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660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湖南省五市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五市十校2018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科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②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③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

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

④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

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

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

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

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

⑤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

例如:

赶趟/来得及,长脚/高个儿,拐脚/瘸腿;斤半/一斤半,卖没了/卖光了,找不他到/找不到他。

方言调查已近百年,材料积累不少,应经挑选后,把本地常见误读音、误用的方言词和方言句式,编成语文补充教材。

此外,各方言的儿歌、童谣、谚语、故事、传说中,不乏语言精炼、意义深刻的精品,比如“不怕慢,只怕站”“日日守,年年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敢拼才会赢”“兄弟同心,田土成金”“好天得存雨来粮”,把这些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⑥当然,留住乡音不光是学校的事。

方言本是家传的母语,可许多家庭如今也不说了。

有的家长怕影响孩子学普通话,家里不说“土话”。

其实,为了学普通话而放弃方言,这是误解。

不同语言有不同的认知方法,多语人必有多样的思维。

另外,不同方言也有共同的规律。

南方方言爱说“他有去,我有来”,和英语中have的用法大体相当。

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更是可以相互论证,比如闽语把“高、低”说成“悬、下”,普通话也有“悬崖”和“下策”的说法。

⑦除了学校和家庭,要留住乡音,社区也有事可做。

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整治青山绿水,发掘旅游资源,修饰古树、草场、水磨、廊桥,唱山歌、吃农家菜,趣味盎然。

城里人到“乡村一日游”听到难懂的方言还想探知奥妙呢。

有些县政府为了传承本地文化,拨款请人编写方言志、俗语志,也能唤起乡思乡情。

⑧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

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

现在,京戏、大鼓、快书、苏州评弹、泉州的梨园、穗港的粤剧等,虽不像过去那样流行,可一到国外,它们就绽放异彩。

有的地方很珍视这份遗产,努力发掘加工,精心培养新手,让她继续焕发青春,值得钦佩和鼓励。

⑨现实告诉我们,要留住乡音,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本文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11月05日12版)

1.关于“留住乡音”的原因,下列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C.除了语音对应,方言词汇、句型和普通话不同的,也可以列表对照,或编成语文补充教材,或经挑选后分类编注成册,让学生自学,既能学到方言,也能获得文化的教益。

D.如果乡音荡然无存,那么模糊的乡愁必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并不能证明高智商和学好方言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B.20世纪50年代方言普查后,各地编辑了用于方言区的普通话教学的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字表。

C.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曾向通语输送营养,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利用这种关系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D.不同方言之间存在共同之处,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不是不可以相互论证的。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既论证了留住乡音的必要性,也论证了留住乡音的重要性。

B.父母在家说方言,未必会影响孩子学习普通话,相反,让孩子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学习一些方言,可能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C.地方政府可以编写一些方言志、俗语志,这既可传承本地文化,又能唤起乡思乡情。

D.饱含历史文化积淀的戏曲和曲艺首要体现方言的交际作用,其次才是作为艺术形式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

【答案】1.C2.B3.D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C,答非所问,题干问的是“留住乡音”的原因,C项是“留住乡音”的方法。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B项,根据原文第④段最后一句“各地都编过这类对应字表,可惜后来没用于教学”可知并没用于教学。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D项,根据第⑧段“除了作为交际工具,方言还有艺术的形式——戏曲和曲艺。

这些乡音饱含历史文化积淀,曾带给当地人精神的享受。

”可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木匠的女儿

孙犁

这个小村庄的主要街道,应该说是那条东西街,其实也不到半里长。

街的两头,房舍比较整齐,人家过得比较富裕,接连几户都是大梢门。

进善家的梢门里,分为东西两户,原是兄弟分家,看来过去的日子,是相当势派的,现在却都有些没落了。

进善的哥哥,幼年时念了几年书,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他是在束鹿旧城学的徒。

学成以后,进善结了婚,就回家过日子来了。

附近村庄人家有些零星木活,就请他去做。

闲时他还种几亩田地,不误农活。

可是,当他有了一儿一女以后,他的老婆因为过于劳累,得肺病死去了。

进善就得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这样一来,原来很是精神利索的进善,就一下变得愁眉不展,外出做活也不方便,日子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女儿名叫小杏。

