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515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docx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所?

教班级现状分析

学习习惯方面: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许多同学还能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也喜欢看课外书籍。

但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甚少,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缺交作业的现象,即使完成作业也是马马虎虎。

语文能力方面:

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量少,没有较好地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欠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文时,作文不具体,不生动。

双向

细目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4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25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4、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的句式特点,并能仿写诗句。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强烈地民族自豪感。

内容提要

《我们爱你啊,中国》:

这首诗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郑成功》:

课文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这篇课文通过讲波兰音乐家肖邦身在异国他乡不忘亡国之恨,弥留之际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的故事,表达了对祖国强烈的爱。

《古诗两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诗人通过写听说官军收复失地,祖国重新统一而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

《示儿》写出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习作1》: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练习1》:

本次练习有5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研究重点

1、抓好生字词教学。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在生活中真诚地与人交往,习作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应人物的情感。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学习方法习惯?

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奋斗史,体味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痛苦生活,激发中华儿女爱我中华,兴我中华的豪情壮志。

?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课外辅导与活动

《我们爱你啊,中国》:

9月1-9月2日

《郑成功》:

9月3-9月4日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9月5-9月8日

《古诗两首》9月9—9月10日

《习作1》:

9月11日

《练习1》:

9月12-9月13日

第三周

1、收集一些成语故事,听音乐《我爱你,中国》《爱我中华》

?

2、收集民族英雄郑成功和波兰着名音乐家肖邦的资料。

3.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

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学习习惯方面: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许多同学还能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也喜欢看课外书籍。

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缺交作业的现象,即使完成作业也是马马虎虎。

语文能力方面:

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量少,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欠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文时,不会用好词佳句修饰自己的作文,作文不具体,显得平淡。

双向

细目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3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22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船长》中的片段。

4、能联系课文内容,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5、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承认错误、在困难中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

内容提要

《负荆请罪》:

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话剧,由两幕组成。

它通过讲述我国战国时期赵国着名的“将相和”的故事,来反映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勇于承认错误的美德。

第一幕,通过赵国丞相蔺相如和门客的对话,叙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矛盾以及蔺相如以大局为重,注重团结的高尚情操。

第二幕主要讲述了“负荆请罪”的过程,表现了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良好品德。

《船长》:

课文选自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

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爱之链》:

这篇课文是一首爱的赞歌,作者是美国作家杰尼.巴尼特、罗依.李。

文章极其细腻地描写了发生在一个严寒的冬夜中的充满爱的故事:

下岗的乔依无偿帮老妇人修好汽车,老妇人在用餐时又得到了乔依妻子的悉心照顾,也受到了爱的感染,留下了一些钱,悄悄地走了。

文章赞扬了人间的友爱互助,告诉人们: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伸出援助的手。

《习作2》:

本次习作教材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幅插图,描写的是雪后放晴,太阳出来了,一个小女孩依依不舍地拥抱堆好的雪人。

第二部分是与插图内容相配的一首儿童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雪人的真情挽留,情真意切。

第三部分是写作提示及要求。

《练习2》:

本次练习有5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研究重点

1、抓好生字词教学。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在生活中真诚地与人交往,习作中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能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神情变化反应人物的情感。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学习方法习惯?

1、识字教学中更多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采用“培养勤查字典的习惯”、“在语境中理解、识记字词”、“通过课外阅读来巩固识字”等策略。

2、引导学生阅读剧本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懂得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抓住文章重点部分,反复朗读,认真体会,感悟理解,并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5、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6、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课外辅导与活动

《负荆请罪》:

9月18-9月19日

《船长》:

9月22-9月23日

《爱之链》:

9月24-9月25日

《习作2》:

9月26日

《练习2》:

9月29-9月30日

第六周

1、收集一些成语故事,利用工具书了解《负荆请罪》课文中出现的成语的含义。

2、收集法国着名作家雨果的资料。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

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学习习惯方面:

本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许多同学还能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也喜欢看课外书籍。

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缺交作业的现象。

语文能力方面:

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量少,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欠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文时,不会用好词佳句修饰自己的作文,作文不具体,显得平淡。

双向

细目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4篇课文,1篇阅读,1篇习作,一个练习。

2、学会生字38个,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练习3里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

