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829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docx

组培解剖知识点简略版资料

解剖学

1.冠状面:

又称额状面,即按左、右方向,将人体切成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此面与水平面、矢状面垂直。

3翼点:

在颞窝前下部,由额、顶、颞、蝶四骨汇合后所构成的“H”形的缝,称翼点。

此处骨质薄弱,内面恰好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损伤后可致硬脑膜外血肿。

1.肋弓:

第8~10对肋的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相连而形成的软骨弓,软骨之间可形成软骨间关节。

2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相接处所形成的微向前突的横嵴,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是记数肋的标志。

3.界线:

是由骶骨的岬、两侧的弓状线、骼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所构成的环行线。

为大、小骨盆之间的分界线。

4.滑膜关节:

简称关节,是骨连结的最高分化形式。

由相应骨的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共同构成。

关节囊的内层为滑膜层,可分泌少量滑液,以减少对应骨关节面间运动时的磨擦,使关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5.腹股沟韧带:

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卷曲、增厚,张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部分腱纤维又转而向后下方移行,转折部分叫做陷窝韧带或腔隙韧带;止于耻骨梳的部分叫做耻骨梳韧带。

10.斜角肌间隙:

由第一肋上面与前、中斜角肌共同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1股三角:

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由腹股沟韧带下缘、缝匠肌内侧缘和长收肌的内侧缘共同围成的底朝向上、尖朝向下的倒三角形,下角续收肌管。

该三角的后壁自外向内依次为:

骼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三角内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股管及淋巴结和脂肪等。

2腋窝:

为位于胸外侧壁与臂上部之间的锥形腔隙,上肢的血管、神经等由此通过,腋窝有顶、底和四个壁。

顶即上口,由锁骨中1/3段、肩胛骨的上缘和第一肋外缘围成,为一三角形间隙,向上与颈部相通;腋动、静脉和臂丛等即经此口与颈根部的锁骨下动脉、静脉和神经等相延续;底由腋筋膜、浅筋膜和皮肤封闭;前壁有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及锁胸筋膜;后壁为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侧壁为上4位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外侧壁为喙肱肌、肱二头肌长、短头和肱骨结节间沟;腋窝内除了有腋部血管和臂丛及其分支以外,还有大量的脂肪、淋巴结和淋巴管等。

1.腹股沟管:

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cm。

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即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

腹股沟管的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的起始部;后壁为腹股沟镰和腹横筋膜;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管内男性有精索、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写出颈椎、胸椎、腰椎各自的特征。

颈椎:

椎体较小,椎体上面在横径上凹陷,下面在矢状径上凹陷,椎孔相对较大,呈三角形。

第2~6颈椎的棘突分叉,横突上有横突孔,关节突的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第一颈椎呈环形,无椎体、棘突;第二颈椎椎体上有齿突;第七颈椎的棘突长而末端不分叉。

胸椎:

有肋凹和横突肋凹,棘突较长,向后下倾斜,呈叠瓦状互相掩盖,关节突的关节面呈冠状位。

腰椎:

椎体较大,棘突短呈板状,水平后伸,关节突的关节面呈矢状位。

3.颅底有哪些主要孔裂?

各通过哪些主要结构?

颅前窝:

筛孔,(10~20条嗅丝)。

2)颅中窝:

圆孔(上颌神经),卵圆孔(下颌神经),棘孔(脑膜中动脉),视神经管(视神经、眼动脉),眶上裂(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眼静脉、眼上静脉、眼神经),破裂孔(颈内动脉、导静脉)。

3)颅后窝:

枕骨大孔(延髓最下部、椎动脉),舌下神经管(舌下神经);内耳门(面神经、前庭蜗神经);颈静脉孔(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6.请写出膈肌上三个裂孔的名称,位置及通过的结构

平第12胸椎椎体的前方有主动脉裂孔(由左、右两个膈脚与脊柱前面形成),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的水平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平第8胸椎水平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

 

7.使肩关节屈、伸、内收和外展的肌肉有哪些?

屈:

肱二头肌、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的肌束、胸大肌

伸:

肱三头肌、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的肌束、大圆肌

内收:

背阔肌、大圆肌、肩胛下肌、小圆肌、胸大肌

外展:

三角肌、冈上肌

9.使髋关节旋外的肌肉有哪些?

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肌、大收肌、股方肌

10.腹股沟管是如何构成的?

