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5757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docx

《高考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docx

高考化学

2010年高考化学计算、选择题的解题技巧攻略(全)

一、速算法

  根据题目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可以使计算迅速简捷。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十字交叉法

  适用于求算由两种已知成分组成的混和体系中各成分间的含量比或含量百分比。

  对于由两种已知成分组成的混和体系,如果其组成成分和混和体系的组成关系可用算式A·a+B·b=(A+B)·c表示,并且a、b、c均为已知时(a>b>c),则可求得两种成分的含量比为

  为了便于记忆和运算,上述过程和结果可用十字交叉图式表示如下:

      

   这种运算方法,叫“十字交叉法”。

遇到求算元素的两种同位素的含量比或含量百分比,求算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含量比或体积百分比。

求算不同百分比浓度的溶液混和时的质量比等类型的题目时,用“十字交叉法”可直接得出结果,从而使解题速度大大加快。

     

    A.20%  B.25%  C.50%

    D.66.7%  E.75%

   

  

=63.5即65A+63B=63.5(A+B),所以可用十字交叉法处理,求得A:

B。

  解:

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二者的含量比

   

  即A:

B=0.5:

1.5=1:

3

  故应选答案E。

   

  例2CH4和C3H8混合气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C2H6的密度相同。

混合气中CH4和C3H8的体积比是[  ]

    A.2:

1  B.3:

1

    C.1:

3  D.1:

1

  分析:

据题意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与C2H6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为30。

设混合气中CH4与C3H8的体积比为x:

y,则其物质的量比亦为x:

   

  ∴可用十字交叉法求得x:

y

   

  ∴两气体的体积比为14:

14=1:

1

  故应选答案D。

  2.差量法

  在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均有一定比例,所以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或气体物质的体积变化等均与参加反应或反应生成的物质的量有一定比例关系。

根据这种关系解答有关题目,可使运算过程大大简化。

  例1在高温下用CO还原mgFe2O3得ngFe,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解:

Fe2O3+3CO=2Fe+3CO2△w(固体质量的减少值)

  2x+482x(2x+48)-2x=48

  n  m-n

   

  例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气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

原混合气体中N2气与NO2气体的体积比是[ ]

    A.2:

3  B.3:

2  C.3:

5  D.5:

3

  解:

设原气体总体积为V

  3NO2+H2O=2HNO3+NO△V(气体体积减少)

  3体积1体积2体积   

   

  

  3.关系式法

  根据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列出关系式进行计算,可把多步运算化为一步运算,从而提高解题速度。

  例1在O2气中灼烧0.44gS和Fe组成的化合物,使其中的S全部转变为SO2,把这些SO2全部氧化转变为H2SO4。

这些H2SO4可以用20mL0.50mol·L-1NaOH溶液完全中和。

则原化合物中S的百分含量为[  ]

    A.18%  B.46%  C.53%

    D.73%  E.36%

  解:

全部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S→SO2→SO3→H2SO4→2NaOH

  32g         2mol

  x      (0.02×0.5)mol

  x=0.16g

   

  故应选答案E。

  为了在解题时能得心应手熟练地运用有关关系式进行运算,平时应有意识地记忆一些特殊反应的关系式。

如:

  

  NO2与O2共同跟水反应

  4NO2+O2+2H2O=4HNO3

  NO与O2共同跟水反应

  4NO+3O2+2H2O=4HNO3

  例2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NO和O2的混合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

    A.1/4  B.3/4  C.1/8  D.3/8

  解:

     据4NO+3O2+2H2O=4HNO3可知充分反应时,NO与O2的体积

  故应选答案C。

  例3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2气,产生2倍于其体积的CO2,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

    

   

  化简得y-2z=4。

  根据含氧原子数(z)可确定含氢原子数(y)

  当x=2,z=0时,y=4为C2H4

  当x=2,z=1时,y=6为C2H6O

         (C2H5OH)

  当x=2,z=2时,y=6无正确答案。

  ∴最终应选答案A、B。

  二.简算法

  选择题只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而不需要列出选择过程。

所以,解答计算选择题时,可以将计算过程中的单位换算、数学运算等步骤省略。

直接用心算法或列简式计算求出结果。

  例199mL0.5mol·L-1H2SO4跟101mL1mol·L-1NaOH溶液混和后,溶液的pH为[  ]

   A.0.4  B.2  C.12  D.13.6

  解:

