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046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docx

中考历史各地试题分类汇编2

中国现代史部分

3、(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本题7分)

1978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之后,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1987年,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92年,中国共产党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决定建立自给自足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6、上述材料是小虎同学学习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后,根据教材内容及所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的部分总结。

材料中有四处错误,请你帮他找出。

错误处用下划线标出并在相应的位置改正。

(原题划线部分不的改动,四分)

“十届三中全会”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为“经济建设”;“自给自足”改为“社会主义”;“三个代表”改为“邓小平理论”。

7。

材料中提到的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

继经济特区后,我国进一步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请举出两个。

(三分)

1980年;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任选两个即可)。

12(2010年莱芜市)“南海吹来改革风,九天降下开放雨”,这是一幅广为流传的对联。

它反映的史实不包括(A)

A、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我国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

C、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

45(2010年青岛市)请将历史上部分重要会议的名称及其意义对应连线。

(每线0、5分,共计3分)

会议名称意义(内容、地位、影响)

遵义会议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3、(2010年资阳市)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的时间是(C)

A、19世纪80年代后期B、20世纪80年代初期

C、20世纪80年代后期D、20世纪90年代初期

20、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5月9日,俄罗斯隆重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阅兵式,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向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无名烈士墓献花。

国家主席胡锦涛参加庆典时强调:

“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材料二: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阅兵式隆重举行,展示了国威军威。

近百年抗争求独立,六十年奋斗铸辉煌。

在不断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两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时代的哪一个主题?

(1分)

(2)材料二中的“两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是指哪两条道路?

(2分)

(3)上述两则材料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哪些启示?

(3分)

20、

(1)和平(1分)

(2)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分)

(3)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1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各民族团结一心等。

(2分。

两方面,言之有理即可)

21、(2010年浙江省丽水市)(8分)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展现了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人物图像

人物姓名(2分)

邓小平

历史功绩(4分)

领导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共同追求(2分)

21、(8分)①孙中山;②毛泽东;③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若答“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⑤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言之有理即可)

10、(2010年浙江省台州市)共和国走过60年风风雨雨,实现了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这证明了D。

①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已经实现②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③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2010年江西省)江西省永丰县潭城乡龙洲村某农户墙上刷有一条“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的标语。

从内容上分析,这条标语是下列哪一时期刷写的(D)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9(2010年龙岩市)20世纪是中国和世界发生巨变的100年,下列四位伟人以其卓越的贡献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1)根据下列内容提示,完成表格。

(8分)

伟大人物

重大事件

历史巨变

孙中山

 A  革命

中国人民醒过来

毛泽东

 B  成立

中国人民站起来

 C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富起来

列宁

十月革命

第一个  D  国家诞生

(2)从上述伟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2分)

(四)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内容标准】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23、(2010年河北省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为维护、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D)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④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一一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

(1)材料中的“A”处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在宜昌市范围内,举出一个实行少数民族自治的例子。

(4分)

(2)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

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

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本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6分)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不少于两条)(5分)

23、

(1)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

(2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或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2分)

(2)答案:

十一届三中全会。

(3分)西部大开发。

(3分)

(3)答案示例: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等。

评分说明:

只要符合题意,写出2条或以上的建议的,表述准确即可得满分。

满分5分。

27、(2010年衡阳市)(14分)在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实行科学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保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古代经验教训]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戍:

服兵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

”董仲舒也说:

秦朝“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1)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但它统治残暴,因而二世而亡,十分短命。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暴政哪些方面的表现?

(4分)

材料二唐太宗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2)唐朝是一个长治久安的朝代并创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调整政策,理顺关系,协调发展。

材料二“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反映了唐初贞观政策哪一内容?

此外,贞观政策在经济方面有何措施?

(4分)

[近代民生探索]

材料三实行“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家财富。

(3)在近代民主革命过程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的伟大思想,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哪一主义的具体主张,来力图构建社会和谐?

(2分)

[当代和谐建设]

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索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是通过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二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人民权利;三是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

(4)列举教材上所讲的新中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文献。

(2分)

(5)新中国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在制度上予以保障,请写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政治制度。

(2分)

27、(14分)

(1)赋税沉重;兵役、徭役繁重。

(4分)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

提倡节俭,轻徭薄赋。

(4分)

(3)民生主义。

(2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2分。

答其中一部即可)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分)

38、(2010年无锡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几千年来,各民族生生不息,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更是国家振兴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百年沧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统一大业稳步推进,中华民族逐步实现了伟大复兴。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西藏和台湾的问题。

(1)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早在哪个朝代,西藏就成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0、5分)清朝时,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中央政府代表叫什么?

(0、5分)

(2)台湾两次与回归祖国,第一次在古代,第二次在近代。

现在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回答:

①明清时期,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0、5分)

②近代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了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分离?

