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215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docx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

农村水污染危害现状发展对策思考及保护论文(共5篇)

  第1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水污染的法律保护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

  在城市产业升级换代和城市环境整治过程中,大批污染严重的工业向农村转移。

这些生产设施大多技术落后,没有相应的防治污染设施配套,导致一家企业污染一条河、一个工厂毁掉一大片土地的现象。

此外,农村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养殖以及生活垃圾缺乏管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

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现实发展条件的制约,与新农村建设相配套的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严重滯后,农村污水横流,且污水长期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

  在广大新农村,招商引资遍地开花,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目前绝大多数的乡镇企业往往是科技含量低、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这些企业设备陈旧简陋,技术落后,基本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忽视环境保护,对废水废渣等没有进行妥善处理,随意排放,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发展引进新的、科技含量高的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不断增收。

而现如今的农业增收的主要途径是利用农药、化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从法律方面对水环境污染进行分析

  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抓经济建设,而忽略环境的保护。

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依然淡薄,农民依旧习惯于乱扔垃圾,滥用农药化肥,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导致农村水污染和化学污染,破坏了农村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法》中虽然有专节提出“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但是其内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现行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没有综合性的、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基干法律,没有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适用范围、规制的主要领域等做出统一规定,因而无法协调农村环境保护与自然保护、城市环境保护、工业污染防治的关系,难以对农村环境保护活动进行科学、系统、全面、准确的调整和规制。

”目前,绝大部分乡镇没有建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

当农民的水环境权益遭到侵害时,其行使水环境诉权的前提就是能够充分享受水环境知情权。

目前,我国法律对环境知情权没有明确规定,更没有配套的环境知情权的救济程序。

环境知情权的义务主体各地方政府与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难以公正地履行披露信息的义务,广大农民对农村水环境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根本谈不上对自己水环境权益的保障和救济。

  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水环境权益法律保护的对策

  增强政府水环境保护法治观念,提高农民水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再完美的法律制度,如不被信仰和遵守,就只能是纸面上的文字。

农村水环境问题要做到依法治理,政府率先树立起法治观念是关键所在。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不能以损害农村水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暂时发展,加强和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生态化。

  健全农村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要改变农村水环境保护方面缺乏基础法律的现状,着手制定一部综合性的、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争取在落实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有所突破,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

  应尽快制定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

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关农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

因此,应尽快制定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专门法规。

  健全农村水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村水环境管理队伍的执法能力。

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仅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分管部门的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无法实现对村庄的有效管理,因此,农村水环境保护管理应该在现行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分管部门齐抓共管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实行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垂直管理制度,即在各乡镇建立乡镇环保所,乡镇环保所和原有乡镇所属的水利站、林业站、畜牧站、渔业站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农村水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四、完善农民水环境权益司法救济制度

  完善农村水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要使农民充分享受水环境知情权,应当以政府环保部门为主要力量,加强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水污染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违反《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严重污染农村水环境的企业及时予以公布;同时,也应加强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及农业生产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

农村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应定期向农民群众公布,对涉及农民群众水环境权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应当听取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

农民有权举报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

针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环境意识低、对环境信息的理解能力有限等实际情况,应建立一套通俗明了且适合于广大农民了解的环境信息模式。

  将环境维权的法律援助制度覆盖到广大农村。

在农村,环境维权的高成本和农民的低收入及维权能力和意识的薄弱形成鲜明的对比。

应当积极推进乡镇司法所的建设,发挥司法所在广大农村的地理优势和政治优势,完善我国以乡镇司法所为中心的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司法所的组织建设,促使法律援助中心加强对农民的援助倾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关注农民的水环境权益。

  五、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努力调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二者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农民水环境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的确立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农村环境法制建设,还能够为农民维护自身的水环境权益提供法律依据,也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朝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2篇:

我国农村水污染困境的解决思路

  一、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的点源

  化肥农药造成的水污染。

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农户在化肥农药的使用上存在以下问题:

化肥农药不合格、使用量过大、作物吸收率不高。

我国农药的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①。

没有被吸收的化肥农药直接随着农田排水或地表径流流入水体,或者进入大气后通过降水进入水体,最终造成农村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

  日常生活造成的水污染。

已有研究表明,每年产生量约为1.2亿吨的農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量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

②目前大多数农村的生活垃圾管理机制不健全,无害垃圾填埋场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固体废弃物常常被随意露天堆放,甚至丢掷在河道或河坡,从而造成河流淤积;配套设施例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缺乏或建设滞后,导致大部分生活污水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就直接进入河流、湖泊、水库等,造成农村水体污染。

  工业生产造成的水污染。

由于城市环保标准执行过于严格,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选择向农村转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印染、水泥、制砖及煤炭等行业。