通过心算可知该硫酸中〔H+〕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相同,均为1mol·L-1。

根据两种溶液的体积可知OH-过量,虽然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但都一致,所以不需再换算为L。

直接列简式可求出溶液中剩余OH-的浓度,进而求得溶液的pH的值。

过程如下:

  

  故应选答案C。

  例2在273℃和1.01×105Pa条件下,将1.40gN2气、1.60gO2气和4.00gAr气混和,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  ]

    A.3.36L  B.6.72L

    C.8.96L  D.4.48L

  解:

通过心算知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05mol、0.05mol、0.1mol。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05+0.05+0.1=0.2mol。

  1mol气体273℃和1.01×105Pa条件下的体积恰为0℃和1.01×105Pa时的2倍,约为4.48L,所以0.2mol气体在273℃和1.01×105Pa时的体积为8.96L。

  故应选答案C。

三、推算法

  有些选择题虽然给出一些数量关系或条件,但不一定需要计算,而可以根据反应关系通过推理利用推算法选出正确答案。

  例1称取两份Al粉,第一份加足量浓NaOH溶液,第二份加足量盐酸,如要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份Al粉的质量之比为[   ]

    A.1:

2  B.1:

3

    C.3:

2  D.1:

1

  解:

A1与HCl和NaOH溶液反应时,都是Al原子失去电子,分别转变为Al3+和AlO2-。

两种反应中每个Al原子失电子数相同,都失3e。

两种反应中得电子的都是H+,最终被还原为H2。

因此,要放出等量的H2,必须有等量的Al参加反应而释放出等量的电子。

所以两份Al粉的质量比应为1:

1,故应选答案D。

  例2在相同条件下,通以相同电量,分别电解足量的CuCl2和AgNO3溶液,如果析出64gCu,则可析出Ag的质量为[  ]

    A.108g  B.54g  C.216g

    D.64g  E.以上都不对

  解:

在相同条件下,通以相同电量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总量相等。

由Cu2++2e=Cu可知析出64g铜时需转移2mol电子,由Ag++e=Ag可知,转移2mol电子时能析出2mol银,由Ag的相对原子质量可知2mol银的质量为216g。

  故应选答案C。

  四、估算法

  由于选择题已给出了可供选择的正确答案的范围,所以对有些计算选择题不必进行详尽精确的计算,只要根据条件粗略估计出答案的大体范围,便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例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220.0kJ/mol-1

  实验测得H2气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H2气与C3H8的体积比是[  ]

    A.1:

3  B.3:

1

    C.1:

4  D.1:

1

  解: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C3H8完全燃烧可放热2220.0kJ。

而5molH2与C3H8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只放热3847kJ,所以混合气体中含C3H8气体必须少于2mol。

根据混合气体的体积比可知A——D四种情况下含C3H8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

   

  所以只有B种情况符合以上推断,故应选答案B。

  例2(原题见前面关系式法例2)

  解:

在利用关系式法求得0.44g化合物中含S0.16g后,再求含S百分比时,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估计出含S百分比的大体范围,

只有D.36%,故应选答案D。

  化学计算选择题是灵活多变的,因此解答化学计算选择题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变化无穷的。

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平时学习只要注意思考,积累经验,熟能生巧,就会得心应手,总结出更好的解题方法。

★有隐含条件的选择型计算题解析举隅★

结合例题,介绍三种解析法。

  一、推理求解

  一些问题,若紧扣已知条件,从仅有的已知条件出发,借助于基本概念和理论等进行推理,可获得答案。

  例1一不纯的氯化铵样品只混有一种少量杂质,经测定样品含氮25.7%,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样品中NH4Cl质量百分含量为70%,杂质是尿素

   B.样品中NH4Cl占总质量的90%,杂质为尿素

   C.样品中NH4Cl占总质量的90%,杂质为硫铵

   D.样品中NH4Cl占总质量的80%,杂质为硫铵

  [解析]从样品含氮25.7%可知,样品中两组分的含氮量必须“一高一低”,又知组分NH4Cl含氮26.2%“高”,那么杂质含氮量必“低”,即小于25.7%,结合选项可知为(NH4)2SO4。

这时,设样品1g中NH4Cl占xg,则硫铵占(1-x)g,那么有:

