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442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docx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13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1、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

2、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培养初步的估计能。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与学生的日常知识,了解三种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将三者形成对比,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

2、感受自然界中的数学,进一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了解动物的有关知识。

同时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三种常用质量单位以及他们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2分的硬币、花生、500克盐等

课时划分

3课时

课 堂 教 学 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一课时

信息窗1克、千克、吨的认识

审查人

 

年 月 日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能结合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建立1克、1千克、吨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天平秤、砝码、生活常见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 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

我们的世界很奇妙,动物知识你又知道多少?

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激发兴趣,出示情境图。

学生观察、提问)

2、学生置疑:

(1)单位为什么有的是克,有的是千克、吨呢?

(2)1克有多重?

 

(3)克、千克、吨有什么关系?

3、带这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 探究新知

1、介绍质量单位(表示物品有多重),表示较轻的物品用克(g)作单位

2、体验、操作:

1克有多重?

(先指导介绍天平的用法,课件出示,再体验)

1) 问:

“1克有多重”?

我们先来称一称。

(用镊子夹起1克的砝码)这个砝码是1克重。

把1克的砝码放在右盘里面,再把1个2分硬币放在左盘里面,让学生观察这时标尺的指针处在什么位上?

(经过学生观察,使学生明确1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

2)让学生拿出一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有多重

3)你还能找到1克重的东西吗?

2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

3、观察生活中物体的质量单位,并学会估一估(一片口香糖)

4、引导学生认识1千克

1) 让同学们拿出两袋盐放在手中掂一掂,看一看两袋盐有多重?

再把盐放到台称中,仔细看一看指针指在什么刻度上?

2)表示较重的物品用千克(kg)作单位

同时引出1千克=1000克

3) 联系实际生活找和千克有关的物品

5、教学吨的认识.

(1)各小组汇报课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情况,如:

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买5千克的粮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体会其重量.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板书有关数量.

(2)提问:

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引导:

假设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个同学体重共多少千克?

40个同学的体重多少千克?

(可找几个体重约25千克的同学,让每个同学都背一背,实际感受一下.) 像这样40个同学的体重约是1000千克,也是1吨.(板书:

1吨=1000千克)

(4)提问:

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吨?

一桶油重100千克,几桶油重1吨?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教师小结:

40个同学的体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约都是1吨.

(5)根据自己课前所做的实践活动,进行推算,然后汇报“1吨就是……的重量”.

(6)举例:

让学生举出重量大约是一吨的物品。

填合适的单位

1) 小兰体重32( ) 

2) 一个鸡蛋重50( )

3) 2瓶矿泉水重约( )

4) 7粒黄豆约重( )

课后自主练习1、2、3、6题

克千克吨的认识

1千克(kg)=1000克(g)

1吨(t)=1000千克(kg)

 

课 堂 教 学 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二课时

克、千克、吨相关知识及拓展练习

审查人

 

年 月 日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秤、生活实物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导入复习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知道我们的体重呢?

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你还知道哪些秤?

(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5—8部分内容:

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

填合适的单位。

(考察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把握)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3元,每人限买2千克”——同位合作解答

(2)问,集体交流

小组内交流,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自主练习P7—13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薯片     薯片

200g     150g

2.5元    2.5元

你会买哪种,为什么?

  小组交流、汇报总结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克g千克kg吨t

 

课 堂 教 学 教 案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第三课时我学会了吗

审查人

 

年 月 日

1.认识克、千克、吨,学会区分3个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1000克=1千克,1000千克=1吨,学会它们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生活中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能运用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情境问题。

电脑,PPT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引导复习 

这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一看到吨,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千克呢?

克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吨、千克和克。

(同学们先独立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出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组长并选出本组最好的作品修改并完善。

) 

说一说整理知识的方法。

1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些知识的。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3.合作时间:

5分钟。

学生回答后,教师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讲解。

    

回顾交流汇报关于克、千克、吨的有关知识。

并用知识树的的形式给学生展现本单元的重点知识。

 

二、单元复习检测

1,给学生介绍单元测试题的结构和要求。

一、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二、填一填。

三、比一比。

四、火眼金睛判对错。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做题要求(15分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和做题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修正题目答案并试着说一说理由。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试着说一说为什么填这个质量单位,为什么不填其他质量单位。

(2)填一填:

(你是怎样换算的,为什么这样换算。

(3)比一比:

(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4)火眼金睛判对错(说出错的原因。

(5)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说出你解决问题的思路。

3,选出优秀小组和进步小组。

老师适当的总结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

  

(1)一个农资门市部运来5吨化肥,卖出2300千克,剩下的3天卖完,剩下的平均每天卖多少千克?