4、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着。

通过导读,使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不怕困难,不屈不挠,顽强探索的精神。

内容提要

《小草和大树》:

课文记叙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得到大诗人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

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充分表现了她热爱生活、不屈,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轮椅上的霍金》:

这是课文记叙了着名科学家史蒂芬。

霍金在自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面对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顽强地挑战命运,为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故事。

《生命的林子》本课讲述了玄焋在方丈的开导下,放弃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决心在法门寺潜心苦修的事,引发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的哲理。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这篇课文讲述了《鲁滨逊漂流记》是我家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在阅读中,我懂得了一个就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成为一个英雄。

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篇短文强凋了读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部不朽的名着。

通过导读,使学生继续学习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习作3》:

这次习作训练主题为“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是包括说、听、写等练习在内的综合性训练。

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使美味成为孩子非常喜欢的食品,喜欢的东西学生自然有话要说。

《练习3》:

本次练习有5项训练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研究重点

1、抓好生字词教学,要检查、落实、过关。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3、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4、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与别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学习方法习惯?

1、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在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

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2、营造民主、和谐的有利于个性化阅读活动的课堂氛围。

巧设探究点,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文本内涵。

3、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中去。

4、重视读中悟写,读中学写,体现读写结合。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与写作方法。

5、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社会生活实际,创设形象性、情感性,具有挑战性和诱发性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自由地参与。

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果。

?

6、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同学对于语文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五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部分同学对于结合课文学习、积累、运用词句做得较扎实。

同学们十分喜欢课外阅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为学生推荐选取有关的课外书,利用每周五的活动课开展阅读活动;但是部分同学在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的表述不够准确、不够全面。

在写作上,孩子们有表达的意愿,语言叙述较清楚,表达出一定的感受,但缺少细节上的具体描写,作文较粗糙。

今后在阅读理解、作文选材、细节描写、表达方法等方面要进行更多的训练。

双向

细目

知识、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4个字要求会认读。

3、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4、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落和词句学习课文,体会文中语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感受“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一单元主题。

5、积累俗语,学习关于戏曲的词语,丰富语言。

6、学会在受到误会时进行解释;学习写毛笔字单耳刀、口字旁。

7、能细致观察,根据剪纸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完成一篇习作。

单元主题:

“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

1、《12姥姥的剪纸》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

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2、《13、牛郎织女》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14、安塞腰鼓》了解安塞腰鼓独特的魅力,感受黄土高原后生粗狂、豪迈、开放的性格。

4、通过习作练习,欣赏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剪纸,初步感知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

内容

提要

本单元围绕“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这一主题选取了具有强烈中华民族民间色彩的技艺和故事,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间生活,让我们通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侧面,了解中国民间普通老百姓丰富的想象及高超的记忆,从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2姥姥的剪纸》课文用第一人称为我们描绘了庄稼人的生活,展示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精湛,围绕“喜鹊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姥姥、剪纸、家乡的热爱之情。

《13、牛郎织女》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想象丰富,曲折动人,感人至深,是民间神话故事中的精品。

《14、安塞腰鼓》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场黄土高原上颇具声势的安塞腰鼓表演。

通过对腰鼓的动作、声音、气势、击打腰鼓的人的绘声绘色的描写,展现了力与美,展示了黄土高原华夏子民的气势,表现了民族高扬的生命力和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

练习2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学习俗语;“诵读与积累”则要求学生观察图画,学习关于戏曲的词语,了解戏曲艺术。

习作2提供了部分剪纸作品供学生观察欣赏,要求通过仔细观察,并加以想象,结合剪纸作品中隐含的故事,完成习作。

研究

重点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要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把握文章的基调和中心思想,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12姥姥的剪纸》表面上是写剪纸,实际上借剪纸来写人传情,,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欣赏剪纸,了解人物,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13、牛郎织女》故事情节起伏跌宕,语言质朴生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叙述顺序,可通过编列小标题形式把握故事情节,重点抓住8、9、10自然段高潮部分,品味重点词语,品读牛郎织女的夫妻情深。

《14、安塞腰鼓》是一篇文激情昂扬的散文。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查找、利用相关资料再阅读课文,较容易入情入境;重视词语教学,让学生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而感悟课文的内在情韵;引导学生领悟“反复、比喻、排比”等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触笔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学习方法习惯?

