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359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docx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研制

孟凯锋

中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100034

MengKaiFeng

ZHONGNENGPOWERTECHDEVELOPMENTCO.,LTD.100034

ABSTRACT:

Thewindfarmgridpowerfactorofthelowpassrate,thepointofcommoncouplingvoltagefluctuationsandotherreactive,eachwindfarmismorethanafixedcapacitor,SVC,ofSCGand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devicetomeettheassessmentrequirementsofthegrid.Useofwindpowergeneratorsets,reactivepowercontrolcapabilityofthesystemdesignanddevelopmentofawindfarmreactivepowerautomaticcontrolsystem;verifysafepoweradjustablerangeandadjusttherateofdouble-fedwindturbine;proposedAVCthecontrolstrategydevelopedsoftware.Thesystemintheactualwindfarmsthroughlong-termstabilityteststoverifythefeasibilityofthesystem.

KEYWORD:

WindFarm,Reactivepowercompensation,Powerfactor,Automaticcontrol

摘要:

风电场并网后,出现功率因素合格率偏低,公共连接点电压波动大等无功问题,各风电场多采用固定电容器、SVC、SCG等无功补偿装置来满足电网的考核要求。

本系统利用风电发电机组本身的无功控制能力,设计并研制了一套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验证了双馈风电机组的安全无功可调范围及调节速率;提出了AVC的控制策略,开发了相应软件。

该系统在实际风电场通过长期稳定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

风电场,无功功率补偿,功率因素,自动控制。

1概述

风电是一种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电源,风电的迅速发展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了很多问题。

风电场并网后,普遍存在PCC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大、功率因数合格率偏低、谐波与闪变等无功问题。

为此,在国家电网公司出台的《国家电网公司风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中明确规定[1]:

(1)风电场应具备连续可调无功功率控制功能,调节速度应能满足电网电压调节要求;

(2)首先应充分利用风电机组的无功容量机器调节能力,仅靠风电机组的武功容量不能满足系统电压调节需要的,在风电场集中加装无功补偿装置。

现在国内大多数风场的变速恒频双馈风电机组和直驱风电机组通常都以恒定功率因数方式运行,这些机型采用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流器与电网连接,通过变流器的控制实现有功、无功的解耦,具备动态调节无功输出的能力,但其自身快速动态无功能力尚未得到运用。

充分利用风电机组自身的无功调节能力,使风电场具备快速动态的无功调节能力,减少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既能够提高风电场的可控性,同时优化风电场的电能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2风电场无功控制系统逻辑结构

风电场的无功功率按各风机的无功裕度进行分配。

风机的控制指令由风电场自动无功控制系统(AVC)产生,发至风机集控系统(SCADA)系统,再由风机SCADA系统下传至风机,风机变频器自动执行控制指令。

风电场自动无功控制系统、风机SCADA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SCADA系统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所有风机所发无功之和与要求任有缺额,此时需调用风电场外接无功补偿设备。

因此,需要采集外接无功设备的状态信息,这些信息采自外接无功补偿设备控制系统,采集的信息包括此时设备的无功出力。

图1系统结构

系统的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

图2控制流程

t1为从PCC点取得升压站数据的时间,t2为取得风机群状态参数的时间,t3为AVC决策模块运算的时间,t4为控制命令下发到风机并运行的时间。

整个系统的运行周期时间如图3所示。

图3速度估计

t1,t2处于实时并发状态。

t1由于是循环上送或突变上送,其数据更新速度在1s~15s。

t2的数据更新速度在1s。

t3的反应速度与AVC控制系统的CPU的运算功能有关,<10ms,可以忽略不计。

t4和风电机组SCADA的指令接收速度和下发速度有关系,不同的风电厂商速度不一样,单台风机的指令下发速度<1s,风机群发的速度差距较大,从10s到30s不等。

AVC的控制周期,如果按照单台风机来计算,周期小于3秒,如果按照整场控制来算,周期在10s~30s之间。

要提升控制速度,应当从风电机组SCADA的数据更新速度和指令下发速度入手。

3事件驱动型无功控制逻辑

风电场AVC定时搜集来自风机监控系统SCADA与升压站SCADA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判断,可能产生如下事件:

(1)电网事件,即系统AVC下达的指令;

(2)电压越限事件,即PCC电压超过0.97~1.07p.u区间;

(3)功率因数不合格事件,即PCC功率因数超过-0.98~0.98区间;

(4)其它预定义事件。

每种事件都会激活AVC的控制处理模块,产生相应的指令。

系统AVC可能产生的控制指令如下:

(1)ULTC抽头上调/下调;

(2)风机功率因数调整;

(3)电容/电抗器的投切;

(4)Statcom/SVC的设定点/控制模式改变等。

图4无功事件驱动逻辑

4风电场AVC控制策略

基于近似线性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实用化的双馈风电场AVC协调分区图,详述如下。

图5双馈风电场AVC的协调控制分区图

图5中,PCC的U-Q可行域边界(Umin,Umax,Qmin,Qmax)与控制极限边界

(1)

(2)将整个U-Q平面分为5个区域。

(1)

(2)

(1)

(2)中k=(∂Upcc/∂Qtur)/(∂Qpcc/∂Qtur)。

各区域的控制策略如下:

区域Z0:

正常运行区域,不需要附加额外控制;

区域Z1:

欠补区域,按增加双馈风机无功、投入电容器、降低变压器分接头优先顺序调节,将PCC状态点调整到区域Z0内;

区域Z2:

过补区域,按减少双馈风机无功、切除电容器、抬高变压器分接头优先顺序调节,将PCC状态点调整到区域Z0内;

区域Z3:

PCC状态位于控制极限边界以上,在风速与电网电压不变时,已有控制手段将无法调整PCC状态到合格区域Z0。

在优先满足电压限制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无功约束,即控制目标修正为U=Umax。

若当前U

区域Z4:

PCC状态位于控制极限边界以下。

与区域Z3类似,控制手段无法同时满足U-Q约束的要求,控制目标修正为U=Umin。

若当前U

4.1双馈风电场PCC的U-Q可行域整定

合理整定双馈风电场PCC的U-Q可行域边界都是实现AVC的基础。

双馈风电场的U-Q边界由并网规范与静态电压安全域共同决定,优先满足静态电压安全域约束。

独立控制的风电场PCC一般推荐将电压在[0.97p.u.,1.07p.u.],功率因数在[-0.98,0.98]之内;参与局部优化、支援地区电压的风电场PCC边界可按“逆调压”方式整定;参与系统AVC实现全局优化的风电场PCC按控制中心优化潮流计算的结果决定边界。

这些与变电站综合电压无功控制系统的边界整定方法类似。

风电场静态安全域随风速波动而变化,必须在线实时计算,常见的方法有连续潮流法、灵敏度法、基于分岔理论的最短路径算法等。

4.2考虑风能随机性对风电场AVC策略的改进

按风电场AVC基本模型进行计算的无功调节量没有考虑风能随机性的影响,当调节后PCC状态落在U-Q可行域边界时,风速的小幅波动将导致设备频繁调节。

为避免这一问题,需增加考虑风速瞬时波动带来的控制偏差:

(3)

(4)

式中ΔPtur分别表示当前风电场有功出力的波动量。

风速变化引起的PCC电压-无功偏差非线性较强,式(3)(4)仅适用于ΔPtur较小的情形。

实际上,据统计,50MW及以上级风电场5min内85%以上波动在额定容量的1%以内;10min内80%以上波动在1%以内,上述近似在工程上还是可以接受的。

本文分别取ΔPtur为±3%,以此考虑风速瞬时波动对风机群与集中补偿设备的协调优化问题的影响。

4.3考虑风能波动性对风电场AVC的改进

至此,本文讨论的控制策略都是以单次调节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控制结果将使PCC的状态点移动到U-Q可行域的边界上。

