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学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4011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1 大小:22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选学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史记》选学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史记》选学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史记》选学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史记》选学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选学学案.docx

《《史记》选学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选学学案.docx(1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选学学案.docx

《史记》选学学案

1.廉颇与蔺相如

主备人:

刘艳丽审核人:

赵宗生刘向友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梳理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式。

2.学习作者把个性不同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写作手法.

3.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并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

【预习案】

[助读资料]

1.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2.作家作品

(1)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关于司马迁的名联: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列传,用以记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迹,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列传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记》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作品有很高的写作技巧,人物形象鲜明,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赞誉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熟读深思]

通读全文,不借助注释,直接口译,然后对照注释和译文,看自己翻译得是否正确,把翻译不对的划出来,并且在词句学习中体会人物塑造方法和精神品质,直接在课本上批注即可。

完成后进行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在熟记课下注释的基础上,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字注音

不肖()刎颈()传舍()缪贤()列观()驽()

臣语曰()睨柱()不怿()汤镬()盆缶()渑池()

诈佯()皆靡()甚倨()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为赵将

(2)使人遗赵王书

(3)徒见欺(4)报秦者

(5)窃计(6)可予不 

(7)不可不许(8)曲在赵

(9)均之二策(10)王必无人

(11)奉璧奏秦王(12)示美人及左右

(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4)乃辞谢,固请(15)召有司案图

(16)特以诈详(17)舍相如广成传

(18)度秦王(19)衣褐

(20)逆强秦之欢(21)间至赵矣

(22)唯大王孰计议之(23)不如因而厚遇之

(24)拔石城(25)请奏瑟

(26)秦王不怿(27)独畏廉将军哉

(28)顾吾念之(29)今两虎共斗

(30)徒以吾两人在也(3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

(3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一词多义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②顾吾念之() 

③顾野有麦场(《狼》)() ④念父母,顾妻子()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⑥三顾茅庐()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⑤引兵欲攻燕()⑥引次江北()

负:

①秦贪,负其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③决负约不偿城()  ④均之宁许以负秦曲()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⑥胜负未定()

⑦久负盛名()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  

③则幸得脱矣()④故幸来告良()

⑤幸得广闻讯()⑥始皇帝幸梁山宫()

4.翻译下列句子

(1)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记述了几个故事?

请用四字词语分别概括这几个故事。

 

[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

写在下面。

 

【探究案】

[取长补短]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相互补充。

 

[各抒己见]

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成果,教师点拨,同学们做好记录。

 

【合作探究】

1.蔺相如和廉颇人物形象分析。

 

2.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刻画蔺相如人物形象的。

 

[画龙点睛]

将学习目标补充完整,总结收获

 

[当堂检测]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昭示了怎样的精神?

自己提炼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100字左右)

 

【训练案】(时间:

20分钟分数:

4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到)(B)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因此)

(C)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留下,留给)(D)臣请就汤镬(接受)

2.下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

(C)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D)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3.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舍人相如可使(B)今君乃亡赵走燕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以盛设兵以待秦(D)怀其璧,从经道亡,归于赵

蔺相如以口舌之劳今君乃亡赵走燕

4.下列句式和“今君乃亡赵走燕”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B)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C)遂于秦王会渑池(D)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5.请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

(1)赵王于是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2)设九宾礼于廷,臣乃敢上璧

(3)毕礼而归之(4)臣请完璧归赵

(5)左右欲刃相如

二、虚词积累“以”(每空1分,共20分)

(一)介词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③以此知之() ④秦亦不以城予赵()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⑦(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

⑧余船以次俱进()⑨从此以往十五城予赵()

(2)连词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②越国以鄙远。

()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动词

①皆以美于徐公()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4)固定词组

①以为()②无以()

③所以()④是以()

3、名句填写(每句一分,共5分)

1.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

2.顾吾念之,,。

3.吾所以为此者,。

【素材积累】(熟读并背诵)

一、话题素材

忍让

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可使我们佩服。

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的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

这决不是怯弱。

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

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

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

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

在渑池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

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

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超过他的时候,心里十分不服,发誓一定要当面羞辱相如。

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每朝时,常称病”,一旦“望见相如”,也是“引车避匿”。

同时,还向受了委屈的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

廉颇闻之,终于被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

最后,他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海纳百川,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

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

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二、角度素材

(一)从蔺相如方面着想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

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绝不推脱。

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好马还要伯乐荐

蔺相如在缪贤门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智慧。

比如,有一次缪贤曾因犯罪,想投奔燕王。

蔺相如以他高屋建瓴的分析,成功地劝缪贤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使缪贤获得了赵王的原谅。

好马还要伯乐荐。

要不是后来缪贤的荐举,蔺相如这匹好马也许就会一辈子湮没无闻,更谈不上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的成功。