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出息得像个大人。

长得很俊俏,特别引人注目。

贫苦无依的生活,在旧社会,只能给女孩子带来不幸。

越长得好,其不幸的可能就越大。

在绝望之余,她从一面小破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容色。

她希望能找到一门好些的婆家,但等她结了婚,不只丈夫不能叫她满意,那位刁钻古怪的婆婆,也实在不能令人忍受。

虽然这是一个不到一百户的小村庄,但它也是一个社会。

它有贫穷富贵,有尊荣耻辱,有士农工商,有兴亡成败。

她家对门有一位在县里当教育局长的,她和他好上了。

一九三七年,这一带的国民党政府逃往南方,局长也跟着走了。

自从成立了抗日县政府,抗日县长常到这村里来,日子长了,和这一家人都熟识了,小杏又和这位县长好上了,她的弟弟给县长当了通讯员,背上了盒子枪。

一九三八年冬天,日本人占据了县城。

屯集在河南省的国民党军队张荫梧部,正在实行“曲线救国”,配合日军,企图消灭八路军。

那位局长,跟随张荫梧多年了,有一天,又突然回到了村里。

他回到村庄没几天,县城的日军和伪军“扫荡”了这个村庄。

日本人在各家搜索时,在进善的女儿房中,搜出一件农村少有的雨衣,就吊打小杏,小杏说是那位局长穿的,日本人就不再追究,回县城去了。

日本人走时,是在黄昏,人们惶惶不安地刚吃过晚饭,就听见街上又响起枪声来。

随后,在村东野外的高沙岗上,传来了局长呼救的声音,他被枪毙在高岗之上。

日本人四处安插据点,在离这个村庄三里地的子文镇,盖了一个炮楼,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县长,通过亲戚朋友,到敌占区北平躲身子去了。

小杏的弟弟,经过一些坏人的引诱怂恿,带着县长的两支枪,投降了附近的炮楼,当了一名伪军。

在一九四三年以后,根据地形势稍有转机时,八路军夜晚把他掏了出来,枪毙示众。

小杏在二十几岁上,经历了这些生活感情上的动乱、打击,得了她母亲那样致命的疾病,不久就死了。

在烽烟炮火的激荡中,她几乎还没来得及觉醒,她的花容月貌,就悄然消失,不会有人再想到她。

进善是个乐天派,并没有倒下去。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县里要为死难的抗日军民兴建一座纪念塔,在四乡搜罗能工巧匠。

村里推荐了他,他很高兴地接受了雕刻塔上飞檐门窗的任务。

这些都是木工细活,附近各县,能有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少了。

塔建成以后,前来游览的人,无不对他的手艺啧啧称赞。

回到家来,他孤独一人,不久就得了病,又过了两年,才死去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行为、外貌、心理等方面的人物描写,也有环境描写,同时叙述、描写、议论相结合,使文章意蕴丰富。

B.进善家没落的原因是他老婆得病去世之后,有两个儿女需要他一人抚养,他外出做木工活也不方便,不能挣钱来养家糊口。

C.文章中说那位局长“又突然回到了村里。

他回到村庄没几天,县城的日军和伪军‘扫荡’了这个村庄”,这表明日军和伪军的到来与局长有关。

D.从“她几乎还没来得及觉醒,她的花容月貌,就悄然消失,不会有人再想到她”可看出作者对小杏的惋惜、同情。

5.文章中的进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6.从全文看,文章的主人公是“木匠的女儿”还是“木匠”?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B5.

(1)勤劳能干。

他不仅做零星木活,而且闲时种田地,不误农活;妻子死后,他自己一人抚养两个孩子。

(2)手艺精湛。

抗战胜利后县里搜罗能工巧匠修纪念塔,村里推荐了他,他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3)性格乐观。

他家庭变故多,但他没有被生活压垮。

6.(示例1)主人公是“木匠的女儿”。

(1)从标题看,“女儿”是中心词,主人公当是女儿。

(2)从文章篇幅看,文章一多半的篇幅都在写与“女儿”有关的内容。

(3)从线索看,文章大部分内容是通过“女儿”这一线索贯穿起来的。

(示例2)主人公是“木匠”。

(1)从行文看,开篇以进善为核心写进善的家庭情况以及进善学手艺的事情,结尾又以进善去世结束全篇,首尾圆合于“木匠”。

(2)从人物关系看,文章所写到的家庭人物,是以“木匠”为核心的,无论是他的哥哥,还是他的妻子儿女,都是“木匠”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

(3)从内容看,文章的主体部分写的是“木匠”子女的故事,其实也就是“木匠”的故事,同时这些故事也交代了“木匠”生活的时代背景。

【解析】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手法,其余三项考核情节,其中B项,“不能挣钱来养家糊口”文中无据,选项给出的是表层原因,深层原因是社会的动荡。

