N个波长服用起来在单模光纤中传输,在大容量长途传输时可以节约大量光纤。

另外,对已建成的光纤通信系统扩容方便。

6.降低器件的超高速要求

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许多光电器件性能已满足不了要求,使用技术可降低对一些器件在性能上的要求,如激光器的频率稳定性等,同时又可实现大容量传输。

7.的传送通道

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即与信号速率及电调制方式无关,在网络扩充和发展中,是理想的扩容手段,也是引入宽带新业务(例如等)的方便手段。

通过增加一个附加波长即可引入任意想要的新业务或新容量,如目前或将要实现的技术。

8.高度的组网灵活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利用技术进行波长选路,实现网络交换和恢复,从而实现未来透明、灵活、经济且具有高度生存型的光网络。

1.3、传送网的关系

就目前的技术与应用状况来看,系统在传送网中的位置如图1.2所示,其中的和之间是客户层与服务层的关系。

相对于技术而言,、、和信号都只是系统所承载的业务信号。

从层次上看,系统更接近于物理媒质层-光纤,并在通道下面构成“光通道”层网络。

图1.2系统在传送网中的位置

1.4传送网的物理拓扑结构

网络的物理拓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