这些行业存在以下特点:

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生产设备落后,污染治理难度大。

且由于企业引入时工业合理布局观念不强,企业生产者着重经济效益,环保意识薄弱,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水污染治理的难度。

  畜禽养殖造成的水污染。

据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调查发现,90%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相关的屠宰场和孵化场常常直接将动物血、废水、牲畜的粪便、蛋壳等倾倒入附近的水体,导致大量的N、P流失和河道的水体变黑,富营养化严重。

④由此,不难看出农村养殖业监管体制不健全,养殖户的管理理念落后,致使未经处理的畜禽养殖产生的废物直接排放,最终加剧农村水体的污染。

  二、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困难的成因

  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性,农村常常成为政府具体工作中的边缘地带。

因此我国目前农村水污染受隐蔽性影响,呈现“三无”局面,即没有系统的监测设施,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没有环境保护的科学理念。

具体而言,①农户居住比较分散,导致统一管理难度较大;加之受地理、经济等因素影响,农村水污染的监测设施无法与之相配套,致使农村水污染治理缺乏有效的控制监测机制。

②在监管权责体制上,法律虽然规定地方政府监管本行政区域水环境的权力,但是并没有明确具体由谁负责,因此导致政府有关部门相互推卸,无法有效改善农村水污染现状。

③大多数农户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在观念上没有形成水环境保护的权利与义务意识,常常露天堆放垃圾、直接排放生活污水等等,加大了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难度。

  其次,就我国当前法律法规而言,关于农村环境治理与农村水污染的规定,多为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防治措施。

比如,在对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上实施总量控制制度,这对于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等点源污染的控制是有效的,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普遍存在于农村的相对分散和隐蔽的面源污染问题。

  此外,受经济发展影响,我国长期以来在环境保护政策上强调防治城市污染和工业污染,而忽视对农村污染的治理。

违法成本远远低于环保成本,使得部分污染企业难以从科学的角度深刻地认识到水污染的危害性,常常在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天平上倾斜,驱逐经济利益而忽略在源头上治理环境,致使农村成为很多污染企业的“避风港”。

  三、我国农村水污染困境的解决思路

  

(一)以循环经济为视角

  国内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研究农村水污染问题。

王韩民⑤提出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李雪松⑥教授提出以“水资源产权化”明晰责任主体,进一步抑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陈勇⑦教授提出循环经济理念的运用是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在“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日益严重。

因此,以循环经济为视角,主张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尽快走出传统发展模式中的“黑色陷阱”,是我国农村摆脱水污染困境的必由之路。

  1.循环经济的理论含义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即物质循环流动型经济,是指按照生态规律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三大系统内,将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及资源的综合利用贯穿于物质的投入、生产、消费及废弃的全过程中;摒弃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依赖资源消耗的传统线性增长经济,转变为具有可持续性的依靠资源循环发展的流动型经济。

以循环经济为视角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就是要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从源头上控制农村水污染的致因,在末端实现对污水的再生利用。

  2.循环经济的具体举措

  发展现代农业。

具体而言,在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实现绿色生产。

首先,农技服务部门可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对农户给予指导,增强农户科学化生产意识;其次,要求农户到指定地点购买合格的化肥农药,在使用方法和剂量上严格遵循说明书,防止因滥施化肥农药而引发的农村水体污染现象发生;最后,督查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行为,确保“三同时”实施到位,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财政部门应以专项资金的方式,大力支持农村公共设施的完善;其次,村委会应根据农户居住情况,合理规划生活垃圾处理场所,进一步明确人员职责和处理流程,控制农村固体废弃物的露天堆放;最后,对水体进行24小时监测,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污水的再生利用。

  科学规划企业发展。

首先,通过政策鼓励引入无污染或污染小的企业,利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清洁生产制度,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其次,根据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对企业跟踪监测,依据对农村水污染的程度高低,对排污企业实行梯级环境税收制度。

  

(二)以社会协同为视角

  在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模式中,政府根据对水体污染程度的不同,向排污者收费,以此抑制水污染的进一步加剧,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环保资金的来源之一。

但实践证明,该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由于监管机制不完善,部分企业千方百计逃避付费责任;在排污成本与设施完善博弈中,部分企业为利益而放弃高额的污水处理设施完善。

我国于2008年颁布《水污染防治法》,提出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而该模式属于“生产末端治理模式”,即“先污染,后治理”。

因此,以社会协同为视角,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是解决政府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单方履行职能力量薄弱的有效方法。

  1.社会协同的含义

  “社会协同”是指充分整合社会的有限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在实现明确的分工协作基础上,建立起互联互动的社会良性机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