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征的题目,要求回答进善有怎样的形象特点,答题时先梳理文章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他不仅做零星木活,而且闲时种田地,不误农活;妻子死后,他自己一人抚养两个孩子”“抗战胜利后县里搜罗能工巧匠修纪念塔,村里推荐了他,他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他家庭变故多,但他没有被生活压垮”概括其“勤劳能干”“手艺精湛”“性格乐观”的形象特征。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文章的主人公,答题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标题、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如,主人公是“木匠的女儿”,从标题看,“女儿”是中心词,主人公当是女儿;从文章内容看,文章一多半的篇幅都在写与“女儿”有关的内容;从文章的结构看,文章大部分内容是通过“女儿”这一线索贯穿起来的。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移动支付,也称之为手机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货物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商业交易。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多元化的新兴支付工具方便了百姓活,也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

《移动支付安全与实践》一书披露了一组数据——2017年,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全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375.52亿笔,金额为202.9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06%和28.80%;非银行支付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2392.62亿笔,金额为105.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53%和106.06%。

此外,市场主体积极打造移动支付生态圈,推动业务量加速向移动端迁移;NFC.HCE.生物识别等新技术与移动支付应用融合,继续提升了移动支付产品的适用性、安全性、便捷性。

《2017移动支付用户调研报告》显示,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其次为票务类,如购买电影票、演出票等,占比为80.6%;酒店、机票等商旅方面的支出排名第三,占比为68.9%;公共事业类缴费排名第四,占比为61.5%;通过移动支付在娱乐业务下载场景和投资理财场景进行支付的用户,分别占比为55.2%和40.2%。

以上应用场景下的移动支付使用多数较2016年有显著提升。

摘自《移动支付:

在安全和效率之间找到更好平衡》

(《金融时报》2018年6月7日)

材料二:

进入5月,包括银联、支付宝、京东金融、微信在内的多家支付机构纷纷在“大交通”场景加速布局。

北京地铁此前宣布全面试运行扫码支付进站;5月11日,中国银联山东分公司宣布与济南公交总公司全面合作;几乎同时,京东支付也宣布与齐鲁交通集团联合推出“车牌零感付”,在线开通ETC产品,正式进入高速支付领域。

此外,微信方面也透露,继广州和深圳实现乘车码乘坐公交与地铁后,北京和上海也已在合作中。

新一轮百城场景争夺在2018年愈演愈烈。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8年05月17日)

材料三:

“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

”中国银联年初发布的移动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八成以上的受访者通常使用二维码扫码支付,近五成人群即使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仍会因为优惠信息扫码。

“一些消费者扫了‘李鬼’二维码被钻了空子,有的扫了来路不明的二维码被嵌入木马病毒,还有人贪图扫码注册账户的赠品而导致个人信息被盗。

”中国银联云闪付事业部张凉说。

人民银行支付工具管理处副处长翁泉表示,移动支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前提是安全、便民和创新,其中安全是支付业务的首要目标。

人民群众用得不放心,便民惠民就无从谈起。

“监管机构对待创新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市场机构在创新中也要负起责任,筑牢安全防线。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市场机构颇为重视的风控方案。

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介绍,通过大数据分析,支付机构可以掌握消费者支付的时间和地点、登录的移动设备和时长、浏览的习惯和喜好,更高效地判断“你就是你”。

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场景合作处处长谢翔表示,以前,银行想通过电子证书和密码器这种强认证方式把风险拦在支付前端,但安装硬件大大影响了客户的支付体验。

“现在,各家机构在安全方面都尽量希望做到无感,对涉案账户进行黑名单管理,加强中后台的数据分析,通过大数据发现可疑交易。

“在大数据时代,移动支付的安全离不开数据隐私保护。

”蚂蚁金服安全管理部总监郑亮表示,从数据储存、数据展示到数据使用,再到数据核算,需要全链路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危害消费者支付安全。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6月08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移动支付领域快速发展。

与2016年相比,2017年国内银行共处理的移动支付金额增长28.80%

B.调查显示:

2017年,98.1%的用户表示最常在生活类场景使用移动支付,比如网络下载付费音乐、影片等。

C.当用户扫二维码支付时,移动支付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较为准确的判断扫码支付的用户是不是用户本人。

D.我国移动支付业务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

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通讯网路的发展,NFC.HCE.生物识别等新技术的研发等,都是助力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支付的多元化,既体现为移动支付工具的多元化,也体现为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多元化。

B.进入5月,多家支付机构纷纷在“大交通”场景加速布局,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也折射出移动支付巨头们竞争激烈的程度。

C.支付机构在安全方面都尽量希望做到无感。

这说明:

用户体验是移动支付产品的首要因素,产品没有好的用户体验就没有好的市场。

D.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减旧的风险,但也将带来新的风险。

比如移动支付中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在为移动支付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带来可能的数据泄露的隐忧。

9.移动支付方便了百姓生活,也进一步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可是移动支付风险也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

你认为移动支付如何做到既高效又安全呢?

