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6624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docx

最新82征税和纳税汇总

 

82征税和纳税

8.2征税和纳税

教案A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本质。

2.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

2.能够准确认识各种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忆第八课第一框财政收入的组成,说明财政收入由哪四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什么。

学生活动:

积极回答问题:

财政收入由税、利、债、费四部分组成,其中,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教师引导: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见税收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税收的有关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8页虚框内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积极思考。

(略)

教师点拨:

马克思说: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意思是说,政府的存在和运作是靠赋税来维持的。

从税字的构成上可以看出,古代的税就是送给国家的农产品。

在英文中,“税”即“tax”,意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税收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是交给国家的财富。

请大家想一想,交给国家的税收财富有没有直接的补偿?

国家凭什么让人们不得不交这部分财富?

国家收取的这些财富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略)

教师总结:

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但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各项职能,国家必须收取一部分社会财富,形成国家财政收入。

为此,国家依靠政权的力量,强制收取这部分收入。

(归纳出税收的本质)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有国就有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源泉。

教师过渡:

从税收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想到,税收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税收的特点

(1)强制性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学生认真阅读书本材料。

教师点评:

看了材料之后,请大家想一想,没有政权力量作后盾,强制人们缴纳的话,究竟能不能获得税收呢?

学生活动:

积极回答问题:

不能。

教师提问:

这体现了税收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强制性。

教师问题:

强制性是怎样体现的?

教师点评:

税收的依据是税法,因此这种强制性体现在不可违抗性上,即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2)无偿性

教师活动:

刚刚已经讲到,税收是没有直接补偿的。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不需要偿还给纳税人,纳税人也不能提出回报要求。

这就体现了税收的无偿性。

(3)固定性

教师提问:

税收是否可根据企业或个人的经营状况而决定征收的数额呢?

学生回答:

不行,因为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

即国家在征税之前就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和税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动。

教师活动:

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税收一经确定就一成不变呢?

请大家读教材69页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

(略)

教师总结:

不能这样理解。

税收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允许的是未经国家批准自行改变的行为。

一方面,国家的税法、税收政策本身也是变化的,这必然带来税收对象、数额的变化。

另一方面,国家也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情况的变化、需要,用税收调节经济,作出调整也是常有的事。

关于税收的固定性从以下方面把握:

①含义。

②固定性的意义:

既是对国家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约束。

对国家的约束表现在:

国家只能按税法规定的标准征收,不能无限度的征收。

对纳税人的约束在:

纳税人只要取得应税收入,就必须按法定标准纳税,不得自行减免和降低标准。

③固定性是相对的,根据形势的变化具体的征税标准是可以变化的。

(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税收的这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请大家阅读教材69页内容,看看能否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

阅读讨论。

(略)

教师点评:

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固定性。

3.我国税收的种类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知道我国有哪些具体税收项目?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积极发言。

(略)

教师总结:

农业税、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关税等等。

根据税收的征税对象,目前我国的税收分为五大类,共20多种。

请大家看教材第69—70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思考。

(略)

教师活动:

在这些税收种类中,影响最大的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下面我们重点学习一下这两种税收。

(1)增值税

①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增值税属于流转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其基本税率是17%。

②计税方法:

增值税=商品销售额×税率-上一环节已缴税金

教师活动:

请大家看课件上的这条计算题,计算出这家服装厂要纳多少增值税。

题目:

假定某服装厂购进原材料价值100000元,供货单位缴纳增值税款17000元,服装厂把原料加工成衣服后出售给商店,其售价为180000元。

服装厂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___。

分析:

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基本税率为17%,本题中的增值额是180000-100000=80000元,其增值税是80000元×17%=13600元。

另一种算法:

180000×17%=30600元,30600-17000=13600元。

供货单位的增值税是由产品使用者──服装厂直接负担。

由此可见,值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产品销售价-原材料价)为征税对象的,它的直接负担者是下一环节的购买者。

③作用

教师活动: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缴税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略)

教师点拨:

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个人所得税

①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

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请大家看教材第70页“相关链接”,了解个人所得税有关征税项目和计税办法。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发展迅速,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个人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与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不同,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的计税办法,就是个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纳税人个人收入越多,缴纳个人所得税越多。

②计税方法

教师点拨: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办法是分段计算的,个人收入2000元以内不计税,多于2000元以上部分,按不同税率分段计税。

题目:

老王是某国有企业的总工程师,月工资收入8000元,老王2011年6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825元)

学生活动:

计算。

(略)

③作用

教师活动:

同学们想一想,这样计算个人所得税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

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略)

教师点拨:

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教学过渡:

我们知道,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我们每个人与税收息息相关。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1页的内容,并思考公民为什么要积极纳税?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认真总结,发表见解。

(略)

