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612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docx

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八篇)

之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提出:

“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共党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

通过对中共党史的学习,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读懂“教科书”,筑牢信仰之基。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和新中国史是“记载我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的百科全书”,是“最好的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是几代共产党人在同一信仰凝聚下始终不渝的奋斗探索历程。

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百年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无数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今天,作为百年大党,我们只有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才能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学习中共党史,我们可以从党的非凡历史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筑牢信仰之基;可以对照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叩问初心、体悟使命,在学习榜样中补足精神之钙;可以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在高度的理论清醒中把稳思想之舵。

修好“必修课”,坚定前行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和英勇奋斗,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推翻反动统治。

之后,又经过艰辛的探索,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和实践,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学习中共党史,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的回顾思考,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坚信制度优势就是党和国家的最大优势;有利于我们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补足“营养剂”,汲取力量之源。

历史之中有营养,历史之中有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为了完成救国重任,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经过28年浴血奋战,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为了完成兴国重任,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艰辛探索,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为了完成富国重任,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了完成强国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通过学习中共党史,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会更加深深地懂得,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让初心薪火相传,使命勇担在肩,以饱满的热情、坚强的毅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注入“清醒剂”,永存斗争之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惊天动地,一路走来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

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面临的深刻变化,我们需要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弘扬共产党人在任何艰难险境中都始终保持着的敢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品格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真正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

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攻坚克难,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之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学习党史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

我们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党史的学习中汲取思想的力量、从党史的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从党史的学习中汲取道德的力量、从党史的学习中汲取实践的力量。

学史明理,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思想的力量。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学史明理,就是要求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必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理论品格。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学史增信,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要把我国发展得更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力量。

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

学史增信就是要求我们新时代的党员干部。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学史崇德,从党史学习中汲取道德的力量。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史崇德,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学史力行,从党史学习中汲取实践的力量。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学党史崇尚力行、贵在力行,坚持学史和工作融合并举、融会贯通、整体联动,将学的成果、学的方法、学的质效融入为民服务、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实干办事中,才能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之三:

 恩格斯曾说过: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重温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至今94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回顾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至今66年以来的峥嵘岁月。

改革发展的当代现实越发的深刻昭示,党史、国史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和各个时期党员干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历史积淀,其中蕴含着无穷丰富的智慧和力量。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

以党史国史发展的时间阶段为历史主线,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而不是以偏概全、断章取义、虚无缥缈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

从革命时期到建设探索时期,从改革开放新时代到科学发展新时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发展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其间,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现实环境,存在着不同的客观要求。

要全面、深刻、辩证的学习认识到,由于主观、客观以及历史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也曾遭受过一些挫折和失败。

但是绝不能以失败和挫折去否定来之不易的巨大成绩。

这正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7年2月在《用中国的历史教育青年》的讲话中曾说过的一样:

“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于此,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学习党史国史。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就要客观历史辩证的思考理解党史国史。

客观历史辩证的思考理解党史国史,就要以历史、实践、唯物辩证的观点就要深入的思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国家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建设规律,在不断学习、继承、弘扬党史国史中汲取无穷丰富的智慧和力量。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张珊珍在《党史必修课》中讲到:

“对待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无论从宏观上还是微观上都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让党史成为信史的必然要求。

”党和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时期由于受历史环境、时代局限、经验不足遭遇过一些失误和曲折,但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失误和曲折。

我们要坚持全面系统深入的原则,本着不回避、不掩饰、不夸大的态度,了解学习党史国史,以辩证客观发展的视角去直面、去审视,去剖析,去总结党和国家的走过的历史之路。

唯有以史为镜鉴,以史来资政,我们才能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对时代主题、现实问题、人民关切的认识和思考。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的智慧和力量,就要在学习好、理解好党史国史的基础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去实践。

要清醒的认识到从党史国史中汲智慧和力量,是认识历史、总结历史、升华历史的阶段目的和理论成果,但绝不是终极目的,更不是终极实践成果。

从党史国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为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若要产生强大的历史推动力和现实发展力,就要坚持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观,就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为此,就必须形成以史为鉴、以史资政、学以致用的历史环境,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大潮,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及时回应人民群众所需、所求、所盼的现实关切,真正找到、找准党和国家每一次改革发展的节点、支点和重点,真正形成以用促学、用以有为、有为有成的良好实践局面。

之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治国理政。

2020年5月,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著的《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已由中央组织部党建读物出版社发行。

该书深刻阐释了六种思维方式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并佐以丰富的党史故事和十八大以来的重大实践例证,文字表述兼具学理性与生动性,从全新的视野维度,通过史论结合、事理相印的形式解读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思维方式。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进步。

唯志远者成,唯长久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

该书采取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的形式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论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

志不强者智不达,行不怠者事方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激励着我们党永远坚守,砥砺着我们党坚毅前行。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发展历程,如果没有从长谋划、计天下利的抱负,没有定力如磐、不惧艰险的意志,没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执着,难以铸就丰功伟业。

“不计当时誉、追寻千秋功”,是广大党员干部应有的价值追求和奋斗姿态。

实践证明: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历久弥新,已经成为融入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坚定信念和人生追求。