(2)食堂运进大米485千克,面粉495千克。

大米和面粉的总质量比1吨少多少千克?

(3)一头牛的质量是500千克,8头这样的牛共重多少吨?

实践作业:

回家完成这样的表格:

1千克中大约有多少这样的水果?

物品

苹果

橘子

西红柿

黄瓜

数量

 

质量单位:

克千克吨

较小物品较大物品大宗物品

 

第二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二单元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3、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教学目标

1、结合和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能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经历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过程,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迁移法。

教学准备

小棒、多媒体课件,纸条。

课时划分

共6课时

信息窗1:

1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2课时搭配中的问题:

1课时

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

2014年月日

课题

第二单元信息窗1:

快乐大课间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审查人

2014年月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结合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

  

2.学生能正确进行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

  

3.学生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进行正的笔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

(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合作探究,构建模型  

1.解决问题1-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  

(1)自主思考。

  

师:

(1)班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

20×2等于多少呢?

(预设40)你是怎样算的?

(2)迁移练习。

  

口算:

30×3=4×20=50×4=  

 2.解决问题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自主思考,合作交流。

  

师:

(2)班做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

  

预设生:

12×3  

师:

12×3等于多少呢?

  

学生自主探究,将方法写在答题卡上,而后小组交流,最后汇报展示。

  

方法1:

10×3=30  

2×3=6  

30+6=36  

  方法2:

12

×3

36

(2)对比分析,理解算理。

  

师:

仔细观察上面这些算法,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比较得出:

计算结果都是将个位数与一位数的积和十位数与一位数的积相加得出的。

  

三、迁移练习,巩固模型  

自主练习1—3题

四、总结梳理,深化建构  

同学们观察一下今天我们学的乘法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自主练习4—9题

必做:

自主练习1—3题

选做:

10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

12×3=36(人)

12

×3

36

 

 

 

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

2014年月日

课题

信息窗二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

审查人

2014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过程,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3、在自主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情景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说数学信息:

表演艺术操的排5行,每行19人。

                表演扇子舞的有3组,每组29人。

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说数学问题:

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二、你说我讲,学习新知

活动一:

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你能尝试着用笔算的方法解决这道题吗?

1、探究29×3的笔算方法

师:

我们先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表演扇子舞的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列式:

29×3=

师:

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规范竖式的格式:

2  9                        2  9

×   3             →      ×2   3

2  7  →(9×3=27)         8  7

+6  0  →(20×3=60)                         

8  7

师追问:

明明3乘十位上的2等于6,为什么在十位上的写8呢?

(3乘十位上的2等于6,再加上进位的2,就等于8,所以在十位上写8。

 3、学生独立计算19×5

师:

刚才我们解决了有87人表演扇子舞。

那么表演艺术操的一共有多少人呢?

你能解答出来吗?

列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做完交流计算方法,做错的订正。

活动二:

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

1、探究“59×7”

师:

刚才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竖式的简便计算,那你会列竖式计算59×7吗?

①学生自主探究计算。

②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③谁来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整个计算过程。

由于第一个因数没有百位,所以向百位进的4不必进到横线上,可直接写在百位上。

2、巩固深化 列竖式计算 

出示“78×7=   8×25= ”, 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交流“8×25=”,纠错。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

1、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2题

交流计算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算法。

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

学生回顾计算过程,交流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题

作业布置

必做配套1、2、3、4题

选做配套11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笔算

2  9               2  9

×   3       →      ×2   3

2  7  →(9×3=27)       8  7

+6  020×3=60

87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

2014年月日

课题

信息窗三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

审查人

2014年9月日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方法

2、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主动参与和同学共同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阶梯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快乐的大课间还有很多同学在转呼啦圈,我们一起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情境图)

你能从中看到哪些信息?

