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6027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docx

济源市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王屋两山,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搭界;南隔黄河与洛阳、孟津、新安相望;西与山西省垣曲接壤;东为开阔平原,与沁阳、孟州市毗邻。

地处北纬34º53´~35º16´,东经112º01´~112º45´之间,市域土地面积1931.26km2,东西长64.9km,南北宽36.4km。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地理坐标:

北纬35.10°~35.11°,东经112.12°。

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

2.1.2地形地貌

济源市境北部为太行山脉和中条山脉,南部丘陵为黄土高原与山西隆区边缘的延伸,形成了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梯形差异明显,地貌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与平原。

其中平原面积为23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1.8%,土层较厚。

丘陵面积为40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4%。

本项目矿区属太行山低山区,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山脉走向近东西向,海拔标高一般550~950m,相对高差约400m,矿区周围沟谷纵横,地形切割程度中等。

沟谷为“V”字形,是矿区降水自然排泄的主要通道。

区内植被不甚发育,岩石多裸露,属构造剥蚀低山地貌。

本次圈定矿体范围内最高标高海拔+700m,最低标高+570m,最大相对高差130m。

本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地貌图见图2-1。

 

2.1.3地质构造

济源属华北地层区,地质演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地层构造,既有太古界、元古界老地层,又有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等古生地层;既有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等中生界地层,又有第三纪、第四纪等新生界地层。

济源地质构造复杂,由五个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组成:

北部为太行山复斜;西部为中条山台凸的部分;中东部平原地区属开封坳陷。

西北部表现出地糟型构造特性,东南部显示出地台型构造特征。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属太行山复背斜的东南翼,封门口断层北侧。

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西,倾向南西。

一、地层

1、下元古界银鱼沟群

(1)双房组(Pt1s)

岩性主要为黑云片岩、绿泥片岩、变质砂岩、大理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混合片麻岩等,与下伏地层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局部地段可见到角度不整合接触,该组是矿区内主要出露和分布的地层。

受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

(2)北山崖组(Pt1b)

该组主要分布于矿区外围的东北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灰白、淡红色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绿泥石英片岩及大理岩。

(3)赤山沟组(Pt1c)

该组主要分布于Ⅰ采区东部,与双房组呈断层接触,其主要岩性为黑云片岩、绿泥绢云片岩、条带状白云质大理岩、碳质绢云片岩及灰白色厚层状变质长石石英砂岩。

在该组中偶见铁矿质层出露。

2、第四系(Q)

在山坡及沟谷底部,还有少量第四系分布,主要由风化残坡积黄土和灰岩碎块组成,厚0~5.8m。

二、构造

矿区内无褶皱构造,地层呈单斜产出,岩层走向100~140°,倾向238°,倾角10~30°左右。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西西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三组,经过矿区南部的主要为北西西向正断层,呈舒缓波状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南,倾角70~80°,受其影响,地层产状较为零乱,矿体底板亦呈波状倾向南西,靠近断裂处岩石较为破碎。

2.1.4区域气象特征

济源市位于暖温带和半干旱气候区,由于受地形和季节的影响,气候差异性大,总的特点是:

四季分明,干旱或半干旱季节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风少雨干旱,夏日炎热,光照充足,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少雪。

其常年气象特征见表2-1。

表2-1区域气象特征统计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项目

单位

数值

年平均温度

14.3

最大冻土深度

cm

18

极端最高气温

42

最大积雪深度

cm

27

极端最低气温

-18.5

年平均风速

m/s

1.7

年平均气压

hPa

1000.3

无霜期历年平均

213.2

年平均相对湿度

%

69

年平均降雨量

mm

600.3

全年主导风向

E(风频11%)

全年次主导风向

NE(风频9%)

2.1.5水文

1、地表水

济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皆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蟒河、沁河,主要支流有逢石河、涧底河、大峪河、砚瓦河、仙口河、大沟河、道四河、济河、双阳河、铁山河、石河等。

