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74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1.2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

固原市原州区国营林业总场

项目法人:

(原州区国营林业总场场长)

1.1.3主管部门:

固原市原州区林业局

1.1.4项目性质:

新建

1.1.5建设目标及宗旨

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中,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应用国内最先进的林业种苗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引进、收集、培育和推广林木良种,建立建成品种齐全、效益显著的抗旱造林良种基地。

即采用网络系统信息化公司管理模式,通过选择培育适合当地栽植的优新种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走公司+农户式的引进、推广、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之路。

建设宗旨:

项目建设遵循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产业化服务的宗旨,在紧紧围绕尽快恢复生态平衡这一中心目标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努力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尽可能培育一些适合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后续产业型林木良种。

1.1.6项目区范围:

项目区拟建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林场,北至冬至河畔,南接头营老街,东邻清水河,西靠银平路。

建立建成以抗旱造林树种为主的良种繁育中心和种子加工、贮藏、检验检疫、推广为一体的林木种子贮藏库。

1.1.7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在头营林场新建大果无刺沙棘、宁杞1号、水曲柳、白蜡及良种杏采穗圃30公顷;新建毛条母树林100公顷;新建繁殖圃15公顷;新建优树收集区10公顷,总规模155公顷。

1.1.8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4年完成。

第一年至第二年完成母树林、采穗圃、繁殖圃、优树收集区建园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第三年完成繁殖园及良种基地的抚育管理工作。

第四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并检查验收。

1.1.9项目总投资:

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400.4万元,地方筹措99.6万元。

1.4.4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收入为1165.6万元,利税475.6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编制依据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国家林业局造林苗木管理条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种苗管理办法》、《退耕还林生态林与经济林认定标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99)《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种苗管理暂行办法》、《宁夏林木良种、采种基地新、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纲要》等文件有关规定及项目区自然、经济条件诸因素。

1.2.2编制原则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上坚持遵循自然规律、适地适树的原则;坚持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兼顾的原则;坚持中央投资与地方筹措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工程项目统一规划分年度实施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1良种基地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1.3.1.1良种基地单位综合成本为1.68万元/公顷。

见下表

表1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公顷)

总成本(万元)

单位成本(万元/公顷)

备注

合计

155

500

3.23

采穗圃

30

145.6

4.85

繁殖圃

15

98.00

6.50

优树收集区

10

55.00

5.50

母树林

100

201.00

2.01

1.3.1.2用工量指标:

20元/个工日

1.3.1.3良种引进指标:

大果无刺沙棘0.8元/株;

良种杏1.6元/株;

大杏扁1.8元/株;

毛条种籽18元/公斤.

1.3.1.3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指标:

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达到75%以上。

1.3.2基础设施及附属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见下表)

表2

工程

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

成本

工程

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

成本

仪器及机械设备

风选机

1.50万元/套

基础设施

日光温棚

m2

0.02m2/万元

种子检验设备

5.00万元/套

常温储藏库

m2

0.12m2/万元

喷灌设备

1.00万元/套

种子中转库

m2

0.10m2/万元

监测仪器设备

1.00万元/套

种子调制室

m2

0.10m2/万元

测量仪器

0.50万元/套

检疫消毒室

m2

0.10m2/万元

喷灌机

1.00万元/套

晒场

m2

0.01m2/万元

种实运输车

10.00万元/辆

种子晾棚

m2

0.03m2/万元

自动化办公设备

1.50万元/套

配电室及机房

m2

0.10m2/万元

多媒体培训设备

3.00万元/套

办公管理室

m2

0.10m2/万元

附属设施

作业道路

km

15.00万元/km

渠道建设

M

机井及配套

15万元/套

仪器及机械设备

拖拉机

2.00万元/台

播种机

1.00万元/台

筑床机

2.00万元/台

起苗机

1.50万元/台

中耕机

1.00万元/台

植保机

1.00万元/台

种子检验设备

5.00万元/套

种子精选设备

5.00万元/套

干燥设备

8.00万元/套

1.3.3经济分析评价指标:

