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7531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docx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狭义:

学校教育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教育影响(媒介)

教育影响:

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等

三.教育的属性

(一)质的规定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二)社会属性:

永恒性、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相对独立性等

四.教育的起源

学说名称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特点

神话起源说

宗教朱熹

神创论

最古老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沛西能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第一个正式提出

心理起源说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地模仿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

教育起源于劳动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五.教育的历史发展形态

(一)古代中国

朝代

教育事件

朝代

教育事件

出现了学校教育形态

程朱理学四书五经

西周

官学体系政教合一;国学和乡学;六艺教育

八股取士

春秋战国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1905年废科举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古代西方

国家

教育事件

古印度

婆罗门教(《吠陀》)和佛教教育

古埃及

宫廷学校和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雅典

培养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斯巴达

培养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

中世纪欧洲

教会教育

三科:

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

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三)古代教育特点:

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街道等砖刻象)

(四)近代教育特点:

1.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最早在德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教育家

教育思想

蔡元培

五育并举: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晏阳初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主张乡村平民教育

梁漱溟

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陈鹤琴

倡导活教育,“中国幼教之父”

黄炎培

职业教育家

陶行知

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毛称之“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五)现代教育特点:

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全民多现身)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定义: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其中,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萌芽阶段

人物

思想

孔子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学记》

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预时孙摩

墨子

三表法素丝说: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外铄论)

苏格拉底

产婆术(助产术、问答法):

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最早提出“寓学习于游戏”人分三等:

哲学王、军人、劳动者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教育的最高目的—追求理性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自由教育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最早的教育论著

预时孙摩:

禁于未发谓之豫,当其可谓之时,不陵节而施谓之孙,相观而善谓之摩(预防及时循序渐进集体)

(二)创立阶段

人物

思想

培根(英国)

《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确立教育学为一门独立科学

夸美纽斯

(捷克)

“教育学之父”1632年《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独立教育学的开端

泛智教育班级授课制直观性、巩固性等教学原则

卢梭(法国)

《爱弥儿》自然教育思想

洛克(英国)

《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

康德(德国)

《康德论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裴斯泰洛齐(瑞士)

教育心理学化主张

(三)规范教育学阶段

人物

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

“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

教育理论基础:

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传统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方)教育性教学原则

杜威(美国)

实用主义现代教育学代表人物《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

新三中心:

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发展

人物

思想

克里普斯卡娅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

凯洛夫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教育学》

马卡连柯

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平行教育原则

杨贤江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影响因素

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其反作用

生产力

内容人才规格结构手段规模速度

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发展科学

政治经济制度

领导权受教育权目的内容体制性质

(两权目容体)

造就所需人才推动民主建设

形成社会舆论

文化

价值取向目的内容方法

传承选择融合创新

人口

规模结构质量发展速度

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改善结构

科学技术

内容观念质量数量手段方法

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

科学研究功能促进科研成果开发利用

一.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对社会作用具有能动性

(二)具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

(三)具有历史继承性

(四)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型

二.学校文化

(一)概念:

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二)分类:

1.物质文化: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2.组织制度文化:

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

3.精神文化(核心):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

第三章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一)人的发展:

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制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生理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理论名称

人物

思想

理论名称

人物

思想

1.内发论:

人的身心发展来源于自身的需要

孟子

性善论

2外铄论:

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

性恶论

弗洛伊德

性本能

洛克

白板说

格赛尔

成熟机制

华生

环境决定论

威尔逊

基因复制

墨子

素丝说

霍尔

复演说

实践主体论

高尔顿

优生学遗传决定论

第二节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相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遗传素质

为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物质前提

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霍尔董仲舒

环境

外部因素

环境决定论:

荀子洛克华生墨子

教育

主导作用

主观能动性

决定作用

一.学校教育及其作用

(一)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学校教育在影响人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做出社会性规范

2.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4.具有开发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功能

第三节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规律

教育意义

顺序性

循序渐进学不躐等盈科而后进欲速则不达不陵节而施不拔苗助长

阶段性

根据年龄特征选择合适教育

不平衡性

抓关键期(劳伦兹)

互补性

长善救失

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和层次结构

(一)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

国家对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学校的培养目标

3.学科的课程目标

4.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联系:

教育方针包括:

①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②教育目的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根本原则

区别:

教育目的具有较强理想型,教育方针具有较强现实性和不可回避性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选择功能

(三)激励功能

(四)调控功能

(五)评价功能

第二节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

观点及代表人物

个人本位论

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孟子马利坦马斯洛奈勒卢梭萨特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洛克夸美纽斯

社会本位论

确立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

孔子凯兴斯泰纳纳托普柏拉图巴格莱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斯宾塞孔德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杜威

辩证统一论

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马克思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组成部分

内容

地位

德育

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健康

核心导向动力统帅思想基础

智育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力

知识智力基础

体育

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健康基础物质保证

美育(席勒)

自然美科学美文学艺术美社会生活美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劳动技术教育

生产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职业精神和技术准备

五育关系:

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不能相互替代,无轻重主次之分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渊源: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二)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三大要以:

1.面向全体--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2.全面提高--终极目标

3.主动发展--灵魂

(四)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全面发展

3.促进个性发展

4.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目的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被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

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正规教育

学校学校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