请结合材料说明。

【答案】7.B8.C

9.

(1)监管机构负起监管责任,对待创新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合理监管,筑牢安全防线。

(2)市场主体(支付机构)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做好数据隐私保护。

(3)用户在使用移动支付时,需要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识辨能力,在安全的环境中使用移动支付。

【解析】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网络下载付费音乐、影片不属于生活类场景,而属于娱乐业务类下载场景。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项,用户体验是移动支付产品的首要因素错误,首要因素是安全。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移动支付做到既高效又安全的方法,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监管机构对待创新要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市场机构在创新中也要负起责任,筑牢安全防线”“在大数据时代,移动支付的安全离不开数据隐私保护”“近五成人群即使在二维码来源不明的情况下,仍会因为优惠信息扫码“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柳桧字季华,秘书监虬之次弟也。

性刚简任气,少文,善骑射,果于断决。

年十八,起家奉朝请。

居父丧,毁瘠骨立。

服阕,除阳城郡丞、防城都督。

大统四年,从太祖战于河桥,先登有功。

授都督,镇鄯州。

八年,拜湟河郡守,仍典军事。

寻加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吐谷浑入寇郡境,时桧兵少,人怀忧惧。

桧抚而勉之,众心乃安。

因率数十人先击之,溃乱,余众乘之,遂大败而走。

以功封万年县子,邑三百户。

时吐谷浑强盛,数侵疆埸。

自桧镇鄯州,屡战必破之。

数年之后,不敢为寇。

十四年,迁河州别驾,转帅都督。

俄拜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

居三载,征还京师。

时桧兄虬为秘书丞,弟庆为尚书左丞。

桧尝谓兄弟曰:

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顷之,太祖谓桧曰:

卿昔在鄯州,忠勇显著。

今西境肃清,无劳经略。

九曲,国之东鄙,当劳君守之。

遂令桧镇九曲。

寻从大将军王雄讨上津、魏兴,平之,即除魏兴、华阳二郡守。

安康人黄众宝谋反,连结党与,攻围州城。

乃相谓曰:

尝闻柳府君勇悍,其锋不可当。

今既在外,方为吾徒腹心之疾也,不如先击之。

遂围桧郡。

郡城卑下,士众寡弱,又无守御之备。

连战积十余日,士卒仅有存者,于是力屈城陷,身被十数创,遂为贼所获。

既而众宝等进围东梁州,乃缚桧置城下,欲令桧诱说城中。

桧乃大呼曰:

群贼乌合,粮食已罄,行即退散,各宜勉之!

众宝大怒,乃临桧以兵曰:

速更汝辞!

不尔,便就戮矣。

桧守节不变。

遂害之,弃尸水中。

城中人皆为之流涕。

众宝解围之后,桧兄子止戈方收桧尸还长安。

赠东梁州刺史。

(《周书柳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B.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C.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D.兄则职典简牍/褒贬人伦/弟则管辖群司/股肱朝廷/可谓荣宠矣/然而四方未静/车书不一/桧唯当蒙矢石/履危难/以报国恩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奉朝请”,是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朝见为“请”。

奉朝请者,即有以加朝会的资格。

B.“服阕”,原指遇到父母丧事。

后多专指官员居丧。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C.“群司”,是中国古代官位统称:

司寇、司空、司马、司徒、司稷:

司寇,主管刑部与教育;司空:

主管建设;司徒:

管理民政;司马:

负责军事;司稷:

主管农业、种植。

D.“车书”,谓车乘的轨辙相同,书牍的文字相同,表示文物制度划一,天下一统。

后因以“车书”泛指国家的文物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桧性格刚强直率,处事果敢有魄力,从小就善于写文章,长于骑射,孝顺父母。

后跟随北周太祖作战有功,被授予都督官职。

B.柳桧沉着冷静,颇具军事才能。

在任湟河郡守时,吐谷浑入侵边境,柳桧兵少,人人忧惧,他抚慰并勉励士兵,率领数十人大败敌军;后来镇守鄯州,也多次击破吐谷浑军队,使得敌人多年之后仍不敢入侵北周。

C.柳桧忠诚勇敢,常怀报国之志。

因兄弟几人皆受到皇帝重用,倍觉荣耀,愿意到危险的地方去作战,来报答国家的恩德。

不久,北周太祖即下令柳桧镇守九曲。

D.柳桧忠于职守,临危不改节操。

安康人黄众宝谋反,柳桧虽连续作战十余日仍被盗贼抓获。

后被敌人绑至东梁州城下想让他劝降城中守军,柳桧坚决不从,被杀害,后被追赠为东梁州刺史。

13.把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