新建良种基地种子生产能力达到30万公斤,良种采穗能力达到250万条,优良种苗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株,供种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90%以上,良种使用率由目前的20%提高到60%以上,使工程造林苗木资金比项目建设前节约40%。

国家重点工程造林和经济林用种全部使用良种。

1.3.4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评价指标: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涵养水源效益指标:

245.6m3/hm2,每m3造价15元。

水土保持效益指标:

33.9m3/hm2,每m3造价10元。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合理,人民解决温饱,安居乐业,人均纯收入增加250-350元。

1.4综合评价与结论

综合评价:

项目建成后,不仅为生态建设工程造林提供优质林木种苗,该项目每年还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年收入可为1300万元,产投比2.6:

1,社会效益显著。

结论: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基地能有效解决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对优良造林苗木的需求,有效解决优良抗旱树种种子资源的收集、贮运及调剂问题。

在该项目的建设上,将会立足原州区当前自然经济条件,运用多种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建成原州区品种最全、技术最新的抗旱林木良种中心,为原州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做出具大贡献。

1.5存在问题和建议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无力筹措建设抗旱林木良种中心的足额资金。

其次是原州区气候干旱,导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缺少抗逆性强的的良种壮苗。

再次是随着生态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原有数量、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固原市原州区头营林场抗旱林木良种中心建设项目,同时申请中央财政及时拨付项目建设所需资金。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由来和形成

为适应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对林木良种的需要,加强和完善新建、改扩建良种、采种基地基础设施及生产条件,提高林木优良种子、穗条的产量、质量,增加优良穗条的品种。

经向国家林业局申报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林木采种基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准,根据《宁夏林木良种、采种基地新、改扩建项目初步设计纲要》,现拟定固原市原州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项目。

2.2项目区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现状

2.2.1水土流失严重

原州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长期以来,种植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逐渐由河谷、平原向丘陵山地扩展,将原始植被基本毁灭,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陡坡陡坎崩塌,沟壑面积越冲越大,沟壑愈来愈深,生态环境极剧恶化。

每年因水土流失平均损失土壤约2592T/KM²这些土壤主要来自清水河及其支流流域。

在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局部区域,年土壤流失量可达9000t/km²以上。

张易河流域的流失量较低,但由于该流域系土层浅薄的石质山地,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黄土丘陵区。

表土大量流失不仅使宝贵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而且还带走了大量的土壤养分。

据实测,清水河悬移质泥沙颗粒全部小于0.5mm。

其中小于0.5mm(粉粒和粘粒)粒径的占78.5%;小于0.01mm(细粉粒和粘粒)的占29.05%;据分析,全区每年随土壤流失的有机质为10—13万t;氮素500—600t;磷素260—300t;钾素2500—3000t。

2.2.2森林水源涵养能力降低

森林通过林冠截流、枯落层吸水和森林土壤涵水来涵养和保护水源,被誉为“天然绿色水库”。

由于区内森林资源减少,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降雨多以洪水的形式下泄,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同时河流的水源补给受到影响,恶化了区域水环境。

2.2.3自然灾害严重

由于原州区多年来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抗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致使干旱、雨涝、冰雹、霜冻、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的意义

2.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1为适应生态工程规模建设的需要

随着生态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苗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原有数量、品种已远远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求,必须扩建林木良种培育基地。

2.3.1.2节约林业建设资金的需要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资金有限,从外地调运苗木费用较高,同时外地树种较乡土树种而言,成活率较差,急需建立适宜本地区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2.3.1.3减少林木病虫鼠害的需要

原有造林树种病虫鼠害严重、生长量小,为进一步提高造林的生态效益,达到尽快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急需更新造林树种,需培育抗病虫鼠害强、速生丰产的的优良品种。