其内通过什么结构?

腹股沟管是位于腹壁前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和内、外两个口。

前壁:

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在管的外1/3处有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起始部,后壁:

为腹横筋膜,内1/3处有联合腱(联合肌)

上壁:

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

腹股沟韧带。

内口:

为腹股沟管深环,位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的一横指处,为腹横筋膜形成的一个向外的突口。

外口:

即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男性有精索通过,女性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1.内脏:

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

内脏器官主要位于胸腔、腹腔和盆腔内,直接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并借孔道与外界相通,按其构造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两大类。

 

2.上消化道:

通常把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这一段消化道称上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

 

4.咽隐窝:

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上,为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9.McBurney点:

即麦氏点,为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为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10.齿状线:

又称肛皮线,肛柱下端与肛瓣基部连结,构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为内、外胚层的分界线,故齿状线上、下的血液供应、静脉回流、神经支配等均不相同。

11.肝门:

肝下面有一“H”形沟,其横沟称肝门,是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肝门静脉和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肝的部位。

12.胆囊三角:

又名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行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3.Vater壶腹:

又名肝胰壶腹。

在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内,为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处的膨大部分,借十二指肠大乳头上的乳头孔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

1.简述三对唾液腺的位置和腺管开口?

 腮腺位于耳廓的前下方,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腮腺导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黏膜处。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内面的下颌下腺窝内,其导管开口于舌下阜。

舌下腺位于舌下襞的深面,导管有两种,大导管一条,开口于舌下阜,小导管数条,开口于舌下襞。

2.简述食管三处狭窄部位及距上颌中切牙的距离?

食管的第一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

3.胃的形态和分部?

胃是消化管的最膨大部分,有上下两缘,前后两壁和入出两口。

其上缘凹陷且短向右上,称胃小弯,下缘隆凸而长,朝向左下,称胃大弯;胃的入口称贲门,上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胃可分四部:

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5阑尾位于何处?

手术时寻找阑尾的标志是什么?

阑尾位于右髂窝内,其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上,末端游离,可有五种位置,即回肠前位、回肠后位、盲肠后位、盆位和盲肠下位。

由于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临床做阑尾手术时,可沿结肠带寻找阑尾。

7.说出胆汁的产生部位和排出途径?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首先进入胆小管,胆小管在肝内再汇合成小叶间胆管,于肝门处合成左、右肝管。

出肝门后,左、右肝管又汇合成肝总管,肝总管又与胆囊管合并,形成胆总管,胆总管经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下降,在将穿入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时又与胰管汇合,并膨大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穿肠壁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空腹状态下,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收缩,胆汁经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进入胆囊,胆汁被暂时储存并浓缩。

进食后,食物经过十二指肠降部时,十二指肠大乳头受到食物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Oddi氏括约肌舒张,胆囊收缩,胆汁即经胆囊管、胆总管排送入十二指肠腔内。

1.上呼吸道: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2.肋膈隐窝:

为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形成的凹陷,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3.鼻旁窦:

是位于鼻腔周围的上颌骨、额骨、蝶骨及筛骨内含气的空腔。

包括额窦、蝶窦、筛窦和上颌窦。

都开口于鼻腔,对发音起共鸣作用,且有增加颅的坚固性、减轻颅骨重量等作用。

5.胸膜腔:

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叫胸膜腔。

内有少量的浆液,呈负压。

6.纵隔:

是左右两侧纵隔胸膜之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鼻旁窦有哪些?

各开口于何处?

有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额窦、上颌窦、筛窦的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3.喉腔分几部分?

各有何结构特点?

喉腔借前庭襞和声襞分三部分,即喉前庭、喉中间腔和声门下腔。

喉口至前庭襞以上为喉前庭,其特点是上宽下窄;前庭襞和声襞之间的部分为喉中间腔,容积最为狭小,向两侧突出的梭形隐窝称喉室;声门平面至环状软骨下缘平面之间的部分称声门下腔,其特点是黏膜下组织比较疏松,炎症时易引起喉水肿。

4.异物易坠入哪侧主支气管?

为什么?