1、教师应由有相关民风民俗资料的准备,适当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宽学生视野,增长知识。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想象,感受浓浓的亲情,从字里行间感悟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5、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课外辅导与活动

10月22日----11月7日

第11周

1、查阅资料,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了解我国丰富多姿的民间文化。

2、阅读民间故事,并作交流。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由于家庭原因,多数人视野较窄,知识面不够宽阔,这对他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其中十余人对学习存在接受能力障碍,理解与表达均难以到达小学六年级学生层面。

相对来说,属智力问题的有三人,其余人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基础差、贪玩、厌学等原因。

因而,尽力调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别是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是本学期教学的关键。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对话。

绝大部分同学能自觉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半数以上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

大多数同学课前能做预习,但预习比较充分的只有四分之一左右,因而指导正确进行预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

另外,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易集中,马蓝皙、陈劲宏同学家庭作业缺交现象严重。

本学期将针对此类情况加强督促与指导。

从语文能力来说,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解不够深度,看问题与社会生活缺乏联系。

本学期计划结合语文课本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阅历,拓展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双向

细目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3篇课文,1篇习作,一个练习。

2、能正确书写生字23个,认识10个二类字,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和文中出现的新词。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学习,感受青藏高原、大草原等处壮丽的景色。

4、学习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通过范文阅读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并学习范文,从外部特征和价值用途两方面介绍家乡的产品。

6、学会认识不同的风及不同等级的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7、练习口语交际,交流对电视栏目的喜爱,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情感目标

1、通过文本理解,感受青藏高原、大草原的瑰丽风景,在美文中体会文字之美。

2、在文本学习中,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坚韧品格。

3、通过麋鹿的经历,激发爱国情怀。

教材分析

《青海高原一株柳》: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活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暴,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

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草原》:

本课是着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全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其中,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麋鹿》:

课文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

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在朴实的说明中注入浓浓的情趣,极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像麋鹿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融入了历史知识,更让人兴趣倍增。

课文中的插图,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习作5》:

教材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习作指导和例文,首先告诉我们金老师出了一个写银杏的习作题,有三个要求。

接着讲沈平平是如何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好《银杏》第一部分的,然后讲沈平平通过查阅工具书,并请教自然老师,总结了解事物,获取习作材料的方法,又补写了习作内容。

最后告诉大家对一件事物的了解有时候光看不行,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

第二部分是本次习作要求。

要介绍的是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介绍的内容非常广,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介绍这种产品,一是外部特征,二是价值或用途。

《练习5》:

本次教学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些毛笔字。

练习的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

研究重点

1、运用字理和联系文本的方式识字、解词。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有层次的朗读,逐步深入理解文本内涵,从而加深情感体验。

3、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文本所体现的情感、理念,将语文学习拉近生活。

4、结合习作训练,学习抓住重点字词领会题目要求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学习方法习惯?

1、抓好生字词教学,通过实际训练,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增长。

?

2、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以师生对话的模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文本内涵,潜移默化中享受文本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阅读课文,在读中感知,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4、重视文法学习,加强读写结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5、结合文本,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空间。

6、加强朗读训练与写字的指导。

教学进度

测验安排

课外辅导与活动

《青海高原上一株柳》

11月10-12日

《草原》11月13-14日

《麋鹿》

?

?

?

?

?

?

11月17-19日

《习作5》11月20日

《练习5》11月21-24日

第14周

1、仿造《草原》写法,写一篇景物练笔,注意在文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2、收集麋鹿图片资料,互动交流。

3、开展“以逆境中如何自强”为主题的讨论会。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

?

?

?

?

?

?

?

所教班级现状分析

学习习惯方面:

本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已有较大的改观,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课大多数学生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作业能按时完成。

许多同学还能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课余时间看些课外书籍,认真写“读书聚珍册”。

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上缺乏自觉性,上课不专心听讲,有缺交作业的现象,语文能力方面:

本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外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差。

作文内容不够具体,不富有真情实感,显得平淡。

双向

细目

知识、能力目标

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多么……多么……”造句。

2、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