这些小支流最终都汇入各自干流。

本项目矿区内无地表水体,仅有矿区雨水地表径流形成的小河沟,水量较小,汇入矿区南约600m处的排涝河--白龙沟,矿区东约2.2km为铁山河,矿区西约3.5km为东阳河,此三条河大体走向均为自北向南流,因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山地型河流特征,即枯水季节流量小或干涸,汛期洪水泛滥,年内河流水量变化很大。

本项目区内沟谷纵横,地形北高南低,矿区地形决定排水条件良好,区内不具备地表积水的条件。

项目运行期间无废水产排,区域内雨水汇流由矿区北向矿区南径流出矿区,在矿区外地势低处汇集,排入白龙沟,汇入铁山河。

铁山河与东阳河在南关庄汇合,汇合后称逢石河,逢石河最终汇入黄河。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铁山河水系,区域水系图见图2-2。

 

 

图2-2项目区域水系图

 

2、地下水

济源市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层孔隙水。

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中一部分以地下水径流形式排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一部分变为深层水,或以山前侧渗形式进入山前倾斜平原。

松散岩层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灌溉入渗和山前侧渗等项补给,其消耗项主要为开采、蒸发,一部分由河谷排泄。

济源市浅层地下水在北部山前边缘地带埋深为10~45m,市区附近浅层地下水埋深约5m,浅层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河流侧渗、灌溉回用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较好。

本项目矿体圈定范围内最低标高590m,远高于矿区最低侵蚀面标高350m,因而不会造成矿区地下水充水。

3、济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情况

济源市目前在用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柴庄水源地、小庄水源地。

小庄水源地位于城郊西北角的克井镇小庄村西北约1.5km处,中心井(三号井)地处北纬35°07′56″,东经112°33′4″,14眼供水井分布在青南路两侧。

柴庄水源地位于天坛办事处柴庄村西约0.7km处,中心井(一号井)地处北纬35°06′45″,东经112°32′48″,4眼供水井分布在西环路两侧。

小庄和柴庄水源地均为地下水水源。

济源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水源地有两个,分别为蟒河口水库和河口村水库,为备用地表水水源。

蟒河口水库坝位于蟒河出山口处,河口村水库坝址位于沁河在济源境内最后一段峡谷山口处,均为山区峡谷型水库。

本项目矿区不在济源市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内,并位于济源市在用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范围之外。

本项目最低开采标高在区域地下水位之上,不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同时项目距离规划的两个地表水水源地较远,本工程的建设与济源市饮用水源地规划是相符的。

济源市在用和规划水源地位置图见附图七。

2.1.6土壤、植被

济源市土壤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个土类,红粘土、砂姜红土、白面土、砂姜砂土、山地褐土、两合土、砂土、棕黄土八个土属。

分布最广的是两合土,其次是砂姜红土。

山洪与沁河和黄河的洪冲积作用以及局部水文地质的影响,是造成本区土体深厚,层次明显,母质成分复杂的主要原因。

济源市土壤类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

平原主要分布红粘土,占耕地面积的57%。

南部丘陵区为砂壤土,占耕地面积的11.3%;西南部山区为红土、白土和砂壤土,占耕地面积的26%;北部深山区为棕壤土和山地褐土,占耕地面积的5.3%,其中棕壤土类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的中山区和现有天然次生林下;淋溶褐土类多分布在海拔800~1000m的中低山区;褐土性土类主要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上,海拔在300~800m。

济源市地处暖温带,地貌类型较多,地形复杂,因而植被种类繁多。

在平原区由于人类长期开发活动,自然植被已遭到破坏,在丘陵地及山区还存在一定的森林与自然植被。

济源市植被主要为针叶阔叶林、竹林、灌丛及草灌丛、草甸、沼泽及水生植被。

北部的中山区,自然植被较好,大部分为栋类植被片,其余多为次生杂木林和灌丛。

西部、西南部低山区森林较少,荒山较多,多以小麦、杂粮为主的栽培植被,其余山坡大多生长着马甲刺、荆条、小枣等灌木林。

南部和东南部丘陵区山坡多为农田,是以小麦、杂粮为主的栽培植被片。

市境中东部平原耕作条件好,水资源较丰富,是市内粮棉油的主要产区。

本项目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区太行山台拱与华北拗陷的接壤地带,山上无特殊保护的植被,项目所在地为人工植被,夹杂生长着杂草、灌丛及少量自然林木。