即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多元化力量为主体,致力于农村水污染问题的解决。

它不仅要求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户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更强调三个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协同合作。

  

(1)从内部关系来看。

首先,强调政府作为农村水污染治理的管理者,应从机制上完善对水污染的基层环保监测体系,从政策上指导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其次,社会力量也是治理农村水污染的重要监督者,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最后,农户作为农村水污染的产生者,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在源头上阻断污染。

  

(2)从外部关系来看。

首先,政府与社会力量相互监督,公众应积极推动政府开展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水污染立法工作,同时政府也应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其次,社会力量与农户相互调解,社会力量可通过活动等推动农户环保意识的转变,农户可以社会力量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保障其权利;最后,农户与政府相互监督、相互指导,政府应从政策上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农户可以明晰政府在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具体分工、水污染治理绩效和责任追究制度。

  2.社会协同的举措

  明确政府参与农村水污染治理。

规定政府各部门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的具体职责,完善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监管部门应严格依法从监督、检查、执行到归档,加大对农村水污染源的监管力度;环保部门应主动和其他部门及社会组织进行联合行动,形成农村水污染治理的统一战线;实行“谁污染谁付费”,将水污染治理情况作为地方政府“绿色GDP”考核内容之一,从而依赖公权力介入有效地保护农村水环境。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水污染治理。

被写入联合国报告的浙江“嘉兴模式”大胆创新,不让公众参与环保走过场,强调公众在参与环保中不仅享有表达权、建议权,更有投票否决权,在浙江省其他10个城市得以推广。

利用社会力量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监管,通过网络信息交流平台通报公示水污染“黑名单”及违法案件,让公众切实享有知情权;环保社会组织通过建议推动地方政府环境决策的民主化,在环境保护公益诉讼中强化社会组织的参与,实现对政府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从而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切实保障农户参与农村水污染治理。

我国农村水污染现实严峻,防治任务艰巨。

由于农村水污染隐蔽性强,环保部门单独负责监管比较吃力,此时农户是否充分参与严重影响着水污染治理效果。

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户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觀念上积极转变,深刻认识到农村水污染防治关乎切身利益;在源头上控制水污染的致因产生,从而遏制农村水污染的进一步恶化;直接参与到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去,有权对污染损害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推动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执法联动机制,增强农村环境管理能力。

  

  第3篇:

论农村水污染防治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所引发的疾病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意识到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农村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但由于我国农村问题比较特殊,没有专门的立法保护农村环境问题,因此农村环境问题依然很严峻,特别是农村水污染的问题。

笔者主要通过农村水污染的现状,污染类型。

研究中国现有的环境立法对水污染的防治的途径。

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解决我国农村水污染的问题,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水污染立法现状治理措施

  我国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1)农村水污染的概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定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农村水域包括:

河流、溪流、水库、堰塘、渠、农田等具有排水、蓄水功能的载体。

农村水域面积宽广,多为农业、家畜、生活用水,因此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牲畜以及农作物的情况。

农村水污染,是指在发展城乡经济过程中向水体排入的污染物超过了水环境容量,使农村地域水体的化学组成或物理状况发生了变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农村生态系统和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中的水体系统造成的污染。

  

(2)农村水污染的现状

  2012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吨。

有报道表明:

量大而面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加速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主要原因。

在农业生产中,化肥有50%~70%随农田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进入水体,农药的流失率则达到80%~90%。

畜禽养殖场大量废弃物、食物残渣以及清洁饲养圈所产生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池塘、农田、溪流中。

再通过农业灌溉排到农田,导致污染面不断扩大,而且很难监测,以至于昔日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发臭。

许多农村地区农民为了增加收入,开办养殖场,但由于没有政府的指导和干预,为了方便取水将养殖场建在河流的上游或者临近水库地势较高的地方,导致牲畜粪便直接排到河流和水库中,造成水质严重污染。

除了企业排污、使用化肥、农药造成水污染以外,还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如塑料袋、包装盒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回收及处理,随处乱扔。

有的直接扔在河里顺水而流,还有的扔在野外,由于大雨导致山洪带到河流,以至于现在随处可见漂满生活垃圾的河流。

这些垃圾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农村水污染的特点第一,面源污染。

由于农村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

因此,排放面宽广难以有效控制。

相对于城市的人口居住比较集中,城市建筑规划合理,环境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们的环保意识相对较高。

因此相比农村的环境问题治理效果明显。

  第二,环保意识低。

农民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事农业生产,在追求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重视科学生产就容易忽视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由于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为了降低劳动成本,确保粮食增收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污染的恶化。