异物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因为右主支气管短而粗,且走行较陡直,故异物易坠入。

5.试述肋膈隐窝的临床意义。

肋膈隐窝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的转折处形成的凹陷,是胸膜腔的最低处,胸膜腔积液首先积聚于此,同时此处也一发生粘连,所以该处是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1.肾门:

肾内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等出入的门户

4.肾区:

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5.膀胱三角:

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

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

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简述肾的形态和位置。

肾呈蚕豆型,红褐色。

肾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外两缘。

上、下端较圆钝;前面较凸,后面较扁平;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等出入的门户。

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

肾位于腹膜后方,脊柱两侧,属于腹膜外位器官。

一般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对第2腰椎体下缘;右肾由于受肝的影响,较左肾低半个椎体。

第12肋分别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和右肾后面的上部。

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称肾区,是肾的叩诊部位。

 

2简述女性尿道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短、宽、且较直,长约5cm,它起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穿过尿生殖膈,以尿道外口开口于阴道前庭。

由于其结构特点,故易引起逆行尿路感染。

3简述尿液的排出途径。

尿液由肾实质产生—肾乳头的乳头孔——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除体外。

4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部位?

输尿管分三部分,即腹段、盆段和膀胱壁内段;全长有三处狭窄部位,即①输尿管与肾盂移行处;②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③输尿管穿膀胱壁处。

1.精索:

是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始于腹股沟管深环,经腹股沟管,延伸至睾丸上端。

内含输精管及其动、静脉;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神经丛、淋巴管和腹膜鞘突的残余等。

5、会阴:

会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会阴是指封闭骨盆下口的所有软组织总称;狭义会阴是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狭小区域,即产科会阴。

1.结合男 女性尿道的特点,分别为男、女病人导尿,各应注意哪些问题?

男性尿道长16—22cm,有三处狭窄,即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两个弯曲即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在导尿时应注意其狭窄和弯曲部位;女性尿道较短(长约5cm)、宽、直,尿道口开口于阴道前庭,在导尿时要注意清洁消毒,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

3.运用解剖学知识,解释输精管、输卵管结扎术的部位及术后对人体的影响。

输精管结扎应选择在输精管的精索部,输卵管结扎应选择在输卵管峡部。

结扎后精子和卵的相遇,使其不能受精,从而达到了避孕目的,对人体其他一切都无影响。

1.腹膜:

为覆盖于腹、盆腔壁内表面及其脏器表面的浆膜,半透明。

由间皮及少量结缔组织构成。

分壁腹膜和脏腹膜两部分。

壁腹膜覆盖于膈的下面、腹盆腔壁的内表面,脏腹膜则覆盖于腹盆腔脏器的表面。

2.腹膜腔:

脏腹膜与壁腹膜互相转折、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

其内含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男性密闭,女性则可借输卵管道与外界相通

7.腹膜陷凹:

在腹腔内,脏腹膜与壁腹膜、脏腹膜与脏腹膜及壁腹膜与壁腹膜之间互相转折、移行时,由于覆盖的部位不同,形成一些不规则的隐窝或凹陷。

如子宫直肠陷凹、肝肾隐窝、肓肠后隐窝等。

窝内可积存液体,或有肠管凸入,形成内疝。

1、腹部手术后为何采取半卧位?

 由于腹上部的腹膜的吸收能力强,下部吸收能力弱,因此,腹膜炎或腹腔手术后的患者多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对腹膜渗出液和毒素的吸收。

2、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易积存于何处?

如何检查确诊?

  胃后壁穿孔时胃内容物易积存于网膜囊内;进行网膜囊探察可以确诊。

 

1、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位的毛细血管,在此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血液再经各级小静脉、中等静脉、大静脉回流,最终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由于路径长、范围大,又叫大循环或体循环:

2、肺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于此,完成气体交换后,静脉血变成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再经肺静脉的各级属支,最后汇合成四条肺静脉,注入左心房。

这一循环途径因路径短、范围小,称为小循环或肺循环。

4、颈动脉窦:

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壁内有丰富的游离神经末稍称压力感受器,可感受血压的变化,反射性地进行血压调节。

8、、动脉:

起于心室,是运血离心的管道。

动脉反复分支,愈分愈细,最后与组织间隙的毛细血管网相连。

大、中动脉管壁厚,因壁内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小动脉则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平滑肌的舒缩可明显改变器官的血流量。

9、静脉:

是导血回心的管道。

起始于组织间隙内的毛细血管网。

由小静脉合成中等静脉,再依次汇合成较大的静脉。

静脉管壁薄、管腔大、管壁内平滑肌含量少,受重力影响较大的静脉具有丰富的静脉瓣,具有良好的防止血液返流的作用,静脉最终汇入心房。

10房室交点:

在心脏的后面,房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的交汇处,称房室交点。

3.心脏的各腔有哪些入口、出口及防止血液返流的装置?

