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838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揭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96届)期末考试语文科试题

出题人:

章韵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笔忘字:

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字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

授户曹,监和剂局。

隆兴元年,迁正字。

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言者论其超躐(越级升迁),罢,奉祠。

起知处州。

陛对,论力之所及者三,曰日力,曰国力,曰人力,今尽以虚务耗之,上嘉纳。

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差者,以轻其役。

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

处多山田,南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于松阳、遂昌之间,引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

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中,《令》以绢计罚金,估价轻而论罪重,成大奏:

“承平时绢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

绍兴初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

今绢实贵,当倍时直。

”上惊曰:

“是陷民之苛政。

”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金宋最初的受书礼为君臣之礼,极尽屈辱,隆兴议和后改为叔侄之礼,但没有具体讨论接受国书的礼仪),上尝悔之。

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

国书专求徽钦二帝灵柩。

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帻效之。

至燕山行宫,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

初见金主,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曰:

“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搢笏出之。

金主大骇,曰:

“此岂献书处耶?

”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竟得全节而归。

除中书舍人。

初,帝书崔寔《政论》赐辅臣,成大奏曰:

“御书《政论》,意在饬纲纪,振积敝。

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上称为知言。

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成大草诏,留诏七日不下,又上疏言之,遂罢。

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疑,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

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召对,除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两月,为言者所论,奉祠。

起知明州,奏罢海物之献。

会岁旱,奏移军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

以病致仕,进资政殿学士。

绍熙三年,加大学士。

四年薨。

(《宋史·范成大传》,有删节)

4、下列各句加点字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除吏部郎官授予官职

B、估价轻而论罪重评定

C、上面谕受书事告诉

D、意在饬纲纪损伤

5、下项对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B、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C、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D、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6、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范成大颇有政治才能,在管理处州时做了两件于民有利的事情,一个是创建“义役”来减轻百姓的徭役压力;二是疏通年久失修的通济堰,来灌溉农田。

B、范成大出使金国,在宋金受书礼的外交争议的大背景下,坚持自己的立场,争取恢复相对公平的两国关系,没有因为受到威胁而放弃,展现了自己的骨气。

C、皇帝想要任命张说为签书枢密院事,但是范成大反对,于是便趁自己负责起草诏书的机会,压下任命诏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弹劾,于是皇帝收回任命。

D、四川白水砦的守将暗中与边境土著勾结,不仅娶了当地的土著女子,而且引导他们入侵宋国边境,范成大先设计让守将和土著内讧相争,然后一举擒拿。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上惊曰:

“是陷民之苛政。

”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②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②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王安石任舒州通判的当年,长兄宜州司户王安仁病逝,时年37岁。

这首诗是作者于次年皇佑四年(1052年)回江宁料理长兄王安仁丧事时所作。

②轩冕:

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8.诗的首联和颔联分别用何种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9.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企盼?

产生这种生活企盼的原因是什么?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

曹玲娟

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

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

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

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

“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18岁。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

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

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

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

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

”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

”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

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

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在艺术的道路上,闵惠芬有足够的幸运与成功。

但她的身体,一直长期与病魔抗争。

36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没能击垮她,这位坚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

“她很乐观,也很豁达。

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觉。

对她来说,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

”王甫建回忆。

闵惠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我第二条生命。

民乐、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

”她悉心研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

她说,“二胡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

”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川江号子》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

”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

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观点。

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

“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

”王甫建认为。

《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写就的经典之作,全曲纵横驰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

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之后闵老师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阖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个有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

“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是一样的神情和姿态——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如。

”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

1977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

”法国报纸评论她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她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

——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选自201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方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离世的惋惜之情。

B.闵惠芬8岁开始学艺,她凭着满腔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一路走来,终于成为“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并被盛赞为中国二胡艺术特殊的一面旗帜。

C.闵惠芬由于跟阿炳是同乡,所以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D.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惠芬获得大奖无数,并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

E.闵惠芬的一生都倾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用“中西合璧”方法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赞誉。

(2)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闵惠芬艺术经历应给人们许多启示。

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这篇传记给你的启示。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过了望日,望,农历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

B.《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古人常用两块刻有鲤鱼图形的木板合在一起制成木盒,中夹书信,因此称书信为“双鲤鱼”。

C.《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童13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

D.王羲之《兰亭集序》里名士们为“修禊事也”而聚会,修禊是一种消除不洁的祭礼。

古人习俗,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之后饮酒游戏。

曹魏后固定在三月初三。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电视剧为了塑造武媚娘的完美形象,也是_________,牺牲了以韦贵妃、徐惠、高阳公主为首的三位女性形象,帮武媚娘完成“洗白”之路。

②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之下,高校教师__________搞课题、写论文,而教学势必沦为“副业”,致使高校“教书育人”的功能削弱,高等教育质量滑坡。