虽然有的村民意识到了农药和化肥的危害,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但是农业用水来源于水库等蓄水区,利用污染水源进行农业灌溉同样无法避免农田水污染。

  我国水污染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中关于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只针对点源污染的控制作用,点源污染是指有固定的排放口,例如城市对于污水的排放实行统一排放,能够控制排放点。

但是我国农村呈面源排放,没有固定的排放口。

因此对农村污染问题的解决用处不大,有的学者认为面对大部分水型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农村的小型作坊污染的监督和控制太高,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已经不适合现在农村的具体情况,因为笔者认为农业生产所使用的化肥和农药、牲畜粪便的排放、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才是导致难以监督和控制,成本太高,针对性、操作性不强。

因为我国农村农民居住分散,排放面广,环保意识不高导致各种困难,反而对于乡镇企业等来说控制和监测相对较为容易。

  针对我国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1)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绿色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可以降低以往传统农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传统农药、化肥对身体的伤害,还可以保证生产出来有安全保障的粮食,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生态农业的内涵,是以科学的方法发展农业,在治理农村水污染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

根据调研,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地区,水环境的质量较好,因此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在笔者的家乡当地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仅给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还成立里专门的农业生产指导办公室,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执法联动机制

  我国的环境立法较晚,法律还不完善,环保部门成立时间不长,由于环境问题涉及的专业性非常强,但环境执法人员是通过普通考试进入的,专业知识不够,所以面对日益复杂的污染事件,需要我们的环境执法人员不断增强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分辨能力,迅速依法作出判断,及时查处违法行为。

同时,我们还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严肃执法纪律,将工作业绩和考核挂钩,对执法不严、怠于执法、滥用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执法人员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后果严重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3)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村教育及环境教育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宣传较为困难,农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也是导致农村环境治理难得因素之一。

因此,应当通过宣传教育、漫画海报、集中宣传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美国《联邦水污染控制法》的制定以及10多次的修改,都是公众推动的结果。

我国现实由于农民的弱势地位以及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参与份额有限,而且环境意识也比较薄弱,应当鼓励农民广泛参与,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对于恶意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及个体户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实行奖惩机制等推动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治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4篇:

农村水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解决对策

  1.引言:

社会的快速发展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些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出愈加严重的趋势,其中又以水质污染最不可令人忽视。

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一些养殖场脏水的随意排放,农村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逐渐对整个环境体系带了危害。

因此,农村水污染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农村水污染原因与危害

  2.1农村居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造成农村生活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农村厨房排除的污水、人畜排泄物、使用了家用清洁产品后的污水不加处理任意地排放进河、渠之中。

在这一类的污水中,富营养物质如化学需氧量、氮和磷等含量较高。

此种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河道、池塘等水体,势必造成这些水体的污染,造成当地水体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2.2农业生产的废水:

农业废水具有分散面广、难收集的特点,并且很难处理。

一般来说,因农业废水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一方面呈现出较高的植物营养物质、病原微生物以及有机质含量;另一方面,化肥、农药的含量也很高。

这主要是因为在农业生产喷洒农药或施用化肥除时,除了极少部分农药和化肥使直接附着于农作物上的,其余大部分都残留在土壤或飘浮于空气当中,随着降雨深入地表和地下,最终造成水体的污染。

  2.3养殖业污染

  

(1)抗生素污染。

现有的养殖行业中,大多是以饲养动物的成长快慢决定收益。

饲养者为使动物能够够快速的生长,常常選择含有高含量抗生素的饲料来进行喂养。

过量的抗生素不能够被动物吸收,将与动物的排泄物一起被排出体外,进入池塘、渠道、河流等,甚至渗透地下,污染地下水。

  

(2)重金属污染。

很多饲养者认为高含量的砷或铜能够加快禽畜的生长,因而在饲料中添加铜、砷等一系列重金属。

大量未经动物吸收的重金属随着动物粪便排出体外,进入环境水体,可以直接给环境水带来重金属污染。

  (3)氮、磷及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的污染。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地方的畜牧生产方式采用的是粗放的放养方式,喂养畜牧的食物没有经过合理均衡的配比,畜禽吃下后,富余的氨基酸无法在体内降解而被排出体外,从而导致粪便中氮含量偏高,造成氮污染。

动物不能很好地吸收谷物中的植物磷,因此绝大部分的磷也随着排泄物排出,从而造成磷污染。

而动物的粪便如果不能集中收集处理,势必造成被粪大肠菌群等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

畜牧废水未经过任何处理就与灌溉水混在一起,造成水稻等作物的减产,影响渔业的养殖;若是排进江河之中,对江河中的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一定的破坏。

  2.4乡镇企业产生的污水: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的经济会被随之带动,我国的乡镇企业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