右心房的入口:

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出口:

右房室口。

右心室入口:

右房室口;出口:

肺动脉口。

左心房的入口:

左肺上、下静脉和右肺上、下静脉的入口;出口:

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

左房室口;出口:

主动脉口。

左、右房室口处分别有二尖瓣复合体(左房室口纤维环,二尖瓣,腱索,乳头肌)和三尖瓣复合体(右房室口纤维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主动脉口和肺动脉口处分别有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另外下腔静脉口的前缘隆起称下腔静脉瓣,有一定的防止血液返流的作用。

5.指出营养胃的动脉及其来源

胃左动脉(腹腔干);2)胃右动脉(肝固有动脉);3)胃网膜左动脉(脾动脉);4)胃网膜右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5)胃短动脉(脾动脉或脾动脉分支)。

8.子宫动脉发自何处?

营养哪些器官?

结扎时应注意什么?

子宫动脉来源于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在子宫颈外侧向下发出阴道支,分布于阴道上部,主干于子宫阔韧带中迂曲上行,至子宫角处分为输卵管支和卵巢支,营养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子宫动脉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厘米处从输尿管的前上方跨过,手术结扎子宫动脉时需贴近子宫颈,以避免误伤输尿管。

9.自肱动脉插管经何途径到达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

左肱动脉→左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升主动脉→主动脉左窦→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的前室间支

10.在外上1/4)注射抗菌素经何途径到达右下颌牙齿、牙龈?

臀上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房室口→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的各级分支→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的各级属支→左、右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左心室→主动脉口→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右颈外动脉→右上颌动脉→右下牙槽动脉→右下颌牙齿、牙龈。

1.淋巴管道:

按各级淋巴管道的组织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起始于组织间隙,仅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无基膜和周细胞,内皮细胞间呈叠瓦状排布,细胞的边缘间留有约0.5μm的间隙。

故淋巴管具有比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组织间隙中的大分子物质、脱落的癌细胞等均可进入毛细淋巴管。

淋巴管的管壁结构类似小静脉,亦由内、中、外膜三层构成,具有大量开口向心方向排列的瓣膜,可防止淋巴逆流。

淋巴管间有丰富的吻合。

最后一群淋巴结的输出管构成淋巴干,淋巴干再汇合成淋巴导管,连于静脉。

2.淋巴干:

全身各部的浅、深淋巴管在向心汇集的行程中,有多群淋巴结介入,最后一群淋巴结的输出管为淋巴干,全身共有九条,即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单一的肠干。

3.乳糜池:

在第1腰椎前方左、右腰干汇合,汇合处膨大并有肠干注入,称乳糜池。

为胸导管起始部。

由于肠干中含有自胃肠道吸收来的脂类,呈乳白色,故称此结构为乳糜池。

4淋巴导管:

全身9条淋巴干最后汇合成两条最大的淋巴导管,即左、右淋巴导管。

右颈干、右支气管纵隔干和右锁骨下干汇合成右淋巴导管;注入右静脉角。

左、右腰干和肠干共同汇合成左淋巴导管,即胸导管。

胸导管在将要注入左静脉角时又分别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1试述出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收集范围。

全身共九条淋巴干,它们的名称和收集范围分别是:

左、右颈干:

收集左右头颈部淋巴。

左、右锁骨下干:

收集左右上肢和脐以上胸腹壁浅层的淋巴。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收集胸腔脏器和脐以上胸、腹壁深层的淋巴。

左、右腰干:

收集下肢、盆部、腹后壁及腹腔成对脏器的淋巴。

单一的肠干:

收集腹腔内不成对脏器的淋巴。

 

2试述胸导管的起始、行程和收集范围。

胸导管起始于乳糜池,乳糜池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第一腰椎前方汇合而成,向上穿膈的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沿脊柱前方上行出胸廓上口至颈根部,接受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后注入左静脉角。

胸导管收集左侧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淋巴。

3何为局部淋巴结?

具有何种意义?