教师点拨: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以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我国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国家有了收入,才能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因此,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爱国的具体表现。

2.违反税法的行为

教学过渡:

受利益的驱使,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种种违反税法的现象,拒不履行自己的义务。

请大家看这段材料。

(1)偷税

王某承包了一家服装厂,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十分严重,资金周转困难,工人工资不能按时发放。

王某经过苦思冥想,想出一条“妙计”,他采取销售收入不记账,把销售收入当作集资款入账,不纳税,用这部分资金作为企业的流动资金。

后经举报,检察院一举破案,王某被提起公诉。

教师活动:

王某虽然没有把钱塞进自己的腰包,但他的行为已经违反税法。

那么,这是哪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

这是偷税。

教师讲述: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违反税法规定,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

材料中的王某就是用了欺骗、隐瞒的方式偷税的。

偷税的手段还有很多,例如:

伪造、销毁、涂改账本和票据,隐瞒经营利润等。

(2)欠税

某电子元件厂厂长刘某以货贷被骗为由,应缴税款迟迟不交,税务工作人员多次催缴,刘某却从银行转走大笔资金,仍以无钱为由拒不缴纳税款。

司法机关对刘某依法拘留。

拘留期间,该厂缴清了全部税款和罚款。

教师活动:

刘某的行为属于违反税法的什么行为?

学生活动:

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没有按时缴纳而拖欠税款的行为。

教师活动:

应税项目的纳税期限是1-15天,但超过5天还未缴纳税款;或者纳税期限是30天,但超过7天还未缴纳税款,就属于欠税行为。

再看第三个案例。

(3)骗税

某市五金电线厂等5家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相互勾结,在短短的4个月内,开出227份,总金额1.92亿元的空头发票和45份假已税证明。

国家根据有关税收政策,返还退税款1218万多元。

此案已告破。

学生活动:

这是骗税行为。

骗税是指纳税人用欺骗手段获得国家税收优惠的行为。

教师活动:

没错,大家可以阅读教材第72页的内容,了解骗税有哪些表现以及骗税行为的法律处罚规定。

(4)抗税

教师活动:

经济生活中,还有一种违反税法的行为,那就是抗税,这也是一种性质相当恶劣的违法行为。

大家看一下这则案例。

陈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经理。

2006年,该厂应缴税715万元,但他拖拖拉拉地只交了16万元。

2007年6月,税务机关在催缴未果之后,依法将该厂库存款扣押。

陈某不仅不配合税务工作,反而带人阻拦,煽动不明真相的职工围攻、辱骂,非法拘禁税务人员。

2007年10月7日,当地人民法院以抗税罪处以陈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以罚金50万元。

学生活动:

这是典型的抗税行为,即纳税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3.公民的纳税人意识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作为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纳税人意识?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回答。

教师总结:

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依法自觉诚信纳税;另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意识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三、课堂小结

总之,公民是国家税收的最终纳税人,应自觉增强税收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监督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行为,关注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情况,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批评、检举,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

作为一名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主人翁,更应从小做起,关注税收。

四、板书设计

1.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和特征

(2)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2)四种违税行为

(3)树立纳税人意识

 

教案B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

税收的基本构成要素;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违反税法的四种主要行为。

2.理解:

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3.懂得: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准确把握税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准确认识有关税收作用的理解能力;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对之相应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并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税、欠税、骗税和抗税等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税收的本质;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教学难点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作用;区别四种违反税法的行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与讲授相结合、讲练结合、例证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中,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约4万亿元的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最为直接。

根据上一框题所学内容回答:

4万亿元支出属于财政的哪一方面?

从何而来?

其中最重要来源是什么?

生:

属于财政支出,来自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是税收。

师:

很多城市正在创建园林城市,城市建设给人们带来了方便,这些费用都来自税收。

二、新课教学

(一)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税和税的征收合称税收。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师:

如何理解?

生:

回答。

(略)

师:

税收的主体:

国家;手段:

国家的政治权力;依据:

税法;目的:

保证国家实现政治职能;对财政的作用:

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展示图片

大胆设想:

假如国家取消税收,会是怎样?

生:

畅谈。

(略)

2.税收与国家、税法的关系

有国必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形式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税收是国家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源泉。

有税必有法:

税收不能随心所欲,没有标准。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3.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关系

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②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注意:

我们可以间接享受税收带来的好处,如教育、卫生、医疗、环保、交通、国防等。

师:

所谓赋税,就是国家没有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东西。

这句名言指出了税收的什么特点?

──无偿性。

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

师:

观看(查找)资料《国务院关于增值税改革》,

(1)国家实行税收改革政策是否违反税收的固定性?