③他说,酒是他进行书画创作的催化剂,有时__________,不得其法,略饮几杯,马上笔下生花。

不过,他强调喝酒要小酌,而不能大醉。

A.搜索枯肠煞费苦心挖空心思B.煞费苦心挖空心思搜索枯肠

C.挖空心思搜索枯肠煞费苦心D.煞费苦心搜索枯肠挖空心思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城市公共交通方式之一的地铁从空间格局上改变了城市的内涵,以其快速、准时、舒适、时尚受到市民的关注与热捧。

B.车辆万一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交通部门要及时在规定位置设置警告标志,以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C.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企业生存艰难,国家对企业出台了多项减免税收政策,但仍然有不少权力部门凭借手中掌握的资源配置权对企业乱收费。

D.虚拟的网络之所以有无尽吸引力,我想,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你的身份,使你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⑥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A.⑤④①③②⑥ B.⑤①③②⑥④   C.①④⑤③②⑥   D.①③②⑥⑤④

16.下面是在武汉举办的2015年世界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的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

(6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阵风吹来,一片叶子脱离树枝,飞向了天空。

“我会飞了,我会飞了。

”叶子边飞边喊,“我要飞向天了!

”叶子飞呀飞,飞过了一棵棵树,飞过了一只只栖息在电线上的鸟。

“哈哈,我飞得比你们高。

”叶子得意洋洋地对鸟儿说。

又一阵风吹过,叶子在天空中打了几个转,被吹落到了一个小水坑里,随即被路过的一头牛踩进了淤泥里,不见了踪影。

一只鸟对它的孩子感慨道:

“看到了吧,风既可以把你吹上天,也可以把你吹进烂泥潭。

要飞翔,得靠自身的力量。

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揭阳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96届)

期末考试语文科试题答案

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

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

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

4.D(本句是整顿的含义)

5.B

6.D(原文只说相疑,没说内讧相争)

7.①皇上吃惊地说:

“这(1分)是使百姓陷入困境(使动1分)的苛政。

(判断句1分)”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因而让刑罚减轻(使动1分)了。

(句意1分)

②凡是(1分)可用的人才,范成大(补充省略主语1分)全部招纳(1分)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被动句式1分)。

(句意1分)

文言文翻译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考中进士。

朝廷授予户曹之职,监管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提升为秘书省正字。

又多次升调,为著作佐郎,被任命为吏部郎官。

有人说他的升迁逾越等级,朝廷罢去他的职位,让他管理祠观。

后来被起用为处州知州。

入宫回答皇帝的提问,陈说力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日力、国力、人力,今天全部被不急的事务耗费掉,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处州百姓因抗争劳役而吵闹、争论,范成大于是创建了义役,按照家庭贫富程度出钱买田,资助承担徭役的人,百姓很是方便。

此后范成大进宫上奏,说到此事,皇上于是下诏颁布义役法在各路实行。

处州多山田,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在松阳、遂昌之间修建了通济堰,引导溪水流到四十里外,灌溉农田二十万亩。

通济堰因年岁久而坏,范成大走访故迹,派人垒石筑堤,建立堤闸四十九所,使上中下灌溉有条有序,百姓深得其利。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年间,《令》规定以绢为单位统计罚款的数额,法令中对绢价的评估便宜了因而导致实际的判罚很重,范成大上奏说:

“太平年代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法令中估的价超过实际几倍。

就算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定到三千也足够了。

但现在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价格翻一倍。

”皇上吃惊地说:

“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苛政。

”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因而刑罚减轻了。

隆兴年间朝廷与金再次议和,却没有议定金国接受宋国国书的礼仪,皇上曾感到后悔。

调任范成大为起居郎,暂授资政殿大学士称号,充当金国祈请国信使。

所送国书是专门为了请求接回徽宗和钦宗的灵柩一事。

皇上当面告诉他自己对接受国书之事的看法,范成大请求一起写在国书中,皇上不答应。

金国迎接使者的人仰慕范成大的大名,以致效仿他戴巾帻。

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

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

“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

”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

金主大吃一惊,说:

“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

”金朝左右大臣用手板击他,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

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越王阻止了他,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气节而归。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中书舍人。

开始,皇上书写崔寔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说:

“御笔书《政论》,本意在于整饬法纪,革除积弊。

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换取太平,而是残酷。

”皇上称他说的是明智的话。

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诏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张说的任命最终被去除。

任命范成大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打边境,范成大用重赏蛮人使他们互相怀疑,不久,王文才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杀掉了他。

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监司、郡守私自役使他们,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说这样不行,皇上下诏命令遵循旧法。

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纳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

皇上召范成大入宫对话,任命他暂代吏部尚书之职,拜官为参知政事。

两个月后,被谏官所弹劾,奉命主管祠观。

被起用为明州知州,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

遇到干旱年,上奏调军队储蓄的米二十万石以赈饥民,减去租米五万石。

范成大因生病请求休息,皇上提他为资政殿学士。

绍熙三年(1192),加职大学士。

四年(1193),范成大逝世。

8.首联通过比喻写客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