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干部汲汲于眼前利益,喜欢走捷径,幻想一步登天。

究其原因,要么是志向不坚定,没有长远规划,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么是政绩观扭曲,经不住名利诱惑,经不起长时间的困苦和实践考验。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量变,就没有水滴石穿的质变。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正是由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们树立了善于运用党史、国史的典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行进在新的长征路上,广大党员干部使命在肩、任务繁重,当以远大志向确立人生航向、校准政绩观念,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要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上,勇担当、勤磨砺,善作为、不止步,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之五: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更需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从今天起,本版约请专家学者,和大家一起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走向未来。

——编  者  

党史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丰厚营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仅重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借鉴,更是强调党史、国史的学习,视之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要求从党史、国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可以从党史中汲取信仰信念信心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从仅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

支撑中国共产党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精神力量,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这样的信仰、信念、信心,使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实践、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为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提供了丰厚营养。

我们可以从党史中汲取勇于善于创新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道路选择的独特性,不能盲目照抄,不能简单重复,只能立足国情进行创造。

中国改革开放,通过创新闯出了一条正确道路,形成了新观念,找到了新方法,化解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难题。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仍然需要创新;“深水区”的改革如何突破,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如何实施,出路在于创新。

从党史中汲取创新的智慧和力量,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才能走出新路、干成事业、成就梦想。

我们可以从党史中汲取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本质上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凝聚人民力量,发挥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历史。

历史已经证明,尊重人民、敬畏人民、依靠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才能赢得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彰显了历史经验的启迪意义。

我们可以从党史中汲取推进党的建设的智慧和力量。

伴随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及时解决了党的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党的建设经验,从而确保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担负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

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方面,协调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是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历史蕴含的党的建设智慧,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

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

一个不重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不善于汲取历史智慧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历史蕴含治国理政、治党治军、内政外交的多元智慧。

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前进力量,才能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之六: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

这一百年,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黑暗岁月中一步一步走出来。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确处理革命和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在不断艰难探索中顽强前进,有条不紊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前人从未经历过的问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而不是靠任何其他政治力量得到解决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而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很难想象中国会在这一百年里,出现如此举世震惊的根本变化。

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悲惨命运,无数志士仁人曾经做过种种试验,作过不同的选择。

但无情的事实证明:

只搬用一些洋枪洋炮和工业技术而不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旧社会制度的洋务运动,救不了中国。

期望清政府自上而下地进行改革的戊戌维新运动,虽然起到过引人注目的思想启蒙作用,但在旧社会势力反扑下,很快就失败了。

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旧式反抗,也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

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但仍没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应该怎样,它的出路在哪里?

这时,也正在这时,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了中国先进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一个全新的答案。

本来,社会主义在许多人看来,还只是一种书本上的学说,十月革命却使社会主义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在中国先进分子中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给他们指出一条以前没有清楚认识到的新出路。

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是在到北京和上海去同李大钊、陈独秀等长谈并且阅读了一些中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以后。

他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

这三本书是: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到了一九二〇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先驱者的思想经历是值得后人深思的。

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这个决心绝不是轻易下定的,更不是一时冲动或趋时行为,而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经过反复的比较和实践检验,最后才确定这个真正能为中国人民谋取幸福的正确途径,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

新的理想和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明确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长远奋斗目标

经历了五四爱国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在时代潮流激荡下先后奔集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下,树立起新的理想信念。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几乎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从爱国救亡的强烈要求出发,痛感现存社会的恶浊和不合理,要求从根本上改造这个社会。

他们经过反复的比较推求,认定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

他们从事实的教训中认识到,单靠个人的力量决不能实现社会的改造,必须把有着相同志向的人结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有严格纪律的坚强有力的集体,齐心合力去做;否则,就只能停留在空谈上,不可能真正撼动旧社会的根基。

因此,他们中许多人经历了痛苦的自我斗争后,心甘情愿地准备牺牲原被他们看作至高无上的某些个人自由,甚至在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要以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

中共一大着重讨论的,是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

大会通过的纲领,第一条写明:

“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

”把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正式确定下来,反映出它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并且表明它和其他政党不同,是以最终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

也许从今天看来,中国共产党在一大时迈出的只是漫长征途上的第一步,而且还显得相当稚嫩。

但有了第一步,才会有以后一步步的前进。

这是决定性的一步,有如一声春雷,震醒了原来冰封的大地。

新的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革命的胜利,单靠顽强不屈的坚强意志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道路选择。

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九三九、一九四〇年之交,毛泽东接连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并对它作了系统说明。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它不仅回答了时局中提出的种种问题,而且回答了中国现阶段民主革命和未来建设新中国的一系列根本问题。

为什么毛泽东要在这时写出这些文章?

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的。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狭小根据地里走出来,公开走上全国政治生活的大舞台,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

他们渴望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时局和中国未来前途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为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也必须在全国人民面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把人们吸引到自己高举的大旗下来。

一九四〇年一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长篇演讲。

这篇演讲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杂志上发表时,把题目改定为《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在讲演中开宗明义地提出: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第一步是进行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在认识上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飞跃。

一九四五年四月至六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