2.1.7生物多样性

济源市地处暖温带,植物适生面广,全市有各种植物197科1760种,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植物34种。

全市共有动物697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4种。

据调查,该项目矿区周围由于受人类长期活动影响,动物栖息地环境受到较大影响,基本没有陆生大型动物活动,仅在植被较好的荒坡、沟壑中尚有一些草灌丛动物出现如:

野兔、松鼠、蛇、蜥蜴、刺猬、獾等,周围地表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松、柏、椿树、花椒树等,以及酸枣、荆棘、刺槐、栎树等野生树木,区域内未发现珍稀动植物。

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4º54´~35º16´,东经112º02´~112º52´之间,保护区范围西起济源市黄背角斗山,东至沁阳县白松岭,南临黄河,北至山西省界,与山西省阳城、晋城市接壤,保护区总面积15572hm2。

保护区中有兽类34个种和亚种,分别隶属7目、17科、31属,无特有种。

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林麝;二级保护动物有斑羚(青羊)、林庸、猕猴和水獭。

鸟类保护区有各种鸟类140种,分别隶属于17目、39科、100属,其中属于I级保护的有4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保护的有21种。

此外,保护区内还有丰富的两栖爬行类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资源。

保护区植物群落分为6个植被型、83个群系。

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等。

保护区还是河南特有植物种的原产地,如太行花、太行榆、太行菊、太行梨、太行铁线莲、茂业朴等。

本项目矿区北距保护区实验区边界0.7km,距缓冲区边界2.2km,距核心区边界3.8km,且其间有山岭阻隔,本工程不在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河南太行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管理局出具的证明见附件八。

2.2社会环境状况

2.2.1行政区划和人口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现为省直管市。

全市面积1931.5km2,山区丘陵区的面积占全市面积的88%。

济源市辖1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8.25万人,城市规划区面积50km2,建成区面积35km2,其中城市人口24万人。

济源市为豫西北边陲工业、旅游重镇,历史文化名城。

本项目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距济源市区约30km,行政区划隶属济源市邵原镇管辖。

邵原镇东西宽25公里,南北长50余公里,总面积337平方公里,辖50个行政村,385个居民组,农业人口3.7万人。

全镇农用地面积1677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273公顷,林地面积14667公顷。

2.2.2交通运输

济源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焦枝铁路横贯南北,电气化复线已建成营运,侯月铁路在济源境内与焦枝铁路接轨,使济源成为南北、东西两大铁路干线的“丁”字通道。

公路运输四通八达,207国道北抵山西晋城,南接郑洛高速公路及310国道。

新济公路东起新乡连结107国道,西达山西垣曲。

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乡村道路为基础,以工业区、旅游区、沁北电厂、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道路为重点的四面辐射、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济焦、济洛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2008年底,济邵、济晋高速工程也相继通车,济源已形成“十”字型高速公路网络。

本项目有乡村石子路直通矿区,由村道向南约6km直通省道S312(即黄孤线),项目南距济邵高速约8km,周围交通条件便利,可以很好的满足矿产资源的输送要求。

2.2.3社会经济概况

近年来,济源市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工农业协调发展。

目前已形成能源、建材、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等八大工业体系,并逐步成为全国颇具影响的钢铁、焦化、铅锌冶炼三大基地。

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沁北电厂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加快了济源市的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59.85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67.59亿元,增长10.5%。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6.9亿元,增长21.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2亿元,增长23.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84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81元,年均增长10.0%。

近几年,邵原镇,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以西南部山岭区为主的万亩烟草,东西干渠沿线以苹果、桃、李、杏为主的万亩鲜果,沿黄移民区以花椒、柿子、核桃为主的万亩干果,东、西阳河流为主的8000亩制种基地。

全镇粮经比例4.3:

5.6。

邵原镇域矿产种类多、品位好、储量大,有煤炭、长石、铜、粘土、梅花玉、玛瑙、云母等矿产22种,矿产地14处,年产值5000余万元。

2.2.4文物景观

济源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近些年,济源市依托众多的名山胜水和文物古迹,本着“大办旅游、办大旅游”的指导思想,突出“一山一水一庙一猴”,投资数亿元强力开发旅游资源,建成了王屋山、五龙口、小浪底三大景区,并与济渎庙一起,形成了济源市旅游业四大品牌。

1、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

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65km2,分7个景区,125个景点。

区内峰恋叠翠,气壮势雄;宫观林立,人文荟萃;泉瀑争流,树古石奇,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汉魏时列为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为“天下第一洞天”。

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m,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区内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银杏树,郁郁葱葱,被称为“世界植物活化石”,有长年涓涓细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凉宜人。

核心区森林覆盖率98%以上,珍稀动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根据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出具材料证明,该项目选址不在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内,详见附件七。

2、小浪底景区

黄河小浪底风景名胜区位于济源市西南25km黄河中下游交界处,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在此建成。

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形成272km2的浩瀚水域,呈现出高峡平湖、港湾交错、山水交融的壮丽画面。

景区内有万里黄河上惟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绿洲——西滩,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张岭半岛,有自然风光与民间传说交相辉映的黄河三峡。

现在已经开工建设与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配套的西霞院水库建成后,将为该景区再添新景。

小浪底水利工程以其开“三项世界之最,六项中国之最”,让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大坝雄姿和泄水景观,还能领悟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

张岭度假区以水上半岛著称,山山叠翠,七港八湾,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从这里东观大坝,西游三峡,夜里水上歌舞,其乐融融。

黄河三峡景区有龙凤峡、八里峡和孤山峡,其“三峡九景一条谷”令人流连忘返。

西滩一条是黄河上唯一有人居住的滩区,面积12km,这里植被完好,风光旖旎,保存着浓郁的原始乡野景观。

3、五龙口景区

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28km,共有自然和人文景观68处,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为主,以猕猴和温泉为特色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

境内盘谷寺(又称盘古寺),是传说中人类起源的地方。

近年来,景区投资4000余万元相继建成了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华夏第一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荆浩展馆以及五龙大型群雕、中华猕猴园、大圣宫、观光缆车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精品景点,是河南省的“十佳风景名胜区”和“十佳旅游景区”,2002年8月16日又荣膺“国家级AAAA级旅游区”称号。

4、济渎庙景区

济渎庙坐落于济水发源地,隋朝为祭祀济渎神而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我国北方“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现有宋、元、明、清历代建筑22座,唐、宋、元、明、清碑碣石刻四十余通,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庙内现有河南省规模最大、价值很高的明代木牌楼建筑“清源洞府门”,有河南省现存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宋代“济渎寝宫”,有我国惟一幸存的宋代“石勾栏”以及堪称国内孤例的隋“复道回廊”遗址,保留着具有隋唐遗风、神似紫荆城太和殿的“渊德大殿”遗址等。

本项目矿区位于济源市邵原镇杏树洼村北白龙池一带,行政区划隶属邵原镇管辖,根据济源市生态规划(2008~2020)中的景区分布图(见附图八),项目选址均不在上述风景区内,且附近未发现历史文物古迹。

2.3相关规划

2.3.1城镇发展规划

1、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济源市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为:

把济源市建设成为国家重点能源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豫西北、晋东南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兴工业、旅游城市。

未来济源市城镇体系结构是在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区域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卫星城镇的建设,分担中心城市功能,改善城市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

规划济源市城镇体系形成“一城三组团”的整体布局。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8.5平方公里,人均108.3平方米。

规划城市总人口2020年人口为54万人。

济源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克井、思礼、承留、轵城、城区、亚桥、梨林和五龙口的行政区域,总面积862.14平方公里。

本项目在济源市城区规划范围之外,距济源市城区规划区约30km。

2.3.2《济源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20)

依据《济源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8~2020),济源市生态功能区共分5个区:

1、北部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北部太行山区为主,包括邵原镇北部、王屋镇北部和东北部、大峪镇东北部、承留镇西北部、思礼镇西部、克井镇北部及孔山一带、五龙口镇北部。

2、南部浅山—黄土丘陵生态恢复区,以西南部浅山地区为主,分为四个亚区。

一是以西部浅山地区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恢复亚区,包括邵原镇南部、王屋镇中南部、大峪镇大部(东北部除外)、下冶镇南部和西北部、承留镇南部、思礼镇西部;二是邵原、王屋浅山黄土亚区,以保持水土和植被为主,主要包括邵原中部地区、王屋镇中南部、下冶镇东北部、大峪镇西北部;四是东南部水土流失治理区,主要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包括轵城镇南部、坡头镇东部。

3、平原农业生产营养物质循环区,以农田保护为主,包括承留镇东部、思礼镇东部、克井镇南部、五龙口镇南部、梨林镇全部、轵城镇北部。

4、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以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包括小浪底库区和下游黄河河道。

5、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区,以保护人类居住环境为主,包含环城路外500m以内的城区及近邻。

济源市环宇煤炭有限公司矿业分公司钾长石矿项目位于北部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济源市生态功能分区图见附图九。

根据规划,济源市北部太行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方向如下:

该生态保护区是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所在地,要依据相关法规从严要求。

在核心区,除进行必要的山区绿化、水土流失治理外,原则上禁止其它一切与保护建设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已有的旅游景区,要严格限制其开发活动的强度,限制进入景区的旅客人数,尽最大可能降低旅游开发活动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影响,新的破土动工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充分考虑到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求。

在猕猴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要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的强度,坚决关停对生态破坏严重的小采矿厂及其它污染企业。

本项目矿区北距猕猴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边界0.7km,北距缓冲区边界2.2km,北距核心区边界3.8km,不在该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本项目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见附图十。

此外,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拟将施工期、营运期产生的废弃土石运至废石场妥善堆存,不在场区随意堆放;矿山服务期满后,对采区、工业场地及废石场进行平整、覆土、恢复植被,并建立起完善的环境管理与监测体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济源生态市建设规划。

2.3.3《济源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讨论稿)

《济源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对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区进行了划分。

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矿业开发合理布局,实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市场需求以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到具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重要城镇及基础设施保护功能等约束条件,划分为重点、限制和禁止开采区以及允许开采区。

重点开采区:

规划重点开采区5处,分别为克井煤炭资源开发区、邵原煤炭资源开发区、下冶煤炭资源开发区、庆华石灰岩开发区和承留泥页岩开发区。

限制开采区: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玉川产业集聚区和虎岭产业集聚区。

其中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的采矿权设立须经规划论证;玉川产业集聚区和虎岭产业集聚区内已有采矿证限制到有效期结束,之后不再延续。

禁止开采区:

自然保护区: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河南黄河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王屋山世界地质公园。

文物保护区:

济渎庙、大明寺、奉仙观等112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

风景名胜区:

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龙口省级风景名胜区。

重大工程设施区:

小浪底库区、玉川产业集聚区、虎岭产业集聚区。

禁止开采区、限制开采区中已设立了部分采矿权,为了矿业权管理政策的延续性,这些采矿权可继续维持其有效性,并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禁止开采区严禁新设采矿权;限制开采区内新设采矿权应进行专门的规划论证与调整,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本项目矿区不属于限制开采区和禁采区,属于允许开采区,符合《济源市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要求。

2.3.4《济源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1、济源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到2015年,济源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完成省定控制目标,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民的环境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进一步提高,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稳步推进生态市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济源市“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主要任务

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把重金属污染防治、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水源地和重点断面水质达标、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减排、重点污染源环境风险防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环境监测、监察、辐射、宣教等监管能力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和环境监管手段落后监管能力较差的问题。

(1)重金属污染防治

根据《国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河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结合济源市重金属行业排放特征,制定并实施《济源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落实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国家、省重金属重点控制单元污染防治任务。

(2)大气环境保护

以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和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主要污染物控制为中心,以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和能源结构调整为重点,综合采用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