(2)有人说税收具有固定性,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生:

讨论分析──

(1)不违反。

税收具有固定性特征,一经确定就不可随意更改,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可以通过法定程序对税种、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具体征管制度进行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国家通过税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税收的固定性是就税法不变的情况而言。

税收的对象、范围、比例经批准后可以变化,但任何变化都必须以税法固定下来,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税收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

无偿性要求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固定性。

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

4.我国税收的种类

根据征税对象划分,我国目前税种有五大类,二十多种。

请大家课后看教材第69页“名词点击”,了解一下五大类税收的特点,看看它们都是针对什么对象征收的。

其中影响很大的两个税种是: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

个人所得额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及进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特点

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作用

促进生产专业化,体现公平竞争;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

其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展示教师本人个税纳税单)

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起征点为每月2000元(2011年9月1日起修改为3500元)。

(二)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1)从我国税收的特征看: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不依法纳税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2)从我国税收的性质看:

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3)从税收的作用看:

税收是实现国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4)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看:

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师:

生活中有没有哪些违反税法、不履行义务的现象呢?

生:

举例。

(略)

2.违反税法的行为(填空)

违反税法行为

表现

手段

偷税

有意、欺骗、隐瞒、不缴、少缴

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等,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欠税

超过纳税期限拖欠税款

拖欠

骗税

用欺骗的方法获取税收优惠(出口退税)

虚报出口货物数量、价格、自然灾害

抗税

拒不缴税

威胁、围攻、殴打

注意:

偷税和骗税都有一个“欺骗”的手段,但偷税是为了少缴或者不缴税款,骗税是为了获得国家税收优惠。

师:

(多媒体展示)小明:

爸爸,我们市中心广场的雕塑又换了,都换了三次了。

爸爸:

我要向有关部门反映一下,不能拿我们纳税人的钱随便乱花。

你认为小明爸爸的做法正确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生:

回答。

(略)

师: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是有一部分人无视法律的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做一些与法律不相容的事情。

面对这些违法行为,保证按时、按质、按量纳税,是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税务机关很头疼的一件事情,下面就如何保证依法纳税,不使税收流失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好的主意呢?

生:

畅所欲言(略)。

3.公民应该如何维护国家税收?

①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②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③评检举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不当行为;

④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税收的含义及特征,了解了对我国影响最大的两个税种的相关知识,更加懂得了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作为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

四、实例探究

例1马克思说:

“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

”这表明()

A.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等基本特征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C.国家和政府是赋税制度的产物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

答案:

D

例2国家决定,2004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5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

这一举措在于()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

C.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D.解除国家计划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答案:

C

例3某机械厂从钢铁厂购进一批钢材价格30万元,加工成机器后售价45万元。

这批机器应缴纳的增值税是()

A.5.1万元B.7.65万元C.2.55万元D.无法计算

答案:

C

例4下列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正确的是()

A.它对调节个人收入有重要作用

B.有正当收入的公民都应交个人所得税

C.公民的个人所得都在纳税范围

D.实行累进税率不利于社会公平

答案:

A

例5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是()

A.它是国家的收入

B.它是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征收的

C.它具有掠夺性

D.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答案:

D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搜集资料、讨论、辩论、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形式,既反思自我,又反思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加深对“效率与公平”这一问题的理解,并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做到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统一。

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辩论、提供合理化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和尚分馒头》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好多老和尚和小和尚,他们当然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了。

平时,庙里和尚们吃的东西都是每天从山下运过来的,可是有一天,天公不作美,刮起了台风,下起了暴雨,山路堵了,粮食运不上来了,和尚们可愁死了,念经都没力气了。

这时庙里的方丈出来说话了:

“和尚们,莫慌张,大家打起精神来,现在庙里还有20个馒头,我们这里有20个人,本来可以一个人分一个的,但是为了照顾老和尚,就让老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三个人分1个,这样刚好分完。

”方丈刚说完,下面就议论开了,当然,小和尚也有不高兴的。

大家在心里数着、算着,这样是刚好吗?

不久,热气腾腾的馒头端上来了,大家照老方丈的指示做了,老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三个人分1个,小和尚真可怜,可也没办法呀,有总比没有好呀。

问题:

你认为这样分配合理吗?

为什么?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这样分配是不公平的,因为它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小和尚干活就没了劲头。

所以,我们凡事要提高效率,促进维护公平(板书)。

二、讲授新课

(一)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及其关系

教师活动:

请大家回顾一下下面两个问题:

1.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归纳问题。

(略)

效率: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公平:

在经济学中,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分配的相对平等。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关系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

分配制度对生产效率有何影响?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关于一家生产炉具的国有企业分配情况的一段材料,思考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

(略)

教师总结:

合理的收入分配,能够拉开职工的收入差距,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反之,如果分配不公,就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最终不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教师活动:

阅读教材“冯村”和“梨树沟”两段材料,思考材料中是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的?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材料,讨论并回答。

(略)

教师总结: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