  即x×26.2%+(1-x)×21.2%=1×25.7%

   x=0.9

  NH4Cl占总质量的90%,故选C。

  二、化简求解

  一些问题,若引进未知数,以起桥梁作用,在解的过程中,经化简又可约去未知数,而使问题得到解答。

  例2相同体积的3x%浓硫酸和x%的H2SO4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百分比浓度是()

   A.=2x% B.>2x%

   C.<2x% D.≥2x%

   E.≤2x%

  [解析]设3x%浓硫酸和x%的H2SO4溶液密度分别为1和2,则1>2。

并各取Vml混合。

那么,混合后H2SO4的百分比浓度为:

  例3向碘化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直到反应完全为止,结果后应后溶液的质量恰好等于原碘化钾溶液的质量,则该硝酸银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A.72.34%B.69.20%

   C.81.25%D.无法计算

  [解析]由题意可设原碘化钾溶液含溶剂ag,加进的硝酸银溶液含AgNO3xg,溶剂bg,那么

  AgNO3百分比浓度为:

 三、巧变方程

  一些题目,计算时会出现不定方程,这时应结合所设未知量的本身含义,进行讨论,即可获得解答。

  例4有两饱和一元醇的混合物4.586g,与3.5gNa反应,生成1120mlH2(标准状况),这两种醇分子中相差一个碳原子,则这两种醇是()

   A.甲醇、乙醇  B.乙醇、1-丙醇

   C.乙醇、2-丙醇 D.1-丙醇、1-丁醇

  [解析]由题意可设,这两种醇分别为:

CnH2n+1OH和CnH2n+1CH2OH,并设它们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和ymol,那么:

  (14n+18)x+[(14n+18)+14]y=4.586①

  又因3.5gNa(大于0.15mol)与该混合物反应只放出0.05(1120×10-3÷22.4)molH2,可知Na在反应中过量,那么有:

  x+y=0.05×2

  即,x=0.1-y②

  把②代入①,化简有:

  y=0.199-0.1n

  讨论:

当n=1时,y=0.099,两种醇为甲醇和乙醇。

  当n=2时,y<0,无解。

故应选A。

  例513.51gCuCl2样品(含下列某种盐),当它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AgCl沉淀29g,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盐为()

   A.KCl  B.CuCl2

   C.ZnCl2 D.BaCl2

  [解析]结合题意和选项可设样品中含xmolCuCl2,ymol分子量为a的杂质,并设杂质分子中含b个氯原子,那么:

  ①×2-②×135,得:

  讨论:

当b=1时,a=67.5,a-35.5=32,无解。

  当b=2时,a=135,a-35.5×2=65。

  即为ZnCl2,故选C。

  应当注意,讨论式的建立相当重要,一般来说,用含义明确、取值范围小的未知量做

讨论式的自变量容易讨论。

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化学竞赛试题中常设置新颖、灵活的计算题,借以考查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解题速率,提高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化学计算的基本技巧非常必要。

现将化学竞赛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归纳如下,供参考。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

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则

  ×2=×1+×2      a=40(克)

  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

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

  3.极植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

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  B.40  C.56D.65

  解析: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答案选A。

  4.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解析:

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0%=64%。

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x=60克

  5.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NH4HCO3、NH4NO3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

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

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4+含量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

可将备选答案化学式变形后进行估算:

NH4HCO3→(NH4)2(HCO3)2,NH4NO3→(NH4)2(NO3)2,NH4Cl→(NH4)2Cl2.部分“式量”:

(HCO3)=122,(NO3)2=124,Cl2=71,CO3=60,而(NH4)2SO4中,SO4=96,故答案选D。

  6.差量法

  例64.0克+2价金属的氧化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完全转化为氯化物,测得氯化物的质量为9.5克,通过计算指出该金属的名称。

  解析:

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是由于参加反应氧化物的质量小于生成氯化物的质量。

设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为RO,式量为m,

  则RO→RCl2质量增加

    m            55

    4.0克       (9.5-4.0)克

   m=40。

故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16=24,属于镁元素。

                                                    希望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考好化学

为了您的安全,请只打开来源可靠的网址

打开网站    取消

来自:

来自:

网页

第一分享:

叶不绿

时间:

2010-01-3122:

06

评论:

0条

投票:

0次

本贴分享:

1

累计分享:

1

叶不绿的相关分享:

∙一、生物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第三章、新陈代谢

评论(0)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帮助中心|空间客服|投诉中心|空间协议|联系我们

2006-2011 © Baid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