生独立找信息,共同交流,

信息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

信息2、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信息3、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二、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你怎么来解决?

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

怎么画呢?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二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二年级”,二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两倍还要长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2倍”和“多5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

 

看图分析问题: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

18×2=36(人)

再求二年级有多少人。

36+5=41(人)

问题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你怎么来解决?

能不能用前面学习的线段图来表示这个问题?

怎么画呢?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前面要写上“一年级”,在线段上面标上“18人”;

再画一条线段来表示三年级的人数,在前面要写上“三年级”,三年级的人数要画得比一年级线段的三倍再短一点,分别标上“一年级人数的3倍”和“少2人”,最后用花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

 

看图分析问题: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

18×3=54(人)

再求三年级有多少人。

54-2=50(人)

总结:

讨论交流在画线段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反馈矫正

1、一个笔袋14元,一个书包的价格比一个笔袋的4倍少8元,一个书包多少钱?

2、动物园里有梅花鹿98只,猴子的只数比梅花鹿的3倍多25只,动物园里有多少只猴子?

四、课堂回顾,整理反思

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

自主练习1、3、

作业布置

必做2、

选做4、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少几的数

 

18×2=36(人)

36+5=41(人)

答:

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41人。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教案

时间:

2014年月日

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

审查人

2014年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搭配的方法。

2、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有序思考的方法,使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预习查评、问题设置、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精讲点拨、知识拓展)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笑笑和我们在一起已经学习了三年多了,是再熟悉不过的朋友了,今天他也想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握一次手,同学们想一想,一共需要握多少次?

生:

和我们全班的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40次。

师:

今天是笑笑的生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笑笑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些,可在穿衣服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们帮帮他,你愿意吗?

(出示衣服,两件上衣,三件下装。

二、合作探究

1、穿什么衣服?

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搭配

师:

笑笑从衣柜里拿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装,要配成一套衣服,你们帮帮她,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交流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

师:

按照这样一套一套的去搭配你们猜一猜,可以搭配出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生用学具卡片,摆一摆,小组长选好记录员,记录员把你们这组搭配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卡上。

2、汇报展示

生1:

我们这组搭配了5种穿法。

用一件黄色的上衣配绿裙子,用一件红色的上衣配黑裙子……

生2:

我们这组搭配了6种穿法。

用一件黄色的上衣配黑裙子,黄色的上衣配蓝裙子,黄色的上衣配绿裙子,红色的上衣配黑裙子,红色的上衣配蓝裙子,红色的上衣配绿裙子。

……

3、精讲点拨

师:

可是这组排了5种,他们出现了什么问题?

问题在哪?

生:

这组同学肯定是在排的时候排掉了,没有排全。

师:

也就是说出现了“遗漏”的现象,所以我们在搭配的时候要注意不遗漏。

(板书:

不遗漏)

照一定的顺序搭配,先用黄色的衣服去配下面的三种下装,又用红衣服去配下面的三种下装。

(板书:

有序)

三、拓展巩固

师:

笑笑又从她的衣柜里拿出了一条花裤裙,现在又可以怎样搭配?

又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把你们的搭配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方法一:

用连线的方法,发现了有8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方法二:

用字母表示搭配方法

方法三:

我是用黄色的上衣服搭配下面的四种下装,又用红上衣搭配下面的四种下装,所以也搭配出了8种穿法。

方法四:

我发现增加了一条花裙裤,就增加了两种穿法,所以一共有8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了。

方法五:

用了2×4=8(种)4+4=8(种)

师:

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特别,这里的2和4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

2表示两件上装,4表示四件下装

一件上衣可以与下装搭配出4种,两件上衣就是两个4了,所以一共是8种。

师:

通过给笑笑搭配服装,让我们明白了生活中有很多搭配的问题,其实搭配它是一门学问,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搭配方法,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板书课题:

搭配中的学问)

达标检测

自主练习第1、4题

作业布置

自主练习2、3题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问题

有序的搭配2×3=6(种)

教学反

 

第三单元备课

单元名称

第三单元富饶的大海——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内容

1、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2、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及连续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3、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三位数

教学方法

直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