引流某一器官或部位淋巴的一组淋巴结称为该器官或部位的局部淋巴结。

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时,致病因子如寄生虫、细菌、毒素或肿瘤细胞等可沿淋巴管进入相应的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结的肿大。

所以局部淋巴结是否肿大可以反映其所收纳淋巴部位有无病变发生。

1、巩膜静脉窦:

在巩膜与角膜交界处的深部有一环行的管道,称巩膜静脉窦。

接受眼球壁前部的静脉血,还接受房水的回流。

2、视神经盘:

在视网膜后部内面,由于节细胞轴突聚集,而形成一白色圆形隆起,称视神经盘,又叫视神经乳头,是生理性的盲点。

3、黄斑和中央凹:

在视神经盘的颞侧约3.5mm处有一黄色小区称黄斑,其中央凹陷,叫做中央凹,此处视细胞最集中,感光敏锐。

4、虹膜角膜角

在眼前房内,虹膜与角膜交界处所形成的夹角叫虹膜角膜角,又称前房角。

角的底部有小梁网和虹膜角间隙,房水借此渗入巩膜静脉窦。

5.Corti器:

又名螺旋器,是位于膜蜗管基底膜上的接受听觉刺激的装置,主要由毛细胞(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内、外柱细胞,内、外指细胞,边缘细胞)构成。

可接受内淋巴波动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并将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1简述房水循环途径。

房水由睫状体分泌产生,从眼球后房经瞳孔进入眼球前房,再经虹膜角膜角渗入巩膜静脉窦,最后汇入眼静脉。

2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需经过哪些结构?

光线要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到视网膜。

5.神经核:

中枢神经系统内,由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核。

6.神经节:

在神经系统周围部,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神经元的胞体聚集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呈结节状,叫做神经节。

7.网状结构: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由灰质和白质混杂而成,即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灰质团块散在其中的部位称网状结构。

11.纹状体:

尾状核和豆状核在前端连在一起,两者合称为纹状体。

为皮质下运动调节中枢。

其中苍白球是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

16.内囊是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上下行的白质纤维板,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三部分。

前肢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膝部有皮质核束通过;后肢有靠近背侧丘脑的丘脑中央辐射,靠近豆状核的顶、枕、颞桥束;位于顶、枕、颞桥束中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内囊后肢的后部为听、视辐射。

内囊病变累及相应的传导束而产生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即“三偏综合征”。

18.血脑屏障:

存在于脑毛细血管和脑细胞之间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的结构。

其结构基础是:

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基底膜和星形

胶质细胞突起形成的胶质膜。

2简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由脑室脉络丛分泌产生,从侧脑室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由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两外侧孔进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上矢状窦,汇流入血液之中。

6.简述腰椎穿刺的常选部位和临床意义。

腰椎穿刺一般选择在第3、4或第4、5腰椎间进行。

由于此部位正好对应的是蛛网膜下隙的终池,其内已无脊髓,只有终丝、马尾和脑脊液,在此处穿刺可以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而不伤及脊髓。

7.试述坐骨神经的行程及主要分支分布。

  坐骨神经起自于骶丛,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于臀大肌深面,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在股二头肌长头深面下行至国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肌支分布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胫神经分布于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腓总神经又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其中腓浅神经分布小腿外侧群肌、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腓深神经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和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8.说出12对脑神经的连脑和出入颅的部位。

Ⅰ嗅神经 连于端脑嗅球,经筛孔入颅。

Ⅱ视神经 连于间脑视交叉,经视神经管入颅。

Ⅲ动眼神经 连于中脑,经眶上裂出颅。

Ⅳ滑车神经 连于中脑,经眶上裂出颅。

Ⅴ三叉神经 连于脑桥,分为三支,①眼神经经眶上裂入颅;②上颌神经经圆孔入颅;③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入)颅。

Ⅵ展神经 连于脑桥,经眶上裂出颅。

Ⅶ面神经 连于脑桥,经内耳门、面神经管出(入)颅。

Ⅷ前庭蜗神经 连于脑桥,经内耳门入颅。

Ⅸ舌咽神经 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Ⅹ迷走神经 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Ⅺ副神经 连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入)颅。

Ⅻ舌下神经 连于延髓,经舌下神经管出颅。

9.写出颅部含副交感神经纤维的脑神经、副交感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的去向。

1)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于睫状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面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一部分到翼腭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到达泪腺,鼻腭部的粘膜腺;另一部分纤维则随舌神经于下颌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管理其分泌。

3)舌咽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到达耳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至腮腺,管理其分泌。

4)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