2.3.1.4适地适树的需要

原州区气候干旱,导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为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急需培育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的的良种壮苗。

2.3.2项目建设目的意义

2.3.2.1可以为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提供良种壮苗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任务的逐年加大,工程对苗木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对苗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成效做到适地适树、选树适地,及时为工程造林提供所需的良种壮苗。

采收、培育良种、选优淘劣是林业工程造林的必然选择。

原州区在苗木供应方面虽然已有一定基础,但由于规模小,品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生态林业建设及工程造林的需要,因此,必需建立较大规模,品种齐全的林木良种基地,为生态林业建设适时供应所需种苗。

2.3.2.2可以带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同步发展,农民育苗积极性高涨,但在育苗品种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品种单一,质量低劣,因此,苗木出圃率低、品质差,降低了农民的育苗收入,挫伤了农民的育苗积极性。

在原州区各典型区域建立林木良种基地,通过示范推广,可为周边群众提供所需品质优良,品种齐全的育苗品种,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育苗积极性。

2.3.2.3可以培育林业后续产业

由于退耕还林粮款补助有一定的期限,为了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在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同时,还需兼顾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急需建立一个既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又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良种培育基地,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增加林业发展后劲。

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3.1自然地理条件

3.1.1地理位置

固原市原州区位于六盘山北麓、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中上游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70—2900m;工程区总面积为3415km²,由南至北可分为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东部黄土丘陵干旱片带、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

项目区地处北部清水河流域川塬区头营乡境内,自然条件优越,是建立林木良种基地的最佳区域。

3.1.2地形地貌

原州区基本上为一高原型地貌。

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祁连山地槽东翼和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之间的过渡地带。

在新生代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六盘山褶皱隆起成山,奠定了现代地貌基础。

第四纪以来在其上覆盖了不同时期的黄土物质,并在其上经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及新构造运动等的长期雕塑刻划,勾绘出了复杂多样的现代地貌特征。

由于地史发育过程决定了本区的地形特点,即从南至北为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及清水河河谷冲击川塬地。

地势呈西南高,北部低,海拔在1470—2100m之间,最高为六盘山主峰,海拔高2942m,最低点在七营镇北部的高崖村附近清水河出界处,海拔1440m,高差达1550m。

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9.5%。

项目区位于清水河流域川地,海拔在1580-1600米之间,地形较平整。

3.1.3气候条件

3.1.3.1光能资源概况

项目区全年日照时数为2527h,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35kcal/cm²,年生理辐射量为76kcal/cm²。

在时间分布上,春夏两季多,秋冬两季少,5—6月份达到最高值,11月份出现最低位。

光能资源丰富,但由于水、热、肥条件限制,特别是水份条件的限制,使光能资源的利用率偏低,光合作用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3.1.3.2热量资源概况

项目区年均气温为6.8℃,年积温2263℃,干燥度1.63,无霜期103—148d。

3.1.3.3降水资源概况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71.2mm,其中6—9月份降雨量326.5mm,占69.3%。

多年平均径流深40.0mm,多年平均径流量5.65亿m³,多年平均径流模数46.0m³/km²,多年平均输沙量1650T/km²。

原州市原州区1—12月份降水状况表表3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降水量(mm)

3.0

11.4

9.0

19.0

43.0

49.0

99.0

113.0

78.0

34.0

10.8

2.0

471.2

百分比(%)

0.6

2.4

1.9

4.0

9.1

10.4

21.0

24.0

16.0

7.2

2.3

0.4

3.1.4水文条件

3.1.4.1河流及其分布

原州区境内有常流水0.1秒m3以上,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上的河流9条,即清水河水系的清水河上游、冬至河、中河、苋麻河;泾河水系的颉河、茹河、安家川河;渭河水系的张易河、葫芦河。

清水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开城乡黑刺沟,由南向北流径南郊、西郊、头营、杨郎、三营、黑城,到七营镇的高崖出境。