(0、5分)

③近代史上,台湾在哪一历史事件后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

(0、5分)

④造成台湾和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0、5分)

⑤现在我国处理海峡两岸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0、5分)

⑥如果让你给台湾的中学生写一封信,你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不得摘抄试卷上的有的原话)(0、5分)

16(2010年徐州市)(8分)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高祖曰: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

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

(1分)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

(1分)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2分)

(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

(2分)

16、

(1)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答新疆也对)。

(1分)西域都护的设置。

(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分)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2分)(符合题意、

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1点1分,答出2点即给2分。

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7、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一。

下列做法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是AAA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②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在国家机关统一使用汉字与普通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2(2010年达州市)、下列选项中人物和地点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C)

A、毛泽东——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城楼B、王进喜——大庆油田

C、邓小平——回归后的香港D、江泽民——中共十四大会场

36、(2010年四川省乐山市)(10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二

胡锦涛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台湾旅客乘坐深航班机开心回家台湾歌手范晓萱成都演唱会

材料三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1分)

(2)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2分)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什么政治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3分)

(4)历史证明,民族问题解决不好,会导致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冲突。

请举两例世界现代史史实说明。

(2分)

(5)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

(2分)

(1)“一国两制”。

(1分)

(2)信息:

两岸交流的加强。

(1分)

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分)

(3)民族区域自治;(1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任2点2分)

(4)巴以冲突和阿以矛盾、印巴冲突、苏联解体、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科索沃问题、朝鲜半岛问题。

(任2点2分)

(5)认识: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得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

统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道远。

(采意给分,任2点2分)

12、(2010年娄底市)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D)

A、海峡两岸关系发展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国防建设成就斐然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3、(2010年重庆市)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的纪念日。

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为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正确道路的是(B)

 

ABCD

20(2010年綦江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同答:

(l)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7(2分)

(2)指出材料二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

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2分)

(3)材料二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是谁?

他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贡献是什么?

(2分)

20、

(1)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三大改造的完成(1分)。

(2)十届三中全会(1分);改革开放(或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分)。

(3)邓小平(1分);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

(1分)。

17、(2010年绍兴市)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这一事实表明,“一国两制”的实行()C

A、融洽了中国人民的感情B、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刺激了特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D、保持了特区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

46、(2010年达州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关于西藏问题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图略)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我相信我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

——摘自林肯在1858年6月的演讲《裂开的房子》

材料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1)依据材料一回答:

为解决西藏问题,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为加快西藏的发展,党和政府组织修建了一条“神奇的天路”,这条“天路”是指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

林肯政府为结束“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最终采取的方式是什么?

在此过程中,哪一决策的出台激发了黑奴的革命情绪,扭转了战局?

(2分)

(3)依据材料三回答:

目前我国解决“乡愁”问题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1分)

(4)上述三段材料涉及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1分)

46、

(1)和平方式(或和平谈判方式)(1分)青藏铁路(1分)

(2)战争方式(或武力统一的方式)(1分)《解放黑奴宣言》(1分)

(3)一国两制(1分)

(4)国家统一的问题(1分)

35(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13分)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和最终解决,反映了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独立富强的历史进程。

依据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通过哪一次侵略战争导致香港问题出现?

举出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分)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2)香港、澳门分别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

(2分)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3)香港、澳门最终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的支持;港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等等

(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分)

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港澳发展,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15(2010年滨州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社会、经济制度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全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B)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15(2010年南京市)、“一国两制”(D)

A、是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导方针

33、(2010年泰安市)在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三次变化。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列强入侵是近代中国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因素,请分别写出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直接导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列强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4分)

(2)在近代列强浸华的过程中,处于亚洲的日本表现尤为猖撅。

请写出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三次侵华事变和制造的一次屠杀中国人达30万之多的惨案名称。

(4分)

(3)伴随列强的人侵,中国各阶层为救国,开始了学习西方的近代化探索历程。

请完成下面的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结构图(4分)

(4)在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斗争中,中国社会性质又先后发生了向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次转变。

诸写出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时间和标志。

(2分)

(5)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请举2例说明。

(2分)

33、(l)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个要点l分、共2分)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个要点l分,共2分)

(2)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l个要点l分,共4分)

(3)

(戊戌变法答百日维新也可。

1空l分,共4分)

(4)1956年底;(l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或三大改造基本完成)(l分)

(5)香港回归、澳门回归(2分)

22(2010年泰州市)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自此,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也由此拉开了大幕。

1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求索与奋斗,告别了曾经的苦难,正以崭新的面貌融人世界。

阅读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有关解说词,回答问题。

(8分)

探索篇

以1861年1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为起点,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清政府主导的自主探索开始了,史称洋务运动。

……残酷的现实证明,洋务运动无法实现其目的,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

戊戌变法它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是推动了民族的工商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从戊戌变法政治和经济主张看,维新派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2分)

解析:

洋务派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19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企业。

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是“君主立宪”,经济主张是“推动了民族的工商业的发展”,由此可知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参考答案:

①自强、求富;②资产阶级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些倾向于社会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分)

参考答案: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有人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