渐变风/阵风等较长时间的天气过程将带来的U-Q边界的显著变化,从而造成设备频繁调节问题。

另外,实际运行中为确保电网安全,也需要确保足够的安全裕度,因此宜依据未来一段时间的风速变化趋势,对U-Q可行边界的整定方法进行改进,以确保PCC状态的轨迹最优。

先引入风功率预测,在T0时刻,预测T1,T2,…,Tn时刻的风机有功出力Ptur(T1),Ptur(T2),…,Ptur(Tn),分别计算对应时刻的U-Q可行域,并取交集,如式(5)(6):

(5)

(6)

Qmin,Qmax的取值方法类似,即可保证当前U-Q整定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有效。

4现场试验

4.1风电场介绍

该风电场为龙源电力河北迅风风电场,接线图见下图。

目前两期风电机组均已投入运行,一期33台联合动力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二期33台远景的1.5MW双馈风电机组。

一期装有15Mvar许继的有载调压式电容器,分9档人工投切,二期装有杭州银湖的SVC。

风电场共3条35kV集电线路,经迅风1号主变升压至110kV后通过普迅线(单回16.7km的LGJ400)接入普发2号变(22万站)。

从该风电场半年的历史运行情况可以看出,该风场主变高低压侧的电压均基本保持在额定电压附近;在风电场小发时风电场能够向电网公司发出少量无功,在风电场大发时风电场从系统吸收无功,此时风电场投入有载调压式电容和SVC,进行无功平衡。

平均1个月投入此无功补偿设备30-40次。

该风电场综自系统厂家为许继,可通过IEC104协议进行通讯。

升压站测控设备的数据采用循环和数据突变的方式实时上送,循环上送的周期为15s/次。

风电机组SCADA是联合动力OPCServer和远景OPCServer,数据为主动上送,数据更新周期为1秒/次。

图6河北迅风风电场主接线图

4.2无功控制试验

试验内容

检验该AVC系统对风电机组状态数据及升压站并网点参数的长期通信能力;

检验风电场AVC算法长期可靠的执行能力;

检验双馈风机长期执行动态无功控制指令的能力;

检验AVC系统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控制电压及功率因数的实际效果。

试验方法和条件

当试验准备工作完成后,通知迅风风电场试验开始,并于指定试验时间在北京远程启动AVC系统;

在试验过程中,密切关注风机有无异常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联合动力应将风机停机;

当仅依靠AVC补偿无功,不能使当前运行状态落在九区图的中间区域时,采取投切电容或SVC等必要措施;

当风电场升压变的电压、无功不受AVC控制时,应立即将AVC系统退出;

记录试验过程中间数据,并进行AVC系统对电压及功率因数的控制效果分析;

有载调压式的无功补偿设备实现了风电场大发时的无功补偿。

本风电场试验有希望替代现有无功补偿设备,满足电网电压无功要求。

试验结果及分析

此次试验累计157个小时。

1号主变高低压侧电压范围均设为[0.95,1.05],该风电场需要向系统发出一定无功,支援其它风电场,因此该风电场总出口无功限值设为[0,5]Mvar。

风速及各风机总有功、无功

图7风电场平均风速、总有功、总无功

从图4可以看出,试验期间,风速从2至13m/s,包含了低风速段(2-5m/s)、中风速段(5-10m/s)、高风速段(10m/s以上)。

功率因数

图8风电场总出口处功率因数情况

图9风电场总出口处功率因数的概率分布

可以看出,风电场功率因数基本都保持在合格范围内,由于邻近风电场电容不能使用,该风电场发出大量无功,致使功率因数存在不合格情况。

低风速段,功率因数合格率为89.56%;中风速段,功率因数合格率为95.31%;高风速段,功率因数合格率为100%。

电压

图141号主变高压侧电压

图151号主变高压侧概率分布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变高压侧电压均在合格范围内。

4.3试验结果小结

从两次闭环试验的结果可知:

(1)该AVC系统运行效果良好,由于该风电场需要支援临近风电场的无功输出,因此功率因数存在少数不合格情况,但总体合格率也在95%以上,电压维持在合格范围内;

(2)整个试验过程中,基本没有调节其它的无功补偿设备,很好地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替代SVC、电容的能力;

(3)验证了AVC系统的长时间自动运行的可靠性;验证了风机长期发出无功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4.4风电场无功控制的测试效果评价

(1)无功控制系统运行效果良好,电压维持在合格范围内;

(2)由于该风电场需要支援临近风电场的无功输出,因此功率因数存在不合格情况,但总体合格率也在95%以上。

(3)从风电机组厂商给定的控制范围来看,联合动力的稳定无功控制范围能够达到-493KVar-+493KVar,远景的稳定无功控制范围能够达到-200KVar-+200KVar。

整场的稳定无功控制范围为22.869MVar,极限无功控制范围为32.538MVar。

如能提高风电机组的稳定无功控制范围,风电机组的无功能够替代SVC和电容的无功补偿能力。

(4)无功的控制速度,联合动力机组为20KVar/s,远景机组为50KVar/s,整场的控制速度为2.31MVar/s,但是由于单机控制间隔为10s,所以实际整场的控制速度为231KVar/s。

(5)系统能够进行长期运行。

5结论

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能够提高风电场的可控性,也能够优化风电场的电能质量;本项目研制了一套风电场无功自动控制系统,提出了AVC的控制策略和相应的软硬件配置及通信方案;控制策略采用事件驱动型控制,根据九区图原理与控制灵敏度计算出各风机需要调节的无功量。

通过现场的实际长期试验,验证了双馈风电机组的安全无功可调范围及调节速率,风电场整体电压、无功功率、功率因素等控制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风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修订版)[S].国家电网公司,2009.

[2]颜楠楠,张鹏翔.基于遗传算法的SVC非线性控制器参数优化[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24(4):

95-98

[3]郭锐,刘国海.静止同步补偿器数学模型及其无功电流控制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6,26

(1):

21-24

[4]王仲鸿,姜齐荣,沈东.关于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模型参数及暂态控制模型选择的讨论[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3(24):

43~45

[5]雷亚洲.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27(8):

84-89.

[6]张天兵,程汉湘.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单电源配电线路无功补偿优化计算.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生学术论坛

(1)),2007,10.

[7]潘文霞、陈允平,风电系统及其电压特性研究,河海大学学报,29

(1)2001

[8]柯敏倩,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SVC控制器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

22-25.

[9]杨晨,采用模糊控制算法的SVC控制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35-39.

[10]范瑞祥,周腊吾,肖红霞.基于瞬时值的SVC无功及负序补偿算法[J].高压电器,2004,40(4):

247-252

[11]范高锋、王纯琦、乔元等,SVC补偿型定速风电机组模型及其特性分析,电网技术,2007.11(22):

65-67.

[12]石启新,静止无功补偿器非线性综合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10月:

11-22.

[13]MProvenTechnologyinNewDimensions.http:

//www.repower.de.

[14]BTMConsultAps.WorldMarketUpdate2005,Forecast2006-2010.2006.03.

[15]SpecificationsforConnectingWindFarmstotheTransmissionNetworks,SecondEdition.Eltra,Fredericia,Denmark,2002.

[16]TripathySC,KalanterM,BalasubramanianR.Dy2namicsandStabilityofWindandDieselTurbineGeneratorswithSuperconductingMagneticEnergyStorageUnitonAnIsolatedPowerSystem[J].IEEETransactionsonEnergyConversion.1991.6(4).

[17]Mairaj2ud2din,MuftiR,Balasubramanian.Simultaneousfrequencyandvoltagecontrolofwind-diselpowersystemsusingenergystorag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ergyResearch,1998,22:

(3):

221~235.

收稿日期:

2012年06月11日

作者简介:

孟凯锋(1978-),男,安徽省六安市,硕士,工程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