河长135km,在原州区流域面积为2773km2,占总面积的43.2%。

清水河西侧有其一级支流冬至河、中河、苋麻河等;东侧有其一级支流杨达子沟、大红沟、双井子沟。

张易河是葫芦河的支流,流域面积20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3.2%。

3.1.4.2水资源分布

原州区的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

因此,地表径流受降水、地形、地质、植被和土地垦殖程度的影响较大。

年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相似,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变化幅度较大。

据原州区水文站资料统计,南部山区为200mm,北部为15mm。

全区平均径流为43.7m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3亿m3。

据估算,原州区地下水年补给量为1.16亿m3,其中可供开采的为0.29亿m3。

矿化度小于3g/l。

3.1.5土壤条件

在土壤的水平分布上处于黑垆土地带内,并且是黑垆土向灰钙土过渡的边缘地区。

垂直分布上从上至下由山地草甸土和山地灰褐土组成。

27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土,以下为山地灰褐土。

由于受地形、水文等的影响,还表现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征,在茹河河谷阶地上分布有普通黑垆土,靠近丘陵地段为黑黄土,丘陵则为湘黄土;在清水河河谷平原低湿地段为草甸黑垆土,平坦阶地为淡黑垆土,冲击扇缘部分为淡黑黄土,上部和丘陵则为湘黄土;广大的丘陵地区由于强烈的水土流失,为湘黄土占据。

川、台、塬及盆淌等地主要为黑垆土,此外,清水河的中下游部分地区则有苦灌黑垆土的形成与分布。

3.1.6植被类型

植被在水平带上属于温带草原带,具有由森林草原向干旱草原过渡的特点。

六盘山主脉一带为森林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向北逐渐变化为森林草原,灌丛草原和干旱草原。

由于长期破坏,森林严重退化,草原成为区内植被主体,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区,且退化严重。

区内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70%。

六盘山外围土石质山区属森林草原植被类型,主要建群树种为山杨、桦树、辽东栎、华山松、落叶松、油松等针叶树,粮食作物为冬麦、胡麻等;东部黄土丘陵区属旱生落叶灌丛、草甸植被类型,主要建群灌草种为山杏、柠条、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芦草、中尾蒿、铁杆蒿、苔草等,粮食作物为春麦、糜子、胡麻、豌豆等;北部清水河流域丘陵沟壑区属干旱草原植被类型区,主要灌草种为柠条、枸杞、针茅、早熟禾等,粮食作物为春麦、胡麻、豌豆等。

3.2社会经济概况

3.2.1面积、人口及其结构

原州地处偏僻封闭的中国西北内陆,总土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有耕地253万亩,现辖5镇20乡267个行政村,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万人。

3.2.2工农业生产情况及经济发展水平

原州区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基础极其薄弱,社会发展起点很低,人均纯收入仅为1042元,人口增长快,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不足,致使原州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全国,属全国“老、少、边、穷”地区之一,工业发展缓慢,农业自然资源得不到更新、保护,生态环境日渐恶化,农民生活贫困,经济发展缓慢。

由于过度的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旱、风、雹等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

严重制约了原州区生态农业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影响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进程。

项目区地处清水河流域,土地总面积259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人均纯收入1205元。

3.3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条件

原州区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6%。

其中有林地8.1万亩(生态林6.1万亩,经济林2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1%;疏林地4.2万亩,占3.1%,灌木林地28万亩,占21%,未成林造林地37.5万亩,占28.2%,无林地55.2万亩,占41.6%;森林覆盖率为12.7%。

原州区林业生产活动由原州区林业局具体组织实施,由国营林业总场、林业工作技术推广站及各机关股室组成,管理人员18人,技术人员46人(高工1人、工程师24人、助工11人)组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