3.口才也是才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只是动了一下嘴皮子而已。

其实,会动嘴皮也是一种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口才。

蔺相如正是以其出类拔萃的口才,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秦王的无礼,保全了价值连城的璧玉,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4.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

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

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

在渑池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

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

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

(二)从廉颇方面着想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超过他的时候,心里十分不服,发誓一定要当面羞辱相如。

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每朝时,常称病”,一旦“望见相如”,也是“引车避匿”。

同时,还向受了委屈的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

廉颇闻之,终于被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

最后,他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此段材料还可从不同角度论证不同的道理,如从廉颇的角度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蔺相如角度论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等等。

2.不要以出身论人

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另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依照廉颇的看法,一个人出身卑贱,就应该永远卑贱,一个人以前是贼也就永远是贼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恪守着这一观念不放。

比如,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不是一直奉行只有“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招工招聘等这一十分荒谬的“出身论”吗?

(三)从蔺相如和廉颇两方面同时着想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团结才有力量。

家和不被外人欺。

当秦王要与赵王会于西河外渑池时,赵王畏惧不去。

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商量着说对赵王说:

“如果大王不去,就表明赵国弱小胆怯了”。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迫使秦王为赵王击缶,并对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使其“终不能加胜于赵”,而此时在军事上“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在这里,蔺相如的文(外交)与廉颇的“武”(军事)可谓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强大的秦国最终也“不敢加兵于赵”。

否则,“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赵国就会遭致重大损失。

此段材料还可论证“军事和外交同样重要,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道理。

(四)从赵王方面着想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要不拘一格,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矩

当秦提出以十五城诈取璧,赵国面临强权外交,处境艰难,缪贤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时,赵王并不因为蔺相如只是一介宾客而拒于门外,而是破格录用,委以重任,让他代表赵国出使秦国。

当蔺相如完璧归赵,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使命后,又不拘一格,赵王又及时将蔺相如提拔为上大夫。

后来,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以其勇敢和智慧捍卫了赵王和赵国的尊严,凯旋归国后,赵王不顾老将廉颇的面子,再一次破格提拔蔺相如,以至官位都超过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

赵王这种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不拘一格的用人观不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吗?

(五)从缪贤方面着想

甘当伯乐,为国荐才

蔺相如在缪贤手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得有胆有识。

后来,赵得和氏璧,秦想以十五城诈取璧。

赵因国力弱小陷入给与不给的两难处境,“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缪贤毫无保留地及时向赵王举荐了蔺相如,最终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赵,为国立功的卓越表现。

最值得赞赏的是,缪贤那种心底无私,为国荐才,为国分忧,不计个人安危的可贵品质。

缪贤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赵王让他代表赵国出使秦国,此行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因为此去责任重大,不确定的因素甚多,假如蔺相如不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的”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去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将会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

这些缪贤当时不是没有想过的,然而他并不惧怕,他识才敢用,信任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

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又怎么能做到呢?

反观今天的某些单位部门,当国家需要人的时候,他们不但不积极荐举,相反却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大搞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单位人才实行关、卡、扣、留。

比较起来,缪贤甘当伯乐、推贤进士的举动,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2.晁错

主备人:

崔桂静刘艳丽审核:

赵宗生刘向友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梳理文言文的“治间乃因以为”等词语和重要句式。

2.通过具体事件和人物自身的动作语言等细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辩证评价人物。

【预习案】

[助读资料]

1.背景简介:

西汉的诸侯王问题由来已久,汉高祖刘邦称帝时,子侄幼弱,便大封同姓王以镇抚天下,齐国有七十余城,吴国有五十余城,楚国有四十余城,几乎占了天下一半。

而且这些诸侯王可以自己设置官署,自己建立军队,国内的租税也都归自己,如同周朝天子下面的诸侯国一样。

当初的设想是假如遇到外敌或是朝中有奸臣作乱,这些诸侯王便可以带领自己的部队入京勤王。

可是后来这些祸患消失了,诸侯王的势力反倒对汉朝的中央政权构成了最大威胁。

3.人物简介

晁错(前200~前154),西汉政治家、散文家。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从伏生受今文《尚书》。

后任博士、太子家令,深受太子(即景帝)的宠信,被称为“智囊”。

他主张重农,又力主削弱诸王势力。

景帝即位以后,晁错迁为内史,后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他因向景帝进《削藩策》而被藩王怨恨,是故七国借口“诛晁错,清君侧”,发动叛乱。

在内外压力下,景帝将晁错斩于长安东市。

其主要论文有:

《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论贵粟疏》等等。

[熟读深思]

通读全文,不借助注释,直接口译,然后对照注释和译文,看自己翻译得是否正确,把翻译不对的划出来,并且在词句学习中体会人物塑造方法和精神品质,直接在课本上批注即可。

完成后进行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在熟记课下注释的基础上,合上课本,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字注音(共11分)