国营林业总场下设11个国营林场和苗圃,其中头营林场是以繁育造林苗木为主的林场。

3.4土地资源条件

工程区总面积533.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面积为245.7万亩,林业用地面积为109.4万亩,牧业用地为145.6万亩。

在农业用地中,耕地233.5万亩,6゜以上的坡耕地为123.2万亩(16—25゜坡耕地44.4万亩,6—15゜坡耕地53万亩),占总耕地的60%。

3.5劳力资源条件

3.5.1项目区劳动力就业情况分析

项目区以农村劳动力为主,占农村总人口的2/5强,即原州区有农村劳动力17万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有7万人左右,从事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有4万人,其余为闲散剩余劳动力。

3.5.2可供良种基地林业生产的劳动力情况

良种基地建设地点在头营林场,该场圃现有职工35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技术人员5人,工人28人,同时,由于该场圃在农村,在组织大规模生产时可临时吸收周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3.6种苗生产现状

3.6.1现有种苗生产能力

项目区自2000年建成中心苗圃一处,现生产能力为100万株左右,加上社会育苗也就是150万株左右,而且生产品种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

3.6.2外调种苗的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分析

在现有种苗供应的情况下,每年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苗木60%需外调,由于近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用苗量大,外调种苗从定购、装车、运输、假植诸多环节不但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还不能保证工程造林的高成活率。

外调种苗的合理性我们可从2002-2003年原州区林业工程造林外调的部分经济林种苗加以分析。

表4

年份

用苗量(万株、万公斤)

单位成本(万元/万株、万公斤)

单位可比成本(万元/万株、万公斤)

外调成本(万元)

成本差额(万元)

2001

种苗

150

1.650

0.90

301.50

136.50

籽种

6

9.000

5.00

2002

种苗

150

1.80

1.00

375。

00

165。

00

籽种

10

10.600

6.00

2003

种苗

150

2.10

1.0

796.80

415.80

籽种

33

14.600

7.00

年份平均

种苗

150

1.85

0.93

1473.30

239.10

籽种

16.3

11.780

6.000

从上表可知,每年平均外调种苗1450万株,林木籽种17万公斤,和对照单位成本相比,需追加投资239.10万元,种苗成本明显增大。

如果新建年种苗生产能力1000万株,采种能力20万公斤的良种生产基地,投资规模(固定资产及一次性投入)为499.6万元,现定其生产年限为10年,则每年生产情况如下:

表5

生产名称

年单位固定成本B(10%)

(万元/万株)

单位产量可变成本D(万元/万株)

单位成本(万元/万株)

年产量(万株)

生产成本

(万元)

种苗

0.03

0.6

0.63

1000

690

籽种

1.00

2.0

3.0

20

也就是说,良种基地建成后,年生产1000株种苗,20万公斤籽种,成本为590万元。

种苗销售价按单位平均可比价格0.93万元/万株计,籽种销售价按单位平均可比价格11.78万元/万公斤计,则销售收入

F=P1Q1+P2Q2

=0.93×1000+11.78×20=1165.6万元

年创利税M=1165.6-690=475.6万元

3.7基础设施条件

3.7.1交通运输条件

项目区紧靠银平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基本达到村村通公路。

3.7.2通讯条件

项目区大部分通程控电话,通讯较为畅通。

3.7.3水利设施条件

项目区地处清水河畔,地下水位高,即可从清水河引流灌溉,也可机井灌溉。

土地平整,工程引水方便,又利于排水。

3.8外部协作条件

自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原州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尤其是林木种苗工程的建设,区党委有关领导曾亲自过问林业种苗建设情况。

在该项目的争取过程中,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工程建设筹集配套资金100万元。

为项目实施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4.1.1指导思想

以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指针,以《宁夏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规划》为依据,以确保生态工程建设所需良种供应为目的,坚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规范化的管理和实施各项技术规程为突破口,发挥国有苗圃的主渠道作用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良种质量。

4.1.2、建设原则

4.1.2.1坚持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