晁错()颍川()轵县()雒阳()堧垣()

噤口()谒者仆射()大戮()与错有卻()

吴楚罢不()卒受大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共19分)

①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②年九十余,老不可征

③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④宠信倾九卿

⑤力未有以伤⑥请下廷尉诛

⑦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⑧丞相谢

⑨诸侯皆喧哗,疾晁错⑩吾去公归矣

(11)上书言军事,谒见上(12)内杜忠臣之口

(13)公言善,吾亦恨之(14)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

(15)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16)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17)太子善错计策(18)别疏人骨肉

(19)吾当先斩以闻

3.一词多义(共23分)

以:

①以文学为太常掌故②以《书》称说

③以其辩得幸太子④吾当先斩以闻

⑤错以此愈贵⑥故请削地以尊京师

为:

①具为上言之②击吴楚军为将

③外为诸侯报仇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⑤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

治:

①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③同心一意,共治曹操④奚暇治礼仪哉

⑤天下无治《尚书》者

间:

jiān其间旦暮闻何物安得广厦千万间

其御者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jiàn道芷阳间行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错闻之,即夜请间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6分)

译:

 

②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

(4分)

译:

 

③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5分)

译:

 

[整体感知]

1.《晁错》记叙了晁错哪些方面的事迹?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2.晁错哪方面给你印象最深刻?

 

[质疑问难]你还有什么问题?

写在下面。

【探究案】

[取长补短]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相互补充。

 

[各抒己见]

小组代表展示本组成果,教师点拨,同学们做好记录。

【合作探究】

1.晁错最后落得腰斩东市的结果,原因有哪些?

 

2.司马迁塑造的晁错这个形象,性格鲜明,主要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这个人物的?

 

3.司马迁说,晁错擅权,“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苏轼《晁错论》中也说,以七国之强,而晁错要立即削弱它们,是为了沽名钓誉。

你如何评价晁错的所作所为?

你认为一位政治家要想改革时弊,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才有可能结局比较圆满?

[画龙点睛]

将学习目标补充完整,总结收获

 

[当堂检测]

请参照课文内容为晁错写副对联。

 

《晁错》训练案(时间:

30分钟总分:

50分)

一.语言知识(18分)

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治:

研究B.吾当先斩以闻闻:

使……闻

C.丞相谢谢:

感谢D.诸侯皆喧哗,疾晁错疾:

痛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错乃穿两门南出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乃造一器,不因风水,施机自运

C.乃先请,为儿所卖,固误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D.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晃错峭直刻深的一组是()

①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②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③错闻之,即夜请间,具为上言之④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⑥固也。

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A.①②④B.②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深得文帝和景帝信任,两代皇帝都重其才识,他提出的治国建议多被采纳,但最终因景帝为保全大局而遭诛杀。

B.作为内史的晁错,由于擅自凿开了太上庙外空地上的围墙,引起了丞相申屠嘉的极大不满,丞相欲致其于死地,但最终还是让晁错逃脱了罪责。

C.作者善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特别是晁父坚决反对儿子削藩,劝说不果而自尽,正面衬托了晁错政治改革的坚定。

D.作者围绕晁错“峭直刻深”的性格特点,选择多个材料加以表现。

其中最具表现力的是晁错始终坚持削地收郡的改革主张。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无治《尚书》者同心一意,共治曹操B.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顷襄王怒而迁之

C.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相如奉璧奏秦王D.诸侯皆喧哗,疾晁错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6.对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善错计策②别疏人骨肉③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④内杜忠臣之口⑤吾当先斩以闻⑥将军身披坚执锐

⑦李牧连却之⑧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⑨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⑩吾得兄事之

A.①③⑧/②⑤/④⑥⑦/⑨⑩B.①②③/④⑩/⑤⑥⑦/⑧/⑨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⑨/⑩D.①⑧/②⑤⑦/③⑨/④⑩/⑥

7.解释虚词“因”的意义(一空1分,共10分)

因:

①连词因入京师,遂观太学()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言错擅凿庙垣为门()

②介词不如因而厚遇之()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因上便宜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22分)

张骞,汉中人。

建元中为郎。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

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经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之,曰:

「月氏在时北,汉何以得往使?

时欲使越,汉肯听我乎?

」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中,益宽,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

「若欲何之?

」骞曰: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

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馀,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馀,单于死,左谷蠡王攻其太子自立,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汉拜骞为太中大夫,堂邑父为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故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馀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必更匈奴中更:

经过

B.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赂:

贿赂

C.即臣大夏而君之臣:

使……臣服

D.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并:

通“傍”,靠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与共击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堂邑父为奉使君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